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李志林:打壓權重再創新低,反覆磨底個股抗跌

李志林:打壓權重再創新低,反覆磨底個股抗跌

09.12李志林—忠言午評:打壓權重再創新低,反覆磨底個股抗跌

受多重未經證實的“利空”消息衝擊,以及週期股跌停走勢形成拖累,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昨天(週二),深滬兩市小幅低開後,一路震盪走低,臨近上午收盤,在5G、國防軍工板塊帶動下,三大股指全面反彈,創業板指率先翻紅,收復1400點關口。午後三大股指再度走低,盤中銀行股砸盤,滬指更創近兩年半以來新低2651點,尾盤三大股指雖有小幅反彈,但依然不改低迷格局。

受隔夜新加坡A50指數期貨跌3%的影響,今大盤低開5點,2659點,在權重股打壓下,震盪走低,再創2647點新低。隨後反彈到2670點,再度回落,午前收2655點。上證50、滬深300、上證綜指、深成指、中小板、創業板跌0.78%、0.61%、0.33%、0.37%、0.18%。個股漲跌比:768:585,1200:710。18股漲停,5股跌停。成交量1239億,再度縮量。

從盤面看,指數雖然下跌,但上漲個股大幅度領先下跌個股。這表明,中小投資者已經不再拋售,反而低吸個股了;指數的下跌,主要是有人打壓大盤藍籌股和白馬股。一種可能性是,部分基金為應對基民贖回,而被動性地在大盤股和白馬股中減倉。另一種可能性是,主力機構刻意打壓權重股和白馬股,以便為3700多億養老基金在儘可能低的位置逐步建倉創造條件。而打壓的大盤藍籌股和白馬股,真實與養老基金建倉的對象所吻合。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投資者都不必過於擔心,因為,在底部區域縮量狀態下,打壓大盤股,打壓指數,從來都不是主力在出逃,而是為了進場。否則,是在自斷退路。

雖然,打壓權重股,很容易使指數逐步往下,創出2016年初2638點的新低,實際上這只是一個符號,其餘指數早就跌破了與2638點相應的點位。但是,往下的空間也是有限的。

其一,超低的估值,決定了下跌空間很小。不少個股市盈率跌到10倍,甚至5倍市盈率以下,創出了多年來甚至歷史新低,凸顯投資價值。

其二,金融委第四次會議已經儲備了維穩的工具箱,後續改革舉措應該已在路上,以應對2000億美元商品徵稅消息兌現時的利空。

其三,一些積極的股市政策正在發揮作用,包括上市公司回購、MSCI、富時羅素、滬倫通的開設、養老目標基金第一個養老目標基金已經提前結束髮行,險資的試探性加倉、社保基金考核期限從一年延長到五年等。

其四,除了出現地量,大部分個股已經抗跌。

其五,很多上市公司不安於股價大幅下跌,紛紛拋出了回購方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共計702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購公告,其中490家已實施回購,合計回購資金達241億元。自9月6日證監會提出完善回購制度修法建議以來,截止到11日,已有多達71家上市公司刊發公告回購。其中33家實施回購,規模合計17億元。完美世界期間回購規模最大,為3.46億元;其次是捨得酒業、理工環科,分別為3億元、2.6億元。今年不到9個月的回購規模幾乎是前三年的總和。主要集中在計算機、醫藥生物、機械設備、電子和電氣設備、化工、傳媒等行業。

回購,很可能是今後利好政策的一個突破口。

應對策略:控制好倉位,順應磨底;創一次新低,出一次反彈;低吸高拋,不可戀戰,不增加倉位;用運籌法,在底部調倉換股,改善持倉結構;耐心等待養老基金建完倉,構築養老金底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