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江南粽子大王”一天產1800000只,還是不夠吃

作者 | 項目哥

來源 | 創業商機

01、端午節到了,粽子是繞不開的話題。每個地方的粽子都有各自的特色,對於不同地方的人在誇讚自己家鄉特色粽子的同時,總會順帶貶低一下自己覺得是“異類”的粽子。

當然這些都只是小打小鬧,但是在中國就有一家以粽子為主業的企業,可以說是做得風生水起,一天生產1800000只粽子,而且是純手工操作,這就是--五芳齋。

關於五芳齋,百科上的介紹如下:五芳齋在傳承民族飲食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對明清兩代極具盛名的“嘉湖細點”的製作工藝進行了現代化改造,現已形成以粽子為主導,集傳統糕點、滷味製品、米制品、肉食品、蛋製品、酒、調味品等為一體的系列產品群。

五芳齋號稱“江南粽子大王",以糯而不爛、肥而不膩、肉嫩味美、鹹甜適中而著稱。

02、端午節應該就是這個企業最忙的時候,儘管五芳齋處於南方,但是粽子卻是銷往全國的。當然除了端午平時也是有市場的,那麼五芳齋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呢?

五芳齋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字號,在清朝道光年出現。當時主要就是經營一些甜品。真正有粽子加入是在1921年。這也是一個比較神奇的機遇。

當時以彈棉花為業的浙江蘭溪人張錦泉先生,在春夏季彈棉花生意清淡之時,於嘉興北大街孩兒橋堍設攤賣粽子。

“江南粽子大王”一天产1800000只,还是不够吃

由於粽子外形較為別緻,沿用了蘭溪一帶四角交叉立體長方枕頭形,加上選料、製作考究,風味獨特,招徠了很多顧客。

經過數年,張先生開了一家“榮記五芳齋”,經營起粽子生意。但是很快就出現了競爭對手,,嘉興人馮昌年、朱慶堂兩人在這家店對面和隔壁也開設了" 合記"和"慶記"兩家五芳齋。

三家陷入了誰是“正宗”粽子店的爭論當中,還有一點三足鼎立之勢,但是最後這三家店合併了,正是由於之前的激烈競爭,“五芳齋”對於粽子從選料到製作整一個更加考究,合併之後做出來的粽子可以說是遠近馳名,儼然成為嘉興的一張名片。

03、建國之後,五芳齋也迎來了多次改變,從最初的“店”發展成了公司。

1985年五芳齋進行了首次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店面風格和生產工藝裝備發生了巨大變化,產品銷售也突破了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封閉狀態,先後在蘇州、無錫、上海、杭州等地開設銷售分店。

1992年五芳齋粽子店組建了嘉興五芳齋粽子公司。1995年新建佔地20畝的五芳齋粽子廠,使粽子生產走上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道路。

“江南粽子大王”一天产1800000只,还是不够吃

1997年又再次擴大粽子廠,使粽子日產量達50萬隻。同時產品也從原來幾種子發展到如今的近百種,產品遠銷日本,東南亞等地。

儘管我們看到“五芳齋”在不斷的進項改革,但是在包粽子這件事上,依然還是很傳統的“手工”做法,很多人不解,為什麼不用機器代替。其實這一個也是跟粽子本身的特質有關,粽葉的大小不一,這就很難實現量化生產。

04、但是這一個並不影響“五芳齋”的粽子生產。 在五芳齋的工廠裡,一個有經驗的裹粽師,一天可以包3000只粽子,平均一分鐘7個。也就是說在10秒都不到的時間裡,要完成打殼、放料、稱重、包成形、扎線等一系列動作。

但是這一個又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現在很多人不願意進入工廠,做這種純手工的活,這也使得從“五芳齋”出來的粽子顯得更加珍貴。

“江南粽子大王”一天产1800000只,还是不够吃

當然五芳齋在產品上無法機械化,但是對於銷售渠道卻不是堅守傳統路線。在各大電商平臺都有“五芳齋”的身影。而且線下也同樣有。“五芳齋”牢牢的把握住了線上和線下兩個市場。今年端午的銷售量預計超過3.5億隻。

目前“五芳齋”的粽子市場佔有率極高,而且口碑極好。儘管裹粽師已經可以說是神速,但是一天180萬隻在市場上還是供不應求。

五芳齋從一個小店走到今天,經歷了很多變化,已經有了歷史印記,而“五芳齋”始終堅持在“粽子”的道路上走,不斷傳承,創新,如網紅粽子等。目測一大波粽子正在襲來......

項目哥最新精彩內容↓

月薪5000,如何買房買車?

瞭解項目哥↓

第一話 項目哥“前世今生”

第二話 如果你想屌絲逆襲,就去做業務員

第三話 我要離開這裡,去別的城市創業了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