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看到曾經揭露假疫苗的前記者王克勤的遭遇,你怎麼看調查記者這個職業?

徐喆nicholas


我曾經也是一名調查記者,供職於《華西都市報》,與王克勤算是同一戰壕的戰友。他揭開“山西疫苗事件”後接連的遭遇,遠在成都的我,曾力所能及提供過聲援——2010年,當時沒有時興自媒體,社交媒體新浪、騰訊微博正方興未艾,網絡輿論場主力是論壇和博客類。當時我的騰訊博客,因為連續紀實報道汶川大地震的各種新聞深度調查,被媒體界譽為“中國第一地震博客”。也正是因為這所謂的名氣,我與王克勤有一面之緣,二人算是惺惺惜惺惺吧——當他在“山西疫苗事件”調查中困難重重之時,我用自己的平臺——騰訊認證的公眾空間(騰訊博客),給予了他鼎力支持。

港真,自從2013年微信公眾號問世,以及後來今日頭條等新興媒體類誕生,包括傳統網站在內的所有媒體,其生態環境已經完全被顛覆,而近幾年風起雲湧的自媒體,更是加速了全國傳統媒體土壤貧瘠、沙化的速度。囿於職業的空間環境已日趨狹窄,在傳統媒體供職的調查類記者,早期比較著名的,基本已經出走或辭職自某職業,比如,王克勤辭職後就一直在致力於做“大愛清塵”公益事業,剩下的後繼者,據我所知,目前全國已經沒沒剩幾個。即使剩下的,其實都在窺視下一步去向,一旦認定了,離職也是分分秒秒的事情。比如,我原來供職的《華西都市報》,曾是中國都市類媒體的一面旗幟,出過很多在圈內有點名氣的調查記者,但截至目前,這些有點名氣的調查類記者,99%的已經離職,他們當中,大部分已經改行從事其他行業,個別接觸互聯網較早的,則成立自己的新媒體工作室,專做汽車、美食、房產等,比如我,現在專心只做旅遊類自媒體。而同城著名的《成都商報》,其早期的調查類記者目前也消失殆盡,其去處,與華西的情況類似。


勒克兒


我記得我還在上學的時候,十幾年前,記者這個群體有個很好的稱呼“無冕之王”。

好像都很牛掰的樣子。可惜那時候我還小,對這些都不怎麼了解。

後來我知道了,記者分為很多種:

熱線記者:報紙或者電視臺的熱線、熱點記者。往往有人爆料,就會第一時間趕去現場採訪。

娛樂記者:風靡整個演藝圈,文藝圈。沒有明顯的範圍界定,只要有八卦類的,娛樂類的,都有他們出現,又有個名詞:狗仔隊。

調查記者:針對社會熱點事件採取一根到底,刨根問底的態度,不拋棄,不放棄,說的就是他們吧。

戰地記者:只要有戰爭,就有他們。

還有很多分類,什麼財經記者,體育記者之類的,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

關於調查記者,也許是記者行業裡面除卻戰地記者之外,最危險的行業了吧。

他們的硝煙總是看不見的,他們的危險總是在暗處的。

我記得前年的時候,一個朋友和我說,他姐姐和姐夫在雲南採訪礦難,回酒店的途中,被打的人事不省。攝像機、電腦、手機;只要是電子設備全部被砸的稀巴爛。從那以後,他姐姐辭職,他姐夫繼續當記者。原因是:“至少要留個人照顧孩子”。當時聽了這些話,我們都有些心酸。

這就是我小時候被稱之為“無冕之王”的記者嗎?

寒心和英雄落幕,說他們,不為過!

回到王克勤這個話題,我們可以在他和他這一類人身上看到,有光。

其實不管是哪個行業的記者,只要採訪,都會有紅包拿(這個是行業內潛規則,無傷大雅),娛樂圈的,體育圈的。無非就是希望你的輿論傾向對採訪者有所幫助罷了。

我相信王克勤也一樣遇到過同樣的潛規則。這就是我為什麼說他們這類人身上:有光。

光照亮了他們的人心,也照亮了真相。

所以沒有其他紅包之類的什麼事情,他們的一意孤行和倔強執拗,讓我們得以看見什麼是真實。

而他們卻會失去工作、收入甚至生命。

寫到這些,雖然是杭州的清晨,窗外的陽光卻讓我感覺是夕陽西下。

因為對於敢披露真相的,敢揭蓋子一路查下去,不顧生死,只要真相的記者還有幾人?

“知名記者李海鵬也在社交平臺感慨“看到說調查記者只剩下130人,提供數據的是很專業的業內人,不過我猜沒剩這麼多,剩下的大概也想轉行。””

這是調查記者行業的現狀,不像夕陽西下嗎?

我們是平民老百姓,所以我們的支持只有感謝他們,感謝他們讓我們知道發生了什麼。

而被揭露的利益團體都腰纏萬貫,他們能做的就是一次次舉起鍘刀,砍向調查記者們。

所以,老鬼希望政府部門,法律部門可以儘可能的支持這些還在一線尋找真相的調查記者們,也希望我們這些平民百姓繼續支持他們,鼓舞他們。

這樣,才不至於讓無聲戰場裡面的英雄傷心,落淚。

因為,他們心裡,有光!

我是老鬼,社會熱點和職場銷售達人,歡迎諸君與我坐而論道,唯道爾!


老鬼雜談


調查記者是一群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人,既有利益的誘惑,也有死亡的威脅,可依然堅守底線滿懷正義繼續前行,他們也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

尋找真相說得輕鬆,但是代價巨大

一個黑幕被爆出來,一定經過了重重的洗禮!尤其是一些能讓某些既得利益者“徹底完蛋”的黑幕,調查記者一定面臨著死亡的威脅。因此,在和平的假象下,他們時刻都在“戰鬥”,他們永遠都在戰場上!

這樣的勇氣,我們已無法用語言來描述我們對他們的敬佩之情!無論用什麼讚美之詞都不過份!

我要呼籲:把打賞明星的錢,打賞給他們吧!從今天起,我將成為他們忠實的粉絲!

既然無法用語言來表達,那我們就用行動來表達!

讓我們一起給他們打賞!讓他們在戰鬥之時,無後顧之憂,不再讓他們流血又流淚!

讓我們成為他們的粉絲!讓他們在黑暗之中,也能感受到他們背後千千萬萬顆火熱的心,不再讓他們感到孤單!

讓我們一起為他們轉發點贊!讓他們的努力不要白費,一起促進社會更加公平,更加透明,更加安全,不再讓他們感到悲傷無助!

因為,我認為他們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最可愛的人!



保道筆記


李克勤,香港娛樂明星,一首勵志的《紅日》至今傳唱不衰;王立勤,中國乒乓球明星,不僅拿過諸多世界冠軍,更因與趙薇的緋聞讓人記住了他;而最該人們記住的平凡人王克勤,因長春長生假疫苗持續發醇事件重新被人們提起。


讓我們夢迴十年前吧!2010年,身為底層調查記者的王克勤,一個有良知、有擔當、有大愛,完全可以評為“感動中國”的人,大膽發文披露出山西省疫苗亂象,細節觸目驚心,卻又真實可靠,可惜還是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從源頭上予以根除,反倒當事人王克勤於2012年被停職,丟了飯碗。

調查記者,類似於警匪片裡的警察安排的臥底,其工作性質可想而知是多麼艱難而又危險,報道純粹憑證據說話,而證據又來自驚心動魄地虎口奪食,再者報告發布後,自己的處境又有多麼危險。警察臥底起碼有警局高層證明你的清白,保護你的安全,而調查記者呢,報社扛不住率先拿你開刀,這不王克勤即是明證!


作為曾經的調查記者,王克勤們該有多麼大的信念呀,為民說真話,為黨斬荊棘,以一副壯士斷腕、義無返顧的心態,踏上不歸路,風 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如果十年前事情以雷厲風行方式解決,就不會有今日長春長生更加肆無忌憚地假疫苗醜惡事件,但是歷史沒有如果,願黨和政府斬邪惡,除惡人,使孩子們平安享受每一天!


我們社會需要調查記者,需要有正義感的人們!


阿倫體育


記者這個名字前面加個小字,小記者!這社會地位能高嗎?同為文化人的星就不同了,天王天后XXX,得XXXXXX最佳XX最優秀XXX獎。這錢是千萬元千萬元地汩汩而來。

這小記者天生前面就要加“小”字,不是嗎?有人寫篇評論也要自己附加十來個小編、小編的,如:小編認為XX。小編看見XXX。都加個小字,這地位就可想而知了。這記者充其量是個“工兵”架橋鋪路,埋地雷,當然還要拆橋毀路,排地雷的工作。死個把記者,本就無關痛癢,如果有XXX記者真心英雄的報道!小記者的就會欲仙欲死高興極了。這小記者吃得是草,付出的是血和淚。

小記者是個終身制的工作,雖然有初級、中級、高級、特級記者可評可分,但這“小記者、小編”的“小”字是終身制的,想拋也拋不了,提高一點記者的地位吧!

8年前勇敢地報道山西問題疫苗的記者王克勤、包月陽當然是勇士、是英雄!他們是為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而不顧自身利益的人,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一代愚公”,可是他們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值得大家的深思!

“疫苗”一個以賣細菌賺錢的暴利行業,為什麼還會有“偽、劣、假”的產品存在?也產生著要錢不要命,殘害百姓的”病毒細菌式的人渣”呢?可見犯罪成本太低了,一方面犯罪成本很低,而另一方面則揭露、監督、報道行業負面新聞的小記者們報道成本太高了,兩者極不相稱。

本人希望這次報通長生生物的記者不要揹負“高成本”。給點物質獎勵總是可以的吧?獎個千把萬元?抑或十萬百萬?或幾百萬?讓這之後的製藥行業,制疫苗企業別再出現”長生生物“了!總之讓英雄笑!別老讓英雄傷心落淚!


老蛇正宗


這個現狀的出現與發生真的是一種悲哀!因為敢於揭露社會傷疤,反映百姓疾苦的正義的人,受到了排擠和打壓,讓任何有正義感的人感覺到悲憤而無能為力。

為什麼沒有人願意做調查記者呢?

調查記者,可以說是一個記者行業的一個特殊的人群,如果寫出真實的狀況,必須獲得一手的真實的材料,要想獲得一手的材料,必須要深入一線,深入到群眾中去,深入到實際中去,才能有真實的一手素材和真情實感。而這些事情為什麼會存在,就是因為有利益在裡面,有人依靠剝奪他人壓榨他人毀害他人來謀取利益,或者說有了利益集團在裡面。那麼做為一個調查記者,名義上是無冕之王,實際上沒有多少保障的,所以在觸動某些利益集團的利益鏈,公佈天下,就會受到其的危脅,攻擊或是滅口的。在中國還算好的,因為記者是代表政府的新聞單位的,只是危脅後不敢下黑手滅口,在外國被滅口是分分鐘的事。所以很多敢於披露黑暗面的調查記者就因為個人安危,不得不轉行。還有即使是冒著生命危險寫出來的調查報告,也不一定能公開來,因為一旦公開來,就是某些人與之勾結,就會有官員官帽落地,甚至法辦的,所以他們就想拼命地捂住真相的公開。


人人都可以是事件真相的調查者

現在隨著自媒體的興起,那麼很多事情的真相可以通過自媒體,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就能發酵並引起很大的爭論的,當然這些片斷的事件,很難以面概全,但至少可以引起關注,如果事件是公眾事件,還會得到公安紀檢等力量的調查,最後得到一個解決的。如果是調查記者的話,需要很大的人才和財力才能調出個結果來。

這次長春長生的疫苗事件也是企業內部員工舉報出來的,沒有這個線索十幾年了,都是平安無事的啦,可以這樣的事件也不是靠調查記者能做到的,因為記者也接觸不到黑幕的一角。所以還是希望正義感的群眾越來越多,通過各方渠道來發聲。

當然,個人的力量和精力是有限的,所以還是希望有正規的專業的調查記者來揭露真相。

但願少一些如此類疫苗的惡劣的公眾事件,還人人一個乾淨平和的生活生存環境吧。我支持調查記者的勇敢,也敬佩他們的王克勤包月陽李海鵬等一批為人民正義而戰的勇士!


米哥職場漫談


你問我怎麼看,我說了我怎麼看,我也沒詆譭誰指責誰,為什麼還是通不過?就我這種言論都通不過,假疫苗問題還說什麼?

多次被和諧,我到底哪裡說的過激了?你告訴我啊!!!

關於王克勤的事蹟其他的人已經回答過了,並且照片大家都已經見多了,這裡我也就不說了。

從我個人的觀點,一個弱勢貧民的觀點來說。很多行業一般人進不去。

調查記者越來越少,以個人的理解就是,他們的角色(猜想這出可能是不通過,改之)不足以讓他們報道客觀呈現的事情。10年王克勤因為報道《山西疫苗亂象報道之一:近百孩子不明病因致死致殘》被包月陽辭退,而後包月陽也被辭退。

據王克勤的採訪中,王克勤說的大概意思是:“報道中認真的調查了事情,客觀的報出來,並且沒有指責任何人和企業”。這篇報道只是呈現給了廣大人民,而且這廣大人民應該是涉及到全國的廣大人民。但,辭退了報道人,後續的專家又沒有後續的調查報道,說明了什麼?想必任何人看了王克勤的事件調查後,都會有了答案。

對我們普通貧民來說,我們只有的是無奈和憤怒。

我想,如果不給正經的調查記者一些應當有的特殊功能(猜想這出可能是不通過,改之),我們廣大老百姓以後慢慢的就會看不到真實的事件(當然特權也可能會導致其他問題,確實很矛盾)。

當然,不得不說,事件如果影響大了,可能會引起人民的鬧場呢

(猜想這出可能是不通過,改之)。但,反過來說,就像王克勤說的,“防”應該是第一位的,如果你防的好,會發生什麼是呢?這裡的防不是防人民鬧事。

給我的感覺就是,調查記者在用生命來報道客觀發生的事件,而事件的本身對記者自己可能會引起了什麼不好的事。我們廣大群眾是真心的幫不到他們。只能感激他們。而真正能幫到他們的人有可能只是吃瓜群眾,也有可能只是嗤之以鼻也,有可能恨之入骨,也有可能。。。。

這讓我想起來我曾經遊戲公會里會長在語音裡說的,“我愛我的國家,但。。。。”。

他的言語確實是我們廣大人民的心聲。

只能說,希望我們的國家的負責人能夠認認真真的為民做主。


小聖魚魚


國內最早的非虛構記者李海鵬,這幾天發表的一篇關於調查記者的文章刷屏,連著疫苗事件,公益圈接連爆發出的性侵事件,調查記者的必要存在與調查記者接近消亡的狀態形成了一個極大的反差,引得無數以前媒體人的一片無奈與感懷。其中,十幾年前就參與過山西疫苗事件報道的王克勤再次進入大眾視野。

山西疫苗事件,總編輯被開除,調查記者王克勤受到處分,並且之後幾乎再沒有那種力度的調查文章的發表。

上大學那會兒有個老師和王克勤的關係很好,當時一個同學遇到大的不公事件還找到過王克勤。看了很多王克勤參與的調查報道,以及接二連三受到的處分,但他依舊保持著一個調查記者的本分。這些年,王克勤發起的大愛清塵,為了農民工的健康一直在奔波。與王克勤所做事情,以及他的名聲不相符的是他的世俗生活,報道說的依舊無車無房。


調查記者的消失,是當前環境的必然結果。

上大學那會兒,畢業後能去像《南方週末》這種報紙工作,是莫大的榮耀,那也是媒體人最後的榮光時刻。之後,所謂新媒體形式的變幻發展,紙媒受到了根本性的衝擊,要求深入時間長的調查報道,在快速更迭的新媒體上很難發表傳播。大眾的閱讀習慣也發生了變化,新媒體形式的快速新聞,雞湯報道成為了主流,長篇的嚴肅報道越來越少見。

據說目前在冊的調查記者僅僅一百出頭,而隨著媒體的進一步衰落,媒體人的位置越來越不受重視,調查記者的數量只會越來越少。

你如何看待調查記者的消亡?你認為未來誰來報道疫苗這種性質的事件?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假疫苗事件影響很大,俗話說的好“虎毒不食子”真是想要禍害一個民族,從娃娃抓起,以前的毒奶粉事件從嬰兒抓起,現在的假疫苗,不知道以後還會出現什麼事件。

正是有了調查記者這個職業,讓我們知道了,原來我們吃的東西有哪些是不安全的,需要注意的,正是有了他們提供的文章、線索等,讓媒體報道出來,讓大眾知道,讓相關部門介入調查,才能還我們一個相對安全的社會。

已經禍害了的,只能默哀,還沒有被禍害的,即幸運又心酸,幸運躲過了這一劫,心酸的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接觸到下一次事件。如果沒有調查記者,那我們是不是消失了都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真的是死都不能做個明白鬼。

為這些調查記者致敬,有了他們,我們食品安全相對有了保障,現在真的好想說一句平安活到這麼大,真心不容易啊,抵抗力得多強啊。







就愛


調查記者這個行當,還真不好乾,一般的人還真幹不了。我不是業內人士,言語可能偏頗,也可能不靠譜,做為門外漢說說我的看法。

記得著《漢武大帝》中有句臺詞,稱與情是另一個精神皇上。古代天下人隨與情走,與情隨筆桿子走,而掌握筆桿子的就那麼幾個人,這幾個人中有一個是主謀,無疑這個人就是無冕之王,控制了這個人就掌握了天下輿情,這是古代帝王為什麼重視孔老夫子和儒生的主要原因。

西方人也很聰明,他們也懂得輿情的重要,後來發展為獨立於神權外的又一種世俗力量,隨著社會的發展,就有了報紙業,成為人們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來源,在我國古代則以吏部發的祗報與之有相似之處,不過祗報是官方傳遞信息的一個閱讀面相當小的僅限於有關官員。而西方則是以民間方式出現,閱讀者為普通大眾,由於閱讀量大,就成為資夲追逐的對象,政壇大佬為控制與論也插手其間,由報社發展而發展成行業,從而成為一股不可或視的社會力量,而為之服務釆集信息的工作人員稱之為記者,也就是為報紙提供稿子的人即文字工奴。他們雖有釆訪自由,但權力卻在主編手中,主編又受制於審稿的大佬,這樣一個報融帝國就建立起來了,記得英國就爆過報融大佬的醜聞,幾乎顛覆了世界頂尖級報紙的銷售量。當然這裡的分枝很多在這裡也一時也說不完,回到主題。在電報電視普及前世界報業是很發達的也是政治家關注的事情,普通人為獲取外界信息主要是通過報紙獲取,那時是報紙業最輝煌的時期,而記者的職業也達到頂峰,那時是一個記者也是至高無尚的職業。世界進入電子時代後,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了起來,報紙也成了人們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產業逐漸敗落下來,而記者也就隨之成為普通職業。我國的報紙業是自清未開始,民國時期有一定發展,到解放後才有大發展,有過輝煌的歷史,直到改開後延續到計算機出現才逐漸成為普通行業,特別是計算機普及及現在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人都成了一線記者,只要你手機一打開,將相關的信息向上一傳,你的記者功能就完成了,所以現在的調查記者做的很辛苦,不報道有料新聞吸引不了讀者,而有料新聞則一般是社會敏感話題,涉及很多人利益,有利益就有衝突,也很危險,在當今這個社會大變革時代,面對碎片化的社會新聞體系,確實很難吸收到優秀人才再過這種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因此很多老報人選擇了退出。但是調查記者作為社會監督的一環,還是必須的。有見的政治家還是非常重視這個行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