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4 統計局毛盛勇:滯脹或類滯脹“不存在”

統計局毛盛勇:滯脹或類滯脹“不存在”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圖/視覺中國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CPI全年能夠保持在合理的水平,經濟運行主要指標表現平穩

新京報訊 (記者侯潤芳)昨日,國新辦就2018年8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從總量指標、結構指標、質量指標、效益指標等四個維度來看,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在持續發展。對於中國經濟是否可能會出現滯脹的問題,毛盛勇認為,滯脹或者類滯脹是不存在的,CPI全年能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發展態勢還在持續”

毛盛勇首先表示,8月經濟運行比較突出的特點表現在:指標總體穩定、經濟結構繼續優化、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企業利潤增長較快。

從生產指標來看,8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比上個月加快0.1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7.5%,回落0.1個百分點。此外,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0%,比上個月加快0.2個百分點;出口增長7.9%,比上個月加快1.9個百分點;1-8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3%,比1-7月份小幅回落0.2個百分點,但是回落的幅度跟1-7月份相比在收窄。

經濟結構繼續優化。1-8月份高技術產業增長超過了10%,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均為8.8%,明顯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從服務業來看,1-7月份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都在16%以上。從市場銷售來看,升級類商品、服務消費增長勢頭比較好。此外,1-8月份製造業投資增長7.5%,連續5個月加快增長;民間投資增長8.7%,而且今年以來各個月累計的增長速度都在8%以上。

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7.1%,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利潤增長16.2%,屬於比較快的增長速度。

“如果從總量指標、結構指標、質量指標、效益指標等四個維度來看,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在持續發展。”毛盛勇表示。

“8月CPI上漲主要是季節性短期因素”

此前9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8月物價數據顯示,8月CPI同比上漲2.3%,這一漲幅還創下了今年年內的第二高。對這一情況,發佈會現場有提問稱,CPI漲幅已經連續兩個月擴大,價格上漲的預期強烈,另一方面,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有可能會出現滯脹。

對此,毛盛勇從經濟學角度解釋,滯脹是兩個方面,一是滯,即經濟停滯或者經濟出現負增長或者大幅回落;二是脹,物價持續大幅度上漲,經濟運行符合這兩方面的特徵或者條件才叫做滯脹。

從物價上漲的層面看,毛盛勇認為,最近兩個月價格漲幅確實有所擴大,漲幅擴大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上漲,特別是豬肉和蔬菜價格上漲比較多。其中,蔬菜價格上漲主要是由於7、8月份全國大範圍的雨水、部分地區的颱風,造成蔬菜價格出現一定波動。進入9月份,這些短期因素消失,再加上蔬菜的供應能夠跟上,蔬菜價格大幅上漲的基礎並不存在。從豬肉價格看,自2017年2月份開始,豬肉價格持續走低,生豬的存欄、出欄數量有所下降,再加上前一段時間個別地區發生疫情,所以豬肉的供應有所減少,造成豬肉價格上漲。

“造成8月份消費價格漲幅擴大的因素主要是一些季節性的短期因素,這些因素在未來幾個月不會給價格上漲帶來新的壓力。”毛盛勇表示。

從非食品因素來看,一方面,工業消費品供過於求的局面短期不會改變,服務消費的價格也呈現溫和上漲態勢,非食品的價格從未來幾個月來看還是有平穩運行的基礎。再加上當前貨幣政策穩健中性,CPI有條件保持溫和上漲趨勢,價格不會出現大幅上漲。不過,毛盛勇也指出,注意到推動價格上漲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例如輸入性因素、社會預期,包括上游產品價格可能帶來的傳導壓力,仍要密切關注。“但總的來看,CPI全年還是能夠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從滯的方面看,經濟運行主要指標特別是增長指標還是比較平穩。GDP過去12個季度都穩定運行在6.7%-6.9%的中高速區間,月度主要增長指標也比較平穩。“所以,可以說滯脹或者類滯脹是不存在的。”

毛盛勇表示,觀察中國經濟的整體表現,最好是連續起來看,把時間拉長一點,如果從年初到現在來看,反映整個經濟運行的主要指標表現比較平穩。

■ 看點

1 “居民購房較多,居民債務水平確實有所上升”

今年來,居民部門的債務問題引發關注。

今年8月,上財高等研究院田國強團隊發佈的報告《警惕家庭債務危機及其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引發熱議。報告顯示,從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來看,截至2017年這一比值僅為48%,但已經遠遠超過其他發展中國家。

昨日,毛盛勇在談到“民間債務”問題時表示,民間債務更多體現為居民部門的債務。最近幾年,中國居民部門的債務水平有所上升,但總體還保持在比較低或比較合理的水平。

毛盛勇解釋,從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來看,2017年4季度中國居民部門的債務與GDP的比重是48.4%,這個水平低於日本9個百分點,大概低於美國30個百分點。當前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比中國大概高28個百分點。

據銀行發佈的半年報,2018年上半年,26家A股上市銀行涉房貸款餘額合計25.92萬億元。其中,個人房貸總額高達20.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7.52%。

“這幾年居民購房較多,債務水平確實有所上升,但是到目前為止整個水平在國際上仍處於比較低的水平,而且這個水平是合理的,風險也是可控的。”毛盛勇表示,對於銀行來講,這類資產風險比較小,居民可以自主進行償還,不會對整體經濟運行帶來大的影響。

2 “中美貿易摩擦對經濟影響不明顯”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8月份,國內進出口總額27097億元,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月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4447億元,增長7.9%,比上月加快1.9個百分點;進口12650億元,增長18.8%,比上月回落2.1個百分點。

如何看待中美貿易摩擦下的這一表現?

毛盛勇認為,“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中國企業通過長期在國際市場摸爬滾打,自身實力和適應市場競爭、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在逐步增強。二是,因為中美經貿摩擦的下一步走勢有不確定性,部分地區的企業提前出口。”毛盛勇表示,8月份或者當前主要經濟數據包括增長指標、就業指標、價格指標、出口指標比較平穩,中美經貿摩擦對經濟的影響不明顯,或者即使是有影響,也比較有限。

不過,毛盛勇進一步表示,貿易保護給世界經濟復甦包括國際貿易擴張蒙上了陰影。“客觀講,中美經貿摩擦對兩國經貿和經濟肯定會有影響的,而且對復甦比較脆弱的世界經濟,包括國際貿易都有影響。目前國際貿易、世界經濟仍在復甦,8月份部分指標表現不是很好,比如,通常衡量國際貿易水平的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BDI指數),8月末比月初下降了10.3%,WTO公佈的世界貿易景氣指數三季度是100.3,與一季度和二季度相比分別回落了2.0和1.5個百分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