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質疑相對論會被當做反智?

胡航科


因為我們國人的思維方式依然是祖宗崇拜式的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要麼全對,要麼全錯。

我們以前迷信儒家,凡是聖人之言都是對的。後來迷信科學,迷信西方。

而科學本身只是知識,而且科學中很多知識之間也都是有矛盾的,並不是鐵板一塊。

歸根到底是我們不懂得思辯,從古到今,我們的文化都是提倡和諧統一,不提倡思辯。因為思辯會產生分歧,有礙統一。

相對論有很多的理論預測是被證實的,顯示出驚人的預言力。這是相對論正確的部分。既然這個理論如此正確,那麼人們肯定會想理論中那些感覺上和事實不符的部分,將來會不會也被證實是正確的呢?

這就是維護相對論的一派的立場:相對論中看上去違反事實的部分只不過是看上去不正確而已,因為人的感覺是不可靠的,將來仍然會繼續證明相對論是多麼靠譜,愛因斯坦的智慧是一般人比不了的,質疑相對論就是反智。

但相對論並不能解釋一切,這個理論一些部分是高度反直覺的,甚至是反智的(至少它阻礙了智力的進一步思考)。比如,彎曲空間。如果空間都是彎曲的,那人類為什麼會有絕對空間的思維並且創造了牛頓體系呢?

此外,愛因斯坦的智慧也不都是正確的。其一,現在相對論本身也是愛因斯坦根據出現的物理學新情況而修改過的。

其二,和量子力學中的規範場論及弦論一樣,廣義相對論也基於定域不變性。而量子糾纏的確認表明,定域不變性是有缺陷的。量子糾纏本身是愛因斯坦等人為了維護自己理論的正確性而假設出的荒謬結論,結果自己打了自己的臉。如果愛因斯坦還活著,他也是尷尬無比,或許再弄出個與相對論明顯不同的新理論也說不定。

其三,相對論是高度反直覺的,彎曲空間等說法很難使人去明白,很多相對論的宣傳者表面明白,其實只不過是重複了愛因斯坦的解釋而已。而這個反直覺的相對論莫種程度上講,阻礙了後世智力的發展。

其四,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一樣,都違反簡單原理(奧卡姆剃刀)。現代的科學理論中的數學計算都太複雜了,人的智力都跟不上了。這個時代,很像哥白尼日心說的前夜,需要一個有著更為簡潔基礎的理論出現,簡化這些繁雜的數學理論和數學計算。

有時候,一個理論之所以世代統御後世,就是因為創造者死了,後面的人誰也說不清,爭來爭去也整不明白,於是相互攻擊,一邊被說成衛道士,一邊被說成反智的傻瓜。

任何科學知識都只有部分的精確性(科學的所謂正確性其實是指其精確性),超過了莫個範圍的自然領域,理論的精確性就逐漸降低,理論的正確性就越來越模糊了。可由於理論過於複雜,任何人想從中開闢一條新路都不容易。

歸根到底,我們需要具有洞察力的思辯能力去進一步解釋相對論,或者看出它的問題的所在,新的說辭必須要容易被人們所理解。在此之前,任何質疑相對論的說辭,都會被主流認為是反智的——所謂主流其根本作用就在於維護,而不在於質疑和創造,何況是我們這麼個缺乏思辯氛圍、喜歡崇拜這個崇拜那個的文化環境。


宇宙小魚


沒有什麼“質疑相對論”就是“反智”的這種“清規戒律”,這樣的“清規戒律”本身就是“反科學”的。關鍵是“質疑的方法”是不是正確的。

例如,我質疑“郭英森是一個騙子”(這當然是有爭議的),但理由是“因為他長了兩隻眼睛”,或者“他沒有長三條腿”。人們一定會認為我是“腦袋進水了”。對吧?因為質疑的理由是“反智”的。同樣,現在我看到的“質疑相對論”的理由,是不符合科學的。

因為相對論是一個“科學理論”,所以要質疑它,必須遵循“科學規律”,要有“科學實驗證據”,以及滿足科學要求的“推理過程”。要知道,目前的所有科學實驗證據,都沒有出現與相對論不符合的情況。那麼,如果真的要說某人有一個“說法”證明相對論錯誤,就等於是要推翻所有的那些“實驗證據”。那麼,科學家會相信誰呢?

所以,沒有哪個科學家會反對“質疑相對論”,但他們會遵循這樣一個“不成文的習慣”,就是首先看有沒有“新的科學實驗證據”,如果有不符合相對論的科學實驗證據出現(例如超光速粒子),首要的是“驗證”這個“科學證據”,看看是不是正確的、無法質疑的(“中微子超光速現象”就是這樣被推翻的)。如果是,當然是一個“科學研究”上的重大發現,肯定會得到諾貝爾獎。但目前還沒有這樣的“科學證據”出現。

其次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新物理理論”,它可以解釋目前所有的與相對論有關的實驗現象,又能夠“預言”新的物理現象,供科學家“驗證”。(如果愛因斯坦沒有提出有關廣義相對論的“三個驗證”,愛丁頓又驗證了其中一個,廣義相對論還不會那麼快被接受)。

其實,目前這樣的工作,有一大批物理學家正在努力,他們正在研究“與相對論不同的引力理論”,想解開“暗物質之謎”。“頭條”裡有一個帖子介紹了這個情況。所以,怎麼能說“質疑相對論就是反智”呢?

中國有不少“民間科學家”也在“質疑相對論”,但他們的方法有問題,沒有遵循以上所說的“道理”,所以沒有“正規的科學家”去理睬。說到底,“科學家”也是“普通人”,他們的時間是有限的,很不願意去“浪費”。所以,一看到什麼“挑戰相對論”,會立即躲開。這裡,就可以看到“科學的威力”了。它並不“強迫別人去遵循”,而是“讓人在研究中信服”。畢竟,一個“理論”,就算是再“正確”,如果沒有人理睬,那就等於“死亡”。

總而言之,沒有科學家反對“質疑相對論”,但要看“質疑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對,就會讓別人認為是“反智的”。


手機用戶58903279720


原創思想,恕本人大不敬,恰恰相反,那些擁相派才是弱智,弱智到什麼程度?弱智到低於高中生的水平!這正應驗了本人的一句話,叫:越是高智商的人,越是犯低級錯誤!相對論的第一假設前提是牛一的慣性參照系,這就意味著,一開始,相對論就已經徹底玩完了,因為慣性參照系意味著沒有任何相互作用,這簡直是與宇宙的實在對著幹,宇宙中從不存在沒有相互作用的孤立體!然而,躲在象牙塔裡冥思苦想的愛因斯坦竟然把牛一的慣性參照系放在首位?!不僅如此,愛氏的質量也是恆定不變的,然而,在宇宙相互作用的框架下,連質量都不是恆量。所以愛氏的相對論成了沒有相互作用的相對論。在引力系統(如太陽+地球)中,引力質量永遠小於慣性質量,這連高中生都很容易推導出來。所以愛氏相對論被拋棄是歷史的必然。如此低級的錯誤,擁相派竟然是一無所知,實在是令人費解。唯一的解釋是,盲目崇拜矇住了你們的雙眼。如果你們繼續堅持愛氏相對論的錯誤,只會做相對論的殉葬品。


孤猴78345271


因為物質是不斷地變化運動著的,我們的理論是相對性的正確運算的結果,而沒有絕對性的結果(這是嚴格的分析),如果有絕對性的結果那麼這個結果的物質變化是停止的,任何被確認的理論都是相對性的,這是個不難分析的問題(對於相對論問題有異議的人最好不要再想更深的問題了),不管是現在和將來事物的發展都存在相對性的,從當今的人們意識形態上看問題,用相對論的驗證法去證明某個問題還是不夠的,從很多的各行各業上的發展形勢看和結合人為意識形態方面,需要從相對論方面再進一步要運用“空間”學原理的辨證法去看問題了。


適物


沒聽說質疑相對論被當做反智。

就連牛頓力學都是在一定範圍內適用的理論,相對論也一定是在一定範圍內適用的理論。質疑沒什麼不對,怕的是毫無根據的質疑。

首先,質疑要基於觀測事實,基於實驗數據。科學,本質就是對經驗做意識工具化加工,所有科學理論的核心、基礎是經驗認知。

其次,質疑要符合邏輯,因為科學本質是意識的工具化,而且是結構化意識的工具化。結構化意識,可靠的就是邏輯。

最後,說的是,以上兩條,甚至只有一條都是可以質疑的,而不是兩條都有,兩條都有的那就是等待經驗檢驗的科學理論了。

比如只有邏輯上通得過的假說,也可以認為是“有道理”的“理論”。比如多重宇宙說等等。


探索貓


相對論就是個垢結了百年的垃圾桶它是標準的主觀唯心主義的標籤,這個大汙桶中滋養了太多的蚊蠅狗苟,誰要是膽敢剷除世紀垃圾當然他們不會袖手旁觀坐以待斃,惱羞成怒來個群魔亂舞也是合情合理的了!


綠水青山48936175


自西方進行了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後世界的經濟文化中心就轉移到了歐美等發達國家。也就是說中國己經落後了五六百年,落後就要捱打就要承受屈辱,從清末到建國是歷史上最黑暗的日子,我們用鮮血和淚水以及堅忍不撥的意志贏得了生存的權利,時至今天我們己有了平等於歐美等強國的勢力,勢力是創造的基礎,真理是勢力的生長和結果,屬於東方的工業革命和文藝復興正在發生,新的科學理念和成果正在發生成長成熟,源自理性和邏輯的科學體系正在接受挑戰,保守勢力的反擊是不可避免的,但新科學的成長是不可逆轉的!


拜石明貞


這種說法,歸根到底是一種師道尊嚴的升級版。在學校裡,等著那學分的菜鳥是不會有這樣的閒心的。局外人這樣講,難免成為噪聲呢。質疑的實質是概念和高中,普通物理的定論有矛盾。不平則鳴罷了。詳細分類,這也是一個假設,正因為光速不變,在數學公式的計算中,才有了長度和時間的變動。而一片樹葉可以代表整個森林,也是讓人難以苟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