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王玲:失去一條腿反而成就自己的事業

王玲:失去一條腿反而成就自己的事業

王玲:失去一條腿反而成就自己的事業
王玲:失去一條腿反而成就自己的事業王玲:失去一條腿反而成就自己的事業

因為安裝假肢創辦假肢公司

王玲:失去一條腿反而成就自己的事業

水母網8月15日訊(YMG記者滕新書攝影報道)二十多年前她因車禍失去一條腿,為了還清治療和安裝假肢借的外債開起了小吃店,又為了方便附近殘疾人安裝假肢創辦了假肢公司。如今,已經58歲的王玲不僅早已還清了債務,還讓兩千多名殘疾人重新站了起來,成為芝罘區的自強不息道德模範。

一場車禍奪走她一條腿

“其實我的學名叫王桂玲,戶口本上就是這個,但因為順口,平時大家都叫我王玲,我也不好一一糾正,就習慣被稱呼王玲了。”今年58歲的王玲告訴記者,當年她高中畢業時還沒有恢復高考,就到工廠就業了。作為一個工人,只想踏踏實實過一輩子,根本沒想到有一天會自己創業,而且從事的還是一般人都不會接觸的假肢行業,還做得很有成績,獲得了社會讚譽,“能有今天這些,與我的遭遇有關,是那段不幸經歷帶來了這一切。”

1995年11月28日晚上,在煙臺刺繡廠當會計的她加完夜班,丈夫跟女兒騎摩托車來接她回家。半路,一輛滿載水泥的大貨車朝他們駛來,伴隨著一聲巨響和一陣急剎車聲,大貨車將摩托車上的三人撞了下來。“我丈夫和女兒被撞到幾米遠的地方,所幸只受了輕微傷。我卻被汽車車廂掛著拖到車輪下。等我醒來,人已經躺在醫院裡了。”王玲告訴記者,這時她才知道自己遭遇了車禍,而且失去了右腿。

“當時我才35歲,愛美、愛生活,覺得雖然自己只是一個普通女工,但有一個幸福的家庭,要培養女兒上大學,要讓丈夫從自己身上得到更多的溫暖和愛,要讓這個家庭一天比一天好。失去了一條腿,感到所有的憧憬都成為幻影,好像掉進了萬丈深淵。”王玲說,在那段日子裡,她幾天不吃不睡,失去了生活的慾望,但丈夫和家人一直守在身邊,一直在勸說她、開導她。

“想到年邁的母親,想到愛我的老公和天真可愛的女兒,我慢慢冷靜了下來。”王玲告訴記者,當時她暗暗發誓,為了家庭,為了老公和女兒,要堅強地活下去!

一條假腿點燃她的希望

失去一條腿的王玲要站起來就需要安裝假肢,但因為肇事方經濟困難拿不出錢賠償,單位又說下班路上出意外不算工傷不能報銷治療費,治療加上安裝假肢的費用一共需要9萬多元,這在當時月工資只有一百多元的時代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

王玲的丈夫王守鎮是一位轉業軍人。戰友們知道他們家的困難後,就發動親朋好友,幫助他們湊齊了這筆費用。當戰友們把湊來的錢送到他們手中時,他們都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們在我困難時給我這麼大的幫助、關愛,我絕不能辜負他們的期望,決不給政府和家人添負擔。我一定儘快站起來,以實際行動報答他們!”1996年5月,王玲到青島假肢廠安裝了假腿,在丈夫的攙扶下重新學著走步。“那時走一步就是一陣鑽心的疼痛,每一步我都是含著淚往前走的,晚上拿下假腿,截肢面都磨出了血。”她說。

後來,堅強的王玲終於甩掉了柺杖和攙扶,她能獨自一人行走了。

就像嬰兒學步,重新站立起來可以行走的王玲就要面對現實世界了,她想到的首先是償還債務。當時出院後,雖然廠裡還每月發給她105元生活費,但丈夫收入也有限,那點錢勉強能維持生活,根本沒有多餘的錢去還債。“要還債,就需要我走出去。”王玲說,1998年7月,丈夫終於同意她開一家小吃店。

她開小吃店還上了債務

“當時家裡沒有錢,我又不想向政府伸手吃低保,就借了一萬元,在勝利路租了一個四十平方米的店面,經營家常菜。”王玲告訴記者,那時她每天早出晚歸,一早去買菜,回來當廚師,為了早點還清債務,拖著一條殘腿在打拼。“吃苦受累我能忍,但經驗不是憑空來的。”王玲說,由於不懂餐飲業經營,開始幾個月都在虧損,借來的錢眼看打了水漂,丈夫也為她著急,就勸她別幹了。“沒有經驗我可以慢慢學,但如果遇到困難就畏懼,我將永遠是個一事無成的人了!”她說。

那時,為了讓她少走點路,丈夫和她商量,把家搬到了離小吃店不遠的一個棚子裡住。那是一個天上下雨棚裡漏水的棚子,他們找來一塊塑料布蒙在床上,冬天冷夏天熱,在那裡一住就是四年。

在這期間,王玲一有時間就向有經驗的老師傅請教,炒菜、油炸、做麵點,自己又當廚師又當服務員,每天晚上回到家兩條腿疼得上不了床。特別是夏天,安裝假腿的部位因為不透氣,像在火籠裡蒸煮。心疼她的丈夫把她攙扶上床,細心地為她按摩,有時候一邊按摩一邊勸她不幹了,說自己能養活她。但是,面對十萬多元的借款和在藝校上學的孩子,王玲一直堅持著。

“從1998年春天到2001年9月,我們在不到四年的時間就把所有的借款都還上了,而且還在2002年買了屬於自己的房子。”王玲告訴記者,在這期間,1999年,她還身兼了青島假肢廠煙臺辦事處的工作。

她從不幸中發現了商機

“當年我在青島安裝假腿時發現,煙威等地到青島安裝假肢的殘疾人特別多,但路途遙遠很不方便。後來我就想,如果能在煙臺開一家假肢公司,不就方便了嗎?”後來,王玲再去青島假肢廠時就對曹經理說出了這個想法。當時對方也有意在煙臺開一家假肢公司,就答應與她合作。沒有啟動資金,他們還為她墊付了十萬元啟動資金,在煙臺設立了青島假肢廠煙臺辦事處。就這樣,1999年5月,青島假肢廠煙臺辦事處掛牌成立了,王玲又多了一份希望和辛苦。“那時候,小吃店要自己打理,新成立的辦事處我也要負責,每天兩頭跑。”王玲說,假肢的客戶資源都在醫院,她就得到醫院去找。有一次,她到煙臺山醫院骨科病房見到一位左腿膝蓋以下截肢的三十多歲的小夥子,剛提議可以裝假肢就被小夥子罵了出來,因為他接受不了自己失去一條腿的現實。

那天,王玲走出醫院是含淚回家的。丈夫知道原委後,就安慰她:“人到了這個境地,心態會發生變化。你是過來的人,應該理解他。”

後來,王玲第二次去看那小夥,開始沒有提假肢的事,而是與他聊起了自己的遭遇,並用自己自強不息的精神鼓勵他。小夥的心情漸漸開朗了,不僅向她道了歉,還感謝她給了自己重新面對人生的勇氣。小夥出院後,王玲為他配上了合適的假肢,讓他重新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軌道。

王玲以自己的遭遇和體驗讓那些殘疾人慢慢走出了心理陰影,燃起了重新生活的希望。在讓這些殘疾人重新站起來的同時,王玲的業務也慢慢步入了正軌。

她成為自強不息道德模範

2001年9月,丈夫看王玲天天兩頭忙身體實在吃不消,就讓她把小吃店轉讓了出去,王玲肩上的擔子也就輕了一點。但是,安裝假肢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既要懂技術又要懂營銷還要懂醫學,王玲有時也覺得無從下手。幸運的是,王守鎮的一位戰友在山東省假肢廠擔任領導職務,他前去求援,戰友就把他安排在廠裡,跟著最好的技師學習。不久,王玲就掌握了一定的假肢方面的醫學原理和知識,並聘請技師到公司調試、安裝,公司業務慢慢有了起色。“2003年1月,我將青島假肢廠墊付的十萬元資金還清了,辦事處也更名為煙臺市佳新假肢矯形器有限公司,這個公司就是我的了。”王玲告訴記者,做了這麼多年生意,她靠的就是誠心和愛心,靠的是優質產品和熱情服務。“客戶的口碑是最好的宣傳,他們一傳十,十傳百,才讓我的公司發展壯大起來,我也從一個失去一條腿的下崗女工變成一個企業家,不僅解決了自己的生活問題,又能讓別人重新站起來回歸社會,我感到很自豪。”她說。

開辦假肢公司十五年來,王玲至今為兩千多名殘疾人安裝了假肢,同時為困難患者減免費用十幾萬元,為多位殘疾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她還租了幾間房為前來安裝假肢的外地人免費提供住宿。現在,王玲的公司已經建立起調試、安裝、觀察、售後服務等成套的經營模式,在全國都有了知名度。

今年5月17日,芝罘區舉辦第五屆道德模範頒獎典禮,作為煙臺市佳新假肢矯形器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玲(王桂玲)榮獲自強不息獎,與其他51名獲獎者一同受到了表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