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下崗職工現在是個什麼樣的生活狀態?

秋爽171687978


我是70後,在1997年9月趕上無奈的下崗潮,從一個集體企業的合同工,淪為失業閒散人員。

我是山西某縣城的人,我們縣城從90年代後期到2001年,所有的企業,不管是國營還是集體企業全部倒閉。


從毛澤東時代的“工人階級領導一切”,到後來的工人階級掙扎在社會最底層。工資、待遇與現在的公務員們沒法可比。

人是適應能力最強的動物,不管遇到什麼總得生活下去吧,大家都在掙扎,沒有誰會顧上同情你。

我在兒子三歲也就是2000年時,承包了一個商場的兩節櫃檯,幹起了賣玩具的個體戶。雖然賺不了多少錢,倒是夠了一年的日常開銷,把老公的錢攢著。

老公也是另一個企業的下崗人員,不過因為他是司機,那個時代司機是高薪職業,下崗了也好就業。

沒有野心,只有埋頭苦幹,10年以後買了房買了車。

在2008年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時,我們又遭遇了人生的最大危機,兩人都休息在家,日子過得很拮据。

窮則思變,困境逆轉就是機會。

我們機緣巧合開了一個小的物業公司,雖然幹公司其實更難,但是風風雨雨那麼多年,當時以為挺不過的事都挺過去了,踉踉蹌蹌、艱難險阻地竟也熬到了現在。

回顧過往,感慨萬千,不管曾經對現實是抗拒還是此刻的感激,既是經歷更是故事。

可是周圍很多人並沒有像我這樣幸運。

中國的下崗潮是從1993年開始,一直到2001年結束這一段時間。

最早的職工下崗產生於1987年的勞動合同制改革。當時的人數很少,情況也很複雜,大多帶有自願的性質。

比如,辭職下海,第一批到深圳、廣州下海經商的人基本都發了。

有的女工在家帶孩子、有的脫產學習等等,待遇也是自己與企業協商,有的沒有什麼補貼,有的還要向廠子裡交一些錢。

大規模的職工下崗始於1993年。

根據勞動部門公佈的資料,1993年有下崗職工累計300萬人,到2001年6月累計達到2811萬人。

我們所在的電石廠屬於重工業,男多女少,500來人的職工中,男女比例為6:1。

下崗後,除了當時的廠長和幾個辦公室人員,在縣裡安置的一間辦公室工作外,其餘的人員都自謀出路了。

以前是中層幹部的人員,一部分到其他私營企業繼續擔任中層幹部,有的自己創業開了公司辦了工廠。

有能力有資源的人,總是比別人更容易生存。自立門戶,反而發掘出了自己的潛力。


而那些以前是普通職工的人,繼續在私營的企業上班,拿著固定的工資,只夠正常的一帆風順的日常開銷。如果家裡遇到變故,日子就過得緊巴巴。

這樣生活的男女,佔了500來人的三分之二多。

女人們一部分人幹起了個體戶,賣的衣服的佔的比例多;賣保險的也不少;清潔工;還有一部分人當了家庭主婦。

男人們只有少部分人利用身邊的資源成為企業家,其餘的人都是打工族。

我們單位的人,都沒有得到過國家對下崗人員的補償。能辦上低保的人,反而很多是開車、住樓、生活過得風生水起的人,因為人家有人脈有門路,假的資料比真的還準備得齊備。

而廠裡真正有困難的人,反而因為沒有人脈資源,送上去的材料總是不合格。

是不是很諷刺?其實,國家的政策沒問題,有問題的是具體操作的人。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日子能過好的,永遠是有智慧、肯吃苦、愛學習、能自省、敢開拓的20%的人;

那些從不反思自己,總是想著讓國家、政府、單位、親朋來提攜、拯救自己的人,就是平庸的大多數。

法國巴爾扎克說:“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於能幹的人是一筆財富,對於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

面臨下崗,好多人都很無奈,但正是這樣的變故,逼著你去突破自我。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生活再苦再難,我們不也熬過來了嗎?天助自助者,在別人伸手拉你之前,請自己先站穩腳咬牙挺住。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感謝共產黨的光輝政策,讓我嚐盡人盡酸甜苦辣!當初是國營廠的工人,光榮!雖然工資不多,但盡享毛爺爺的黨的雨露,很幸福,滿足!後來毛爺爺走了,我們就下崗了,我們似乎又回到解放前了……!


宋子跳墨


下崗職工真的生活不容易,我2003年下崗(具體來說算是失去工作,因小火電改制,電廠被了承包給了別人因效益不好,長年放假,不給工資,最後停產,就沒了工作),一個全日制大學生就這樣失業了,為了養家餬口,我賣過菜,給別人批過牆,裝過電,也出去打過工,後因兩個孩子妻子照顧不了,去了兩個月,就被妻子一天幾遍的電話給叫回了家,回到家中,也不能做吃山空啊!後經過多方努力,開了一個五金百貨門市部,通過幾年的努力,生活有所改善,房子也翻新成樓房,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生活蒸蒸日上的時候,夫妻倆連續得了幾廠大病生活一下又回到瞭解放前, 我記得我從鄭卅出院回到家,我們就只剩下幾百元錢,並且兩個孩子還得上學,我還得吃藥,生活真是拮据到了極點,後多虧岳母救濟才度過難關,妻子在我身體好轉後,就找了一分份工作,錢雖不多,但最起碼解決了我們一家人吃飯。現在,兩個孩子都有了工作,能自食其力,養活自己,生活會一天比一天好的,人這一生真的不容易,下崗,失業職工的生活更不容易。


媽是火


我也是下崗工人,91年下崗的,下崗時什麼都不的,連養老金也不給你辦理,開始真是很艱苦,後來我靠自己出來做生意打拼,慢慢的好了起來,有了積累買的了房子裝修好了,現在住在150平米的套房,不過每天還是早上就起來去要水果,賣到晚上9點才收攤。一天下來都很累的,沒有休息天。一個月也就,9000左右吧,不過在靖西市已經是可以的了,別人一般每月收入也就3000左右。養老金還是自己交,已經好幾年沒有錢交了,天天還要交稅的。要是不努力比農民苦多了,


快樂好男人97522011


我66年的中專生,04年下崗當時廠裡以腐敗到極點,我被排劑到車間最幸苦的崗位,每天在破碎機上進行礦石破碎灰塵特別大,還有掉入破碎機裡的危險。如果我不下崗可能就會被他們整死了。下崗後我感覺我是被勞改釋放了。工廠外面的世界太美好了,我像傻了一樣跟外面的世界接不上軌。也慶幸自己為什麼不再早一點下崗該多好啊!免得在廠裡吃那麼多的苦受那麼多的罪,現在有五十二歲瞭如果不下崗我可能早就整死了,其他就不多說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無奈。


王凱宏a


\r我是60後,1996年所在的國企就不行了,利用1996年不正常上班的時間自學並考取了會計師,但在1997年的時候就下崗,孩子剛出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家帶孩子了,那時間沒錢沒工作,一個月一點點下崗補貼,衣服穿的破破爛爛,沒什麼謀生技能,只能幫一些孤寡老人扛煤氣罐上下樓(96年5元扛一次,無論樓層多高,因服務到位,最後都有固定顧客。那時候在家沒什麼事總騎著借的小三輪車,車上放個小凳子老婆抱著才幾個月的孩子坐在三輪後面,在街上逛來逛去),為省錢全家到父母家吃飯,但在1997年底在一傢俬企找到了工作(我在外地出生,父母是在外省工作後來才來到所在城市,一個親戚和社會資源都沒有,只能完全靠自己,)但在1997-2013年間因單位效益不好,單位也有關閉的,在本地也換了幾份工作,2013年在43歲的時候憑著一股不甘人後的勁頭離開了家鄉到外地闖蕩,期間也換了了10多份工作現在才穩定一點,下崗重新找工作雖然對自己有信心,但找工作的過程心很累,經常有種絕望的感覺。現在雖然生活還可以,但也是奔5的人了,到50歲後不知道是否能再很容易的找到工作。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不負美景不負卿888


下崗職工,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下的一個新名詞。下崗的原因或許是工廠效益不好,或許是長期開不出工資,自動離崗,也或許職工沒活幹了,凡此種種。但有一個共同點,他們仍在為生活做不懈的努力。

我身處隴東小縣城,除了供銷社也沒有幾個國營的廠子,可這些企業的職工都成了下崗職工。

縣乙炔廠白某,單位發不出工資了,他性急了,離開了廠子。通過一定的關係找到了在市屬一家集體企業燒鍋爐的活,也是個人承包的,兩個多月就不讓幹了,掙了600元。之後又到了一個傢俱廠燒鍋爐,幹了4個月,每月400元,冬季過完了也就沒活幹了。沒辦法送給傢俱廠管事的那一個月工資白扔了。之後,呆在家裡沒活幹,就去打個零工,裝卸個貨物。後來,便去了外地,做過建築活,也進過廠子,啥活給錢幹啥活。一年也掙不了多少錢,隨著兒女長大,上學,還有日漸老去的父母,家裡的生活很不好。一家人團聚的日子也就過年那幾天。人常說,夫妻的感情是需要經營的,由於長年在外,直到去年妻子還是提出了分手。眼下,家還是原單位福利房,50多平,三代人蝸居著。兒子也將近30歲了,連媳婦也沒娶上,自己還在外打著工。他是自動離崗,沒有正式的下崗手續,也沒有領到下崗生活費。不知路在何方?



趙某,和我是高中同學。高考落榜後,他幸運地入職縣農機廠,還成了文職人員。說是農機廠,無非就是主導生產一款“名牌”的粉碎機及其配件。不用說漸漸地沒有了活路,廠址及廠房買給了一個開發商。有錢了,補發了欠下的工資,給工人們都辦理了下崗手續。至今每人每月300元下崗補助費。下崗工人們各路求生存,趙同學也不例外,擺地攤賣小百貨,竟然一擺18年。前兩天還見他在縣集貿市場擺攤,除了說累,還挺自信,說女兒當了公務員,兒子又招聘為“特崗教師”。笑著說,咱只能靠兒女了。






供銷社職工算是下崗職工裡現狀最好的。靠著在供銷社的人脈、貨源和房子,那些做過鄉級供銷社的副主任及“供銷職工”夫婦,都接手了原供銷社的攤子,開了百貨商店。我縣十鄉鎮,至今攤子大,品種多,尤其是供銷社有經營農資的資料,生意都風水雲起的就是他們。如今又有了“新供銷”做後盾,那些承包了供銷社的下崗職工都是“XX(鄉)鎮新供銷”的老闆,已經走上了電商之路。不過下崗的絕大多數供銷職工,還是做小生意的多,生意競爭性大,他們薄利多銷,餬口而已,把希望還是寄把在子女身上。



說實在的,下崗職工也曾有“風光”的過去,可如今大都是45——55歲的人了,房貸、孩子婚嫁,贍養老人,都需要錢哪,找活幹愈來愈難,未來將何去何從?農民還有承包的土地,下崗職工還真不如農民了?


為生活而提神


我是67年的,04年買斷工齡,後來就開始打不穩定的零時工了,我因為沒文憑只能找點營業員之類的工作,這類工作工資都不高老闆是不可能給交各類保險的,又要養孩子又要自己交社保,那個日子真難啊!後來只好把醫保斷了,養老保險也只敢交夠十五年也斷了,去年好容易熬到五十以為可退休了,結果說我是零活就業人員要五十五,現在這個歲數就業更困難了,這個歲數真無奈!


手機用戶57733911147


我是98年下崗的,工作在供銷系統,一開始上班工資才30多元,可那時覺得非常充欲,一點壓力也沒有,早出晚歸幹得特別開心,學珠算,熟悉業務,練一口清、量布匹、包點心、一稱準、開打小票、點鈔等技能樣樣都得精通,工作乾的很出色。可是伴隨著國企改制下崗大潮,買斷工齡,自謀職業,單位給了一萬多元補嘗工齡款走向社會,開始幹起了個體,享受了三年國家對下崗職工減免工商、稅務費用,收入比上班多了,可壓力比原來大了,房租上漲,利潤下降,生意難作,還得供孩子上幼兒園、小中高大學,補課輔導等高額費用壓的抬不起頭,房價上漲,養老保險逐年遞增,真對我們下崗職工來說確實不容易,十分懷念年輕時那段集體生活。


宗哥31


說起下崗職工,往事湧上心頭,企業的不景氣與工資發不下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發展到後來有些職工連最起碼得生活都無法維持下去了,撿菜葉,撿破爛,把自己家裡的破銅爛鐵都換了錢買菜買面。還有些人離家出走去向不明!上班的無精打采,不上班的委迷不振,已經離退休的人的工資一推再推不知道何時才發,企業領導們瞎指揮亂指揮像無頭的蒼蠅混亂不堪。當時的職工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被下崗,被待業,被除名,被離職……像寒冬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