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如何看待美國要求所有國家停止從伊朗進口原油?是不是太把自己當根蔥了?

毛開雲


6月26日,德國《時代》的報道,從2018年11月起,所有從伊朗購買石油的國家將受到美國的制裁。

6月28日,參考消息網的報道證實了這件事:26日,美國一高官稱,期待所有國家在11月4日前將從伊朗的石油進口削減至“零”,否則它們將遭遇制裁的風險。


美國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打壓伊朗,試圖加大對中東的控制力度,進而控制石油。美國試圖推翻敘利亞總統巴沙爾政權,扶持庫爾德武裝,就是想控制住敘利亞,目的當然是為了控制中東。然而,由於俄羅斯的出手,美國在敘利亞沒能實現它的戰略目標,現在將目光轉向伊朗,也是為了控制中東——美國的中東戰略大目標並沒變,不過就是將目光從敘利亞改為了伊朗。


撕毀伊核協議,不過就是打壓伊朗的前奏曲。伊核協議簽署後的這兩年多的時間,隨著伊朗經濟的快速發展,其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也在逐漸提高,軍事實力也得到了很快的發展,這無疑降低了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威脅到了美國的利益。美國怎麼可能讓中東出現一個新的霸主?打壓伊朗,提高美國對中東的控制能力,就成了美國必然會做的事情。特朗普為此找了個看上去還算說得過去了理由:伊朗仍在研發核武。以色列為了打壓伊朗,更是拿出來個“2.5噸”的所謂證據。


這就有了打壓伊朗的藉口,而限制伊朗石油出口,對其實施經濟制裁,就是美國打壓伊朗的具體措施。美國要求所有國家在11月4日之前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就是美國的具備行動了:美國已經就此事通知了其歐洲盟友、日本、印度等。

那麼,該如何看待美國的這一舉動?

第一,美國在鋼鋁關稅問題上已經招來了各國的貿易反制,此次將期限定為11月4日,無疑是不想再因此擴大貿易戰。時間遠比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時,美國商務部給出的期限要晚得多,很明顯美國不想將貿易戰擴大。先解決鋼鋁關稅問題,看看歐盟等國的實際反應,以及美國這種“極限施壓”的效果,恐怕才是特朗普政府這麼做的原因。


第二,美國試圖利用自己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對伊朗實施極限施壓政策。對伊朗實施最嚴厲的經濟制裁,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讓其它國家與伊朗做生意,否則美國對伊朗的制裁這沒任何用處。美國就是要切斷伊朗與外界的貿易往來,徹底孤立伊朗,而石油貿易又是伊朗國家經濟最重要的支柱,打斷伊朗與各國的石油交易,伊朗的經濟將遭受重創。美國這是在打著限制伊朗核武研發的旗號打壓伊朗,迫使伊朗重籤符合美國利益的伊核協議。

第三,美國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毫不顧忌其它國家的利益關切,這是美國霸權的再次表現。這是毫無疑問的,美國單方面撕毀伊核協議,如今又威脅對其它與伊朗有石油貿易的國家實施制裁,這就是美國的霸權,更是美國的自私行為:置國際協議於不顧,為本國謀利。美國優先政策,說白了就是把美國的利益永遠排在前面,其它國家全都靠邊站——這對其它國家已經構成了實質性的威脅,歐盟之所以對美國開始貿易反制,就是因為美國損害了它們的利益。


第四,美國正在透支它的國家信譽,撕毀協議、貿易制裁等等,都是在傷害美國的國家公信力。不惜與各國開打貿易戰,制裁與伊朗有經貿往來的國家,特朗普就是想趁美國還是世界老大的時候,重振美國的經濟,再用得到的這些經濟利益維護它的霸主地位。這其實就是一個悖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被美國剝削,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給美國當奴才。特朗普的這種做法只能加速美國的哀落。

第五,特朗普對美國的實力太過於自信了,對盟友的作用太輕視了,小瞧了其它國家的反制力度。其它國家暫且不提,就拿歐盟來說,它也不會輕易聽美國的話。特朗普對歐盟徵收特別關稅,已經與盟友間產生了很大的裂痕,在伊核協議上,更是遭到了盟友的批評。而與伊朗石油交易最多的國家就是歐盟,美國此舉就是拿盟友不當回事,根本不考慮歐盟的經濟利益、安全關切。


如果美國與歐盟的關稅貿易戰繼續打下去,歐盟必定會對美國的制裁再次實施反制——如果歐盟退讓,則鋼鋁關稅問題上也就輸了。美國之所以能夠稱霸世界,它的盟友發揮了重要作用,無論是與前蘇聯的對抗,還是冷戰結束後的幾場戰爭,美國的盟友都功不可沒——沒有它們的支持,恐怕美國也不會比前蘇聯強到哪去。再有就是其它國家的反制,包括印度、日本等都與伊朗有石油交易,而這些國家也是世界的主要經濟體,一旦制裁,無疑將會擴大貿易戰的範圍。

各國與美國的貿易戰,如果能堅持到一年半,那麼美國將會輸的很難看:國家信譽喪失,與盟友矛盾加深,控制中東的能力下降,美國經濟受損……同樣,各國的經濟也將受損,但總好過成為奴隸!美國之所以把自己當根蔥,就是因為美元霸權、軍事霸權,使得美國可以隨意制裁它國,唯一付出的就是美國的國家信譽。但這無疑是美國投資最少的有力措施,尤其是對那些中、小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