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關注」網絡“偽雞湯”“毒雞湯”盛行,消費大眾情感,誰來管管?

全民發聲的時代,網絡上的“雞湯”可謂是百花齊放,應有盡有。從養生到創業、從戀愛到愛國……總有一款能精準地戳中讀者的心。而“偽雞湯”“毒雞湯”屢次反轉,消費大眾感情的事件也時有發生——

“偽雞湯”盛行,誰來管管?

「關注」網絡“偽雞湯”“毒雞湯”盛行,消費大眾情感,誰來管管?

姚雯/漫畫

“這本來是一趟很普通的航班,正常有序的下客、清艙、航前準備、上客……”不久前,微博認證為“民航飛行員”的網友“歡樂的雲端之上”在網上轉載了一個故事,並稱是“飛行員朋友圈看到的真實事件”——飛機起飛前一名男乘客突然跪在機艙口求機組等待妻子和患病的孩子,最終機組本著照顧特殊困難家庭的人文關懷精神,延遲20分鐘起飛,並邀請孩子進駕駛艙。更令人動容的是,這一行為得到了全體乘客的理解和支持,大家甚至還主動捐款6萬餘元。

“真實事件”在網上發酵、傳播,賺足了眼淚,但有人也提出了質疑。不料僅一天時間,事件就出現了反轉——有記者查證,這個故事是一名假飛行員編造出來的。謊言被戳破後,最初轉發該文章的“歡樂的雲端之上”立馬刪除其原始微博,並發表“道歉聲明”。

知乎上有一名答主因為在諸多不同領域的提問下,編造出多款彼此矛盾的“人生經歷”,被網友戲謔“知乎最強答主,擁有100多種傳奇人生,每天和你分享剛編的故事。”

有些“雞湯文”背後暗藏產業鏈

「關注」網絡“偽雞湯”“毒雞湯”盛行,消費大眾情感,誰來管管?

“自從爸媽玩微信後,我每天都被正能量包圍了。”有網友戲稱,有種朋友圈叫“爸媽的朋友圈”。

《二十幾歲的女孩一定要懂的道理——楊瀾》《成功男人的品質——馬雲》《炒菜時加一物,讓你多活20年》……在熱心網友舉辦的“父母朋友圈大賞”活動中,呈現了朋友圈中讓人啼笑皆非的各色“偽雞湯”。

然而,今年中國社科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聯合騰訊社會研究中心共同發佈的《中老年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顯示,很多“雞湯文”背後暗藏著一條收益不菲的產業鏈條,一篇10萬+文章,轉發平臺可獲得3萬元左右的灰色收入。

面對父母對“偽雞湯”的熱衷,有的網友苦不堪言:“我一直好奇這都是從哪來的?”“一般我爸爸前腳轉發,我後腳就舉報。”“造謠永遠來自於父母的朋友圈”……

事實上,當一部分年輕人在網上吐槽父母,以為自己與“偽雞湯”絕緣時,他們也在不知不覺地被“偽雞湯”洗腦,甚至心甘情願地買單,只是這種雞湯會穿上更文藝、溫情的外衣。

2015年,康夏在個人公眾號發表文章《帶不走,所以賣掉我的1741本書》。該文稱,自己即將離開美國,剩下一屋子書不知道如何處理?並煽情地寫下“讀過的書,放在書架上之後就會死亡,成為一具屍體,只有它被下一個人再一次讀到的時候,才可能重新煥發生命。”

文藝的情懷,動人的語言觸動了不少文藝青年,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康夏也順勢將書賣給讀者,共收到來自6500多人的77萬多元的書款。遺憾的是,購書網友們陸陸續續在微博上曬出了收到的重複的書,散書事件被部分網友定性為“營銷策略”。事件最終以康夏退款並公開道歉平息。

更有甚者,根據年輕網友的心理特徵,精準化地炮製“高質量”的“偽雞湯連續劇”進行詐騙。

2016年,知乎女神“童瑤”詐騙一事鬧得沸沸揚揚。“知乎”是一家社會化問答網站,客戶多為受過高等教育的群體。但是,就是在這樣平臺,男子童某通過註冊兩個賬號,分飾一對戀人,回答“青梅竹馬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和“女朋友很優秀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虛構出了一名有文化、積極向上的美麗女孩“童瑤”,然後再通過註冊一個賬號,扮演一名身患重病的女孩與“童瑤”進行互動,利用“童瑤”的賬號炮製“童瑤”對女孩的關愛,並進行捐款的“偽雞湯”。網友受到女神“童瑤”的鼓舞也紛紛進行捐贈,該賬號最終獲得捐款24萬。

“童瑤”被網友識破後,男子童某迫於壓力向警方自首,事件得以平息。

更多“偽雞湯”欺騙網友情感

「關注」網絡“偽雞湯”“毒雞湯”盛行,消費大眾情感,誰來管管?

“飛行員朋友圈看到的真實事件”從傳播到反轉只用了兩天,當事人快速刪帖並道歉,後續也沒有出現斂財行為。但是,部分網友的憤怒並沒有隨著事件的結束而平息。

“這樣一再欺騙公眾的‘狼來了’的遊戲,難道刪帖道歉就完事了嗎?造假成本會不會太低!”“我們的善良就這麼廉價地被消費了”“希望法律對這樣的造謠者予以嚴懲,以給其他人以警戒”……記者通過收集、梳理網友的留言發現,他們的憤怒大多源於明明被欺騙了,但是好像卻拿造假的人無可奈何的窘迫。

其實,這樣的憤怒,不僅僅是今天被欺騙感情的網友獨有。

2017年12月14日,臺灣著名作家余光中過世。在這天,網絡突然瘋傳一篇署名為余光中的美文——《寫給未來的你》。各大網絡媒體均用此文來追悼余光中。

同年12月21日,該文真實作者,廣州著名作家張梅召開媒體發佈會,希望藉助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著作權。

“像這樣赤裸裸地拿一個人有著作權的文章,安到另一個人的名下,並且一字不改的事情,我至今都沒有見到有這樣的先例。”儘管張梅無比氣憤,但是,網絡上今天依舊可以搜到該文,且署名是余光中。

目前看來,一個人若要製作“偽雞湯”,只要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編輯一段文字即可,若想提高可信度,就再附上一些圖片或視頻,如果不幸被拆穿,要麼刪帖道歉,要麼假裝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似乎也不用承擔太多後果。那麼,“偽雞湯”真的是法律監管的空白地帶嗎?

“就實施造假行為的後果而言,當前雖然有相關規則,但後果較輕,判例較少,對公眾的威懾力不高。”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副教授高豔東說,往後若有人發表虛假言論,作為讀者還是要保持理性,客觀看待事情。

高豔東表示,如果在網絡上傳播的虛假信息,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則需要承擔法律責任。“飛行員朋友圈看到的真實事件”的偽雞湯可以算作是虛假信息,如果有人故意編造這類不實故事使網友陷入錯誤認識而捐款的行為,就可以算是電信網絡詐騙的一種,根據《刑法》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3000元,即達到“數額較大”標準,可以認定為犯罪。

“這次偽雞湯事件並沒有對誰造成實際傷害,很難說侵犯了誰的權利。”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明濤表示,如果胡編亂造一段偽雞湯,冠以“馬雲”“楊瀾”“魯迅”等名人的名字,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權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或者張冠李戴,為了點擊量,將某作者的文章替換了名人的名字加以傳播,侵犯了他人著作權,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是,這次事件,並沒有侵犯誰的權利,頂多對傳播者進行道德上的譴責。

“他刪帖了,道歉了,這件事也就結束了。”陳明濤說。

“飛行員朋友圈看到的真實事件”從傳播到反轉只用了兩天,當事人快速刪帖並道歉,後續也沒有出現斂財行為。但是,部分網友的憤怒並沒有隨著事件的結束而平息。

“這樣一再欺騙公眾的‘狼來了’的遊戲,難道刪帖道歉就完事了嗎?造假成本會不會太低!”“我們的善良就這麼廉價地被消費了”“希望法律對這樣的造謠者予以嚴懲,以給其他人以警戒”……記者通過收集、梳理網友的留言發現,他們的憤怒大多源於明明被欺騙了,但是好像卻拿造假的人無可奈何的窘迫。

其實,這樣的憤怒,不僅僅是今天被欺騙感情的網友獨有。

2017年12月14日,臺灣著名作家余光中過世。在這天,網絡突然瘋傳一篇署名為余光中的美文——《寫給未來的你》。各大網絡媒體均用此文來追悼余光中。

同年12月21日,該文真實作者,廣州著名作家張梅召開媒體發佈會,希望藉助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著作權。

“像這樣赤裸裸地拿一個人有著作權的文章,安到另一個人的名下,並且一字不改的事情,我至今都沒有見到有這樣的先例。”儘管張梅無比氣憤,但是,網絡上今天依舊可以搜到該文,且署名是余光中。

目前看來,一個人若要製作“偽雞湯”,只要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編輯一段文字即可,若想提高可信度,就再附上一些圖片或視頻,如果不幸被拆穿,要麼刪帖道歉,要麼假裝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似乎也不用承擔太多後果。那麼,“偽雞湯”真的是法律監管的空白地帶嗎?

“就實施造假行為的後果而言,當前雖然有相關規則,但後果較輕,判例較少,對公眾的威懾力不高。”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副教授高豔東說,往後若有人發表虛假言論,作為讀者還是要保持理性,客觀看待事情。

高豔東表示,如果在網絡上傳播的虛假信息,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則需要承擔法律責任。“飛行員朋友圈看到的真實事件”的偽雞湯可以算作是虛假信息,如果有人故意編造這類不實故事使網友陷入錯誤認識而捐款的行為,就可以算是電信網絡詐騙的一種,根據《刑法》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3000元,即達到“數額較大”標準,可以認定為犯罪。

“這次偽雞湯事件並沒有對誰造成實際傷害,很難說侵犯了誰的權利。”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明濤表示,如果胡編亂造一段偽雞湯,冠以“馬雲”“楊瀾”“魯迅”等名人的名字,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權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或者張冠李戴,為了點擊量,將某作者的文章替換了名人的名字加以傳播,侵犯了他人著作權,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是,這次事件,並沒有侵犯誰的權利,頂多對傳播者進行道德上的譴責。

“他刪帖了,道歉了,這件事也就結束了。”陳明濤說。

自淨是自媒體不可或缺的品質

「關注」網絡“偽雞湯”“毒雞湯”盛行,消費大眾情感,誰來管管?

網絡大V、博主、社交平臺網友等,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為了背後的利益去炮製、傳播“偽雞湯”。互聯網時代,有一部分人一邊享受著“偽雞湯”帶來的“福利”,卻一邊在網絡上討伐著那些欺騙過他們的“偽雞湯”。然而,當一名“偽雞湯”的受益者受到另一鍋“偽雞湯”的威脅時,他或她會毫不猶豫地拿起筆進行反擊,雙方的罵戰就此展開。

A與M是自媒體時代極具代表性的兩位人物,兩者因為觀點截然相反經常被放在一塊進行比較。在接受媒體採訪時,A談到她與M的區別,稱M是“母愛算法”,即“想看什麼她就給你看什麼”,而自己是“父愛算法”,“只要知道我是對的、你要聽我的就行。”

“如果你恨一個人,就推薦她去看A和M的文章,前者會讓她弱智,後者會使她戾氣。”自媒體人“嚴肅廚房”曾這樣評價過兩位“流量巨頭”。事實上,兩家粉絲勢同水火,經常互斥對方的文章為“偽雞湯”“毒雞湯”。甚至還有一部分網友認為,兩人根本就是同類人,靠販賣“偽雞湯”“毒雞湯”獲利,有些言論明顯是為博眼球,應該被封殺。

“如果只是純粹地在社交媒體上胡編亂造,並沒有侵犯任何人權益,這些或許不需要法律來管制。”陳明濤表示,公民有言論自由的權利,如果雞湯文,沒有威脅公共安全,沒有侵犯他人的著作權、姓名權、名譽權等,則可以不受到法律的約束。

高豔東對此持不同觀點,在他看來,治理網絡“偽雞湯”需要多重努力,首先就要堅持立法先行,將傳播虛假信息的行為納入行政法律規範當中,增加違法成本。同時,加強網絡內容真實性的審查,避免不實信息廣泛傳播。

“倘若公權力過度介入,勢必會導致公民言論自由受到侵害。”陳明濤指出,如果不給社會自淨空間,過度地強調公權力的管制,社會有可能會走向另一個困境。

“信息不流通的社會,虛假信息、謠言才會肆掠,信息高度流通的社會,一旦出現虛假信息或是謠言,就會有人去戳破它。倘若公權力完全介入言論審查,那麼戳破虛假信息、謠言的言論也可能被鉗制。”陳明濤說。

記者注意到,不管是知乎女神“童瑤”詐騙事件、“飛行員朋友圈看到的真實事件”還是A、M等人的過激言論,這一系列事件背後,都有網友爭議、討伐的聲音或查證的過程。基於此,陳明濤表示,“偽雞湯”“毒雞湯”的管制與公民的言論自由需要平衡,除了特別嚴重的事件需要法律干預,其他的事件或現象可以交給民眾自行去解決。

“當下還是要繼續做好普法工作,強化國民法律意識,從根源上斷絕潛在違法行為的違法思想,提高潛在受害人的防範意識。”高豔東補充說。

鏈接

還有一種常見的“偽雞湯”就是偽造名人名言,尤其是某位知名人士得了大獎或者去世後,網絡上會立刻冒出各種他(她)的“名言”,比如“莫言給年輕人的十句忠告”或者“霍金留給人類的十句話”……

不久前,網絡上有人發表了這樣一段語錄:“莫言:我敬佩兩種人:年輕時,陪男人過苦日子的女人;富裕時陪女人過好日子的男人。我遠離兩種人:遇到好事就伸手的人;碰到難處就躲閃的人。我掛念兩種人:相濡以沫的愛人;肝膽相照的朋友。我謝絕兩種人:做事不道義的人;處事無誠意的人。我負責兩種人:生我的人;我生的人。我珍惜兩種人:肯開口規勸我的人;會真心牽掛我的人!”被莫言本人轉發,並回復:“理不糙,可我也想知道這是誰寫的。”

除了冒充名人,還有一些“偽雞湯”會打著知名學府、機構的名義,炮製或“勵志”或“感人”的文章。比如那篇著名的“哈佛圖書館凌晨四點半仍燈火通明、座無虛席”,抨擊中國大學生不夠勤奮。但謠言被很多實地考察過哈佛大學圖書館的人戳破——大多數哈佛圖書館都是“今天開門今天閉館”,唯一通宵開放的圖書館,晚上十一二點時人就很少了,更別提後半夜。

還有一篇打著科普生物基因旗號的文章,稱研究結果來自美國克萊登大學的Gossip博士。然而只要看過《圍城》就知道,“克萊登大學”是錢鍾書虛構的一所騙子大學,而Gossip是八卦、閒聊的意思,即文章所稱的研究成果來自“不存在”大學的“瞎說博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