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這個皇后的命運比甄嬛還曲折:有人害她,有人貶她

這個皇后的命運比甄嬛還曲折:有人害她,有人貶她

近幾年,一部反應皇帝后宮嬪妃明爭暗鬥的電視劇《甄嬛傳》火遍大江南北,劇中後宮鬥爭的激烈程度超出常人想象,很多都以為電視劇情節都是虛構的,真實的情況不一定那樣嚴重,其實不然。北宋末年宋哲宗在位期間,他的後宮嬪妃鬥爭就很激烈,不過從最終結局看,最終體現的還是“好人有好報,惡人終遭棄”的喜劇局面,令人欣慰!

這個皇后的命運比甄嬛還曲折:有人害她,有人貶她

宋哲宗趙煦繼位時才11歲,朝中大事由高太皇太后和向太后垂簾聽政進行決斷。這二位一個是哲宗的奶奶,一個是哲宗的嫡母(非生母),她們聽政的同時還很關心哲宗的婚姻大事。在哲宗14歲這年,二位太后經過一番精心挑選,相中了一位16歲孟姑娘。於是便重點培養她,經過三年的嚴格培訓,這位孟姑娘成了一位特別知書達理、舉止端莊、德才兼備的準皇后。兩位太后感覺很滿意,便在哲宗17歲這一年,為二人主持完成了婚禮,並封孟姑娘為皇后。

這個皇后的命運比甄嬛還曲折:有人害她,有人貶她

但孟皇后只知注意“母儀天下”的矜持形象,卻忽視了女人應該在丈夫面前展現的嬌柔的小女人魅力,所以,二人婚後的夫妻生活是缺乏情趣的。年輕的哲宗在皇后這裡得不到滿足,自然會到他處尋找安慰。於是,一位能歌善舞、又非常漂亮的劉宮女便進入了哲宗的眼裡。這個善於抓住男人心理的劉宮女,很快便成了哲宗的專寵,先封美人,又封婕妤。隨著地位地迅速抬升,從前的小宮女野心越來越大,越來越覺得孟皇后是她最大的障礙,必須除掉她,自己才能坐上後宮最高的位置。於是,一樁宮廷冤案就漸漸浮出水面。

這個皇后的命運比甄嬛還曲折:有人害她,有人貶她

孟皇后地位雖高,卻沒有生兒子,只育有一位福慶公主。偏偏這位公主是個病秧子,常常病歪歪的。孟皇后的養母燕氏和姐姐替皇后著急,就找來道士為公主作法,還給皇后建了個禱祠,這是後宮所不允許的。此事被劉婕妤得知後,便讓親信向皇帝告了一狀,結果哲宗順勢竟把孟皇后給廢了。皇后被廢,因為劉婕妤揭發有功,被晉升為劉賢妃(哈哈,其實她一點也不賢惠)。三年後,劉賢妃生了皇子(三月便夭亡),更被立為皇后。可當了皇后,就一定是好事嗎?孟皇后被廢了就一定是壞事嗎?後來的事實證明,不是的。

這個皇后的命運比甄嬛還曲折:有人害她,有人貶她

哲宗是個短命皇帝,24歲就光榮犧牲了,因為只有幾個女兒,沒有兒子,所以,輕佻的端王趙佶便幸運地接了哥哥的班。趙佶繼位,向太后垂簾聽政,迎回孟氏,尊為“元佑皇后”。可不久,向太皇太后就死了,劉皇后便逼宋徽宗下詔廢掉孟皇后。宋徽宗雖然沒有照辦,但卻沒擋住接二連三的意外事件:公元1102年,孟皇后重回瑤華宮,不久瑤華宮就失火了,她又移居延寧宮,不久延寧宮又毀於大火,最後她只得住進弟弟孟忠厚家。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幾把莫名的大火,竟讓孟皇后躲過一場大劫難。劉皇后見徽宗不待見她,還打算廢掉自己,便鬱悶地上吊自殺了(她自殺也算是便宜了,否則下場一定會更慘)。

這個皇后的命運比甄嬛還曲折:有人害她,有人貶她

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汴京。將微、欽二帝和六宮有號位者盡皆俘虜北上。孟皇后因住在民居,竟免於難。公元1127年趙構在南京(河南商丘)即位為皇帝,稱為宋高宗。宋高宗尊孟氏為“元佑太后”。公元1129年三月,護衛統制苗傅、劉正彥發動政變,擁立三歲的皇太子趙敷為帝,並企圖讓孟太后聽政,被孟太后拒絕。不久,韓世忠、張浚等平定兵變。公元1135年春,孟太后患了風疾,死於紹興皇宮,終年五十九歲。諡號“昭慈聖獻皇太后”,葬於宋六陵。

這個皇后的命運比甄嬛還曲折:有人害她,有人貶她

孟皇后一生在皇宮中的生活起起落落,但她最後卻因禍得福,得以善終,這真是“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由此可見,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遇到挫折也不必氣餒,也許那正是新的、好的開始。(文∕講史論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