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大家好!我是hyrik老師(hyrik2020),七年虛擬貨幣玩家,大牛談不上,但是也帶著一千來號學生做了幾年投資了,沒錯過比特幣,沒錯過以太坊,沒錯過山寨幣,沒錯過艾希歐,回報在1000倍左右了,現在在做交易所,帶學生,也會做些早期一級市場投資,帶學生讓我很有成就感,他們平均也獲得幾百倍回報了已經,也歡迎大家隨時交流。


最近數字貨幣的火爆程度讓人瞠目結舌,比特幣暴漲暴跌這類新聞已經變為常態後,各色代幣的價格都漲得讓人驚呼看不懂。除了傳統的幾大老牌數字貨幣之外,花樣繁多的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財富神話。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那麼到底這些虛擬數字貨幣到底是什麼鬼?這些憑空出現的東西為什麼能創造層出不窮一夜暴富的故事。最重要的問題,這些錢到底是哪裡來的?短時間內出現所有人淨值都大幅上升的情況,這熟悉的節奏和味道,讓人不禁懷疑,這是不是龐氏騙局的另一個馬甲?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要想明白這個問題,必須要先了解區塊鏈技術。說實話,區塊鏈技術並不是個特別好懂的概念,特別是有了智能合約之後。我不是這方面專家,我儘量用非程序員的語言和比喻來解釋一下區塊鏈技術,然後再討論那些神奇的幣。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所謂支付這個行為本質上可以理解為一種債務轉移。微信紅包這種支付,是把騰訊本來欠我的錢,變成欠你的錢。我把從微信裡提款的權力(對騰訊的債權)轉移給了你。支付寶轉賬這個中間人角色就是阿里巴巴,銀行匯款這個角色就是銀行,紙幣支付扮演這個角色的是央行。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這個體系是能運作的,前提是你得信任中間人。假設有一天王者榮耀被徹底封死,騰訊其他業務也被突然勒令關停,騰訊宣佈立馬倒閉。那好了,微信餘額就是一筆不知道能不能追得回來的債務了。或者哪天阿里巴巴宣佈其實馬雲就是外星人入侵地球來著,阿里系就是為了獲取地球人信息,陰謀所有地球人都只剩一隻手,現在目的達到,開始直接關掉所有業務。那你的支付寶餘額也沒啥用了。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當然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很小,但如果中間人給自己偷偷加點菜呢?中央銀行放放水,所有人持有現金的人的財富就被稀釋了。如果涉及到中間人自己的利益的時候,你能指望他永遠公平公正嗎?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從人類金融史來看,央行賴賬的黑材料不少,說好見票兌付黃金的不作數了,說好聯繫匯率(見票兌付外匯)的不作數了,這種事比比皆是。另外給自己加個菜,通過新增貨幣給政府融資這樣的事情更是屢見不鮮。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那有啥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嗎?一個叫中本聰的人提出了一個設想。talking is cheap,人家真的code出來了。這個想法有點類似一個神奇的小島上的支付做法。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這個是巨大版孔方兄,因為實在很重,所以肯定不能像我們中國人的孔方兄一樣揣在兜裡趕集去。那怎麼流通貿易呢?方法是,在上面寫交易記錄。


某年某月某日,該石塊由原擁有者張三支付給李四。


好了,這枚大石頭貨幣就歸李四了,李四有一天要花這筆錢了,就在這個石頭上寫:某年某月某日,李四將該石塊支付給王五。這塊石頭就歸王五了。


這當中沒有中央銀行,沒有商業銀行,沒有支付寶,沒有騰訊。誰都不依賴,唯一依賴的是大家要承認石頭上所寫的內容。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至於石塊在哪裡是無所謂的,就是費人力把石頭搬運到島的另外一面,財富的分配也沒有發生什麼變化,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


大家想想這個體系能作弊嗎?


當然是可以的,首先如果石頭是可以被破壞的。假如我和王五有仇,那麼我可以把最後歸王五的那塊石頭毀掉,把表面磨平。


或者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在石頭後面擅自寫,王五支付給我趙六,第二天早上大家醒過來就會認為是我趙六的了。王五不承認,我可以說他是半夜給我的,現在想抵賴。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比特幣是一種類似的支付記賬體系,它使用了區塊鏈技術來規避這個問題,並設計了一套獎勵體系來使得整個硬件體系的開銷有人支付,並且能夠得到激勵。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將上面那個例子裡的做法搬到網上,alice要支付給bob一枚比特幣,alice 會向所有人廣播一條信息,我alice現在要支付給bob一枚比特幣,從此這枚比特幣的歸屬權不再是我alice,而是bob了。這裡我們要警惕,這裡的受益人bob是否在假冒alice的名義呢?就跟夜深人靜的時候趙六一樣。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這就是區塊鏈技術不同於大石頭上刻字的做法,區塊鏈技術使用一種叫做數字簽名的辦法來驗證身份。如果不知道什麼是數字簽名沒關係,我們可以大致理解為,每個人的筆跡是非常不同的,非常獨特而又無法偽造的。並且他人能夠鑑定筆跡。


alice 以自己名義向所有人寫了一封信,用alice獨特的筆跡寫道:我alice將這枚比特幣支付給bob,請所有人見證。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這時候在區塊鏈網絡裡的所有人,都擁有鑑定筆跡的能力,大家拆開信一看,果然是alice的筆跡,於是大家就把這封信歸檔。以後要追查這枚比特幣是誰的時候,只要大家在真信檔案裡面追到最後,就知道誰擁有這枚幣了。


哪天alice反悔了,說我沒有給這枚幣。這是不可能抵賴的,所有人都收到信並且驗證過了。


一旦產生檔案,就是永遠檔案,在算法上可以保證它不會消失,任何一臺相關的計算機壞掉,都不會影響整個體系的運作。(不關心原理,只要知道確實做到了就OK,中間人體系下中央節點損壞就是毀滅性事件)


這個歸檔不是在某個中央銀行的數據庫裡,而是在一個peer-to-peer的網絡裡,驗證筆跡這件事情(數字簽名的驗證)。而這個網絡裡需要有那麼多人來共同見證這事情,為了激勵這些驗證和存儲,相應勞動者會在一個規則體系下得到幣的獎勵,有一套叫做POW的機制來促使鼓勵大家做這個見證和運算,這就是挖礦。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其實區塊鏈和石頭孔方兄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是一種公共見證的轉移記賬體系。不過,我們的區塊鏈技術在上線多年,比特幣變得很值錢後,一直沒有被攻破,體系的設計非常高明。沒有人能夠欺詐或者賴賬,我們可以在不用中間人信任的情況下完成交易。


大石頭換成區塊鏈,就好理解了。


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但區塊鏈這個idea可以不僅僅應用在實現比特幣上。並且還進化出了區塊鏈技術的2.0版本,功能更加強大了。


區塊鏈上的比特幣能不能向小島上的大石頭一樣擔任記賬的功能嗎?事實證明是可以的,如今比特幣在很多領域確實起到了支付的作用。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比特幣有央行嗎?沒有,我們可以看到比特幣的運作方式裡沒有央行。沒有央行,是不是意味著永遠不擔心被央行剝削了?是的。那比特幣是不是一個更好的貨幣方案呢?恐怕不見得,因為比特幣的數量有上限,所以我們確實不用擔心央行通過通貨膨脹的方式來稀釋持有者的財富,但經濟在發展,比特幣的總量不變,同樣會迎來一個問題:通貨緊縮。其危害也是巨大的,不過這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按下不表。


一個不可撤銷的公開的,無法作弊的公開賬本,這就是最初版本的區塊鏈。


回到我們的問題,為什麼暴漲?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傳統的解釋是,這東西總量有上限,天然稀缺。物以稀為貴。


稀缺的東西多了去了,未必就貴啊。價格是供需決定的,不是單方面供決定的。我可以提出一種超級限量版的礦泉水品牌,其實就是拿自家自來水灌裝一下,然後宣佈全球只有十瓶,不再生產,請問會不會漲上天呢?


假如全世界的商品貿易結算都必須用比特幣,而且比特幣的上限存在,那這個邏輯才講得通。問題是有強制規定全世界商品貿易結算都要使用比特幣嗎?並沒有。


比特幣是真能用來記賬交易的,而且是沒中央銀行管控的,無法抵賴的,而且是匿名的。鑑定筆跡的身份不綁定一個公民身份證,而是使用一個計算機密鑰,這使得比特幣在黑市交易上非常有用,匿名購買結算的不二之選。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只要黑產的經濟還在增長,比特幣依然是黑產結算的首選,那麼這個真正的需求量和總量的上限,支撐兌法幣的價格,顯得有一些依據了。


還記得前一段時間肆虐的比特幣病毒嗎?其實和比特幣唯一的關係是,最後勒索的支付渠道是使用比特幣的。想象一下,如果是留個支付寶賬號,那破獲起來未免太容易了。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另外社會新聞一則:首起要求以比特幣支付贖金的人質綁架案已出現,綁匪通過郵件勒索7000萬元港幣,要求以比特幣支付。


不要誤會,我不是說比特幣就是混黑社會做黑產,不是這樣的。只是匿名和不可耍賴的特性非常適合而已,並不是說比特幣必然是黑的。


所以比特幣的價值,取決於有多少交易需要比特幣結算,和比特幣流通總量的關係。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我們今天不是要分析比特幣價格走勢,而是講各種區塊鏈上的代幣是不是龐氏騙局,那比特幣和區塊鏈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比特幣是區塊鏈的第一個應用,事實上,區塊鏈真是比特幣設計的需求而誕生的。比特幣的良好運行充分檢驗了區塊鏈技術,不僅僅是從技術上,而且還在利益分配機制上。比特幣的運行需要的大量IT硬件基礎當然不會是免費的,挖礦獎勵機制很好的形成了體系。


以至於產生一種非常特殊的現象,顯卡等並行計算設備已經被數字貨幣的礦工們買斷貨了,顯卡的芯片廠商們本來伺候高端遊戲玩家,現在最大的金主變成礦工了。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這並不是區塊鏈技術的全部,要理解各色代幣,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瞭解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是一個非常新的概念,它能用代碼的方式定義一套交易規則。通常來說,簽訂一份合約來制定交易規則,需要一個第三方的機構來約束執行。我們平時雙方坐下來簽訂紙質版的合同,執行的第三方就是法院,律師們就條款開始爭辯。


這種模式有幾個問題。


第一個是自然語言的模糊性,這裡就是律師們的發揮空間了,對於合約條款存在的模糊地帶可以做點文章。就是現存的法條,也經常需要最高法院出具司法解釋,這是自然語言合約的一個必然問題。


另外一個是執行難的問題,無數老賴在法院輸掉了官司之後,依然老賴著,判決書如一紙空文。所以需要一個社會中心化的個人信用系統。這個目前依然是老大難問題。


還有諸如交易成本,來回確認的時間損耗等等。


想想蘿蔔章事件吧,人類科技發展到如今這個地步了,身份識別還靠簽字筆跡和印章,這是何等荒唐的事情。如果使用智能合約的數字簽名,就賴不到零時工頭上了。


其實智能合約不深究原理的話挺好理解,比如下面這種機器,我們一目瞭然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這個自動販賣機裡並沒有躲著人,它是全機械的。雖然沒有人,但我們可以和它做交易,我們扔硬幣進去,它會給我們飲料。


這裡面已經包含了一個購買的合同執行了。這個執行並不需要一個第三方,在正常的情況下,也沒有人能夠作弊。


並不是這樣的: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自動販賣機可以視作一個簡單的智能合約


 if 投幣 then 出飲料


不同的是,這個合約不需要律師來解釋,法院來執行,它跑在一個個分佈式的集群中。我們可以把比特幣看做是智能合約單一支付功能的應用。


因為在一個去中心化的體系裡執行合約的代碼,就如同比特幣在去中心化的網絡裡交易流通一樣,沒有人能控制。智能合約也叫分佈式應用(DAPP),定義合約的編程語言是圖靈完備的,你可以用它來定義任意規則。


(非程序員朋友忽略這一段:流行的區塊鏈框架以太舫的智能合約有一套基礎的類似於字節碼的底層語言,由特殊的虛擬機在去中心化網絡裡執行這種智能合約的bytecode,就如同JVM的bytecode一樣,不直接用這個編程,而是由更高級的語言編譯成bytecode執行。喜歡造輪子的朋友可以去開發自己的語言,目標代碼編譯成成智能合約的bytecode)


這技術的應用範圍實在太廣太廣。


我們為了要執行某一類合約,通常需要花費鉅額的成本,而且還未必牢靠。


比如保險吧,它就是一個合約,它有若干規則。如果我們遭遇火災了,保險公司會怎麼怎麼樣,如果我們飛機延誤了,會支付給我們多少。


保險行業的保單理賠與否條款細則吵架的,保險公司律師扯皮的,保單規則非常小的字各種欺詐的不用多說了。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保險公司如果倒閉了,所有合約作廢了這點撇開不說(相信保險公司永遠不會倒閉的就請無視,不討論),各種條款保險公司奇蹟般得都老老實實理賠了這個極端假設也成立的話,社會成本依然是巨大的。


看看保險公司的排場吧,各種CBD最核心地段的整層豪華大廈,錢都是哪裡來的。有些壕非常沒品位,把羅馬柱用密集恐懼症的方式插在一起,每根都是要錢的。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是的,保費的使用率很低的,支付給保險代理公司都是海量的。最後損耗的是所有投保人的利益。為什麼我們花費的錢裡那麼多都被浪費掉了?


說到底,這個就是信任成本,我們因為信任保險公司而支付的溢價。


比如信託行業,我們集資要搞事情,錢放誰那裡都不放心。大家一起放在一個可信的託管人手上。當然,這件事情不是免費的,有管理費,通道費的。這就是支付的成本。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比如股權交易,我們去券商開戶買賣股票,手裡並沒有捏著股票,而只是一種記賬。本質上,我們是相信券商為我們去交易所交易了。我們不僅信任券商,還信任了交易所,錢都交到了交易所這裡,這是個中心化信任。股票合約也好,期貨合約也好,保證這些合約的可執行,都是要支付費用的。


銀行存款本質上也是一種信任,存款是銀行對我們的負債,如果銀行倒閉了,那存款就是沒用的數字。但存款看上去好像不僅不收費,銀行還給你支付利息。那是因為銀行支付給你的利息是時間價值的一部分而已。銀行就是靠利息差來賺錢的(僅最傳統業務而言)。


紙幣也是對央行中心化信任的一種合約,是對央行資產的軟兌換約束的合約。


簡直整個金融世界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之上的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如果保險公司不可靠,如果信託不可靠,如果券商期貨公司不可靠,如果交易所不可靠,如果銀行不可靠,如果央行不可靠,那麼這些信任都會出問題。


人們為了這個可靠,支付了海量的費用,這些金融機構們大賺特賺,是因為我們的經濟活動需要這樣的信任機構。


這裡面倆問題,一個是費用高昂,另外一個是那些機構真的能夠大公無私嗎?


比特幣的創始人認為,政府和大機構會弄砸,週期性的金融危機的長期的通脹趨勢就是明證。比特幣出現的時代背景是次貸危機,央行大量印鈔拯救瀕臨破產的保險公司,讓這種不信任感愈發強烈。


智能合約是跑在一個去中心化的網絡裡,和比特幣一樣沒有人能控制這個網絡,執行也是自動化的。其邏輯看上去有哲學悖論的味道:唯一值得信任的辦法是誰都不信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誰都不信,或者至少先假設交易對手是有不良企圖的可能的,體系才能更健康。讓欺詐在技術上變得很困難,大家才會認真考慮實際對世界有益的事。這是區塊鏈技術的設計理念,我個人認為這個看法是正確的。


蘿蔔章事件裡,代持債券的不認賬了,如果這事情是用智能合約來執行這個代持的話,那就無法進行抵賴,而代碼會按照自己的規則鐵面無私得執行下去,沒有律師互相爭議扯皮的空間。代碼的執行是無歧義的。做錯了交易就認賠,沒賴可耍。


因為智能合約的起草不需要任何實力的背書,這使得制定合約的壟斷權力從大機構那裡下放到所有人了。因為語言的圖靈完備,所以不但我可以把現在的金融衍生品所有的規則都寫一個智能合約版本,還能寫各種我們需要的東西,完全不需要等某大機構設計出來,並且等監管機構批准。


信任,這個東西上人類花的成本,付的代價怎麼說都不為過,並且是社會合作的必須品,從遠古有合作開始就存在這個問題。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想想這個產業能有多大。信任問題可不僅僅是金融中介結構的事情,各行各業都有,光一個金融中介的業務的產值,就是個天文數字了。智能合約取代傳統合同的話,碼農搶律師飯碗這種奇葩事情也不是沒可能。


工業文明建立在農業革命能吃飽飯的基礎上,機械力解放了人力,人類巨大進步。


電子工業的革命,建立在舊的工業革命基礎之上,電器的發展離不開上一次工業革命造成的巨大社會變革。當然吃飽飯的農業革命也是基礎的基礎。


互聯網的革命,是建立在電器文明的基礎之上的,解決了人類的通訊問題,這個問題非常古老,我們在農業文明時代和工業文明時代都付出海量的代價在通訊上。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建立在互聯網革命之上,沒有互聯網,區塊鏈根本無從談起。就如同互聯網建立在發展已久的電器革命之上解決古老通訊難題,區塊鏈技術在互聯網的基礎上,正在嘗試解決古老的信任問題。信任問題和通訊問題一樣的人類社會必然面臨的最基礎問題。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有意思的是,數論這個數學分支曾經被認為是唯一一個沒有應用價值的分支領域,直到後來大素數分解難題成為加密算法的基礎,數論才被廣泛應用於實際生產生活。目前,區塊鏈技術是人類有的最接近解決信任問題的方案,而這一切依賴著加密算法,依賴著數論。數論這個看上去有點像數字遊戲的領域,可能是最實用的。


聽我吹了那麼大篇幅的區塊鏈技術,是不是各種建立在區塊鏈之上的代幣,可以無腦買買買呢?是不是買這些代幣,就是參與到了未來的大浪潮中了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區塊鏈技術確實是可以達到去中心化信任的功能,ICO也確實能做到類似二級市場流通的功能。但那些代幣的價值取決於流通的資產到底為何物。


就如同電話是個偉大的發明,但是電話詐騙依然存在。記憶猶新的是400電話剛出來的時候,大量的詐騙電話都是400開頭的。


互聯網是個偉大的發明,但互聯網剛出來的時候,網絡欺詐橫行。剛有網絡購物的時候,網購給人的印象就是不靠譜,很少有人相信網購會像現在這樣主流。彼時,黑市不方便溝通的不可描述物資,率先用網絡交易的特別多,一如現在比特幣大量的成交數黑產業交易一樣。


大家要清晰得區分區塊鏈技術,和使用區塊鏈技術流通的資產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區塊鏈技術只負責你交易的資產,其資產不會被偷,但你購買資產會不會升值,你購入的價格是不是靠譜,是沒辦法保證的。


上交所深交所的功能是保證你買的股票是你的資產,但不保證你買了垃圾公司也能賺錢。有些上市公司騙投資者來圈錢,這鍋不是交易所的。


如今大量ICO背後的資產,90%以上是純垃圾,毫無價值,價格不斷推高就是龐氏。剩下10%大多數也是風險高得離譜的東西。


個人看法:嚴肅靠譜資產未來的區塊鏈技術交易化,會是一個真正的創業方向。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不少國際投行已經開始用區塊鏈交易金融合約了,NYSE交易所也嘗試自己革自己命,用區塊鏈技術交易股票了。跨國銀行的互相信任問題,票據造假問題,小銀行信用不足問題等,也開始用區塊鏈技術來做信用證業務了。


就如同股票交易一樣,財富來自於兩個出處。要麼是背後資產的產出,要麼是其他人入場的錢。如果資產沒啥產出的話,那價格上漲就是個擊鼓傳花的遊戲,最後不崩盤是毫無可能的。


小白幣讀之數字貨幣是龐氏騙局?

以上內容由本人蒐集整理,並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僅僅作為學習參考,也不作為買賣依據。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同時我也為大家總結準備了500份區塊鏈白皮書、區塊鏈行業詞典、公鏈項目大盤、技術波段看線等優質免費大禮包。聯繫(hyrik2020)免費獲取500份中文版區塊鏈白皮書:其中BTC、ETH、EOS、ont、HT、BU、PAI、ADA等(瞭解數字貨幣價值的核心因素)。

最後還是那句話,2018年是區塊鏈發展元年,未來區塊鏈會是一個新的發展趨勢,錯過了這個風口,你將會像當年錯過互聯網時代、錯過電商、錯過微商時代一樣,再一次錯過整個區塊鏈時代。

寫文章總要有結束語,最後用一段話來做結束語:

1、關於區塊鏈發展:短期是底層技術,中期是應用場景,長期是改造社會。

2、關於區塊鏈參與各方:幣圈看到流量,鏈圈看到共識,玄學圈看到革命。

3、關於區塊鏈怎麼改造社會:短期是通證和激勵,中期是貨幣和經濟,長期是社會。

4、關於應用落地:前期是比特幣和炒幣工具,短期是公鏈,中期是輕應用,長期是去中介化場景。

5、關於炒幣:長期看人口,中期看供求,短期看監管。

6、關於區塊鏈本質:一邊是技術,一邊是通證,一邊是社區,鏈幣社區不分家。

7、關於技術模型:短期看共識機制,中期看操作系統,長期看DAPP生態。

8、關於通證模型:短期看發幣上市,中期看總量機制,長期看生態使用,終極看通證經濟體的參與各方利益平衡。

9、關於社區治理:短期是自發自理,中期是社區政治,長期是代碼法治。

10、關於通證社區經濟體:以前是公司制,現在有非盈利組織,以後是通證社區,終極是人的自由聯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