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銀行為什麼每年都要招大量的櫃員,做過櫃員的,經歷的最崩潰的事情是什麼?

c陳斌


大家好,我是銀行人,不立而立。

大家心目中的櫃員是這樣的



實際的櫃員是這樣的



銀行每年都要招人,有社會招聘和校園招聘,但是招的大部分不是櫃員,你理解的有誤。

社會招聘有兩類。1、同業跳槽的大部分都是客戶經理等等謀求更高職位和更好薪水的,這一類一般很少跳槽來幹櫃員。2、勞務派遣或者勞務派遣都不是的,這些就比較慘,一般都是大堂經理和零售以及輔助人員,臨時工性質。

校招一般都是應屆大學生。

為什麼銀行每年都要招櫃員?

很簡單,每年都有人跳槽,退休,轉崗,每年都有各種原因離職的,需要補充新鮮活力。

櫃員和大堂應該是銀行裡幸福指數最低的崗位,基本死工資,績效工資一點點,而且也做不出什麼花來,不容易出業績,櫃員的晉升率非常的低,所以,有點門路的都不想幹,幹一段就調崗了,剩下的人就只能乾熬了,熬不住就跳槽,離職率很高,所以需要補充新鮮血液。

櫃員經歷的最崩潰的事

投訴什麼的都不說了,有理由投訴和無理由投訴,都習慣了,毛毛雨啦

最崩潰的有下面幾個,簡述一下

1、櫃員常年沒有固定節假日,無法跟家人節假日團聚,調休還很麻煩。

2、賠錢,這個應該很多新櫃員都經歷過,辦錯業務碰到一些麻煩的人,你是要不回來的,現在又不讓隨便衝正,只能硬著頭皮賠了,賠幾萬的我身邊就有好幾個,新手的第一課。

3、女同志產假只有一個月,這個在我們行是個最崩潰的地方,木有看錯,只有一個月,孩子滿月就得來上班,不來,直接去人力資源部報告待崗吧。

4、婚假也是隨機縮短的,行裡排不開人,你就辦個婚宴就回來吧,洞房花燭夜?想想就算了,老實上班吧。


不立而立


社會上普遍認為,銀行是壟斷行業,收入高,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躺著就可以賺錢。幾年前有行長參加開會,說銀行是弱勢群體,總理都笑了。

隨著政策開放,許多地方性小銀行越來越多。開銀行,首要的當然是要有人,而櫃員,是需求量最大,同時門檻相對低的行業,到其他行挖現成的熟練員工,省了培訓費和適應期,當然是最好的選擇。

銀行櫃員,做的全是最基礎的工作,是支撐銀行業的基礎,但同時,又是最不被重視的崗位。

銀行作為服務行業,一線櫃員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奇葩客戶,但櫃員不能和客戶吵架,有了委屈,只能自己吞進肚子裡,可依然會被投訴,面臨內部處罰。

銀行櫃員每天上班最早,休息最晚,節假日也不一定能休。

櫃員經常因操作風險被處罰,同時在發生現金差錯時,長款歸公,短款自賠。

櫃員除了本職工作,其他任務一樣不能少。但為了任務營銷客戶影響了櫃面工作,同樣會被投訴。

總的一句話,櫃員崗位,對員工沒有吸引力。

現在到銀行挖人的,除了其他小銀行,還有證券、保險和各種投資公司和互聯網金融公司。機關的人走了,一般得從櫃員中挑人來補充。

銀行新入職員工,為了讓他們瞭解銀行業務流程,一般都從櫃員做起,幾年以後成熟了,再進行多崗位輪換。

一般櫃員,幹了幾年後,都會想方設法調到支行機關或發達地區、分行機關。

有關係的肯定走,年輕有能力的也有人要,造成櫃員老齡化嚴重,接受新業務慢,效率低下,餘下的櫃員工作量增加。

很多大學生,只是把做銀行櫃員作為一個過渡,目標依然是收入高,穩定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

這就造成了縣域支行,每年新進的大學生,還沒有出去的多。最底層的櫃員崗位,很少留得住人。

因此,銀行只能每年招大量的櫃員,來填補離職上調造成的缺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