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自由職業者,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

自由職業者,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

偶然的機會,Figo在知乎上受邀回答這個問題:

自由職業者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

自由職業者,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

自由職業者,目前成為越來越多人職業發展的新選擇。在社保幾乎成為保障標配的大背景下,這群人缺乏保障的不安全感也與日俱增。制定適合自己的保障方案,是急需考慮的生活規劃。

Figo認為,這位題主的問題可分為兩個:

自由職業者如何辦理社保?

自由自業者如何配置商保?

社會保險

社保是國家提供的福利,用人單位是需要給員工強制繳納社保的。當然,員工個人繳納一部分,用人單位繳納另外更大的一部分。

社保主要就是五險: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

其中,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是我們最為看重的保障,也是國家福利的重要體現,事關重大。看病有醫保、退休以後有國家發放養老金,雖然比不上歐洲國家的福利,但也能提供基本的保障。能給我們和家人一定的安全感,這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自由職業者,想要辦理社保,分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自己給自己繳社保保費,具體的操作手續,需要諮詢當地的社保局,每個地方的政策可能不一樣。

第二種情況,有的公司提供幫助繳納社保的服務,可以將自己的社保掛靠在這家公司,實際上並沒有勞動關係。個人賬戶和社會統籌部分,都是需要自己繳費的。

第三種情況,那就是到某家公司入職,從自由職業者變成一名僱員,或者管理層員工,這樣公司就可以幫我們繳納社保了。這種情況,只需要繳納個人賬戶部分的費用,相對來說是成本最低的。

為何買商業保險?

社會保險制度,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

首先,廣覆蓋就是做到人人都有保障,覆蓋幾乎所有的社會成員。

但是呢,社保需要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目前只能提供基礎水平的保障。在此前提下,提供多層次的選擇,多交多領,少交少領,但整體差異並不算大。社保解決的是所有人基本的、共性的保障需求。

那為何配置商業保險?

Figo認為,主要的目的在於提升保障的質量和水平,解決我們每個家庭/個體差異化、個性化的保障需要。社保是無法滿足、或無法充分滿足這些個性化需求的。

基本的養老、醫療保障之外,我們還有各種各樣的保障需求,都可能需要商業保險來滿足。

社保覆蓋額度不夠,想覆蓋更高額度的醫療費用報銷;或去到異地就醫,希望保險公司可以報銷費用;

想去公立特需部、國際部,甚至私立醫院,享受更棒的就醫體驗;希望享受醫療費用直接結算,無需自己掏錢。

比如,有時去國外工作、旅行,希望能解決當地醫療保障的問題;除了疾病醫療費用,還希望能報銷赴美生子、正常分娩及新生兒醫療費用等;

想要更高的意外傷害及身故保額,萬一發生風險,可以給家人更好的照顧;

自己的收入較高,生大病可能造成家庭收入大量減少,希望商業保險能夠補償;

想要給孩子儲備一筆教育金,或者終身可確定領取的一筆錢/現金流; 或是目前的收入很高,希望將現在的收入轉移到不久/長久的將來領取等等。

隨著國民收入的增長,越來越多的家庭邁入中產階層,也有越來越多家庭邁入富裕階層。他們對保障的需求,肯定會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個性化,保障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僅僅依靠社保已經明顯不夠用了。

配置商業保險,也不僅僅是有錢家庭才能考慮的事兒。最普通的工薪家庭、農民家庭,更是承受不起任何重大的風險,及時配置保障方案更加迫切

而且,目前的保險工具,保障責任比較充足的前提下,在保費方面已經非常親民,人人都能負擔得起,現在已是全民保險的時代了。

商業保險的分類

我們在這個情境下討論的商業保險,主要是商業的人身保險(商業財產保險也很重要,只是這裡不作為重點討論)。

商業人身保險主要分為哪些類型?可以看Figo的這篇文章:

不懂該買哪種保險,別擔心!先了解保險的分類

人身保險的五大分類:壽險、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年金險。

每一個大類下面,有若干細分類型,每一個細分類型,又會有各家保險公司不同特色和側重點的N款保險產品。各家保險公司很可能都宣稱,自家的產品才是最好的。

此外,保險公司的數量越來越多,現在一百多家公司,相信不久後會超過兩百家。至於以後會不會超過三百家,超過五百家,超過一千幾家?我想,都是存在可能性的。

市場上的商業保險種類繁多,功能特色各異,已經到了讓消費者眼花繚亂的地步。不同的需求,都有一大堆的的保險工具來滿足。下面,我們就來梳理下幾類保險的不同功能。

推薦的保險

重疾險

重大疾病的威脅,對任何年齡段的人群都存在。若您已經意識到健康風險,且目前身體還沒什麼大問題,重疾險的配置宜早不宜遲。

此外,Figo需提醒一點,重疾險的主要作用在於解決收入損失問題,而非用於報銷醫療費用!報銷重疾醫療費用,主要可以用醫療險來解決,當然重疾險也能發揮類似作用。

但重疾險誕生的初衷,及其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於解決重大疾病期間導致的長期收入中端損失,未來的隱性收入損失,家庭陪護人員及其他人員的收入損失等。

因此,Figo建議重疾保額設置為年收入的3-5倍是比較適合的。具體的工具選擇,是保障終身還是定期,是消費型、儲蓄型還是返還型,是重疾單次、多次等問題,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

醫療險

醫療險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解決醫療費用問題,當然不限於是大病還是小病,也不限於是疾病還是意外原因產生的醫療費用,都是可以報銷的。原理類似於社保的醫保,也可稱之為醫保的重要完善和補充。

為提高對重大疾病的保障水平,Figo建議重疾險與醫療險搭配購買,實現風險的雙重覆蓋。至於選擇何種類型,是中端、高端還是次中端?帶門診、不帶門診、是否要免賠,去什麼醫院等問題。需求分析的時候再詳細溝通。

定期壽險

已經組成家庭的小夥伴,對家庭的責任是很重要的。有的小夥伴是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一家三口甚至四口都指望著我們吃飯,家裡的房貸、車貸、孩子的教育和培養,都是需要我們的收入支撐。

不能因為我們的離開,而給家庭造成負擔甚至留下債務,影響家庭成員的正常生活。配置定期壽險可以較好地轉嫁這部分風險。

意外險

意外傷害風險有時真的難以避免,特別是造成了傷殘甚至身故的時候,給家庭帶來巨大創傷;另一個方面考慮,意外險的價格非常便宜,投保的成本很低發揮的作用卻很大。

特別是意外導致的傷殘責任,共8大類、281個小項,意外險都可全部覆蓋;傷殘等級按照10級-1級,保額給付比分別為10%-100%。其他類型的保險工具,則無法如此全面地轉嫁意外傷殘風險。

年金險

年金險,不算是基礎保障類保險。Figo建議,在前幾類基礎保障配置充分的前提下,我們有更高的保障需求、更多閒錢的時候再考慮。

年金險的主要作用,在於對長期的大額財務支出(比如子女教育金、個人的養老金,或者其他持續性支出)做一個長期的、確定的安排。其次,保證投入的資金具有一定的保值增值的功能。

但是,資金的收益性、流動性並不是保險的優勢。保險作為一種保守型的財務安排,其長期的確定性和安全性,才是區別於其他金融工具的顯著優勢。

那麼,自由職業者,究竟該如何為自己科學配置保險方案呢?Figo認為,從具體的產品角度出發,一個個對比挑選,可能我們會累死,最重要的還是關注我們自身的真正需求。

產品導向 or 需求導向

我們首次買保險的情境,通常是偶然接觸到某款產品、或某個保險公司的業務員。覺得產品不錯,應該適合自己,也就買了。或者又看了另外幾家公司的產品,對比了一下,發現A家、C家的產品太貴,最終選擇了B家。

這就是產品導向,也是我們大多數人遭遇的現實情況。然而產品導向,不一定能真正解決我們的需求。在產品導向的銷售過程中,也容易產生銷售誤導。

什麼是需求導向?

也就是著眼點在於客戶需求,從客戶的實際情況出發,從綜合的風險轉嫁和資產配置的角度來考慮。提供的是可針對性解決問題,滿足需求的解決方案。最後才是,從市場上的產品工具庫種,篩選適合的產品工具。

包括哪些是真實的需求,哪些是偽需求,需求的優先排序是什麼,需要分別選擇什麼工具,選擇多少的額度、保障期限、繳費期間來滿足需求。都是在需求溝通過程中要解決的問題。

也可以說是找誰諮詢保險,找誰買保險的問題。可參考Figo的文章:

買保險有哪些渠道?

目前的選擇,諮詢專業的保險經紀人或許更靠譜。個險代理人只能銷售一家保險公司的產品,並不能真正站在客戶的立場考慮問題。而經紀人則會對接好幾十家保險公司,產品線更加豐富,能夠滿足投保人多方面的需求。

因此,保險經紀人更能夠提供更加中立客觀的信息,也可以給出更加專業化的方案建議。但具體到個人,還是要選擇更加專業靠譜和值得信賴的服務人員。

關鍵:按需求配置

說到按需求配置,能夠真正做到也是相當不容易。

我們需要對於整個保險行業,幾乎所有類型的產品,都要有深入的瞭解和剖析。對於不同類型產品的主要功能、特色及差異點,要有準確的把握。對於不同公司的投保規則、核保尺度也要爛熟於胸。

同時,與投保人的需求溝通中,把握投保人真正的需求,挖掘隱性需求,剔除虛假需求。以及瞭解投保人的家庭成員結構、身體健康情況、收入支出情況、職業類型,需要多少的保額、保障多久、繳費多久、選擇何種類型的產品組合,最終以怎樣的方式投保等等。

真正的需求和保險方案的呈現,恐怕還需做深入的溝通和了解才能確定,沒有做需求分析溝通,Figo也不敢貿然推薦產品。

本期文章就到這裡啦,拜拜!

自由職業者,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