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出門旅行時,你會攜帶單反加鏡頭,還是選擇便攜大底卡片機?為什麼?

卷太郎攝影坊


一個不能更換鏡頭的相機,是我最反對購買的相機。不管拍攝者的水平有多高,一個視角,無疑限制太大了。


在佈列松的年代,可能買一個徠卡鏡頭挺貴,在室外換一個鏡頭也不怎麼方便,所以用一個自己喜歡的鏡頭也就罷了。


可是現在畢竟是2018年了。


沒有視角變化的攝影根本就不是攝影。


我說這話,大家不要以為我不懂攝影,不懂器材,不懂大底卡片機。大家看看我玩徠卡Q操作的還可以吧!


正是因為吃的太透了,所以才反對大家去買。


這類相機只適合一類人:對攝影已經確確實實瞭如指掌,修煉到擲木飛花皆兵器了,可以考慮購買。


旅行時,我首選奧林巴斯微單,加一大堆鏡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頭條號看我寫的《

揣著奧林巴斯EM1MK2頂級相機,狂飆2000英里美國西部攻略》


孤獨的攝影人第一季01:一杯醇酒,需要時間來回味,Q亦是如此維達勳爵 頂級相機範 2017-06-27
stay alone來自頂級相機範00:0001:55

剛放下手頭的家務,品了一口醇厚的單一麥芽威士忌。這是一種非常單純的飲法,沒有水,也沒有加冰。靜靜等上幾秒鐘,濃烈的感覺過後,醇香的味覺再次佔領舌尖。好像山澗裡的一陣微風襲來,享受、忘卻,卻又勾起一絲聯想。一種事物間內在關係的聯想。放下杯子,開機,動鍵盤,努力回憶。


大家似乎已經猜到,我今天要講的一定是一種非常純粹的攝影裝備。

我自己一直對自己說,判斷一臺相機的好壞、判斷一個鏡頭的好壞,絕對不要憑一時的測評;無論是機械的、還是光學的性能,都需要通過時間來檢驗。然而數碼技術的速度,實在讓我跟不上套。我也一直沒有能夠在讀者面前兌現我的承諾,那就是對一臺機器進行長時間的測試。


為什麼會在喝酒的時候想到這點呢?是因為“純粹”。


也許是因為我本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非常鄙視那些所謂非常純粹、非常文藝的相機。我特指的是那些不能換鏡頭的相機,近代一點什麼XT100、什麼黑卡,久遠一點的什麼巧思、阿爾帕,中古一點的祿來福來。我一律是鄙視的。我不看什麼全幅不全幅,我只認能不能換鏡頭。哪怕是尼康1系列,在我心目裡,那還是專業的。


也許是技術風格在腦子裡佔據了絕對的統治地位,因此我對固定鏡頭相機始終沒有什麼好感。哪怕是徠卡Q剛出現的日子,整天可以用到Q的日子,哪怕是我捧著它和索尼黑卡成天對比的時候,我也不曾在意過。(關於徠卡Q我曾經寫過2篇使用報告)


直到有一天,它再次出現的時候。

我決定帶著它去試試自己喜歡拍的老題材,純人文攝影。

在20多年前,我捧著佳能和徠卡M6對著魔都的這條河還有河上的橋拍了不知道多少個日夜。現在還能拍到當年的神采嗎?我想我肯定是退化到了無可退化的地步。M6和維爾維亞的膠片感是找不回來了。不管如何,試試吧!


這是一場長征,準備從市區的辦公室出發了。小貓給我送行。

技術流派的我,免不了要將圖片放大、放大、再放大。最好再配合公式計算一下鏡頭的分辨率有多高。


其實這是自找麻煩。徠卡Q的水準需要我來測評嗎?


我的朋友們都知道寫使用報告我是拿手的,可是拍照呢?如今退化到了無以退化的地步。我必須拿出一些勇氣來恢復一下自己的水準。


先上一些黑白,幹趕潮流。




從這開始吧!地鐵出來!南濱江的豪宅區開始。

時光隧道讓我來了一個穿越!

烈日,你暫時還不能擋住我拍攝的慾望!

自己都沒有想到魔都南濱江居然變成了這個樣子,工地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拍攝題材。總不見的天天在這裡施工吧!先打上一組!

再來一組韻律與狂野的組合!

南濱江絕對與帝都的798有一拼!

寫完這段曲子,安靜一下,吃飯去!

我不是攝影師,關注的也不僅僅是攝影,吃喝玩樂一樣重要。

一個上午,其實已經將原來的不成熟的想法顛覆了一半。也許是我的攝影動機並不純粹,我怎能去要求別人也去“純粹化”。自己反對的,沒有資格要求別人也去反對。有時候,以別人的視角來看看也非常有意思。


Q將我帶入這種以前不曾涉及的視角。


文藝與裝B畢竟是2件事情。


真正的文藝確實是需要比較純粹地存在,必須去功利化,去雜念化。

然而,必須的,先吃起來,照顧好肚子後,讓我的腦子轉回來,我這樣的人是不適合文藝的,我屬於科技和吃喝混搭的那一類吧!


Q算得上是非常文藝的機器。因為街拍必須是“抓”的,一個上午下來讓我對Q的快速有了一些新的體驗。因為,我是有對比的。等會再亮機器。

Q大概從落手到快門放掉,大概只有250個毫秒不到。

為啥這麼自信地說呢?因為最近一直在用樹莓派玩改造,對於毫秒還是很有概念的。

這250毫秒已經包括了對焦的時間在內。


不過萬事總有得有失,Q也不見得是張張精準。


不過,我根本不在意這些。街拍、人文,重要的不是焦點,而是感覺。


怎麼又在扯淡技術了?


必須收回注意力到“拍”上。

下午,我知道,美妙的拍攝時間剛剛到來,上午,只不過是熱身運動。摩拜加擠地鐵,已經讓中午的卡路里消耗得差不多了。

360度之內皆有可拍的感覺,原地轉圈,多美妙啊!

老魔都人自然知道我站的地方,帝都的朋友不一定猜得到,大倉百貨向北一點的帝都路口是也。


此時,其實我也掏出對比的相機在此地拍了幾張,沒有上圖,是因為沒有拍好。時滯,是時滯,足足讓我多了100毫秒的反應,慢了。敗了!用不慣了!

是亮明身份的時候的。包涵!拍的不好,手機拍的!


沒有自動對焦,純手動對焦的狀況下,一部可換鏡頭微單的時滯居然要比自動對焦的Q長了一倍多。簡直糟糕透了。我以前從未在意過這個問題。因為沒有比較!(今天重新編輯此文的時候,突然想到了我前幾天回答關於徠卡M10時滯問題的結果。富士XE2的快門行程確實是如同20年前的相機,行程長的很,按鍵力度也要比較大才行。前天也測試XH1,非常好的快門觸感,比XE2大大提升了幾個數量級)


既然要純粹一些,那就別三心二意,放好微單,繼續保持Q的心態。


滿意的鏡頭捕捉就在收好相機後發生了。

抬手之間,居然輕鬆捕捉到本次拍攝令我最滿意的一張。


有多近,您自己想象,有多快,您自己想象;


然而技術之外,讓我感嘆的是生命的強悍和為生存而拼搏的狀態,一瞬間,讓我和這隻小蠅居然產生幾分共鳴。


我已經享用午餐,你好好享受食物吧!

在魔都打拼實屬不易!(忍不住還是局部放大了一下)

刻意拆掉了杜馬克揹帶,沒有了揹帶的束縛,拍的更加自由隨意。高、低、遠、近,隨意擺位子,拍攝本身的樂趣已經超過影像帶來的。


20年前,站在差不多的位置上,也拍過這麼一張,用的是M6和M35F1.4的組合。廣角鏡頭雖然難以掌握,但是自由。


自由發揮拍照意圖的機會強烈。

打開陪伴了20多年的攝影包,20前,同樣的位置,也是這隻包。


插進幾幅照片,今天早上拍的。現在我已經換上了自己設計的職場小蝙蝠攝影包,比白金漢Hardley好了不知道多少。歡迎大家關注我即將準備發佈的富士XH1測評。


用微單也來上幾張,但是深深受制於長焦距鏡頭的束縛,這種束縛感,雖然帶來眼面前鮮亮的畫面元素組合,可是,不覺得太套路了嗎?

我幹嘛還要這樣拍下去?

應該繼續保持行動自由,不可以嗎?

我著實搞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攝影扛著長槍短炮在外灘源拍美女,眼面前的元素,不是非常好的組合嗎?


捧著一個比M6還小的機器,可以毫不費力,不起眼地從大堆攝友中穿過,抬手,拍來。


近來幾年,還真的很少能拍的如此隨意輕鬆。不受羈絆!


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在魔都最具魔都特徵的地標下結束下午的拍攝吧!

已經很過癮!

除了需要補充卡路里,是時候需要靜一靜了。

再度坐定,回顧一下。

我記得當年有朋友誇耀柯尼卡巧思,我心裡是不屑的;

也有朋友誇耀過祿來福來,我心裡是不屑的;

曾有朋友誇耀過阿爾帕,我心裡隨意冒出的是不屑;

更有朋友誇獎過黑卡,我心裡還是不屑的。


現在,我承認我錯了。當年的見識太淺。

器材,你選擇它,必定有你的理由。

我管的太多了。


器材,跟拍攝的題材對應起來,需要純粹一些。

和美食一樣,

不被時間和社會束縛,幸福地拍照的時候,短時間內變得隨心所欲,重獲自由。不受任何人打擾,無須顧忌,隨心拍攝,享受拍攝的這種孤高行為,正是所謂現代人被平等賦予的最佳治癒。


也算是Q今天給我的一點治癒吧!


吃透相機,才能好好拍照。

請支持我們的網站,支持我們的產品。



Biztime & Picturetime

職場小蝙蝠

91拍照團隊傾力打造的攝影附件品牌

生活+攝影 . 隨手拍攝 . 隨心拍攝


91拍照聊相機


什麼叫“便攜的大底卡片機”?

這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

什麼算“大底”?

1英寸CMOS算不算?

M43規格算不算?

APS-C畫幅算不算?

顯然,目前主流的媒體跟公眾的認識並沒有一個確定的說法。


如果1英寸的規格都算“大底卡片機”的話,那麼這類產品跟單反相機沒有可比性。

你可以在出行的時候選擇1英寸的RX100系列、RX10系列或者佳能的G7X、G5X、G3X系列之類。選擇這類DC就是犧牲畫質換取輕便。

如果只有APS-C畫幅以上才算“大底”的話,那麼可選面就非常小了。

主要就是定焦DC—索尼RX1系列、leica Q、富士X100系列之類。這類機器在設計上,主要是針對備機需求設計的。便攜小巧,但功能性比較缺失。如果你適用它們的鏡頭焦段(28~35的小廣角定焦)這類相機完全可以提供媲美單反的畫質,並具有更小巧的體積。算是不錯的選擇。

另一類就是諸如佳能的G1XmarkIII這樣的機器,APS-C畫幅,搭配變焦鏡頭。這類相機的效果其實就跟入門級微單、單反搭配套頭一樣,個人認為意義不大。

綜合的說,我出行會更傾向單反的組合,可以根據不同的景點特色更換不同的鏡頭,更自由,更容易出片。


從耗子胖成豬


首先要弄明白,人家說的是大底卡片機,不是一般的卡片機。為此我還認真的研究了一下什麼是大底卡片機?說白了就是傳感器芯片比較大卡片機,也意味著成像質量更好!


在說出門去旅遊的帶什麼?

如果是和攝友們一起出去採風,拍攝,那麼一定是要帶單反相機和鏡頭的,比如說和攝友一起登泰山拍日出,如果你僅僅帶個卡片機就去了,對得起泰山的門票嗎!對得起一晚上辛苦的爬山嗎?

所以,如果專門為了拍照而組織的旅遊,一定是要帶單反和鏡頭的,還有三腳架,一個都不能少!

但是,如果和親人出去旅遊,我有可能會選擇帶大底卡片機,一來畫質不錯,二來攜帶方便,想拍就拍。你想想,和親人一起出去旅遊,你要帶孩子的衣服、孩子的零食、孩子應急的藥、老婆的衣服、老婆的化妝品、老婆的日用品、老婆的....,出門旅遊,如果帶單發設備,沒等你三腳架支起來,就出發去下一景點了,還拍個毛線啊!


慢反攝


旅行是,帶什麼樣的器材,還是要看你的目的。不同的目的性,我會攜帶不同的器材。

比如說,是攝影旅行,攝影在前,那我肯定會帶單反和比較齊全的鏡頭。

在本次旅途中,我可能會拍到一些新的攝影題材和場景,有些主體的拍攝對相機整體性能,連拍或者焦段會有比較高的要求。而且往往這些相對稀缺場景的照片,在圖片庫下手會有一個好的預期,圖片庫對攝影作品的畫質和像素都是有要求的。

所以,攝影旅行,我會帶單反,甚至數碼後背。

如果是旅行攝影,正常行程旅行和休閒放鬆為主,那我帶一個高端的卡片機,甚至手機都是可以的。第高端卡片機來說,一英寸以上的CMOS,2000以上的像素,24-70或者35MM左右的焦段,都是旅行攝影的好選擇。

用手機拍攝也是可以的,現在手機攝影的功能越來越豐富,畫質越來越好,像素越來越高,在旅行中有手機攝影,也是可以的。

無論是相機,還是手機,用好,最終展現出好作品,才是重要的。


網際飛俠


我個人不喜歡不可換鏡頭的相機,所以大底卡片機不在選擇範圍。

至於出門旅遊也分多種情況而選擇不同的相機。

1.跟普通團旅遊。

這種屬於上車睡覺下車拍照走馬觀花的旅程,不會有太多時間給你找角度構圖,更不會給你選擇時間去等待日出日落,導致單反無用武之地,此時帶上小底微單(如尼康1系列)+兩至三個鏡頭,輕便又能保證畫質。

2.和家人朋友一起出遊

和家人一起出遊主要在於互動交流,選擇支持raw的手機,或者再帶一個小底微單+套頭即可。

3.獨自或者和攝友們出遊

那就全副武裝,單反+若干枚鏡頭+三腳架。閃光燈視情況而定。

4.跟攝影團旅行

選擇單反,能帶上的鏡頭和各種裝備都帶上。


心計女生


畫質與相機的體積重量永遠是成正比的。雖然微單的機身可以很小,但是全畫幅的鏡頭依然是又大又重。如果只是業餘旅行記錄一下,1英寸的卡片機也足夠了。不過是職業攝影師的話,底線都是帶全畫幅單反(包括一整套周邊輔助設備)。如果是風光攝影師的話,很大一部分人會用中畫幅,那麼就很重了,這是對體力的很大考驗。最終使用各種設備還是看自己的行程安排,我的觀點是,保證畫質的前提下儘量輕便,詳細的拍攝行程安排可以前期就計劃好帶什麼不帶什麼,而不是“防範於未然”的什麼都帶上,結果大部分都用不到,自己累個半死。


羽翔攝影


很難有結論。

如果是隨性拍拍,一個口袋機足夠,28mm、35mm定焦,或變焦,都行;手機也行。如果複雜點,可換鏡頭機器,一機一鏡,兩機兩鏡,定焦、變焦都行,隨個人愛好。其實,常用的焦距不多。滿足不了所有都能拍,但基本大多數場景都能拍。

本人用最多的是理光GR II,沒覺得不夠用,當然是街拍為主。目前考慮兩機兩鏡定焦,GR II插花使用。兩機兩鏡,肯定選緊湊輕便的。背器材累得不想動,再多器材也毫無用處,是基本邏輯。

前幾天,GR,APS-C/52.5mm,手機,三樣來回用,忙亂,失去了很多樂趣。所以,多了未必好。但也不喜歡變焦。權衡取捨,還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是幹活,器材無止境。機器、鏡頭、架子、燈光……,需要有助理做後勤吧?


地理行攝


帶膠片機,全幅又小臺。











Yo膠片攝影


毫不猶豫,我會帶全幅單反(拍風光)或全幅微單(拍人文),因為我旅行的目的就是攝影。拍風光以固定機位為主,而環境常常比較惡劣,單反性能更穩定,特別是極限氣溫下(我在零下20-30度的氣溫下使用佳能單反,電池基本沒有衰減,機器功能正常);而拍人文題材移動性大,微單更輕巧靈活,也不容易引起被拍對象的注意和反感。

如果旅行的目的純粹是遊玩,拍照只是為了留影,那建議不僅單反,就是卡片機都不用帶了,現在手機拍照功能完全能夠滿足一般旅遊者的需要,發發朋友圈,分享一下自己的美照更加便捷。


蜀人好攝


旅行,目的是為什麼,如果純為攝影,能帶大的,畫質好的,就帶,因為你是主動的。如果是跟著玩玩,走走,能輕就輕,因為都是隨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