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天天跟小混混在一起的熊孩子,考進北大竟是因為……

對於看過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的人來說,“撒貝寧”並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但許多人只知道他是央視法制欄目的主持人,卻不知道他還是個北大才子!

有人說,他是憑藉一首《小白楊》唱進北大的,的確因為一首歌,他讓北大老師刮目相看。但讓一個全國數一數二的大學不惜打破規則錄取自己,靠的可不僅僅是一首歌!

天天跟小混混在一起的熊孩子,考進北大竟是因為……

他曾經說過:“當我在接受鮮花和掌聲時,我多想告訴父親,這些也是屬於他的。多年來正是因為他的言傳身教,才有了我的今天。”

到底是怎樣的言傳身教,讓撒貝寧一路走向別人夢寐以求人生巔峰?這就需要從撒貝寧小時候一些事情說起!

01

孩子的錯,父母也有一半的責任!

小時候的撒貝寧其實是個讓父母不省心的“熊孩子”,那時候爸爸媽媽忙於工作,沒太多時間管他。他每天放學沒事幹,就到街上轉,很快就結識了一群一些街頭上的小混混。

和他們玩到了一起,甚至有一次一個人躲在衛生間試著抽菸。以前撒貝寧無論怎麼淘氣,爸爸都覺得是活潑天性所致,會從寬處理,但這次卻狠狠揍了他一頓。

你以為揍完撒貝寧就沒事了?沒有!

天天跟小混混在一起的熊孩子,考進北大竟是因為……

事後,爸爸認真地在他面前做了一個自我反思,說:“這件事情,我也有責任,爸爸只顧工作,沒時間陪你。”

從此以後,撒貝寧的爸爸再忙也會抽時間陪撒貝寧去看電影、聽音樂等。在爸爸的陪伴下,撒貝寧不但沒有繼續變壞,反而培養了很多興趣,為日後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02

與其給孩子講大道理,不如用行動感化!

上學時,有一陣子撒貝寧迷上了唱歌,爸爸二話沒說就給他報了一個合唱團,可是沒過多久,他就感覺沒什麼好玩的了,就不願意再去上課了。

對於他這樣的行為,爸爸沒有立馬批評他,而是把他帶到拍戲現場。當時,一個女演員因為又累又熱而當場昏倒。

天天跟小混混在一起的熊孩子,考進北大竟是因為……

眼前的這一幕,讓撒貝寧認識到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付出艱辛的努力,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有一份不輕言放棄的精神。回家路上,撒貝寧主動對父親說:“我明天就到合唱團去,一定要堅持下去。”

遇到這樣的爸爸是撒貝寧的幸運,是爸爸給他一個相對寬鬆、平等的環境,讓他學有所用,有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並從中找到自信,學會堅強。

現在家庭,爸爸們為了賺錢養家,朝九晚五的工作,在孩子面前扮演著“隱形父親”的角色。沒有父親的教育和引導,就意味著孩子人格形成容易產生偏差,影響孩子自身正常發展。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們要記得分出一些時間給孩子,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

最後我想說,好孩子是在父母的循循善誘下,一步一步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從而成就更好的自己。面對孩子,我們不妨像撒爸爸那樣,不去一味責罵,而是和孩子一起反思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