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若某製造企業年虧損3億,即使停產白給員工發工資年消耗也不超過1.3億,為何要維持虧損狀態生產?

L60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很多人都不理解,某些企業連年虧損,為什麼不關閉呢?這個問題只要稍稍深入思考,從更高的層面考慮,就能夠想明白。

1、企業的目的是盈利,但經濟的目標是發展

企業的盈虧用貨幣衡量,迴歸到經濟活動的本源,企業創造的財富是其生產的商品,而不是生產商品帶來的貨幣回報。如果一個企業的生產的商品對社會有價值,即使這個企業虧損,可以通過轉移受益行業的盈利來補償他,有利於總體經濟發展。

舉一個例子,資本是市場的虧損大戶京東方,是一家生產液晶面板的公司,上市以後連年虧損,一度被認為是騙子公司。京東方虧損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國外面板公司的圍剿,二是為了突破圍剿持續的高研發投入。

這個企業20年虧損了過千億,是不是就沒有價值呢?當然不是,過去一臺49寸液晶電視要過萬元, 現在55寸液晶電視2000塊錢就能買到,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京東方打破了國外企業對液晶面板的壟斷,讓面板價格大跌。

一臺電視省為中國老百姓省幾千元,全國每年5000萬臺銷量,就能為全國消費者節省幾千億,你說這樣的企業存在有意義嗎?

2、經濟有周期,企業經營也有周期性

經濟是會波動的,全球經驗看,每十年所有就會有一次大的經濟動盪。週期性行業的企業在經濟繁榮時賺大錢,在經濟蕭條時虧大錢,一輪週期下來才能真正計算這個企業是盈利還是虧損的。

就以鋼廠為例,2015年螺紋價格跌倒了1000多元一噸,幾乎所有的鋼廠都爆虧幾十甚至上百億。但2016年下半年經濟開始復甦後,鋼鐵價格回升,鋼廠從虧損王變身賺錢王,隨便一個鋼廠都賺幾十億。如果在虧損最嚴重的時候就把工廠關了,雖然避免了繼續虧損,也失去了恢復正常的機會。

3、和經濟制度也有關係

某些企業是國企,並不是說關就關的。這點我研究不夠,就不展開說了。

總之,判斷一個虧損的企業要不要破產關停,應該多方面考慮。如果一個企業對社會有益,或者預期未來可以改善虧損狀況,則在虧損時繼續經營也是沒有什麼問題。

同理,如果一個公司對社會整體發展有害,即使賺錢也應該堅決淘汰(比如過去的一些高汙染行業)。


首席投資官


我曾經在一家民企工作過十多年,也經歷過幾次經濟波動週期,企業寧願出現虧損,也不願意停產是有很多原因的,而這些都是難言之隱。

第一,可能這家企業管理層認為,目前的經濟只是暫時的不好,國內經濟還有復甦之時,現在如果把員工都辭退了,未來經濟復甦時,再招回來就難了,隊伍就更不好帶了,還有機器設備一直要運轉,長期不運轉,就變一堆廢鐵了,而即使眼前出現虧損,也要咬牙堅持下去。

第二,前面企業欠銀行的鉅額債務咋辦?如果企業宣佈停產,銀行馬上就會來催債,你欠債的所有公司都會排隊來討債,馬上會發生擠兌事件。而如果繼續生產下去,你還可能通過延長或者減免債務的方式,與債權方達成諒解,畢竟你的機器在運作,人員在工作,還是有緩過來的可能性,人家就不可能把你一竿子打死。

第三,製造企業多數是老企業,至少擁有上千名員工,你要是一停產,上千人失業,這不是把責任推給社會了嗎?為了維持穩定,地方政府也不允許企業關門倒閉,甚至有些地方政府還對這類企業進行財政補貼式的輸血。製造企業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當然還要繼續堅持下去


不執著財經


正常理解,這樣的企業應當關門,應當止血,為什麼仍然維持呢,是因為它有比虧損更加嚴重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難題。 首先,員工問題。能夠虧損3個億,必定是大企業,至少是中大型企業。那麼,這樣的企業一定有很多員工。關閉或者破產,就必然會出現大量下崗職工,這對地方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壓力,也就好死不如賴活了。 其二,政策問題。虧損,往往被認為是政策可以接受的,至多是經營不善,或者市場環境不佳,理由很充足。如果讓工人回家,給其發工資,政策上就難以接受,就有政策風險 第三,債務問題。凡事虧損額很大的企業,銀行貸款、供貨商債務等債務規模也很大,一旦關門或破產,或者借錢給員工發工資,且不說能不能借到,就算能夠,供應商等也會起訴封賬,會一樣活不下去,不如虧損。不然,金融風險也會辦法,並有可能把其他企業拉下水。 第四,政績問題。儘管虧損,但還能創造經濟價值,創造GDP。一旦關門,這些也就沒有了,對地方來說,也是不願接受的。所以,寧可虧損,也要保住企業。


譚浩俊


舉個例子,雞蛋大家都吃吧,常買應該會發現有段時間十元一斤七八兩吧,過一段又一成了三斤四斤甚至五斤吧,一隻雞的生長週期一年半,前四個月為它的成長週期,這期間是純投入,四個月下來一隻雞的成本約三十幾元,到產蛋期如果蛋價掉到三斤到四斤,一斤雞蛋成本約3元到3.2元,它一斤才賣2.5元,也就是他一斤虧0.7元,按百分之九十的高產算,一萬隻雞產大約72O斤,也就是說他一天虧500元,如果三五個月行情不能上漲,光虧損五個月就要七八萬,這時你再止損的話前期投資,加上人員工資,水電,場地損耗,機器折舊就慘了,何況還有利息,欠飼料款等,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虧,等行情好轉,往後行情稍好的話少虧點,不好的話就徹底虧了,製造業也類似,一些企業如電廠鋁廠他滅不起一次爐,點次爐可能需幾百萬,甚至幾幹萬,再一個工人一解散,從招沒那麼容易,你企業停了不知何時開工,工人不可能老等吧,或許己在其它企業就業了,畢竟一家老小要吃飯,所以一般老闆只要能貸款折借都不會停產,直到破產,現在明白了嗎?所以說別看老闆平時風光,他承受的壓力比工人大的多的多,有時候該理解就理解吧!


1-3-1701


這個問題涉及到財經專業方面的知識。下面我就從不太專業的角度說說自己的看法,首先,對待企業的虧損要一分為二地看,有的企業尤其是一些大型製造企業,從企業自身的角度來看是虧損的,但從他對社會的貢獻來看是沒有虧損的。

因為企業的成本里面,包含職工的五險一金等諸多費用的計提,還包括上繳國家的各種稅費,另外企業的各種設備資產等固定資產的折舊費,如果把這幾項非常大的費用除開,企業可能就不會虧損了。大型企業的折舊費用也是一筆很大的開支,但它是企業更新改造和擴大再生產的資金保障。

而以上三項大的費用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如果停止計提或上繳,虧損的企業可能就會盈利。所以虧損企業有時候從社會效益來講是盈利的,它對企業員工就業的貢獻,也是一種社會責任,其政治效益也是不可低估的。

即便拋開以上特殊情況來看,有的企業虧損只是因為產品暫時賣不出去造成大量的積壓,一旦市場形勢好轉,這種虧損就可能變成盈利。再或者有些企業正在進行產品的更新換代,前期投入非常之大,造成了企業的虧損,一旦新產品適銷對路大量投產,這種虧損很快也能變成盈利。

還有一種特例需專門說一下。比如中國的鐵路總公司,它不單純是一個簡單的生產企業,過去人們把鐵路叫做半軍事化單位,說的就是鐵路企業還具有國防性質。有些鐵路運輸運輸線造成的大量投資,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講是大量虧損的,但從國家的國防軍事性質來說又是必須的。所以這種戰略性的企業虧損有時候是需要社會和國家來消化的。


山人的生活感悟


對於製造企業來說,持續虧損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停產了,白給員工發一年工資也是不現實的,企業不可能無緣無故白髮工資,而且還是一年的時間,還不如直接一年虧損三億來生產製造。


虧損三億,不能代表公司沒落了

雖然製造企業一年虧損三億,但是可能它的規模和市場在不管擴大,或者把更多的資金用於技術研發上面了,比如京東就是連續虧損了十年,從財務報表上面看的確是虧損,但是規模增加,銷售額增加,市場份額也在增長。假如京東突然停止有運營了,之前一切都虧損就是打水漂了,虧損是為了自己變大變強,或許對於這個製造企業是這樣的,它一年虧損三億,是為了開拓市場,做研發等等。


製造企業不能停工,一旦停工就倒閉了

製造企業不能停工,假如停工了,生產出來的產品就沒有了該有的市場份額,製造企業的長期目標是盈利,不能只看短期的虧損情況,停工就會製造企業市場沒了,員工也會離開,重新開始生產就會變得更難了,還不如直接虧損,雖然虧損,但是員工,技術,市場都在啊,或許還是可以撐到盈利的那一天。

特殊企業

有的製造企業即使嚴重虧損,但是也不能停止生產倒閉,比如一些重要的國企企業,一旦倒閉了,會讓眾多員工失業,不僅僅是企業本身,還會影響到相關的企業或者產業鏈,引發連鎖反應,這才是最大的影響,還不如直接讓它虧損,用來穩定。

如果你覺得寫的還行,請點贊,如果你覺得寫的不行,請吐槽,感謝關注科技小車。


財道


這個要分不同情況來分析,第一種情況,在產品成長階段,由於前期投入很多設備,研發,而產品銷路尚未完全打開,銷售收入不能完全覆蓋成本,在會計報表上表現為虧損,而預期達到生產規模和市場後,是可以盈利的,這種是在預期中的,完全可以接受。

第二種情況是產品處於成熟期,市場競爭激烈,為了打擊競爭對手,刻意壓低銷售價格以取得更多市場份額,就是所謂傾銷,待對手被打敗後,再提高售價以取得超額利潤,這種手段常見於實力雄厚的集團,它們有虧損撥備,虧損是預料中的,故不足為奇。

第三種情況是產品處於衰退期,或企業處於競爭弱勢地位,市場份額縮小,成本上升,銷售收入下降或不能覆蓋成本,這是非常糟糕的情況,虧損是預計之外的,企業只有拼命一搏,盼望有一天市場好轉來回本。很多例子證明,大部分倒閉的企業就是年復一年無預期的虧損中死去。

管理學告訴我們,無論什麼企業,除非你對虧損有足夠的預期和應對手段,否則任何虧損都是不允許的,所以很多成熟的企業在年景好的時候都會提取一定的準備金,並不斷開拓新的利潤來源,這樣才能成就百年企業。


成大海


我在製造企業做過多年,也作古哦長時間成本核算。

具體計算不說了,原因有以下幾點:

1、減少企業固定成本的損耗;只要生產,那麼企業的設備的這就就能夠抵消一部分,減少損失;

2、企業設備生產時損壞最少,一旦停產,很可能就再也開不起車來了;特別是化工企業。

3、維持生產,是為了佔據著市場,等到復甦時候能夠快速翻本,快速賺錢盈利,彌補原來虧損;

4、也可能是政策不允許破產倒閉,那麼多工人怎麼辦?為了穩定社會也是政治任務,很多國企就是承擔社會責任的。看您企業1.3億元的支出,人肯定不少吧。


財富人生666666


如果把企業比作一個人來看待這個問題就比較簡單了。

一個人去賭博,為什麼連續輸了好幾天他還要去?如果他只是買菜做飯根本不用虧那麼多錢。

其實企業也是這樣,只有去投資,就有可能會虧損,但是不投資,企業就不可能持續經營。

就像一個賭徒一樣,期待會從賭桌上贏回來,沒錢了,要麼就是動用存款,或者去借錢,所以日常生活中,賭博的人經常性的借錢就是這個道理。

最終借不到錢了,也沒有本錢再去賭了,就只能賴賬了,愛咋咋地吧。

如果轉換到企業身上,不可能總是虧損,所以只能宣佈破產賴賬,或者等人收購,

至於像類似京東商城這樣連年虧損還在經營的企業,很簡單,因為他還能借到錢,也有一種類似信用卡套現的情況,拆東牆補西牆的玩法。

至於賭徒也是有人收購的,因為沒有限制人身自由的情況下可以去打工賺錢。


幽默辯論高手



一,肯定沒到停止營業點,如果到停止營業點的話,那肯定是要關門的。如果沒關門停止營業的話,那麼虧損是相當大的。如果不需要關門,還要繼續營業,這樣才能虧損的最少。這是經濟學裡面比較基礎的東西。

二,事實上一個企業停止不停止營業,關門還是不關門,他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不能光考慮經濟因素,而且要考慮多種因素綜合性的影響。


一般一個企業如果關門的話,那給外人的感覺就是破產了,企業要死了,這會造成一系列非常嚴重的後果,後面有可能想翻身的可能性會變的更加微乎其微,甚至徹底沒戲。

如果一個企業只是虧損,但仍然能夠繼續營業的話,給人的感覺就會好很多,畢竟廠房架子在那,在那擺著後面還有扭虧為盈的可能性存在。

另外有些企業是沒法停止營業的,比方說鋼鐵廠,如果停的話,設備裡面的鐵水不就成鐵疙瘩了嗎?要想重新開爐,代價會非常大。

當然還有其他很多因素,歡迎你來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