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哪些國家有希望在二十年後成為超級大國?

流年等待-


未來20年後只要世界不發生大國之間的戰爭,按照目前的國際秩序正常發展,20年後的世界格局必然是“一超多強”的局面。有人說我們會成為“超級大國”,但是按照上訴條件發展,我們最多也就是“多強”當中最強得那個。



首先,按照經濟發展的正常規律,我們每年的GDP增長率在7%左右,GDP在12.2萬億美元。而美國GDP增長率在2.5%左右,GDP在19.3萬億美元。我們會在2030年左右與美國持平,但是這只是在GDP上的一個表現,並不代表我們就是在實力是超越了美國。在很多方面我們依然趕不上美國。


其二,在軍事實力上,20年的時間,以我們的軍事發展,還不可能完全追平美國的軍事實力。拿最簡單的海軍航母來說,美國擁有11艘航空母艦打擊,未來20年的發展,美國依然保持這樣的數量,而且會逐步換裝最新型10萬噸以上的“福特”級核動力全通甲板航母。

那麼我們呢?20年的時間,我們的造船速度又能提高到多少?而且我們的我們還處於新技術不斷積累和升級的過程當中。海軍軍事人員需要大量的經驗人員,這個就是我們最缺少的,不斷的技術升級,直接導致產業人員要不斷的學習新的技術和能力。



這些都極大的限制了我們快速發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遼寧艦”目前還沒有滿編的飛行員的主要原因。而且我們還要在這20年的時間裡逐漸學會和適應滑越航母起飛,和彈射航母起飛的多重經驗。這樣兩套系統必然會帶來相對複雜的後勤和培訓上的麻煩。
中船重工發佈的未來航母圖片




20年的時間我們重點會逐步轉向彈射起飛的技術應用。但是我們目前的國家戰略是和平發展,自然在航母打擊群上也就是像我們的專家預測的一樣,擁有6個就可以滿足我們的國家需求。

而至於其他的軍事技術上我們自然也會有很大的進步,但是依然無法比肩美國。比如我們的轟-20必然面世,可是20年的時間,我們根本無法裝備到上百架的狀態。所以整體軍事實力跟我們的國家戰略息息相關,我們也不可能去進行全球爭霸,自然不會那麼擴充軍力的。


美國的B-2轟炸機

其三,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美國還是會自依然把握著世界的龍頭老大的地位。其他國家最多也就是與之持平,要想超越似乎還是需要加大努力。就比如在超級計算機上美國最新研製的Summit20億億次超級計算機超越我們的“神威.太湖之光”兩倍還多。美國超級計算機在169個,我們有159個。可見美國的實力不容小視。


其四,美國依然會控制著世界主要的貿易交通要道,世界上的16條主要貿易要道,美國依然還會保留著大量的軍事基地。而其他國家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就包括我們,俄羅斯,歐盟,日本在20年的時間裡不可能擁有龐大的軍力去控制世界重要的交通要道。

其五,美元的貿易結算地位不倒,只是份額會相對減少。原因在於美元通過貿易結算地位的壟斷建立起來的金融霸權,世界貿易定價權,國際信用評級權,這些世界的體系規則不會在短時間內徹底的消失。而是會繼續影響著世界,那麼我們依然要遵循這些原則,那麼美元霸權就很難倒下。



只不過是作為我們和歐盟會有更多的份額來為自己爭取更多的貿易結算利益罷了。而其他國家就很難上數了,畢竟總體經濟實力根本無法再與這兩個經濟體相比。

所以,未來的20年,只要不發生大的戰爭,尤其是大國之間的戰爭,世界不出現大的動盪,按照這樣的規律,美國依然是世界老大,只不過是我們將會更加接近美國的實力。這會讓美國更加焦慮,無法適應。
圖片來源於網絡


至於其他國家為什麼不重點去說,只是因為他們在實力上真的不在一個量級上,也只有歐盟在經濟領域可能有所建樹。在軍事上俄羅斯依然還有一定的技術能力。未來的格局也就大概如此。

以上是淡然小司的個人觀點,不知道朋友們是怎麼認為的,歡迎大家的留言和評論。如果覺得喜歡記得點贊,轉發,關注哦!!


淡然小司


中國可以追平,但是難以超過。追平其實也很難,但是到時候可以達到望其項背的水平,這是我國實力的真實水平反應。

圖為我國雙航母同框。

其他國家的話就是一點希望也沒有了,二十年其實屬於一種中期的展望,他完全可以是現在這個時期各國實力的真實延續,就目前看來,世界主要幾個強國大國,如英法德日俄印等國都沒有這個實力,我國經濟是規模第二大的,十二萬億,是第三的5萬億的二倍還多一個第六,所以距離第一的18萬億並不遙遠。

我國的武器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

有權威機構曾經預測過,我國可以在2023年達到世界gdp第一位,這將會是具有歷史代表性的大事件。經濟只是一個方面,我國近期在軍事力量的增長上也非常快,航空母艦從無到有,從一到二僅用了6年時間,一刻也沒有耽誤,目前三號航母已經開建,我國可以預知的未來中,建造六艘航母是可以期待的。

我國的五代機殲20和四代半重型戰鬥機殲16合影。

其他領域,比如航空航天,互聯網經濟,我國都取得了長足進步,今後也一定會把這些具備優勢的領域發展為全面的話語權和絕對的優勢領域,不論如何,二十年不長,只爭朝夕。


海事先鋒


筆者認為,二十年後有可能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一、世界格局仍然是“一超多強”。當今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它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實力獨步全球,雖然關於美國衰落的論調不絕於耳,但是至今為止,美國的GDP佔世界的比重仍然接近1/4,它的軍事實力可謂獨步全球,除了俄羅斯在核武器方面與美國有得一比之外,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能與之匹敵。美國的科技實力在世界上仍然首屈一指,世界一百強學校美國佔據半壁江山。二十年內,應該還沒有哪個國家能達到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實力。而“多強”包括中國、印度、俄羅斯、歐盟等。



二、世界上出現兩個超級大國。如前面所說,美國當然是一個,而且實力還是最強的。另外一個應該是中國。要想成為超級大國,其實二十年時間,是不夠的。舉個例子,美國從1894年就已經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直到戰後美國才成為超級大國,中間經歷了半個世紀。目前中國的GDP都還沒超過美國,其它方面與美國的差距也還是很大,所以筆者認為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畢竟時代變了,在筆者看來,未來中國還是有希望的。而印度、俄羅斯雖然有成為超級大國的潛力,但是二十年時間是遠遠不夠的,自前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實力早已不復當年,而且還受到歐美等國家的遏制和排擠,所以二十年後俄羅斯不衰落都算不錯了。而印度,可能性就更低了,目前中國的GDP就已經是印度的5倍,即使中國不發展,印度在未來二十年未必能趕上中國目前的水平,其它方面,就更不用說了。至於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這些國家,根本就沒有成為超級大國的潛力,一是因為它們的體量太小了,二是因為這些國家都是美國的盟友(難聽點就是美國的小弟),某些方面還受制於美國。



三、世界上再無超級大國,而是出現“多極化”的格局。隨著新興國家的發展,尤其是新興大國的崛起,經濟全球化,會使世界朝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美國會不可避免的出現衰落。但是筆者認為,二十年時間不算很長,目前美國的實力還是非常的強大,而且發展速度也不弱,二十年後美國即使衰落,但很有可能仍然維持超級大國的地位。所以筆者認為,第三種情況可能性也不大。

以上是筆者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討論!


錦繡中源


大家好,我是東方貝雷。感謝朋友們的關注和點贊。

超級大國需要有強大經濟、軍事實力,並在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具有話語權,具有重構新格局的能力。一些潛在的超級大國還是有可能成為為超級大國的。

  1. 潛在超級大國,最起碼的條件是要有基礎,主要是人口基礎、領土基礎、經濟基礎、軍事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最基本的條件是要有巨大的人口和國土面積,沒有這兩個,就不可能組織百萬雄兵,沒有百萬雄兵,成長起來的是超級大肥牛,只可能成為燉火鍋的原材料。

  2. 俄羅斯。以俄羅斯為主體的前蘇聯是近現代以來,僅有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俄羅斯具有排行第一的國土面積,還具有世界排行第二的軍事實力。可以說具有再次成長為超級大國的巨大潛力。但是俄羅斯人口負增長,經濟極度困難,90年代以來,一直處於外強中乾狀態,在美國和西方的封鎖抵制下,表面強硬實際很虛弱,再次壯大似乎不可能。如果俄羅斯能夠學習中國,來一個改革開放二十年,我覺得可以實現夢想。

  3. 印度。印度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人口很可能已經事實上超越中國。並且為了遏制中國崛起,美國也一直在拉攏和支持印度的崛起。但是印度內部宗派矛盾衝突很嚴重,印度軍隊戰鬥力一般般,印度的軍事裝備也是來自美國、俄羅斯、歐洲等國家的支持,整個軍事裝備不是來自一個體系,一旦損壞,無法維修形成再續戰鬥力。印度具有大國潛力,但是短期內看不到成為超級大國的希望。畢竟它前面還有中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

  4. 歐盟。歐盟一體化進程如果能夠加快,成為超級大國指日可待。一個完整的歐盟,要人口有人口,要經濟有經濟,要科技有科技。但是美國依託二戰時的北約,在歐盟有龐大的駐軍,儘管法國德國都有組建歐洲軍的意圖,但是隻要他們表露出來,美國就會讓歐盟出現騷亂和危機,然後美國理所當然地繼續駐軍,幫助歐洲保護國防安全。如果歐盟能夠政治上加快一體化,軍事上實現獨立自主,將可能是最接近成為超級大國的一個。

  5. 中國。中國的崛起勢不可擋。人口基數在世界上數一數二、國土面積排行第三,目前的世界第二經濟體。不僅具備完整的工業體系,而且具備完成高效的軍工體系,政治上更是獨立自主,不受任何國家制約。作為全世界經濟發展的發動機,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主張深得國際社會支持,並且在不斷構築新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中國的發展和崛起令世界震撼。

不久的將來,中國成為國際社會最有話語權的國家,已經不是虛幻的夢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會實現。


東方貝雷


小兵認同一種觀點,即20年後世界上的超級大國還是有且僅有美國,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圖:美帝,並不只是說說而已

成為超級大國的難度太大了。縱觀人類歷史,真正符合超級大國定義的,屈指可數。從近代以來,能稱的上超級大國的,唯有二者,一是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而是二戰後的美國。至於冷戰時期的蘇聯,有人覺得其也是超級大國般的存在,但小兵覺得,其頂多只能算是半個超級大國,即政治、軍事超級大國,但稱不上是經濟超級大國。而少了經濟影響力,自然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大國。更別說,現在對超級大國的要求還多了文化影響力一項。



從中我們可以知道,超級大國者,必須具備全方位多層次的全球影響力。政治經濟軍事包括文化四者,缺一不可。強取蘇聯,在政治,軍事領域曾經能與美國分庭抗禮,甚至曾經有段時期逼的美國選擇戰略性防守,那是多麼令人生畏的實力!然而結果呢?由於經濟力的羸弱,拖累了政治軍事能力的發揮,就像龐大的身軀底下,長期靠一雙瘦弱的大腿支撐,終究是支撐不住的。失衡甚至畸形的國家實力結構,早就註定了失敗的結局。果不其然,伴隨著東歐劇變的浪潮,龐大的紅色帝國轟然倒塌,支離破碎,不復存在。這是歷史對後世的啟示:有短板,不大國。



那美國之後,哪一個國家有問鼎世界的資格?小兵覺得,如果單單考慮潛力因素,而且不對時間有過多限制的話,當前有不少國家都具備這個條件。比如,印度,巴西,俄羅斯,甚至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我們國家。細心的話,大家會發現以上列出的國家,最明顯的共同點,就是地盤夠大。小兵覺得,土地和人口始終是起勢的最根本條件。有的人可能覺得,當年的英國同樣不大,但同樣問鼎世界,所以國土面積不算是必要條件。話雖如此,但請別忘了,英國本土雖不大,但其擁有遍及世界的殖民地,從日起到日落,太陽始終照耀著其領地,所以謂之“日不落帝國”。而至於人口,前面所說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在這方面的短板比較明顯,如果不在這方面補足,那就永遠不具備稱雄的資格。



小兵覺得,在美國之後,最有可能接替美國的,除了我們,就是印度。印度同時具備多種成為超級大國的必備條件,如土地(相當於我們三分之一),人口(超過13億),經濟(蓬勃發展的經濟),文化(歷史悠久獨樹一幟的印度文明)。這些潛在的有利條件使得印度成為最有可能摘得超級大國這頂桂冠的國家之一,是下一任超級大國有利的競爭者。當然,小兵始終覺得,超級大國者,捨我其誰。我華夏向來低調,對所謂“超級大國”之稱興趣不大,一心只追求民族復興,因為華夏兒女始終堅信,復興的華夏,就是最強的存在!


【你覺得印度有機會成為超級大國嗎?歡迎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兵者詭道也


可以確切的說以後不會再出現超級大國了,二十年後更是不可能!以後是多邊化、多極化世界,不可能再出現一家獨大、一家獨霸的現象,這不符合全球大多數國家的利益!但是可以明確一點的是會出現和美國國力相接近的國家!隨著亞洲經濟的不斷繁榮增長印度、中國等國會崛起為世界新秀,會成為世界經濟的雙火車頭和雙發動機、美國屆時可能還是世界第一超級大國,只不過中印和它的差距會越來越小!


我們知道美國依然是當今世界超級大國,強大的美元霸權、強大的世界軍力、強大的科技力量,強大的綜合輻射國力。這是當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但是美國的霸權主義、美國的擴張主義、美國的強權壓迫主義,至今不得人心!很多國家是敢怒不敢言!對這種超級大國已經非常痛恨!現在是多邊化、多極化、全球化世界了,人們不想再生活在一個強大國家的壓迫下,所以未來即便是二十年後不會再出現第二個超級大國了!

而印度和中國都有著龐大的人口基數、廣袤的土地資源、強大的科研力量、充滿活力的強大市場,未來可能發展成為與美國體量接近或相當的國家。特別是印度優越的地理位置,幾乎獨享南亞大陸,要風得風,要海得海的優越地理位置更是能促使印度未來發展成為世界大國!


所以,未來20年不會有超級大國出現,美國可能還是世界唯一超級大國,但印度、中國會崛起為和美國體量接近或相當的國家!


笑遊江湖007


所謂的超級大國,首先要在世界的政治舞臺上佔有絕對的支配地位,其主要特徵就是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遠遠超過同時代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在此基礎上,依靠自身的強大經濟實力和軍事勢力,對其他國家有針對性的進行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上的干預,並實行控制;甚至是進行侵略,顛覆其他國家及其現有政權,以達到掠奪他國資源為己所用;其目的就是為了謀求世界霸權,從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軍事上全面控制全世界。



――《超級大國一詞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首次在西方出現。1974年2月22日毛澤東在會見贊比亞總統卡翁達時,首次確立了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在當時他明確提出:“我看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是日本、歐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亞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個非洲都是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超越了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傳統觀念,打破了處理國際關係事務時一概用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來劃線的侷限性,體現出了其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中國由此得到了全世界很多國家的支持和聲援,“亞非拉人民是一家”成為當時國際事務中的一大趨勢,中國也因此迅速地在國際事務中擁有了話語權,站穩了腳跟。》――



我認為現在能夠符合超級大國這一標準的只有美國,而且在將來很長時期內非它莫屬。雖然美國的經濟勢力近些年有所衰退,但它強大無比的政治勢力和軍事勢力放眼全世界都是無可論比的,全世界的軍事力量疊加起來,都不是美國的對手,這不是妄言,是有目共睹的。而經濟勢力是軟勢力,美國可以隨時選擇某一個國家,或者是某一區域進行侵略掠奪,又或者是利用它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地位,利用它的政治勢力和強大的話語權對別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進行碾壓,以壓迫阻擋其他國家發展的趨勢,從而保證自己的霸權主義地位。因為超級帝國主義發展到最後的最大特徵就是“僵而不死,死而不僵”。



現在有一種觀點提出,在當今的世界格局中出現了一些潛在的超級大國,這些國家是1:中華人民共和國。2:俄羅斯聯邦。3:巴西聯邦共和國。4:歐洲聯盟。5:印度共和國。甚至於日本和澳大利亞也被列其中。此論點提出這些國家在可預見的未來數十年內,在本世紀中期和到本世紀未,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綜合勢力將特別強大,具有成為超級大國的潛力國家。


我認為在所有的這些國家中,現在都不具備有超級大國的特徵,即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所具有的強權、霸權地位。現在唯一能與美國稍加抗衡的國家在經濟上也只有中國,在軍事上也只有俄羅斯能夠勉強應付。在未來的幾十年上百年也許能夠發展到與美國在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進行抗衡的地步,但是做為超級大國都不具備現實的可能性。

結論就是在未來的二十年內,有些國家和地區,如中國、俄羅斯、歐盟等在某一方面可能能夠領跑於全世界,但是要講能夠成為超級大國,還為時過早。


駱駝草的吟唱


超級大國,我們通俗點說就是國力高出其他國家一大截,並且擁有極高的國際政治影響力以及軍事影響力,同時還能在經濟方向影響全球的大國。


而自古自今,全球也不過形成了三個超級大國,一個是19-20世紀的大英帝國。當時大英帝國版圖遍佈七大洲,政治軍事能力非其他國家所能比,只不過後來伴隨著殖民地獨立浪潮的興起以及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才使得大英帝國版圖慢慢縮減,政治和軍事實力都慢慢被美國和蘇聯甩在身後,從而退居二線。

其次,是蘇聯。蘇聯自十月革命後,隨著國家大力推進重工業化,慢慢使其國力得到快速積累,尤其是蘇聯仰仗在二戰之後從各國獲得的軍事物資以及人才,使其得以在軍事科技上突飛猛進,使其成為當時與美國比肩的超級大國。尤其是冷戰開始之後,蘇聯積極遊說非洲等第三世界國家,使其成為亞歐非美等各大洲具有全面影響力的超級大國。

最後,美國就更不用提了,藉著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基於美元的國際貨幣體系的建立,美國迅速從經濟和軍事上脫穎而出,成為目前世界範圍內唯一的超級大國。同時美國先進的政治制度以及教育制度能為美國超級大國的地位提供持久的續航力,所以短期來見,美國超級大國的勢頭應該五十年內不會改變。


除卻現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之外,其實世界範圍內有能力爭奪超級大國的國家以及聯盟總共有中國、歐盟、巴西、印度、俄羅斯這五個地方。


中國

中國靠著近三四十年的快速發展,工業以及軍事快速積累,在國際社會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相比於其他幾個地區,中國是最有能力成為超級大國的。

首先,中國有廣大的耕地以及人口,國土面積也及其廣大,文化歸屬感極強,民族認同性高,可以說中國有著發展成超級大國極為優越的地理以及人文環境。可以說二十年之後中國的經濟實力肯定會超越美國,但軍事的全球布控以及人民幣全球貨幣地位可能不及美國,同時由於中國的對外和平主義戰略,因此,二十年之後中國的經濟和文化軟實力應該足以成為超級大國,但軍事的全球到達以及布控可能不及美國,所以中國有著成為超級大國的實力。


歐盟

相比於其他各國,歐盟最大仰仗的來源於經濟,歐盟有著不遜於美國經濟總量的強大經濟實力,但同時影響歐盟制霸的最核心因素就是歐盟的一體化進程。歐盟雖然是不遜於美國的聯盟存在,但到底內部小國繁多,內部國家貧富化巨大,在歐盟制霸的路上,其他小國的目標肯定不會像法德那樣清晰,所以歐盟會陷入無邊的資源配給之中,近期的英國脫歐就是個例子,因而歐盟二十年後成為超級大國的可能性也不大。


俄羅斯

俄羅斯繼承自蘇聯的龐大遺產,有著廣大的國土面積,但其制約因素也十分突出,一個是經濟問題,一個是人口因素,還有一個就是外交因素。

首先經濟,早期蘇聯時期大力發展重工業,導致新生的俄羅斯經濟嚴重偏科,經濟一直萎靡不前。隨著普京上臺,俄羅斯靠著賣資源以及武器迅速發了家,成為金磚五國之一,但俄羅斯的經濟結構一直成為其國家續航的最大障礙。

再者是人口,俄羅斯地盤廣大,但大部分人口集中在歐洲部分,遠東西伯利亞以及勘察加部分人煙稀少,同時俄羅斯又陷入了嚴重的人口低速增長階段,所以俄羅斯即便成為超級大國,未來也會因為人口以及經濟原因跌下超級大國的寶座。

第三就是外交,俄羅斯周邊鄰國大部分都是其蘇公時期的加盟共和國,自蘇聯解體後,這些共和國很多都加入了北約陣營,尤其是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之後,更是把周邊的各鄰國惹個遍,在這樣的外交形勢下,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很難往外進一步投射。

因而,俄羅斯還是很難成為超級大國的。


印度

印度有著不遜於中國的巨大人口總量,在如此巨大的人口紅利下,印度經濟必定會保持快速增長。而且印度有著先天性良好的自然以及土地大洋環境,可以說也完全有能力發展全球制海權。但印度同時國內存在著印度教以及伊斯蘭教的長期爭端,同時東北部區域也存在分裂勢力,最重要的是印度全民人口民族複雜,民族還未完全融合,同時很多人還處於低級教育水平,所以印度要想成為超級大國有著很深刻的內部問題。

其實來自西邊的巴基斯坦和北方的中國也成為印度無形之中巨大的壓力,使其不能全身心投入到經濟大發展的浪潮中,與巴中的爭鬥也會無形中消耗很多印度的實力,所以印度二十年之內也絕難成為超級大國。


巴西

巴西不同於其他幾個國家,他是位於南美洲大陸之上的,跟美國一南一北佔據著兩塊優勢地理位置。因而巴西的發展有著不遜於美國的良好地緣優勢,同時巴西人口眾多,面積廣大,經濟發展也不錯。但巴西國內也和印度一樣存在深層次的矛盾,包括極大的貧富差距、政府的腐敗、近年的經濟發展水平落後都阻礙了巴西的發展。因而巴西二十年後成為超級大國的可能性也不大。


以上可以看出,這五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著成為超級大國的潛力,但明顯中國還是超出其他國家一大截的。其實我們也不難看出,中國應該有著最能成為超級大國的潛力,不光是因為其巨大的經濟實力,還包括國內外較為清明的政治環境以及中國良好的經濟政策以及全球化戰略。目前,中國政府所做的努力都是為了振興中華而做的前期準備,美國近期有意的貿易保護也明顯是針對中國無窮的經濟發展潛力所做的破壞。

所以,20年之後,最有實力成為超級大國的國家非中國莫屬,而問題不是在於中國有沒有能力成為超級大國,而是中國想不想成為超級大國!


8心八箭


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我們得知道何為超級大國?成為超級大國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眾所周知,當今世界上為人所承認的超級大國,只有一個那變是美國。美國擁有世界第一的經濟規模,傲視全球的軍事實力,世界第四的國土面積,擁有世界上目前為止最多的海外軍事基地,所以說美國掌控了半個地球也不為過。系統的來說,要想成為超級大國必須具備一下幾點重要條件:

第一、強大的經濟實力(首先是國內經濟強大,對世界各國的貿易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第二、強大的軍事實力(可以不畏他國的軍事威脅,具備維護地區乃至全球穩定的強大軍事實力)

第三、擁有足以支撐大國經濟發展的勞動力(這兒我們大概看做人口超過一億左右的國家)

第四、具備廣闊的國土面積(國家戰略資源很重要)

第五、文化和思維創新能力。如果思維不創新,沒有獨特的文化,那麼不可能崛起,就會和別的國家一樣,陷入狹小的天地。

第六、十分強大國民的凝聚力和很高國民綜合素質,在科技創新方面可以引領世界。

以上各點大致為成為超級大國的基本條件。(歡迎補充完善)

所以分析當下世界各國,綜合來看最有可能成為超級大國的有以下一些國家:

第一位:中國(這一點毋庸置疑,中國有世界第一的人口數量、世界第三的國土面積、僅此於美國的經濟實力相信不久的將來就可以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世界第三(畢竟還有戰鬥民族俄羅斯)的綜合軍事實力、完善的工業體系、巨大的全球事物影響力。

第二位:印度(即將超越中國人口成為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這也是印度阿三所自豪的,極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強大的地緣軍事經濟影響力,這兒指印度洋周邊國家。)因此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印度也可能趕超美國成為超級大國。

第三位:俄羅斯(潛力極大)

第四位:位於南美洲的巴西(被很多人忽視,但實際上發展潛力巨大)

除此之外老牌的歐洲強國德、英、法雖然目前在世界上極其的有影響力,但隨著亞洲國家的強勢崛起,其影響力也在


difference


二十年後,世界超級大國還是隻有一個:美國。

世界格局自從二戰結束後至今,有三個時期:一、二戰結束後,世界格局就是“兩強爭霸”:美國、前蘇聯。二、蘇聯解體,美國開始“獨霸世界”。三、隨著各國的發展,有幾個國家成為了世界強國:俄羅斯、中國、印度等——這就形成了“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

美國的實力,二十年後也是世界第一

也就是說,目前的世界形勢仍是美國一家“獨大”,但是美國已經開始逐漸失去“世界霸權”。美國想要“一家說了算”,已經成為了歷史。下一階段就是世界多極化:美國是多極化世界的“一極”、歐盟、俄羅斯、中國、印度等都是多極化世界的“一極”。

實際上,可見的未來,不會再出現“一超獨霸”或者是“兩強爭霸”的格局。也就是說,未來不會再有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大國”了。世界多極化發展,無疑對世界各國都是有益的,各國都支持世界多極化發展,除了美國。美國失去“霸權”,意味著美國再不能在全世界“薅羊毛”,也就是說美國的利益會受損,它又怎麼可能支持世界多極化。特朗普提出的“美國優先”政策,說白了就是美國霸權的體現:所有的利益得先讓美國拿,美國拿夠了,才能分給你們點。


軍事力量能說明一切

在未來20年內,還沒有國家能夠達到“與美國平起平坐”的水平。想要追平美國,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二十年的發展時間是遠遠不夠的。你在發展,美國也在發展,即使發展速度比美國快,短時間內也只能是縮小與美國的差距而已,想要達到、超越美國,還得需要更長的時間。

西方總是把中國定為下一個“超級大國”,這就是冷戰思維:一方面誇大“中國威脅論”,另一方面捧殺中國,再有就是希望挑起中、美對抗。西方的媒體,是為西方政權服務的,雖然一直以“公平、公正、客觀”自居,實際上最為齷齪的就是西方媒體。

美國可不想有一個“超級大國”,能夠挑戰自己

我國曆來堅持和平發展,根本也沒打算成為超級大國,這不符合我國的發展戰略。而其它國家,也沒有條件在二十年內,能夠成為超級大國。

想要成為超級大國,必須得先過美國這一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