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 權重白馬股緣何沒有跟著加入MSCI指數隨風起舞

中國一直期待加入msci指數,專家們也一直認為加入MSCI指數是中國股市的新紀元,並認為是牛的開啟,價值投資的開始,確實加入msci指數是中國股市開放的一個里程碑,但是與牛市相聯繫,未免有點牽強,畢竟外資機構更具理性,不會冒冒失失的搶籌,而是會在適當時機介入等候。

美國明晟公司(MSCI)、又稱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15日公佈半年度指數審議結果,234只A股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這些公司將以2.5%的比例被納入,調整後市值分別佔MSCI中國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1.26%和0.39%。6月1日正式生效。

從市場走勢看,權重白馬股沒有走出市場預期的強勢,尤其是今天成為拖累指數上漲的重要力量,或許專家們可以說市場沒有惡炒234家標的股是市場成熟的標誌,是更加理性的投資行為,但是也反映出市場投資者對於標的股未來走勢不甚樂觀,看淡加入MSCI指數的投資機會,與專家的預期大相徑庭。

確實,外資機構作為成熟的投資機構,更加理性,具有更好的獨立的價值判斷能力,也偏愛流動性較好的權重白馬股,偏愛成長穩定的細分行業龍頭,偏愛股息率高的個股,但是偏愛並不代表就會馬上買進,更不代表追高操作,強勢搶籌推高股價,而是會選擇一個較好時機,潛伏下來,等待別人抬轎,而不是自己給別人抬轎,說穿了外資機構進來不是當雷鋒而是希望獲得投資利潤而來,市場把外資當雷鋒顯然出發點就不對。

市場之所以看好中國加入msci指數,就因為中國股市在IPO、再融資和減持三駕馬車抽血之下總是缺錢,千方百計的尋找增量資金,而加入msci指數能帶來增量資金,但是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雖然跟蹤msci指數的資金龐大,但中國加入msci指數增量資金並不多,目前國際市場跟蹤MSCI指數的總資金量規模達13.9萬億美元,跟蹤新興市場1.7萬億元,從各家研究機構的預測來看,根據MSCI於去年6月份公佈的方案,以5%的納入因子計,或將帶來逾1000億元的海外資金配置A股,即每一步實施或帶來逾500億元的流入,瑞信報告估計,MSCI納入A股可引148億美元資金流入,與其他機構預測基本相同,相對9.6萬億美元A股市值,規模仍然很小,也遠低於目前QFII及北向資金流入規模,對中國股市影響不會太大,更別說立竿見影。其中有15%至20%的被動型資金,其餘的都是主動型資金。被動型資金是需要被動配置,按照國際慣例,市場預計他們會在納入當日一次性調倉,因為被動資金更關注的是如何精確地複製指數來達到最低的跟蹤誤差。但是首次500億元資金流進中只有10-15%屬於被動加倉,幾十億元增量資金相對於數十萬億元總市值而言,即使一個交易日調倉影響是不會很大 的。

主動性基金則完全不同,有論者認為:”追蹤MSCI指數的主動型基金經理則會依據他們對市場狀況、公司前景、股票估值等的判斷和看法,來選擇是否做出適當調整,這與被動資金的操作存在非常大的差異。”,說穿了。中國股市加入MSCI指數只不過是有關方面為外資進入中國股市搭建一個資金通道,資金通道搭建好以後,對於主動型基金而言,是不具有強迫力的,怎麼配置怎麼建倉都是基金自行決斷的事情,msci指數公司無法硬性規定他們建倉路線建倉時間時間,因此即使加入msci指數,他們如果認為對應標的不具備投資價值或者是不符合自己的價值取向,他們也是不會加倉的,所以也不會帶來增量資金。對於權重白馬股 的投資價值判斷,外資機構是不是與我們的專家有同樣的標準這是一個問題,如果價值判斷取向相同,那麼就會沿著專家的判斷操作,如果價值判斷取向與專家觀點迥異,那麼操作就與專家判斷走勢截然不同。不要說外國機構,就是國內專家之間,專家與投資者之間對於權重白馬股判斷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走勢也是反反覆覆。

因此我們需要理性對待加入msci指數的投資機會,不要被某些專家的片面之詞所迷惑,冒失的殺進權重白馬股,尤其是漲幅偏大等權重白馬,等待外國機構高位接盤,這是一個簡單粗暴的策略,就像今年很多專家繼續忽悠價值投資,結果年初放量趕頂以後出現了快速回落,不少公司股價調整達到20%以上,追高者損失頗大。

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外資機構不會熱衷於概念炒作,更加偏重於業績和成長,這將會對中國股市投資風格造成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未來我們選股也要注重業績和成長,不要過度迷戀概念和題材,只有業績和成長才是未來投資的主線,才是貫穿牛熊的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