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正確的提問方式,可以激發孩子的無限潛能

作為孩子的父母每天都會和孩子說很多話,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涉及到類似下面的話:

  • “這個題目你還不會做,怎麼回事呀?”
  • “再想想,馬上就要想出來了,寶貝加油!你是最棒的。”
  • 或者是“兒子,這個還不簡單,這個題目不就是怎麼怎麼做嘛。”

簡單的總結,家長的這三種說話方式,第一種就屬於著急型,第二種是無效鼓勵型,最後一種是好為人師型

正確的提問方式,可以激發孩子的無限潛能

這三種對話方式都是不提倡的,我們經常和家長說要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很顯然這三種方式都不是。有效的親子溝通,首先要求家長一定要學會提問。家長的啟發性提問可以激發孩子思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願意思考問題。

3-7歲的孩子,求知慾和好奇心非常旺盛,這是人類的天性驅使。但是科學研究發現:在5-12歲的時候,兒童的好奇心是在不斷減弱的。這個也不難理解,試想一下,相比小時候,我們成年人是不是對這個世界少了很多的好奇心,同時也缺少了洞察力。

所以,家長們要珍惜孩子這段求知慾旺盛的黃金年華,與孩子盡情探討各類求知型的十萬個為什麼,幫助孩子儲備大量的知識和常識,並在探討的過程中,幫助孩子拓展思維,提升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

正確的提問方式,可以激發孩子的無限潛能

如何利用有效提問來提高孩子學習效率?分享4種提問方式,幫助大家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提高和孩子的互動效率。


一、引導式的提問。

回到文章開始提到的孩子做題的場景。

孩子做題遇到問題,來找家長尋求答案,但是如果孩子問什麼就回答什麼,那對孩子的幫助是極少的,因為這樣的過程缺少了孩子的主動思考和探索。所以,我們更應該做的是積極啟發孩子自己思考。

正確的提問方式,可以激發孩子的無限潛能

如何啟發呢?這裡就要用到引導式提問了,就是說我要用問題去回答孩子的問題。首先我們要把孩子遇到的困難進行難度分解,用分段提問的方式問孩子,一步步引導孩子說出合理的答案。

比如我們常見的規律排序,就以蘋果和梨的排序為例吧,當孩子不會做的時候,家長可以試著這樣一步步的問孩子幾個問題:

開始你問:題目裡面有幾個物品在排序呀?

孩子回答:有蘋果和梨

然後你接著問孩子:你看看蘋果在排序中有什麼變化嗎?

孩子回答:沒有,每次都是一個

你再問:那梨有什麼變化嗎?

孩子觀察後回答:有變化,它從一個變成兩個,再變成三個……

你又問:那我們看看這個順序接下去該怎麼排呢,梨的後面是什麼?

孩子回答:是蘋果

你接著問:那蘋果後面有幾個梨呢?

……

像這樣,用提問的方式幫助孩子梳理出解題的思路,孩子就很容易獲得答案,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都是自己在主動的觀察和思考。這樣除了能學習到知識以外,還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即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做的是觀察,然後再是發現規律,心裡有明確的思路,最後進行檢查或鞏固。

二、 追問式提問。

剛才只是學習提問的初級階段,接下來我要講的是進階階段——追問式提問了。那什麼是追問式提問呢?概括的說,就是當孩子正確回答完問題後,家長還要發起提問。這時候的問題是為了引導孩子進行總結,發現規律。

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就是不斷的在自己的知識版圖中構建新的板塊,找出對象之間的聯繫和區別,並歸納出他們的共同的特徵之後,才能更好的把越來越多的新知識融合到自己的知識地圖中來。

正確的提問方式,可以激發孩子的無限潛能

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都要掌握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方法,有了方法,孩子學習的時候就會事半功倍。

我們以常見的數的分合為例子,比如當孩子正確完成數的分合以後,家長除了給予肯定以外,可以馬上追問一句:“數組成左右兩邊數字互換位置,總數變了嗎?”從數組成延伸到加法的時候,家長可以問:“加號兩邊的數字換了位置,等號後面的數字變了嗎?”

同樣就這個加法運算,家長還可以問:“大的數字在等號的左邊還是右邊啊?”“那麼在減法運算裡面,大的數字在哪邊呢?”

適時的追問可以幫助孩子理解問題背後的規律,這不僅能幫助孩子更好掌握學習內容,還能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孩子概括和總結的思維能力,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三、綜合性的提問。

說綜合性提問之前,先說一下指令性語言,為什麼呢?因為說指令性語言是很多家長都容易犯的一個錯誤,避免指令性語言也是進行綜合性提問的一個前提。

我經常會看到類似下面的場景:

媽媽想要寶寶拿杯子,就說:“寶貝,你幫媽媽拿一個杯子。”

孩子問:“杯子在哪啊?”

媽媽就說:“在廚房裡呀”。

可孩子找了半天也沒找到什麼杯子。

這個例子說明了什麼呢?說話中如果沒有一個清晰的指令,孩子是很難理解的。

正確的提問方式,可以激發孩子的無限潛能

正確的示範可以是這樣:“寶貝,請你把廚房桌子上紅色的杯子拿給媽媽。”

實際上,這就是我們要說的綜合性提問。在這個小小的問題中,孩子需要處理顏色(紅)、物體(杯子)、空間位置(廚房桌子上)等多個信息。

一個在我們看來很簡單的問題,對小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可並不容易,至少需要處理三個以上的信息。

因此,我們在提問此類問題的時候,可以由簡單維度問題向多維度問題過度

比如,簡單維度問題可以是:寶寶,請你幫我拿一個蘋果,好嗎?然後再到多維度問題:寶寶,請你把桌子上藍色的文件夾放到媽媽黑色的皮包裡,然後把紅色的圍巾和皮包都拿給我,好嗎?

這樣一來,孩子需要處理好你說的多個信息後才能順利完成任務。經常給孩子進行這樣的訓練,他以後面對多維度問題的時候,可能就不會出現遺漏信息的問題。

四、隨機性提問

隨機性提問說起來很簡單,但是真正做到卻不容易,實際上就是通過在生活中觀察孩子的行為,進行適時的提問。它需要家長有足夠的細心、耐心,並能養成這樣的提問習慣。

正確的提問方式,可以激發孩子的無限潛能

玩完玩具之後,讓孩子把它們分類擺放整齊;

路上,和孩子說一說紅綠燈的規律;

回家的時候,再一起數一數房子的樓層;

上下樓梯時可以正著數數和倒著數數;

提醒孩子觀察電影院單雙數的座位,服裝口袋和鈕釦的形狀、數量和大小,鳥巢、水立方等建築中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

也可以統計一下路上遇到的汽車......

除了發現問題隨時提問外,記得一定要問孩子一句:你為什麼這樣做?說說你的方法。這樣馬上補問一個啟發性的問題,也就是前文說到的追問式提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