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幼兒園大班的學生,應該掌握哪些基本文化知識?

臧小墨


有句話:五一是個節,六一是個節,七一是個節,八一是個節,而九一卻是一個劫。特別是對於剛入學一年級的孩子與家長來說更是個劫。從一個吃、玩、睡一條龍的幼兒園生活狀態中,一下子轉變成天天坐課堂學文化的一年級小學生,生活方式發生改變的同時,文化知識學習與認知上也要跟隨發生大轉變。


我家孩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開始總是“b"與”d"分不清,也不知說了多少遍,依然如故,隨後“雞飛狗跳”的場景,大家可以自行腦補。那段時間產生嚴重”孕婦效應“,就是去到哪,幾乎都能看到一大一小兩人在認真地認讀拼音。

想想孩子上幼兒園時自個兒樂得清閒,沒有提前做好預備工作,導致孩子入學後吃力,家長也吃力,最重要的是:造成孩子心裡陰影面積無法求得。


如何避免這些問題,做好孩子入學的銜接工作,讓孩子有個快樂的入學體驗呢?就需要父母們在孩子上幼兒園大班時,預先讓孩子常握三個方面的基本文化知識:


1、讓孩子喜歡上數字,學會20以內的加減法


去朋友家發現個很有趣的現象。她6歲的孩子只要在紙上寫計算題,手指頭掰來掰去也掰不明白,一臉懵圈的樣子看著就好笑。但只要分糖果,他姐姐分的多一個、少一個,他可是立馬就能看出來,20以內的都別想糊弄他。


朋友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以後每次教孩子做計算時都用這個方法。最大的成果就是:她的孩子愛上數字,計算速度總比一般孩子速度要快,上一年級後深得數學老師喜歡。


數學是門能鍛鍊人的思維與邏輯能力的科目,一切科學的基礎,人類每次重大進步都離不開數學知識。不論是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地發明;還是現代化的數字信息革命,都離不開數學。數學如此重要,要學好則要從小打好學習與興趣的基礎。

2、拼音字母的掌握


漢語拼音是學習語文的好幫手。也是孩子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通過學習掌握漢語拼音字母,不僅讓孩子對於識字基礎得以提升,並慢慢養成獨立完成閱讀的能力,讓孩子的知識量因為自主學習越積越多,同時也讓孩子找到樂趣。


教幼兒班的孩子學習拼音,最好採用有趣的方法,激發孩子的興趣。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憑著孩子的聰明加上興趣,快速學會拼音不是難事喔。


比如:6個元音字母。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aaa;大公雞,哦哦叫,攏圓嘴巴ooo;水中游來一隻鵝,水中倒影eee;漂亮小i帶帽帽,咧開小嘴iii;樹上有個烏鴉窩,翹起小嘴uuu;小魚吐個小泡泡,吹起笛子uuu



3、養成閱讀的習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


我家孩子上幼兒園時給他買了一整套《手不是用來打人的》、《語言不是用來傷害人的》、《細菌不是用來分享的》,這套書幾乎被翻爛,當然翻閱的人不是我,而是我的孩子。因為這套書在生活實在是太實用。


因為不好好吃飯,被訓責。孩子擺出委屈的樣子說:“媽媽,語言不是用來傷害人的。”因為頑皮被捱打時,她就會說:“媽媽,手不是用來打人的。”在她“義正詞嚴”下,我也常常做出配合的行動,成功的體驗讓孩子也越來越喜歡閱讀。


閱讀不僅可以促進孩子智力發育,最主要的是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能力。為以後進入學校、社會的交際能力打下紮實基礎。

以上就是幼兒園大班應該掌握的知識,你還知道哪些呢?歡迎留言探討!


文 / 南腔北調


對此問題你還有什麼見解?歡迎留言、點贊、轉發,更多教育問題,請關注有書教育!


有書教育


對於幼兒園大班的孩子來說,文化知識這塊國家教委有基本要求的:不準提前教孩子加減法,不準教孩子拼音、識字。

幼兒園的孩子,要求培養他們動手能力和與人溝通能力。學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臉、刷牙,能簡單洗自己毛巾、手絹、襪子等。如果有不開心,或開心的事能夠和老師、家長、小朋友溝通交流。

老師在幼兒園講的小故事,孩子回家做到能基本講出來就很好了。至於唐詩宋詞的背誦,其實教委是不提倡提前灌輸的,如果家長能在玩耍時順其自然地讓孩子接觸到,孩子也非常感興趣的話,家長可以適當地找一些絕句唐詩,以唱歌形式讓孩子自然接受,而不是死背。

幼兒園的孩子主要注重的是好習慣的培養,基礎文化知識七歲後慢慢在學校學習,完全來得及。家長不必著急!

沒有什麼“孩子輸在起跑線”這一說,靜待花開🌸


挑戰打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