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假如日本在珍珠港空襲中摧毀了美國的航空母艦和石油儲備,日本會勝利嗎?為什麼?

我也很絕望351


當然不會,首先要知道為何日本要偷襲經濟,軍事和工業實力超強的美國,因為美國製裁日本,切斷了日本的石油資源,日本缺的就是它,可是打仗還得必須有石油,製作輪胎,坦克裝甲車油耗,方方面面都要用,日本一直在北上和南進之間徘徊不決,而諾門坎戰役和日本資源的匱乏,導致日本決定了要進攻東南亞,然而這樣卻會損害了美國在東南亞的利益,於是為了在美國參戰前攻下東南亞獲取石油資源,日本才決定偷襲珍珠港,原本也沒指著能後摧毀美國軍事的意思,就是拖延他參戰的時間,日本壓根就知道美國是什麼實力,以卵擊石而已但是日本國內的石油儲備僅僅能維持半年而已,為了資源,日本只能鋌而走險。



而且日本敢於襲擊美國最大的信念就是佔領東南亞後和德國會師,這樣它就不會勢單力薄的面對美國,有了德國的支持,日本底氣足多了。



所以就算航母和石油被毀,以當時美國的軍工業生產能力,加上全國參戰的情緒高漲,要不了多久美軍就會恢復元氣,而且日本那捉襟見肘的兵力,已經被廣泛分佈在中國戰場和東南亞地區,精銳部隊一批批倒下,中國抗戰到死的決心,就算美國沒有參戰,日本在長期拉鋸戰中仍然難逃一死。


風雲一點通


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曾一度感慨:“我們在珍珠港有450萬桶油料,這些存儲罐面對12.7mm子彈都毫無抵抗力,如果日本人把油料點燃燒燬,那麼太平洋戰爭至少又得多打兩年以上了。”

但是尼米茲說的實在是太誇張了,因為當時要真想炸油庫,在技術上其實可行性不大。

如果偷襲珍珠港時要發動第三波攻擊,那麼第三波攻擊時日方可用的兵力包括99艦爆和97艦攻共140架。

當時珍珠港的油料儲存區分為2部分,其中一部分在希卡姆機場,另一部分在潛艇基地附近。

接下來看看燃料儲存罐,金屬罐壁厚度在20-40mm不等,且頂部分為兩層,完全免疫日軍各型艦載機的機載機炮和機槍,必須用250Kg或者60Kg炸彈直接攻頂。

第三波攻擊的140架飛機總共可以攜帶250Kg炸彈200多枚。根據戰後計算機模擬,即使在天氣無風的情況下,這些炸彈在90%的情況下可以擊中當時珍珠港46%-69%的燃料罐。但是珍珠港當日有10-15節的風速,單個油罐被命中後升騰的黑煙會降低後續投彈的精度。

而且單個油罐都被足夠高的水泥牆分隔開來,土堆的體積足夠承載整個罐子裡的油料。即使是單個儲油罐被命中後爆燃也不會發生四散傾瀉殃及相鄰油罐的情況。而且存儲區還設置有噴淋降溫系統,甚至可以利用中央控制系統將部分被點燃的油罐內的油料泵送到其他安全的油罐。

也就是說實際以當時日軍的兵力並不足以對珍珠港的儲油區造成很嚴重的打擊。就算真的日本海航對珍珠港的儲油區造成嚴重打擊,也不是很要命的事情。

戰前珍珠港的燃油供給就靠三艘油船,每月就近就可從加州提供約5萬噸的油料。根據簡單測算,太平洋艦隊短期內抽調10艘以上的油船緊急運油,也可以在1-2兩個月內完成整個珍珠港儲油區的補充。


貞觀防務


就算是摧毀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所有戰艦,所有油庫,所有機場,所有的前線基地,那又有什麼用呢?

美國大不了退回西海岸,憋上幾年,直接上埃塞克斯海,戰列艦海,衣阿華先來他十六條!巴爾的摩級重巡洋艦也給它加上50條,直接出個tf106滅國艦隊(tf58x2)或者說再等兩年,直接給日本四四拍的扔原子彈。



因為美國的工業實力是令人強到窒息的。周興國,三國的軍事實力加起來,他們的軍事潛力加起來,到最後比得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末的美國海軍嗎

要知道,日本,在二戰後總共服役了兩條戰列艦,大和武藏,德國也就倆,至於意大利的也沒幾條,美國光依阿華級戰列艦就服役了四條。還有兩條屬於二戰,打完了,沒繼續造。


更別說還有蒙大拿,還有南達科他級戰列艦和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航空母艦?把美國刨了全球建造的航空母艦都沒有,美國一個國家建造的航空母艦多。

所以,如果美國不是他們的模樣,那麼他們只能迎來失敗的結局。


嘯鷹評


麻辣戰爭頭條號主編龍舞風行認為:二戰的太平洋戰爭,起點是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駐地,夏威夷的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當時,南雲忠一指揮的航母攻擊群只發動了兩波空襲,就基本摧毀了珍珠港內美軍的全部8艘戰列艦。

但是,太平洋艦隊的所有航空母艦都不在港內,躲過一劫。

兩波空襲之後,日軍僅損失29架飛機,一艘潛艇和五艘微型潛艇。返回航母的日軍飛行員紛紛要求發起第三波襲擊,摧毀珍珠港的油庫、潛艇基地和船廠等戰略目標。

保守的南雲忠一決定保住已經取得的戰果,率領艦隊返航,令飛行員們深感失望。

珍珠港的油庫有1800萬升的燃油,如果將這座油庫炸燬,美軍的太平洋艦隊至少在半年之內很難運作,如果炸燬船塢,那麼,在珍珠港被炸燬擊沉的美軍戰艦就無法修理,至少得拖回本土修理,這將耗費很長時間。

因此,如果炸燬了美軍在珍珠港的油庫和船塢,美軍太平洋艦隊想恢復元氣,估計要再多拖後一年的時間,甚至躲過一劫的三艘美軍航空母艦也很難有所作為,因為沒有油料,什麼戰艦都動彈不得。

當然,最終日本還是無法取得太平洋戰場的勝利,畢竟那時日本的國力和美國相比,差距太大,這不是靠一兩場勝仗,一兩個精明的將軍所能彌補的,只要美國將國力轉向到戰爭中,大量製造戰艦,日本必敗無疑。

關注麻辣戰爭,關注世界軍事!


麻辣戰爭


事實上,如果日本在珍珠港空襲中摧毀了美國的航空母艦和石油儲備,日本二戰的情況可能會更糟。因為,雖然日本對美國的襲擊造成了巨大傷亡,但是由於美國與英國和蘇聯在介入戰爭之前就已經建立了租借關係,美國二戰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忙於將生產的資源以及武器裝備由大西洋艦隊護送至英國和蘇聯,而太平洋艦隊則只要盡最大努力阻止日本進攻西海岸或者入侵夏威夷就已經可以視為完成任務。

圖為珍珠港空襲

在這種思想下,即使太平洋艦隊幾乎全部被摧毀,考慮到歐洲戰場的護送需求,大西洋艦隊增援來的戰列艦也只有北卡羅來納號一艘。在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意識到港口內還有六艘戰列艦可以打撈修復,而且還有三艘航空母艦以及大量的石油儲備,這些已經足夠阻止日本繼續向東擴張,這種行動也是可以理解,

圖為企業號航空母艦

而假如日本徹底的摧毀了珍珠港內的所有美軍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石油儲備的話,那麼大西洋艦隊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全部被聚集到太平洋地區。美國的資源武器生產也會越來越多的偏向於太平洋艦隊的重組和對日本的戰爭。以美國當時的工業製造水平來看,只需要一年太平洋艦隊就可以重新擁有十幾艘航空母艦,日本海軍可能會更早的面臨覆滅,甚至在1943年至1944年間,美國海軍就有可能已經接近沖繩島。

圖為對德戰略轟炸

除此之外,美國還會在太平洋地區投入更多的戰略轟炸機,要知道的是在真實歷史中,太平洋戰區的戰略轟炸機數目甚至還不如1/10,日本本土可能會因此遭受言勝於歷史轟炸規模時數十倍以上的戰略轟炸,甚至會像歐洲戰場對德戰略轟炸一樣,每天有高達700架轟炸機往返日本,日本不僅不會獲得二戰的勝利,反而會更更快失敗。


雙馬尾班長


依然不能,兩國之間巨大的實力差距決定了戰爭的結局,無非美國打得更加艱難一些,太平洋戰爭也將會持續更長的時間,但是不可改變的事實是日本必將依然戰敗。

即使日本摧毀了美國的航空母艦,美國依然能繼續建造,其本土的造船工業實力是日本所難以比擬的,美軍在二戰中就建造了高達100餘艘各種級別的航空母艦,所以對於美國來說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在沒有航母以及其他重要戰艦的情況下,美軍完全可以收縮戰線,在實力恢復前採取防守態勢,而這樣一來只不過會讓未來的作戰更加漫長罷了。

同時,即使摧毀美軍的石油儲備,也不會起到太大的作用,雖然尼米茲宣稱足以讓太平洋艦隊喪失兩年的戰鬥力,但實際上言過其實了,經過推算美軍僅需數月就能恢復石油儲備,而且美國自身能得到更多的石油,這是日本無法比擬的。

而日本本身雖然取得了珍珠港的戰術性勝利,但是國力上的巨大差距還是存在的,美國的產能要遠高於日本,比如二戰中美國除了給自己的軍隊提供武器裝備和作戰物資外,還向英國、蘇聯、中國等國提供了大量物資和武器,這樣的實力完全不是日本這種所能比擬的。在進入消耗戰後,日本將迅速被消耗殆盡,並走向戰敗。


戰爭之王


不會!但是能拖延太平洋戰爭失敗的時間。

山本五十六是一個賭徒,但沒有賭徹底,偷襲珍珠港,就沒敢進行第二次打擊,否則,美國太平洋艦隊有可能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但是即便如此,也只能讓最後的失敗來遲一點。因此,珍珠港偷襲後唯一沒有興奮的就是山本,他知道,失敗只是時間的問題。

珍珠港事件後,美軍徹底加入到盟軍中來。強大的工業基礎和經濟實力,使得美國在軍艦的數量上爆炸增長,迅速成為反法西斯聯盟海軍的最強大力量之一。之後的西太平洋海戰,美、日兩國實際上比拼的是資源和工業生產能力。而這兩條日本都是不可能和美國相提並論的。因此,之後的海戰日本軍艦打沉一艘少一艘,美國則是打沉一艘多少艘的往上補。僅拿航母舉個簡單的例子,日本戰前有十艘航母,二戰中,新建跟用商船改造了15艘。美國:廣義上美國在整個二戰期間建造的航母共大型艦隊航母27艘,輕型航母11艘、護航航母117艘,總計155艘!此外,戰爭結束前美國成功搞出了原子彈,這個就不解釋了。


因此結論很簡單:即使珍珠港偷襲戰日本摧毀了美軍的航母和石油儲備,也僅是拖延失敗的時間而已。日本人是出了名的狂妄症民族,重細節,缺乏大局觀,缺乏文化底蘊。小事可以做的無可挑剔,對大事卻往往莫名其妙的很隨意。


朴刀sword


日本在珍珠港給予美國人的羞辱以及美日國力對比的巨大差距,註定了就算南雲忠一的機動艦隊一鼓作氣把珍珠港炸成平地、摧毀3艘美軍航母以及所有的石油儲備、船塢,也不可能取得最後的勝利,美國的巨大戰爭機器馬力全開以後在短短2年當中就可以建成17艘航母(一共建成24艘),而日本在戰時僅能新建5艘航母補充到聯合艦隊當中。再者說美國家大業大根本不在乎一個珍珠港被抹平,就算山本五十六率領艦隊佔領夏威夷群島,也只是將太平海洋戰爭的失敗延遲1年而已。

美國失去珍珠港後西海岸的聖迤戈、西雅圖、舊金山、芝加哥都可以成為海軍基地,其龐大的造船業轉化為軍工之後可以在2年內再造10支太平洋艦隊。而歷史真相是太平洋艦隊在珍珠港遭受重創後僅用1年就恢復元氣了。這是因為埃塞克斯級航母從甲板鋼塊、線纜、電子設備、武器系統、生活設施都實現了高度制式化、標準化,造船廠可以像流水線一樣批量生產航母,工期最短的埃塞克斯級航母僅擁有14~16個月就下水交付了,可見日軍摧毀美軍航母是沒有太大戰略意義的。

倖存的和前來支援的"列剋星敦"、"約克城"、"黃蜂"、"大黃蜂"、"企業"、“薩拉託加” 美軍7艘航母,在珊瑚海拖住了日軍南下的腳步、在中途島摧垮了南雲機動艦隊的核心裝備與人員,又在瓜島爭奪戰中慢慢拼掉了聯合艦隊2艘戰列艦和2艘航母,如果沒有這些力量日軍在1342年就能佔領澳大利亞和印度,取得遠比二戰更輝煌的勝利,但是這也會導致戰線被拉得更長日軍在任何一個防線上的兵力都會更加虛弱,美英在反擊過程中也就更加容易殲滅頑固的日軍,失敗不可避免。


利刃號


日本假使摧毀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的4艘航母和珍珠港的燃油儲備,將會極大的影響到日本和美國的戰略部署,戰爭的結局也將極有可能改變!


首先先指正一個誤區,人們總是喜歡用美國強大的國力來做出判斷不論二戰有何改變,日本都必敗無疑。這是典型的錯誤的認識,日本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同美國正面決一雌雄,它的總體戰略指導是利用現有的暫時軍事優勢來在東面的太平洋採取戰略防禦,而陸軍和航空兵則是向西同德國、意大利會和,由此軸心國建立一個連貫的巨大的亞歐防禦圈,讓美國不敢輕易的進犯。

假使在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航母和石油儲備後,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美國徹底失去了對太平洋的控制。在至少半年至一年的時間裡美國艦隊將不敢在西太平洋同日軍作戰,而日軍了以更快的速度佔領東南亞,澳大利亞也不能倖免。中途島海戰也不會發生了,因為山本五十六發起中途島海戰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美軍艦隊對日本的威脅(一個是空襲東京,一個是珊瑚海海戰),所以才決定一舉徹底打敗美國艦隊。而假使在珍珠港一役就已經達到了殲滅美太平洋艦隊的目的後,日本也就不會在向東進攻了,日本從來都不想去所謂的登陸遙遠的美國本土。

在相當一段的時間內,美國將無力進攻日本在西太平洋的防禦圈,僅靠大西洋的那三艘航母不可能也不敢發動大規模的反攻,最主要的是沒有了珍珠港的燃料儲備,美國的補給的從夏威夷出發,無疑是太遠了。所以在沒有恢復珍珠港的基地作用之前,美國不會發起發起反擊。



而在這一時間內,日本的陸軍、海軍主力和航空兵將可以全力擴張自己的範圍,尤其是對印度的進攻,事實中日本在印度的進攻的失敗並不是由於英軍的作戰有多強,而是惡劣的環境所致,尤其是空軍的缺乏讓日軍的作戰和補給倍感乏力,而原先增援日軍的空軍都派往太平洋方向了。如果按照假設情況的話,日軍在印度的空軍不僅可以不用抽調,還可以得到極大增強,日軍在印度的進攻將更加強力。一旦日軍佔領印度,那麼對於軸心國的戰略意義將非常巨大。

佔領印度,則意味著日本的海軍和空軍可以進入印度洋海域,進而兵力可以進入非洲和地中海地區,即使日軍暫時無力進入上述地區,可是日軍可以輕易的切斷英國對地中海的海上補給。進入的地中海的兩個海上通道,一個是經過西班牙的直布羅陀海峽,不過由於意大利和德國的海空威脅而被切斷;英國對地中海的運輸絕大多數是走的第二條路,那就是整個繞非洲一圈經過印度洋進入地中海,而這一運輸線將隨著日軍佔領印度也被切斷。沒有了補給線英國將不得不退出地中海地區,這對英國的打擊是巨大。即使英國派出強大艦隊來保障海路的暢通,可是很難同日本的聯合艦隊抗衡。


而結束地中海地區的戰事無論對德國、意大利還是日本都將具有戰略的意義,首先意大利本土將得到絕對的安全,其海軍和空軍以及大量陸軍可以進而轉入其他戰場,德軍也將節省出大量的空軍和陸軍轉入東線作戰。更為重要的是盟軍只能選擇在法國的北部開闢第二戰場,而不是可以同時威脅法國北部和南部以及意大利的南部,當時德國為了防禦如此漫長的海岸而極大的分散了其兵力,而現在德國需要防禦的海岸線只有原來的一半甚至更低,德國的防禦工事和兵力密度都可以得到極大的增強。盟軍將重新考慮登陸歐洲的時間,而推遲登陸行動對東線戰局也將至關重要,在最關鍵的1943年和1944年德軍在東線投入的兵力兵器將得到很大的增加,蘇軍的損失也將更加慘重,甚至東線的決戰將會拖入1945年,而1945年的德軍的技術優勢得到了極大的增加,如豹式、虎式坦克產量大增,裝甲部隊基本配備了豹式坦克,噴氣式飛機也將得到量產,還有如鐵拳反坦克火箭和44型突擊步槍的大量列裝都將極大的增強德軍的裝甲部隊、空軍和步兵部隊的戰鬥力,全面的技術優勢將讓蘇軍在東線付出更為巨大的代價。在1943年蘇軍士兵就有許多年齡較大和較小的蘇聯人參軍了,這也證明了蘇聯人力的開始匱乏,每讓蘇軍多抵抗一年都不無可能讓蘇軍徹底陷入崩潰的可能。英美盟軍對軸心國有限的干預,將讓蘇聯不得不重新考慮同德國和談的可能,誰會願意耗盡自己所有的力量來為資本主義的英美做鋪墊呢?而蘇聯的投降對於戰局又有多大影響呢?美國還敢再進攻日本嗎?二戰的結局不會發生變化嗎?

所以任何重大的變化都有可能產生不一樣的結局,多給軸心國哪怕是一年的時間都會有不一樣的結局!


戰略論


歷史沒有假設,但是如果日本真的能夠在奇襲珍珠港的時候一舉摧毀整個美軍油庫跟航母,那大戰的結局還真很不好說。這將直接造成兩個步可逆額結果。

美軍在夏威夷除了有燃料庫還有四萬噸燃燒彈,不管是炸到哪個都會直接造成夏威夷被永久性摧毀。所有的港口,造船廠,船塢將全部被毀。這是美國在太平洋最大的基地,一旦被毀後,美國軍艦要想補給或者維修就得回到美國西海岸,以當時的艦船航程來說,從美國西海岸到西太平洋就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其次,決定太平洋戰爭走向的是中途島海戰。而美軍沒有航母,那麼中途島就不可能取勝,如此,則日本將攻入澳大利亞!一旦日本擁有澳洲與印尼的自然資源後,日本就不怕美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