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宜賓漁民誤捕1米長“國保”長江鱘 不排除長江野生鱘

9月10日,宜賓市江安縣怡樂鎮漁民誤捕1尾大體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宜賓長江鱘協助巡護隊接到通知後,立即趕赴現場解救放歸。經檢查,該尾體重達11斤的“大傢伙”,身上沒有傷,也沒有此前放流大體型鱘魚所攜帶的定位裝置,疑為三年前放流長江的鱘魚,甚至不排除系此前放流鱘魚野外繁殖的“野生鱘”。

宜宾渔民误捕1米长“国保”长江鲟 不排除长江野生鲟

1.06米長的大塊頭長江鱘

誤捕長江鱘 就地放流

在江安縣怡樂鎮長江邊漁民肖慶紅的漁船上,記者見到了這尾體型碩大的鱘魚,其身體呈椎形,背鰭上骨板很硬,各行骨板間的皮膚遍佈顆粒狀細小突起,極為粗糙,頭背面具有明顯的小刺。

肖慶紅告訴記者,9月9日晚,他在長江水域下網捕魚,10日一早收網時,發現一條體型碩大的魚。因其體型和相型與鱘魚極為相似,肖慶紅立即通知了江安縣畜牧局水產漁政部門。經畜牧水產局工作人員現場識別,並拍照請專家鑑定後,確認這尾鱘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

宜宾渔民误捕1米长“国保”长江鲟 不排除长江野生鲟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

據江安縣畜牧水產局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張新才介紹,技術人員對誤捕的長江鱘進行檢查,它的身上沒有PIT芯片定位設施,腹部也沒有傷痕,證明這條鱘魚不是5月17日金沙江放流的鱘魚中的一條,根據體型判斷,初步可以確定其為一條在野外環境中生存下來的長江鱘。

經工作人員現場測量,這尾長江鱘全長106釐米,體長90釐米,體重5.47千克,魚齡約3年,屬長江鱘亞成體。經檢查其體表無外傷,活性高,在經過測量和拍照留證後,工作人員就地放流長江。

宜宾渔民误捕1米长“国保”长江鲟 不排除长江野生鲟

被誤捕的長江鱘

“野生長江鱘魚絕跡已有幾十年時間,這尾大體型長江鱘又沒有定位裝置,其可能是此前放流的長江鱘幼體長大,也不排除其為放流長江鱘所繁殖的後代。”張新才說,無論是哪種情況,都說明長江生態環境在向好的方向改善。

據張新才介紹,當地對長江特有魚類的增殖放流活動已搞了十餘年,三年魚齡的長江鱘能存活下來,說明長江水質適合鱘魚生活;如果是放流鱘魚繁殖的後代,則表明長江已有野生鱘魚種類,說明長江生態得到修復。“但要證明長江鱘魚確已能繁殖,必須捕獲10釐米以下的幼體。”張新才說,因為放流長江的鱘魚,個體都在10釐米以上。

宜宾渔民误捕1米长“国保”长江鲟 不排除长江野生鲟

被誤捕的長江鱘

稀有魚類數量增加 長江生態環境向好

據瞭解,自今年7月31日宜賓長江鱘協助巡護隊成立以來,截至9月13日,共救助了長江鱘49尾。“10日早上漁民誤捕的長江鱘,是協護隊成立以來,在長江干流宜賓江安段發現的單體體長最長,體重最重的長江鱘。”長江鱘協助巡護隊宣傳員周濤說。

“長江鱘是我國長江獨有的珍稀野生動物,距今已有1.5億年的歷史。”張新才稱, 通過今年長江鱘救助隊救助鱘魚的數量和鱘魚大小來分析,可以證明去年中央環保督查對長江汙染源的治理,對挖沙採石的禁採工作,對長江的生態起到很大的修復作用。“不管是從漁民捕撈魚類上,還是我們誤捕的魚類上,其他魚類和長江鱘等珍稀魚類的數量上,都明顯比往年增加。”

宜宾渔民误捕1米长“国保”长江鲟 不排除长江野生鲟

被誤捕的大塊頭長江鱘

漁政部門提醒廣大漁民和釣魚愛好者,只要發現疑似國家保護動物都要主動向漁政部門報告,共同保護長江魚類資源。

王代利 王思初 成都商報記者 羅敏 受訪者供圖

原標題:宜賓漁民誤捕1米長“國保”長江鱘 不排除長江野生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