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非遺花”開滿仰天村

張年玲

“非遺花”開滿仰天村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地域的靈魂和血脈,也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基因,承載著一個地域群眾以至我們整個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榆社有悠久歷史積澱和民族文化底蘊,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榆社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北寨鄉仰天村,“非遺之花”遍地開。

民間傳說

【“仰天”村名來歷的傳說】

仰天,據村民傳頌,村裡曾經有一口刻有“養田”二字的大鐘,刻有時間“啟元”,也就是說,仰天村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而且原名“養田”。之所以叫為仰天,據民間傳說,後趙王石勒病重,部下一路護送他會故里,路過“養田”村,病情發作,仰而亡。村人稱去世為“仰天了”,因此把“養田”改為“仰天”。

【李家樓院來歷的傳說】

每次走進仰天村,我們首先會來到村裡的灣頭巷,參觀村子的標誌性建築——曾經李家的樓院。

據村民說,李家樓院曾經有正樓、南樓、西樓三棟樓房,均為二層樓房。如今寬闊的院子裡已經沒有了樓房的影子,只剩三間正房和兩間南房,但是氣派的院門和南房窗臺上的石雕,依舊向世人展示著這座樓院曾經的輝煌。

仰天村的李家,原為西馬鄉南山暈村九甲李家後代。仰天村樓院第一個主人是李唐傑。南山暈九甲李氏第十八世李鏡椿有四個兒子——老大李唐熊、老二李唐俊、老三李唐英、老四李唐傑。仰天村村民自古勤勞節儉,村裡的土財主較多。四兒子李唐傑,人稱“疤狗四”,是個木匠,在仰天村給財主做木匠活,由於木匠技藝好,做的活深受喜愛,因此掙了許多錢,民國25年(1936)就在灣頭巷蓋了三座樓院。

也有人說,當年疤狗四來到仰天村時非常窮,帶著妻子就在灣頭村一座舊宅子裡暫住,因為村民間相傳,這座院子鬧鬼,因此沒有人敢來居住。疤狗四住上後,每天晚上都會有“紅火”出現。疤狗四夫妻倆膽子都大,一點都不害怕,而且疤狗四告訴老婆說,等紅火出現後,你就跟上它,看它們在哪裡“落腳”,你記個記號。於是連續幾晚上,他老婆就跟著紅火跑,把它落腳的地方都標上了記號。疤狗四拿著钁頭把標有記號的地方刨開,每刨一處,都會出現大量的金銀。於是疤狗四得了許多錢財,就把這座舊宅子重新修為有三座二層樓的樓房院。村民相傳,疤狗四夫婦是有財運的人,財運會主動找他們。樓院的最後一位主人李鳳翔是李唐傑的孫子——九甲李氏二十一世,據說家裡還用的大管家。

【扯魚溝里老鱉精】

距仰天村半里遠,,有一個地名叫扯魚溝,居住的就是仰天田姓人家。扯魚溝石崖下有個深潭。有一天田財主家有一個叫常二的長工在地裡幹活,聽到石崖下深潭裡“咕咚咕咚”一陣響動。不一會兒一個慈眉善目、矮個子黑臉膛的駝背老漢來到他跟前。

駝背老漢告常二說他是一個千年修煉得道的鱉仙。從此以後,一年多時間兩人隔三差五在地裡聊天。一天,常二到老鱉精的地宮作客,見珍珠瑪瑙寶玉堆滿地宮。

常二起了貪心,從喝醉酒的老鱉精嘴裡知道他最怕百姓蓋房子用的生石灰。於是,他回去後就到遼州(今左權縣)拉了一車生石灰全部倒進深潭裡。老鱉精被燒死了,常二也被得知真相的老鱉精處死了。

【土灘秧歌】

仰天村在民國期間土灘秧歌繁榮,曾經有兩個隊伍——村裡土灘秧歌隊與灣頭土灘秧歌隊。村裡土灘秧歌隊承辦人為張友金,主要隊員有張友雲、張友金、遊河江等;灣裡土灘秧歌隊由曹玉龍組建、承辦。

表演形式為即興表演,正月十五土灘秧歌隊外出表演,參神祭拜後就開始表演,看到什麼唱什麼,多為祝福言語。

【秧歌】

仰天村的秧歌戲產生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土改”期間,由李四黃組建,成員有李四黃、曹墓成、曹成陽等。

主要演唱劇目是由駐村教師李玉文(已故)編寫的《藍藍宗寶把婚結》和本村教師田虎文編寫的《馮友林》。

秧歌《藍藍宗寶把婚結》講述的是仰天村實施《晉冀魯豫邊區婚姻暫行條例》後,年輕人和“頑固派”關於自主婚姻和包辦婚姻之間的一場鬥爭。反映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仰天村的藍藍和宗寶擁護自主婚姻,自由戀愛,卻遭到他們他們父母的反對,最終藍藍和宗寶有情人終成眷屬。

現年86歲的村民王毛祥回憶,宗寶的父親曹成陽有一句唱詞為:“藍藍宗寶去結婚,把我成陽當成活死人。”

秧歌《馮友林》講述的是貧苦農民反抗地主的欺壓和剝削的故事。仰天村的一個村民給千峪村給地主馮友林砍木頭,被木頭砸傷腿,但是地主不僅不聞不問,而且還怪罪砍木頭的人。

現年81歲的村民曹成友回憶,給地主砍木頭的村民的一句唱詞為:“馮友林不像人,俺給你做營生,把俺腿砸著,把俺娘活急死。”

“非遺花”開滿仰天村

【仰天村晉劇團】

上世紀七十年代,仰天村組建了以唱樣板戲為主的“仰天晉劇團”,裴志明為團長、張效金為副團長。演職人員31人,張效金為主角,孟拉弟、曹秀芳唱小旦,張孝如為武生。主要演唱劇目有《紅燈記》《沙家浜》《一塊銀元》等。

仰天村晉劇團有演出時用的行頭、服裝、道具和幕景等。據現年已經73歲的副團長張效金回憶,劇團成立之初,請的是武鄉縣的師傅教唱,後來又請到蘭峪鄉火燒莊村的李師傅教授了兩個冬天,所有成員就都可以上臺演唱了。據他回憶,劇團的幕景非常漂亮,有三層幕,頭幕是棗兒紅的布,是全體成員在秋天的時候上山打洋槐角,賣錢後買的;二幕是一塊綠綢緞,是劇團成員上山砍木頭,賣掉木頭後用錢買的;三幕是張效金家族的一塊白布,本來這塊白布是仰天村張氏家族買來要寫家譜的,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沒有弄成,就被張效金拿出來當了幕景了。

仰天晉劇團在每年的正月裡出村演出,走遍了榆社的大小村落,不僅豐富了仰天村的村民文化生活,也活躍、豐富了榆社縣的村民文化生活。在農業學大寨的時期,一年正月,仰天晉劇團在東匯村演唱《一塊銀元》,吸引了去昔陽參觀大寨返回來的人員,在東匯的街道上,停滿了車輛。

傳統舞蹈

【霸王鞭】


仰天村的霸王鞭產生於後趙帝王石勒時代。石勒為榆社社城人,石勒軍隊打勝仗後,揮舞兵器跳舞,逐漸形成霸王鞭舞蹈形式,成為鼓舞士氣的軍旅歌舞,後傳入家鄉。石勒病卒後,他的子民便跳著他生前喜歡的這種舞蹈,唱著輓歌,把他埋葬在北寨鄉的趙王村。

民國及抗戰、“土改”前後,仰天村的霸王鞭較繁榮。多為四人一組,兩兩對打霸王鞭,一男一女;後來又發展為四名男子對打霸王鞭,四名女子舞扇。上世紀七十年代後,跳霸王鞭的逐漸減少,現如今,村民又開始跳霸王鞭,把這一古老技藝傳承了下來。

代表性傳承人劉海生回憶霸王鞭《八字憲法放光輝》唱詞:五八年來“大躍進”,開創農業是綱領,個體改成集體化,集體力量非常大;鋼鐵發展“大躍進”,全國各地都使用,祖國建設很重要,全民皆兵覺悟高;六億神州精神要,製造公社蓋世豪,又大又紅無限好,食堂光芒萬丈高;八字憲法寫得明,發展水利很要緊,農業綱要四十條,條條政策是法寶;全國婦女要提高,自由結婚政策好,婦女能頂半邊天,黨的綱要要記牢;階級鬥爭是綱要,敵我分清要記牢,這是國策很重要,各級黨委要抓好;掃盲工作更重要,全國人民要學習,科學發展要文化,沒有文化不能行;知識青年要參軍,軍隊是個大熔爐,保衛祖國向前進,全靠工農商學兵;建國以來不幾年,社會發展缺人才,多生多育要得獎,國家多靠下一代,各村各社辦學校,學校育人最重要,社會發展向前進,全靠國家棟梁材。

【仰天村鑼鼓隊、舞蹈隊】


仰天村鑼鼓隊、舞蹈隊由本村村民裴志明組建於2016年,後由張效如負責,共16人。主要表演威風鑼鼓、廣場舞、水兵舞、雙扇舞、單扇舞等。

每年的正月十五、三月初一仰天村廟會期間,都會表演各種節目,村子裡或附近村落有辦紅白事情的,也請去參加。2018年農曆三月初一仰天村廟會期間,仰天鑼鼓隊、舞蹈隊承辦了一臺異彩紛呈的文藝晚會。

傳統民俗

奶奶廟會祈願求子


每年三月初一為仰天村奶奶廟會,是仰天村及附近村落村民祈願求子的日子。結婚多年不生育的村民,在農曆二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晚上十二點,也就是三月初一凌晨,拿上供奉品(一般為糕點)和香來到奶奶廟,給奶奶家上香、敬供品,燒香後磕頭跪拜,然後告訴奶奶自己的姓名、年齡、家庭具體情況、家庭具體地址及自己想要個男孩還是女孩。祈願完後,如果發現奶奶身上掛有別人還願掛來的韁(一根長紅線上拴有三個或五個銅板),就拿上或用紅布包起來藏在身上,或直接藏在身上,一句話也不能說,原路返回家中,把祈到的韁拿出來,掛在仰層上或掛在牆上,但是不能讓它落地。這就祈願成功。如果祈願後,奶奶身上並沒有韁,那就把自己來時從自己家裡帶來的一根自己身高二倍長的紅線掛在奶奶身上,然後直接回家。這也是祈願成功。願望實現得兒得女後,來年三月初一必須來奶奶廟還願。還願的時候,要用自己身高二倍的三根紅線拴三條韁,每條拴三個或五個銅錢,供品是提前蒸熟的饅頭,有的人家還給擺盤子(菜)。祭拜結束後,把三條韁掛在奶奶身上。

去奶奶廟祈願的人,最好是本人,丈夫或妻子都可以,或者是夫妻雙方至親的人。要是想祈願成功,早早去奶奶廟等候,晚上12點一到,就去祈願,有還願的人,就可以先“搶到孩子”——韁。或者提前找到祈願得子的人家,商量好,一起去,人家還願後,馬上祈願,保證搶到韁。

遊藝習俗

仰天村的遊藝習俗較多,如踢毽子、滾鐵環、跳格子、打元寶、捏泥娃娃、老鷹抓小雞、成三、砸油油、陀螺、憋茅的等。

【砸油油】


在地上畫上兩條間距約十米左右的直線,然後找塊磚頭或一頭較平能在地上直立的石塊當“老墩子”,把它立在一頭的直線上。兩人或多人即可。遊戲開始需要用“錘子、剪刀、布”來決定誰先砸。開始後站在另一條直線,用自己的“油油”砸對方的“老墩子”,一局只要進行完瞅牌、彈三、圪挺、前伐、後伐、過樑和殺七項程序,每次都能把“老墩子”砸到就算贏。以上七項中,如果有一次沒有砸到“老墩子”,或違反了遊戲規則,則由另一人進行遊戲。如此反覆,每次開始要接上一次未完成的項目進行,誰先完成最後的“殺”,誰就取得本局遊戲的勝利。砸油油是冬天男孩子們愛玩的遊戲,而且非常普及,材料到處都有,場地也好選擇,不論村街小巷,還是田間地頭,只要是一塊較為開闊的地方即可進行。砸油油遊戲比賽,不僅有利於孩子們的身體鍛鍊,而且有利於增進孩子們的團結協作。

【成三】


為兩人的遊戲,在地頭或石板上畫個“成三”的遊戲圖,再找一些小木棒或小石塊(一般為每人15粒),便可進行遊戲。可用“石頭、剪刀、布”來決定誰先走,然後交替先走,誰的木棒或小石塊先一字排成“三”,就可拿去對方一子,直至對方無法成三為止。“成三”遊戲為成人遊戲,操作簡單,房前屋後、田間地頭均可進行。本遊戲豐富了農民的日常生活,為農民在勞動閒暇之餘增添娛樂。

仰天村的“非遺花”,世代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文化資源。為了傳承“非遺”、弘揚傳統,讓祖輩們唱過的歌、跳過的舞、做過的手工、講過的故事等永放光彩,仰天村每個村民有責任保護它們、關愛它們、傳承它們,讓它們川流不息、奔湧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