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中美醫生的職稱晉升之路對比

中美醫生的職稱晉升之路對比

我國的醫師職稱分為初級職稱(助理醫師、住院醫師)、中級職稱(主治醫師)、副高級職稱(副主任醫師)、正高級職稱(主任醫師)。

那麼,從實習醫生到主任醫師的路有多遠?

中美醫生的職稱晉升之路對比

1

起步階段:實習醫生

醫學生拿到畢業證的條件之一是在醫院進行大約一年的臨床工作,大約在畢業前一年。

此時的醫學生,稱為實習醫生。進入臨床的醫學生們要跟醫院裡的老師們進行學習,打下手,完成力所能及的操作。

2

醫學生畢業,行醫道路上兩證必不可少:執業醫師資格證、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執業醫師資格證書,在本科畢業一年後,可考取,要成為住院醫師,這是獲得行醫的許可證;規培,是現代醫院要求的必備培訓之一。

住院醫師是初級醫師,工資少,事兒多。既不是住院的醫師,也不是專門負責安排病人住院的醫師,住院醫生是參與查房,執行上級醫生的醫療方案的人。

他們24小時在崗,聯繫保持暢通,發生緊急情況,就及時到場工作。剛畢業的醫學生就將成為住院醫師,工作三到四年後大致為住院總醫師,需要負責更多的工作和職責。

受主治醫師直接管理,他們忙於醫療衛生的第一線,收治病人、記錄病程、在上級醫師指導下開醫囑、進行某些臨床操作。

3

經過了五年住院醫師工作(包括規培),可以正式向“中級職稱”邁近了一步。但是,還有考試,科研,培訓,翻過一座又一座大山,才能真正成為主治醫師!

然而,這只是剛剛開始,科研、教學必不可少,查房、門診也缺不了。

主治醫師為職稱,實質上不同於“主診醫生”或“主診大夫”。醫院各科室將床位分配給各醫生,每一床位主要負責的醫生,就被患者和同行稱為“主診醫生”,他們可由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和副主任醫師擔任。

住院醫師一般負責幾張病床,主治醫師一般管理幾個住院醫師。

主治醫師需要按時查房指導住院醫師進行診斷、治療工作,主持臨床案例討論及會診,檢查、修改下級醫師書寫的醫療文件,掌握患者的健康情況。

4

想要成為副主任醫師,“硬槓槓” 更加苛刻:1、在所在的主治醫師崗位上任職五年;2、科研成果必不可少3、對你來說都是小意思的進階考試;4、有良好溝通能力。

副主任醫師居於主任醫師之下,主治醫師之上,為副高級職稱,負責的事務也更多。

副主任醫師要指導下級醫師的工作,還要親自參加或主持對危重患者的搶救。主任醫師和擔任科主任或業務副主任的副主任醫師,每週至少查房一次,瞭解患者病情,對治療方案提出指導意見。

5

或許,是每個醫生的夢想

主任醫師屬於正高級別,是當前醫生職稱的最高級別。

高級別並不代表清閒,除了副主任醫師的工作,定期門診工作也不能免去,還需要指導科研工作,嚴格執行管理制度。

國外醫生職稱的評判標準是?

以美國為例,在美國的臨床醫生(clinician),有住院醫生(resident)和主診醫生(attending physician)之分,住院醫生(正在接受培訓,沒有資格獨立行醫)和主診醫生(完成培訓,獨立行醫),沒有評職稱的過程。

到了attending physician之後,會把一部分精力用在科研上。

主診醫生是終身的。並且,主診醫生和學術職稱是兩碼事。醫生評學術職稱的過程,和中國差不多,涉及到教學、論文篇數、論文質量等。學術職稱由醫學院授予。

(原譯文為:Clinical doc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e divided into clinician and doctor focusing on research. Clinical doctor classify resident and the attending physician, resident (under training, have no qualified independent practice) and the attending physician (complete training,independent practice). There is no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process. The doctor is lifelong. Doctor and academic titles are two different things, do not have some sort of "symmetry" as domestic relations. Physicians can academic to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the process is similar to China, involves teaching, paper number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aper. Academic title is presented by the medical school.)

和美國醫生科研、臨床兩條路走不同,中國醫生考核體系:科研成績、臨床工作、教學工作。主治升副高發表2篇論文就夠了嗎?醫院職稱指標有限情況下,誰的論文多(是否核心看醫院要求)誰上的可能大。

中美醫生的職稱晉升之路對比

中美醫生的職稱晉升之路對比

中美醫生的職稱晉升之路對比

不管中國還是美國,醫生都是大器晚成的行業。

在中國運氣好你35歲能升到副高,而在美國你35歲才剛剛成為attending。在中國42歲拿到正高職稱已經是非常幸運和順利的事,很多人到退休也就終止在副高了。當然,如果你有相關海外經歷,例如出國讀博歸來或者是訪學進修過一段時間,在晉升道路上,競爭力可謂大大提高了!

成為醫生,那就意味著終生學習、不斷升級,醫生、醫學生們加油~

中美醫生的職稱晉升之路對比

中美醫生的職稱晉升之路對比

我司提供論文代發服務有:職稱論文發表、畢業論文發表 、教育論文發表 、醫學論文發表 、會計論文發表 、工程論文發表 、經濟論文發表等代發論文服務

聯繫方式

我個人朋友圈會定期分享各省市評職稱論文的最新政策,職稱晉升技巧,如果您需要可加我微信或關注我司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