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重磅改革!二級以下醫療機構取消設置審批

導讀:國家衛健委發佈《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醫療機構、醫師審批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兩證合一’”。

6月19日,國家衛健委發佈《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醫療機構、醫師審批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兩證合一’”,這也意味著二級以下醫療機構將取消設置審批。

此前,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設置醫療機構需要首先向相應的衛生行政部門提交“設置可行性研究報告”,並取得《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其中包括了大小14項內容;取得設置審批後,還需填寫《醫療機構申請執業登記註冊書》,並提交近10項相關材料,經過公示、審批合格後才能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而根據最新的《通知》,除三級醫院、三級婦幼保健院、急救中心、急救站、臨床檢驗中心、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港澳臺獨資醫療機構外,舉辦其他醫療機構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不再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僅在執業登記時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二級以下醫療機構的審批流程由原來的“提交材料-取得設置審批-提交材料-取得許可證”四步走簡化為“提交材料-取得許可證”兩步走,而且不再需要提供驗資證明。

除此之外,《通知》還指出: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全面組織清理醫療機構審批申請材料,凡缺乏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取消;可以通過與其他部門信息共享獲取相關信息的,不得要求申請人提供證明材料。

這意味著,不僅申請執業登記所需的材料瘦身,還節省了申請人反覆提交材料、反覆奔走於各個行政機構的時間和精力,也減少了各部門藉口法律不明、權責不清相互推諉的情況。對於基層衛生醫療機構,尤其是社會辦醫、醫生辦醫來說可謂“重大利好”。

對於該項“重磅舉措”,醫療界人士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原廣東衛計委巡視員廖新波向《看醫界》表示:對於投資者來說,是重大利好也是重大挑戰,公平競爭的強度加大;對於大醫院和現有醫院來說是挑戰,所有挑戰的戰場在專科、服務和成本管理,更多的準三類以下的技術包括日間手術被小醫院分賬,更多原來看似複雜和難度係數大的病種也隨著醫生的流動而分流;對患者來說

,更是重大利好,這個利好也是隨著優質資源的合理下沉而獲利,因為難度係數(權重)5以下的疾病佔大多數,且可在二級醫院解決;對於醫保來說,患者醫療可及性顯著提升而減少盲目看病和過度醫療引起的無效醫療!

不過,一些經歷過申辦診所褪了層皮的從業者卻並不完全“樂觀”。

資深醫管專家繆曉輝向《看醫界》表示,這一步看似放權,其實診所申辦仍困難重重,“到了‘執業申請’這一步,說明已經租好了房子,錢已經投入,房子裝修已經完畢,該聘用的人員(醫務人員)都已經簽訂合同,這時才公示,才‘不予批准’,這將讓辦醫人如何是好?更難操作啊!”

而不久前剛落地全科診所的急診科女超人也犀利地表示:“就怕你房子租了裝修完了人員招聘了材料準備齊了,結果遞交上去告訴你--不合格,這就尷尬了。”

已經擁有一家門診部,並在積極籌建醫院的善夷甲狀腺腫瘤醫生集團宗兵教授也有相似的觀點:“新規減少了民營醫療機構申請程序和門檻,但如果盲目投資最終又拿不到執業許可證,風險增加了!新規考驗的是投資團隊的決策能力!”

博德嘉聯醫生集團創始人林鋒則對“放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國外,醫生怎麼建,可以各異,主要審核的是是否流程能保障醫療安全及質量,是一個系統性的政策配套,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放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