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3 畢業季:再見,或許再也不見

畢業季的天是灰色的,不僅是由於對未來的迷茫,更多的,是因為別離的傷感。

畢業季:再見,或許再也不見

年少時,再見可以脫口而出,因為距離很近,日子很長,翻過兩個牆根就又可以看見彼此……

長大後,“再見”這兩個字卻伴隨著許多遺憾,因為當時我們誰也不知道:再見,也許就意味著再也不見

。。。


6月,娟子重溫了十多年前的經典《士兵突擊》。興許是因為恰逢畢業季的緣故,班長史今(張譯飾演)跟許三多講的一個小故事,讓我感觸頗多:

畢業季:再見,或許再也不見

史今說——

人總是會分的,

而且會越分越遠

見不著面 摸不著人

想得你抓心撓肝的

.

可是咱也再長啊

個越來越高,能耐越來越大

到時候你想見誰就見誰

.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

從天南到海北,就是一抬腿的距離。

畢業季:再見,或許再也不見

娟子覺著史今只說對了一部分,因為到最後,就算是簡單地一抬腿,我們也沒有了這個勇氣。

小時候,

家的隔壁,就是同學、玩伴,

巷口喊一聲就能一呼百應,

我們一起堆沙、刨坑、撒歡,

手牽手說,

要一輩子都玩在一起。

畢業季:再見,或許再也不見

上學以後,

調座就像銀河一樣,

將我們與好朋友隔開,

“分離”就這樣擺在眼前,

於是,

課上我們只能隔桌相望,

約好放學後一塊兒回家。

畢業季:再見,或許再也不見

再後來,

與我們玩得最好的朋友也變了,

從隔壁的張三、王五,

到鄰村的小林、小花,

到城南的六六、城北的么妹,

……

畢業季:再見,或許再也不見

後來的後來,

他們又變成了

武漢的韓梅梅,

重慶的李小明

美利堅的Lisa

英格蘭的Sherrie

……

畢業季:再見,或許再也不見

然後,

我們分離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從一節課,到一學年,

從春夏,到秋冬,

畢業季:再見,或許再也不見

最後,

吃散夥飯的時候,

我們常常這樣說:

以後常聯繫,

有空到我們家來玩,

包吃包住包導遊~

畢業季:再見,或許再也不見

可是當我們奔赴四面八方之後,

又有幾個能夠做到不被生活困住,

與這些曾經,

陪伴我們一起走過青蔥歲月的友人,

見一面,聊會天?

所以,年輕的朋友們,

道別應該提前做,

離別的話別留到最後一天,

因為真正分別的時候,

一切就已經來不及了~

很多時候,

再見說出口,

就再也不相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