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現在好多人都是漢族,那麼漢朝時期有什麼民族?

漢朝民族

漢高祖劉邦至漢景帝劉啟時期的漢朝,經濟實力緩慢上升,成為世界第一大帝國 ,至漢武帝時期,大漢王朝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王朝,霍去病越千里大漠大敗匈奴,封狼居胥而還,最遠達到今天的俄羅斯貝加爾湖附近,匈奴帝國戰敗而向西狼狽逃遁 。中亞和西域各大國也都聞而懼之。張騫出西域首次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降服中亞大國大宛,西域臣服,開拓了“北絕大漠、西逾蔥嶺、東越朝鮮、南至大海” 的廣袤國土,奠定了現今中華的版圖。

漢宣帝時期,鄭吉迫使匈奴逐日王降漢,大破車世國, 驅逐匈奴在西域勢力,設置西域都護府,使得西域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南匈奴降漢,北匈奴單于被陳湯斬殺於康居,發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的時代強音,解決了匈奴問題。到了東漢時期,在大將竇憲的打擊下,迫使北匈奴西逃至歐洲。基本徹底解決了困擾漢朝的匈奴邊境問題。之後東漢明帝遣班超出使西域,打通荒廢已久的絲綢之路。

現在好多人都是漢族,那麼漢朝時期有什麼民族?

匈奴

公元前

三世紀,匈奴被冒頓單于統治,國力非常強大,多次侵犯邊境。公元前200年冬,劉邦親率大軍北上,匈奴軍隊佯裝後退,漢軍則迅速北進到平城白登山。卻在白登被冒頓單于的四十萬精銳騎兵包圍。劉邦與漢軍被包圍七天七夜。最後劉邦賄賂匈奴閼氏才得以逃出重圍 。由於長年戰亂,國家初定,經濟殘破,漢朝採取和親政策力求與匈奴暫時維持和平。

到了景帝時期,漢朝一方面繼續和親,另外也在邊境進行屯田移民,在國內則實行復馬令來增加馬匹,加強士卒訓練並大量製造兵器,這些都是預備反抗的準備 。漢武大帝年間,派以衛青、霍去病為首的將領對匈奴進行三次大規模戰爭。漢朝佔有了河西走廊,切斷了匈奴與西羌的關係 ,為漢朝與西域之間開闢通道,而匈奴則狼狽北徙漠北,匈奴帝國從此逐漸走向衰敗,匈奴威脅基本解除。漢朝雖一舉將匈奴擊潰但自身也元氣大傷,武帝遂輪臺悔過下令休養生息。

後來,在漢匈大戰中戰敗的匈奴帝國分裂,其中一部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要求與漢稱臣,漢元帝以王昭君嫁與呼韓邪單于,是為昭君出塞,北匈奴單于被陳湯於康居斬殺,發出“敢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時代強音 。到了東漢時期,本來已經奄奄一息的匈奴由於天災和內亂又分為兩部,分別為南、北匈奴。其中南匈奴立呼韓邪之孫比為單于,與漢朝關係友好 。北匈奴立蒲奴為單于,在明帝時期一度侵擾漢朝邊境,被擊退 。章和元年,北匈奴為鮮卑所破,單于被殺,其中五十八部降漢。永元八年,漢車騎將軍竇憲等征伐北匈奴餘部,單于遁逃,竇憲在燕然山刻石紀功而還。此後,一些北匈奴南降漢朝,另外一些則向西遷 徙改變了歐洲歷史格局,幾百年後,歐洲的羅馬帝國竟然被逃遁的匈奴後裔所擊敗!可以說間接毀滅了羅馬。

現在好多人都是漢族,那麼漢朝時期有什麼民族?

西域

西域在漢朝早期是指南疆一帶,後來擴展到天山以北和中亞東部。西漢中早期,西域地區為匈奴所控制 。漢武帝時期,於建元三年(前138年)派張騫出使大月氏以聯合夾擊匈奴 。張騫在路上一度被匈奴扣押,並在匈奴娶妻,十餘年後逃出,經大宛等國到大月氏,但未能取得夾擊匈奴的答覆 。後來張騫東返,又被匈奴扣押。直到元朔三年(前126年)才返回長安,回來時只剩他和隨從堂邑父兩人,他的匈奴妻子也一併來到長安 。元狩四年(前119年),漢武帝第二次派張騫出使西域,約烏孫共擊匈奴。雖然張騫未能說服烏孫國王夾擊匈奴,但是張騫卻與其使節先後遊歷大宛等國,後來亦由各國使節陪同,返回長安,從此以後,漢朝與匈奴反覆在西域地區爭奪 。元封六年(前105年),漢武帝以細君公主與烏孫和親。細君死後,漢又在太初四年(前101年)以解憂公主續嫁。同年,漢朝大破大宛,西域南道各國都轉投漢朝 。漢武帝在烏壘設使者校尉,又在渠犁屯田。到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漢又驅逐匈奴駐在西域的僮僕都尉,控制西域北道,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還在烏孫國都赤谷一帶屯田。元帝時,又增戊己校尉,在車師前王庭屯田。西漢末年,西域分為五十五國。 新莽時期,王莽貶去其王號,降為侯,西域與中國關係趨緊 。東漢永平十六年(73年)漢明帝派遣竇固入伊吾屯田駐兵,次年在烏壘重設西域都護 ,但好景不長,永平十八年(75年)六月,西域都護府被焉耆、龜茲攻陷 ,漢景帝繼位後罷免西域都護,並詔令吏士回國,而當時身為軍司馬班超選擇留在西域招撫諸國 。 永元三年(91年)漢和帝任命班超為西域都護 ,永元六年(94年)七月,西域都護班超大破焉耆、尉犁徹底收復西域 。

隨著西域局勢的逐步趨於穩定,商旅往來日益頻繁,絲綢之路在西漢後期形成 。這也是世界歷史上最重要的商道之一。漢朝遣使者至安息、奄蔡、條支和身毒等國,一年多則十餘批,少則五六批,攜帶金幣帛等物品,需要至少兩三年,甚至八九年才能返回長安。中國運往西方的物產以絲綢、鐵器和漆器為主;而良馬、駱駝、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黃瓜、胡豆和胡桃等也源源不斷進入中國 。

現在好多人都是漢族,那麼漢朝時期有什麼民族?

三越

西漢立國之始,它的南邊有三個華夏族和越族人(百越族人)所建立的國家,即東甌(東甌國)、閩越(閩越國)、南越(南越國),統稱“三越”。東甌國(東甌)據今浙江省南部,閩越國(閩越)據今福建,南越國(南越)據今天兩廣(即嶺南地區的廣東、廣西、海南和今天的越南) 。這三國雖受漢高祖冊封,實際上為獨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漢景帝為止。

到了漢武帝時,漢朝國力已經大為增強,三個國家的國力卻因為互相爭戰而相對衰弱,最後在漢武帝時期先後被滅,為了防止東甌、閩越再發生叛亂,於是將二國的人民遷徒至長江與淮水地區 ,另外將南越國之地分為南海、蒼梧、鬱林、合浦、珠崖、儋耳、交趾、九真、日南九郡,自此之後,這個地區並未發生大亂 ,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年),南越國地區發生叛亂,漢派馬援平亂,大破叛軍於浪泊,此後直到東漢滅亡,漢朝南疆未再發生動亂 。

西南夷

今雲南、貴州兩省,加上四川省的西部和南部以及甘肅省的南隅,這一片廣大的地區,在漢朝初期被許多異族所盤據,漢人統稱為“西南夷” ,它們有的進入農業社會,有的則維持遊牧生活,並且建立許多國家。武帝時期,令唐蒙由筰關入夜郎,見其君多同,給予豐厚的賞賜,並告知其漢朝的聲威,說服其臣屬於漢朝,夜郎願意臣屬於漢朝。元光五年(前130年),漢於夜郎及其附近之地置犍為郡;並於夜郎置夜郎縣,以多同之子為令。同年,邛、筰、冉、駹等族,也希望得到漢朝的賞賜,請求成為漢朝的臣屬,於是漢在其地置十餘縣,由都尉統之,隸屬於蜀郡。但是過了幾年,西南夷屢次反叛,漢朝發動軍隊平亂,需要花費許多軍費。最後,武帝採納公孫弘的建議,放棄西南夷的經營,全力對付匈奴。已設的縣,大都廢棄 。

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反叛,漢朝下令西南夷發兵幫忙徵討,西南夷不從。隔年,漢朝派郭昌、衛廣擊敗西南夷,在這些地方設立益州等郡 。新設諸郡轄區中的各部族,皆因其舊俗而治理,不徵賦稅。地方政府的開支,則由內地各郡分攤供給。西南夷至此歸入漢朝疆域,西南夷內屬後,仍有小規模的叛亂,終西漢之世,未發生大型動亂。王莽時才開始大亂。東漢光武帝,敉平動亂後。到東漢時期,漢朝與這些地方聯繫更加緊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