08.06 純電動車熱的冷思考

隨著全國近日迎來持續高溫天氣,北京地區電網負荷連日走高。酷熱的天氣讓北京地區的電網負荷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內接連兩度“爆表”。8月2日11時14分,北京電網負荷已達到2317.2萬千瓦,超過前日的2306.4萬千瓦。11時56分,這一數字即被刷新,達到2336.7萬千瓦。

纯电动车热的冷思考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和北京氣象臺預測,今年夏天北京地區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略偏高、高溫日數偏多。經測算,若出現連續一週以上高溫高溼天氣,北京地區最大負荷將達到2600萬千瓦,同比增幅約15.35%,北京本地電廠最大發電佔比約30%,聯絡線外受電力佔比約69.84%,其中空調降溫負荷佔比約54%。

而若干老舊小區由於線路老化和超負荷的原因多次造成局部地區跳閘斷電,這充分說明:在長時間的極端氣候條件下,我們城市的電網還很脆弱,還不能長時間承受高需求量的用電負荷。

這就帶來對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的冷思考: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聯合印發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國內新能源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未來要發展更多的純電動汽車,這些需要每天充電的車輛,勢必會進一步大幅加劇電網的負荷,我們的電網能否承受新增的大量負荷?

現在一般的純電動車電池容量為41度,夏季空調平均每天需10度電。換算一下,每天充滿一輛純電動車的用電量基本等於4臺空調的用電量。就目前的靜態數據統計,我國的總髮電量還是足夠的,但我們對電的需求和使用卻是極其不均衡的,尤其是遇到長時間的極端天氣時城市電網的負荷非常大。

目前的技術條件下,純電汽車充電使用慢充大致需要6小時-8小時,而慢充對電網的長時間負荷佔用,才是最有可能導致電網負荷不夠而跳閘斷電的因素。

其實針對大量純電動汽車可能會對電網負荷造成的巨大影響,早已引起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例如本田公司就在近日提出SmartCharge(智能充電)計劃,或許能夠為解決當下純電動汽車大量投入使用而造成的電網壓力提供一些新的技術路徑。

目前,國家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給予了巨大的政策支持,使得眾多汽車廠家及造車新勢力紛紛投入了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當中。據不完全統計,各地對新能源汽車的投資規劃產能已經超過780萬輛。但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同時,應該始終牢記我們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初衷,是為了真正的節能減排、減少環境汙染。

未雨綢繆,政府有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要更多考慮新能源汽車對電網負荷帶來的需求;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家更要積極研發耗時更短、效率更高對電網依賴程度更小的充電技術;電力供應商也要研發更新更好的輸電網絡和技術,以適應不斷增加的用電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