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孩子說藥不是草莓味的,家長來退貨……

孩子說藥不是草莓味的,家長來退貨……

一提到“藥”,大部分人的反應都是“苦”。沒人會喜歡“苦”這種味道,但是生病要吃藥,苦一點得忍著。小朋友最愛什麼?糖!因為甜呀!所以,如果給孩子們吃苦苦的藥,簡直要她們的命!嚎啕大哭是她們強有力的對抗武器,一哭家長們就沒撤了。

孩子说药不是草莓味的,家长来退货……

有一位顧客,買頭孢要草莓味的,她家孩子只認“草莓味”,頭孢確實有不少草莓口味的,至少外包裝和說明書,都說是草莓味的!結果,買回去孩子不肯吃,理由:孩子說沒有草莓味。所以,要退貨!(蒼天啊……)

因為小朋友不會吞藥,所以一般兒童用藥都是顆粒劑、口服液、混懸劑、滴劑等等,保證喂藥時都以液體為主。家長們在給寶寶買藥時,除了看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生產日期、生產廠家,還要詢問一句:“這個藥,苦不苦?”

藥,怎麼會不苦呢?當然,生產藥品時,在蔗糖的比例上,肯定會考慮到兒童用藥的因素多放一些。多放些糖是不是就不苦了?每個人對苦的接受程度是否相同?店員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呢?

店員對藥品知識的瞭解,可以通過藥品說明書,查閱資料,翻閱書本等多種渠道瞭解。但對於“苦不苦”,除了藥品說明書,就只能通過顧客的反饋來了解了。

根據藥品說明書,幾乎每個顆粒劑、糖漿劑、口服液的藥品,都寫著“味甜,微苦”。其中,這個“微苦”用得就很高級了,微苦到底是多苦呢?沒有標準,得看每個人對苦的耐受程度。

孩子说药不是草莓味的,家长来退货……

筆者就親身體驗過,同一個藥,前一個顧客指名要買,理由:不苦,孩子願意吃。隔了一天,推薦這個藥時,顧客強烈拒絕,理由:太苦,買回去孩子不肯吃!

在經歷種種挫敗後,關於“苦不苦,這個問題”,總結兩點:

  1. 吃藥,不是吃糖。藥是用來治療疾病的,減輕疾病給身體帶來的不適;糖只是靠“甜”給機體帶來短暫快樂的東西。藥的責任遠遠大於糖,重要性也不能相提並論。所以,吃藥不要太糾結“苦不苦”,而是多在乎“藥效怎麼樣”!


  2. 對於孩子不肯吃藥這個問題。首先,家長要有一個好的引導,“良藥苦口”得告訴孩子。其次,小朋友從小就要培養他們的優秀品格,知道藥很苦,還是願意吃,這就是“勇敢”!


如果孩子年齡較小父母可以編故事,哄她們吃藥。大一點的小孩,可以聊一聊人生道理,讓他們自願吃藥。

記得很清楚,有一個四歲左右的小男孩一直咳嗽,她媽媽來買了一盒阿奇黴素混懸劑,買完就直接在店裡接了溫水開始吃藥,小男孩死活不肯吃,一直“不要吃,不要吃,苦”,後來媽媽也被弄的沒有耐心了。

筆者就上前勸導:

“小朋友,藥是不是很苦呀!”

“好苦,我才不要吃”(帶著哭腔)

“你知道,媽媽為什麼讓你吃藥嗎?”

“因為我咳嗽了”

“咳嗽的時候難受嗎?”

“難受”

“如果你吃了藥,就不會咳嗽了呀”

“太苦了,不要吃”

“你是不是很怕苦”

“怕苦”

“你知道 咳嗽也很怕苦,你把 苦的藥吃下去,咳嗽就被嚇跑了”

“真得嗎?”

“當然是真得了!藥越苦,咳嗽就越害怕!你想不想打敗它”

“想啊,那它是不是很厲害?”

“超厲害,但是沒有你厲害,如果你很勇敢把苦苦的藥吃了,它就超害怕,只能逃跑了”

“啊!”(小男孩,眼中閃爍)

“所以,要不要試一試?”

……

在不斷耐心的引導下,小男孩最終乖乖的把藥吃了!

所以,本文總結一句話,就是讓父母和孩子明白“良藥苦口”!

長按上圖3秒鐘,識別二維碼關注

親,中國藥店公眾號長期公開徵集稿件,如您欲抒發心聲、記錄生活、分享經驗……可以文字或圖片形式將作品發送到[email protected](郵箱),稿費=200元+閱讀量*0.01元。溫馨提示,投稿時請註明聯繫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