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灵魂伴侣式的爱情可遇不可求,即使是死亡也不能将之分开

对我而言,最看重爱情是这两点:共鸣和自由。

没有共鸣的爱情流于表面,来得快去的也快;而缺乏自由的爱情,似戴着镣铐起舞,虽快乐却无比沉重。

我觉得要找个能和你有共鸣的人结婚最好,这比金钱和外貌所带来的快乐都要持久得多。比如,女人是个骨子里深藏趣味的人,男人又是一个具有幽默感的人。那么他们的生活才有激情和共鸣。

女人总是很容易陷入那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使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痴情绝恋中去。但她们不知道的是,那份真情并非始于对爱情的追寻,而是对自由的向往。


灵魂伴侣式的爱情可遇不可求,即使是死亡也不能将之分开


其实寻找爱情的过程,就像发现自我一样,也是充满着乐趣的。肉欲之外,彼此灵魂上的契合才是最重要的。

所谓灵魂之爱,我认为首先是人格独立,实现自我。随着年纪渐长,我们逐渐不再傻乎乎地期待从天而降的爱情,不再像十六七岁的怀春少女一样对爱情充满好奇,这个时代让我们精神独立的格外早。但十六岁的杜丽娘没有我们这样幸运,她长居深闺,甚至不知道自己家有个后花园。

《牡丹亭》里的情之所起,是在春香的呼唤里,杜丽娘在梳妆打扮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所爱。当她意识到自己是在深闺中孤芳自赏,难免会产生落莫之情,才有了对男人的一往情深。表面看来令她魂牵梦萦的似乎是爱情,但细细想来,触动她的分明是这位寂寞深闺少女那一颗向往自由的心哪!正是这股强烈想要自由的欲望,给了她冲破枷锁的勇气,这才有了为爱情以命相抵的刚烈之举。

她哭她笑,她为爱肝肠寸断,不是因为遇到了谁,而是在追求爱的过程中遇到了自己,她本就应该是个自由不受拘束的少女。杜丽娘发现了自己作为美少女是需要有人欣赏的,惊醒之余感叹万分。无论选择相守或离开,都是爱情中双方在发现真正的自我后,自然而然的行为。一旦遇到真正与你情投意合的人,你们是无论如何也难以被分开的。

所以,面对失恋,不必太难过,我们只是在为更高层次的爱做着准备。


灵魂伴侣式的爱情可遇不可求,即使是死亡也不能将之分开


其二是互相吸引,心灵相通。两个各有魅力,并且人格相似的人相遇,就有可能会擦出爱情的火花,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就像王小波和李银河的爱情,让人羡慕,即使现实生活糟糕令人失望,但爱情的力量依然给人心灵的抚慰。

王小波十分喜欢李银河,在他写给李银河的书信集《爱你就像爱生命》中的每一篇书信开头,都会这样问候:“你好哇,李银河。” 信的内容如今看来很肉麻,每篇都有爱你,想你这些重复的字眼。但这些信件一封封读来,就会发现那是两个精神世界极其丰富的人的对话,作为读者的我也不由得庆幸:他们能找到对方真是一种幸福。

李银河承认,她对王小波的喜爱是从《绿毛水怪》开始的,自己爱上的也许不是他写诗的才能,而更多的是他身上的诗意。她们还同读一本书,肉麻指数简直高能:“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本小说我如今已记忆模糊,只记得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卡加郡主和涅朵奇卡接吻,把嘴唇都吻肿了,这是一个关于两个情窦初开的小孩热烈纯洁的恋情的故事。我看到小波对这本书的反应之后,心中暗想:这是一个和我心灵相通的人,我和这个人之间早晚会发生点什么事情。我的这个直觉没有错,后来我们俩认识之后,心灵果然十分默契。这就是我把《绿水毛怪》视为我们的媒人的原因。”

未见面而晓得对方与我心意相通,也许听来很不靠谱,但这就是“因为爱情”啊。两个人格独立,经济独立的个体,出于互相之间的吸引和爱慕,决定结合,成立家庭,也吵架,也拌嘴,但双方都知道没有比对方更适合自己的人了。这就是人世间最好的爱情。


灵魂伴侣式的爱情可遇不可求,即使是死亡也不能将之分开


再三是旗鼓相当,灵魂相依。有一种爱情绵长醇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需要猜心就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一不小心就活成了神仙伴侣应该有的样子。这份爱没有刻意,没有逢迎。两个人都为彼此最自然的状态沉迷不已。心灵和身体都拥有绝对的自由,却总是被吸引到一起。钱锺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同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灵魂伴侣式的爱情可遇不可求,即使是死亡也不能将之分开


两人在清华初遇,在苏州结婚,在牛津求学。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但他俩就是活生生的反例。1966年二人被打成“牛鬼蛇神”,被剃了阴阳头,又被下放支干校,安排杨绛种菜,这年她已年近六十了。钱锺书担任干校通信员,每天他去邮电所取信的时候就会特意走菜园的东边,与她“菜园相会”。看看这份良苦用心的小温暖呀,让人羡慕。钱锺书的小说《围城》写于建国前,可真正在学术史上留下重要贡献的皇皇巨著《管锥编》却是在文革时期写就的,杨绛的喜剧《称心如意》完成时间早于《围城》,但真正在西方译著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堂吉诃德》,却也是在文革时期完成翻译的。在困境中不离不弃,风雨同行,谁都没有沉溺于往事风光,空叹今不如昔;谁也都没有丢掉正直和善良,恪守着作为人的道德底线。他们的精神永远保持着同步的速度在成长。杨绛在《我们仨》中说“我得留在人间,打扫现场”,这种独立而自由的姿态,不受时间岁月的约束。


灵魂伴侣式的爱情可遇不可求,即使是死亡也不能将之分开


真正的爱情是死亡都无法分开的。曲高和寡,有你懂我;势均力敌,相伴终生。这样的爱情,是灵魂伴侣的最佳注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