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三國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WangYao祖國君


一、鄧艾是個結巴,成語“期期艾艾”中的艾艾源自鄧艾說話不利索,總說自己艾艾艾艾什麼的。

二、孫權曾派衛溫和諸葛直帶了一萬人去臺灣島,但他們在臺灣待了一年後只帶著一千人回來,結果兩人被孫權砍了。他還派人去了菲律賓和越南南部。為啥沒去越南北部呢?因為那是漢朝的領土,流放犯人之地。

三、割據遼東的公孫度多次擊敗高句麗,曾在朝鮮半島設置帶方郡,直接管理平壤地區。

四、曹丕喜歡喝葡萄酒,自己釀酒的手藝也不錯。

五、華佗被曹操殺死不是因為他要給曹操開顱,而是因為他給曹操看病看一半跑了,躲著不給曹操看病。

六、曹操設有特務機構,和明朝的錦衣衛類似,叫“校事”。校事暗中監察百官,直接向曹操彙報,製造了不少冤案。曹丕和曹叡沿用。

七、西天取經的八戒卻有其人,不過不是豬八戒,而是叫朱士行,他的法號是八戒。他生於203年,逝世於282年,是第一個受戒的漢族和尚,也是西行取經第一人,不過他取經的地方在西域的于闐國,最後死在了那裡。

八、程昱不受曹操重用是因為他在籌措的軍糧裡夾雜了人肉乾。

九、張飛的兒子張紹是勸說劉禪投降的堅定支持者。

十、諸葛亮直到46歲才生下獨生子諸葛瞻,諸葛亮死的時候,諸葛瞻只有8歲。不過諸葛瞻32歲就做到了平尚書事,官二代真厲害。

十一、大書法家鍾繇74歲的時候生下了鍾會(真厲害)。鍾會聰明伶俐,書法也不錯,還善於模仿筆跡。不過他卻因為造反,險些讓鍾家滅門。

十二、費禕被刺客刺殺,有推論說刺客是姜維指使的。

十三、孫策把基業留給了孫權,但孫策的後代卻被孫權的後代殺光。

十四、孫權有兩個女兒,一個叫孫魯班,字大虎,一個叫孫魯育,字小虎。孫權的愛好是射虎……

十五、皇甫嵩剿滅黃巾起義,曾在下曲陽斬殺十萬人,還用十萬顆人頭築成了京觀塔。這一招司馬懿學過,鄧艾也用過。

十六、因董卓發行劣質銅錢,使全國經濟崩潰,貨幣信用喪失。直到曹魏建國後,中原地區一直是以物易物。蜀錦一度成為硬通貨。

暫時就這些吧,大家可以補充補充。





石頭說歷史


三國裡呂布戲貂蟬,把呂布說成是一個好色之徒。

其實,真正的呂布是一個標準的暖男,是一個可愛貼心的小哥哥。

呂布的父親呂良,娶五原郡補紅灣大戶富豪財主黃姓之女為妻。

黃氏一連生了四個女兒,就想生個兒子。

於是到白馬寺拜佛求子,當夜夢見猛虎撲身而懷孕。

十二個月以後,還沒有生產,十分焦急。

後來有一天,突然人聲大嘈,彩虹當空,五原山動地搖,遂生呂布。

呂布剛剛出生就自斷臍帶,雙目有神,雙拳緊握,站立在前。

黃氏大為驚奇,呂良心中大快,說:“吾兒神也”。

呂布從小跟隨母親習文作畫,聰慧好學,一點就通,過目不忘。

在人們的印象中,呂布就是個勇猛無比的漢子,除不知也是個小神童。

但呂布的確是生來就天性好鬥,力大無比,喜歡舞槍弄棒,身材特別高大,同齡的孩子都不敢跟他玩。

呂布從小就有兩個特別的愛好,一是喜歡駿馬,二是喜歡跟女孩子玩耍。

五歲時就跟隨牧馬人在野外放馬,一見到馬就來精神,高興地不得了。當地一直流傳著呂布智擒赤兔馬的故事。

儘管呂布兇狠異常,但只要跟女孩子在一起,就像個小貓一樣,溫馴無比,立馬判若兩人。

都說是三歲看老,一點不差,長大後的呂布,不僅對寶馬,而且對女人都有特別的興趣。

太歲頭上都敢動土,居然敢與董卓的愛妾私通。

呂布戲貂蟬也是大家都熟悉的橋段。

英雄愛美人,這好理解。難能可貴的是英雄呂布對女人的一片誠心,估計許多女人都會喜歡呂布的。

儘管呂布戲貂蟬,以及少年呂布”智擒赤兔馬“都只是傳說,沒有史料記載,但這些故事還是從一個側面反應了呂布是個活生生的英雄人物。

至少說明呂布不只是一個嗜殺成性,反覆無常的人,也是一個有愛有恨、有血性的男人,可愛的很哦。


豹眼看歷史


三國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那實在是太多了,比如今天桃花石雜談和大家談的這段插曲,乍看起來像是編故事,但如果把各方記載結合起來看,卻很有可能是歷史真相,而且也確實發生在三國時期一個著名家族身上。它雖然對於中國歷史沒有產生任何實際影響,但卻從根本上改變了另外一個國家,甚至是整個高加索地區的歷史,那麼這究竟是件什麼事呢?


“或至西海”的西涼馬家

看了這個小標題,肯定好多朋友已經知道桃花石雜談要說的是什麼了。是的,桃花石雜談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就是最近這些年已經在網上流傳著的關於“馬超後裔成了亞美尼亞民族英雄”的事。但今天桃花石雜談卻會給大家列舉一些經過考驗的證據來說明為什麼這件事確實很有可能,其中包括從古至今亞美尼亞人自己提出的證據。

馬超的父親馬騰的畫像

當然在說為什麼西涼馬家確實有可能到了亞美尼亞之前,桃花石雜談還是要首先指出網上這個傳說不準確的地方。因為即使西涼馬家的一支確實到了亞美尼亞,他們也不是馬超的後裔,甚至不是馬超的父親馬騰的後裔,而是馬騰的侄子和哥哥,馬超的堂弟和伯父。也就是在蜀漢歷史上也曾發揮過核心作用的馬岱的父親和弟弟。

當然光憑中國史籍的記載,是不可能推測出西涼馬家到了亞美尼亞的,目前網上流行的關於本家人抵達了亞美尼亞的主要依據據說是出自《蜀世譜》的記載。就是下面這句話,這部史書裡曾提到下面這個細節:

翼入許為北軍中候,後還涼州,涼州亂,將親族數十西入。岱弟抗,隨翼西入,或至西海。

這段話的意思是馬騰的哥哥馬翼曾到許昌擔任北軍中候,但後來回到了涼州。後來涼州的局勢大亂,他帶著自己的親族數十人逃往西方,其中包括馬岱的弟弟,也就是他的另外一個兒子馬抗,而他們有可能到了西海。

馬抗的哥哥馬岱的畫像

這裡的“涼州亂”應該是指公元211年到213年之間的戰爭。當時曹操把馬超的父親馬騰召到朝廷,其實是讓其做人質。之後出動大軍以討伐張魯為名進軍漢中,而周邊包括馬家在內的軍閥卻都認為曹操是以討伐張魯為名要將自己都一併剪除,所以當時包括馬超在內的“關中十將”一同集結了10多萬羌、胡、漢軍隊反曹。但他們最後都被曹操擊敗,馬騰也被曹操殺死。公元213年,馬超曾一度佔領涼州,但不久後楊阜等人發動叛亂,把馬超騙到城外,並將馬超的妻兒全部殺死。之後馬超雖然一度重新攻破涼州,但已無法立足,最後帶著馬岱去漢中投奔了張魯。而馬翼和馬抗這父子倆應該就是在此期間和馬超、馬岱走散,被迫逃往西方的。

然後我們再來說說西海是哪。其實在秦漢魏晉時期,西海指的就是今天中亞的裡海。比如《後漢書》裡記載大秦國(羅馬帝國)又叫海西國,因為它在西海西面。而在公元97年,班超就曾率軍到達西海,在這裡他曾派手下甘英出使大秦(羅馬),但後來因為聽信安息(波斯)人說大秦得坐船幾年才能到而中途折返。所以如果按照這段記載,那麼確實馬家人是有可能抵達了裡海以西的區域的,不過這裡面有個問題,就是這段記載的真實性是非常存疑的。因為《蜀世譜》其實早已散佚,而這段話的出處在主流的古文文獻裡找不到,所以其實以它為依據並不可靠。

亞美尼亞和歐洲人是怎麼說的?

前文提到,光憑中國古籍是不可能得出馬家人到了亞美尼亞的結論的,它也不是中國人在古代到了亞美尼亞這種說法的出處。但這時我們就要引入在亞美尼亞曆史上決定了這個民族生死存亡的馬米科尼揚(Mamikonian)家族了。

亞美尼亞所在地,就在裡海(西海)邊上

儘管馬米科尼揚家族是否來自中國在亞美尼亞存在很大爭議,但這個家族是外來者是沒有任何疑問的。在公元286年,馬米科尼揚家族第一次出現在了亞美尼亞本國的歷史記載之中,當時他們被稱為“(亞美尼亞)貴族的盟友”。而在公元5世紀,在亞美尼亞曆史上地位可以和中國的司馬遷相比的摩夫西斯·科倫納科西(Movses Khorenatsi)寫作了堪稱亞美尼亞《史記》的《亞美尼亞史》,在其中他記載了馬米科尼揚家族的兩位祖先馬米(Mamik)和科納(Konak)在差不多兩百年前從東方一個秦姆(Chem)國發動了針對國王秦巴克爾(Chenbakur)的叛亂,最後兵敗逃到了波斯。而當秦姆國王要求波斯國王交還兩兄弟時,波斯國王經過權衡說把這兩兄弟流放到了當時也是波斯勢力範圍的亞美尼亞,然後對秦姆國王說兩兄弟已經被流放到世界邊緣的死亡地帶,活不了多久了。

最早記錄了馬米科尼揚家族疑似來自中國的摩夫西斯·科倫納科西

而同樣生活在公元5世紀的另一位亞美尼亞史學家帕夫託斯·布贊德(Pavstos Buzand)在他的著作(也叫《亞美尼亞史》)裡,更是直接說馬米科尼揚家族祖上是中國漢朝的貴族,因此出身並不比亞美尼亞王族低。

而在近代,這種觀點還曾經得到過公元18世紀英國著名史學家愛德華·吉本的認可。而且通過他的考證,他認為當時最早到亞美尼亞的馬米科尼揚家族首領並不是馬米和科納兩個人,而是一個人,名叫馬姆戈(Mamgo),而且吉本認定他們不是中國皇族,而是朝廷的將領。而在近代,有些西方史學家甚至還認定,要求波斯國王交還馬姆哥的中國皇帝是已經改朝換代之後的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

英國著名史學家愛德華·吉本在其名著《羅馬帝國衰亡史》中也曾認定馬米科尼揚家族來自中國

當然早期的說法都是基於一些歷史學家通過對比東西方史料而得出的結論,但因為馬米科尼揚家族到達亞美尼亞的時間過於久遠,所以這些結論遠非定論。而亞美尼亞這個高加索國家是在西方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國家,因為這個國家在歷史上曾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基督教定為國教,而且堅持至今的國家,而且這個國家地處高加索,又在很多人眼中是純血白人的象徵,所以雖然其歷史上有記載把馬米科尼揚家族的來源指向了中國,但多數亞美尼亞人對此並不太認可,當然這恐怕更多的是感情因素,而非理智判斷。

所以在近代,也有一些歷史學家對於馬米科尼揚家族的來源提出了一些新的假說。比如有人認為他們確實是來自中國,但卻不是漢人,而是說伊朗語族語言的吐火羅人。而愛德華·吉本雖然認為馬姆戈是來自中國,也認為他們不是漢人,而是同樣說伊朗語族語言的斯基泰人。還有觀點認為馬米科尼揚家族來自中亞。但和之前說馬米科尼揚家族來自中國的觀點一樣,這些觀點也遠非定論,因此也根本沒法推翻馬米科尼揚家族來自中國的傳統認識。

馬米科尼揚家族的地位以及相關人士看法

而之所以亞美尼亞人以及許多歐洲人這麼在乎馬米科尼揚家族的出身是因為這個家族在亞美尼亞乃至東羅馬帝國的歷史上都實在是太重要了。在這個家族到了亞美尼亞之後,被亞美尼亞國王派去鎮守與東羅馬帝國接壤的地區。而馬米科尼揚家族很快與東羅馬帝國建立了密切的關係,其家族許多人甚至成為了東羅馬帝國的官員。而也許因為如此,這個家族後來在亞美尼亞迅速崛起,成為了能夠左右亞美尼亞政局的家族。有些歷史觀點甚至認為從公元4世紀開始到公元8世紀,這個家族始終是亞美尼亞王國的實際掌控者,因此有些人也將這個時期的亞美尼亞稱為馬米科尼揚王朝。

鼎盛時期的馬米科尼揚王朝

而前文曾經提到,亞美尼亞是波斯的勢力範圍,而亞美尼亞是最早將基督教列為國教的國家。但當時波斯的國教卻是拜火教,所以波斯在亞美尼亞稱臣期間曾多次嘗試讓亞美尼亞人改信拜火教。但在兩次亞美尼亞幾乎抵抗不住波斯的壓力,快要屈服之時,都是馬米科尼揚家族領導亞美尼亞人發動起義,擊敗了波斯軍隊,迫使波斯放棄了讓亞美尼亞人改變信仰的企圖。而亞美尼亞人沒有被波斯人同化,把民族性保持至今,可以說這兩次起義起到了根本性作用。所以說馬米科尼揚家族拯救了亞美尼亞民族是沒有疑問的,而曾帶領亞美尼亞人起義的瓦爾丹·馬米科尼揚則是亞美尼亞民族歷史上的聖人。

2006年1月22日和6月9日,中國人民網和《人民日報海外版》都曾經報道過其駐亞美尼亞記者採訪馬米科尼揚家族後裔的新聞,而在這些新聞報道中,一位生活在亞美尼亞的馬米科尼揚家族後裔也認可自己的家族源自中國,甚至認可源自西涼馬家。

曾經拯救了亞美尼亞民族的瓦爾丹·馬米科尼揚

另外,雖然前文提到亞美尼亞主流觀點不太願意接受馬米科尼揚家族源自中國的說法,但卻也沒法否認他們來自國外,這一點除了歷史記載的佐證外,還有一個證據,即馬米科尼揚這個姓氏在亞美尼亞語里根本沒意義,沒人知道這個姓氏是什麼意思,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其外來屬性。另外,一些密切接觸過中國的亞美尼亞人則對這個問題有更為客觀的看法。比如“亞美尼亞人在華社團”網站就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不但認為馬米科尼揚家族確實有可能源自中國,而且還考證了歷史記載裡逼迫馬米科尼揚家族逃離中國的秦姆國王秦巴克爾的身份。他們發現,巴克爾(bakur)一詞很可能是來源於波斯語裡的bag pour一詞,而這個詞在波斯語裡是“神子”的意思。也就是說古籍裡的“秦巴克”其實很可能就是波斯對“中國天子”的譯名,而這更進一步佐證了馬米科尼揚家族可能確實來自中國。


所以桃花石雜談認為,馬米科尼揚家族確實很有可能來自中國。當然,這個家族在亞美尼亞發揮重要作用都基本是遷居當地200多年以後的事,當時這個家族無論在文化還是血統上都已基本被亞美尼亞同化,所以不能說是中國人決定了亞美尼亞曆史,但這個家族的中國淵源確實有可能是史實了。


桃花石雜談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任命家喻戶曉的名著,意義和影響不可謂不深遠,從各種人物視角翻拍,依舊不改其色,未失其韻味。若是你用心看完了《三國演義》,仔細回想了全書,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那便是幾乎所有的三國人物都是單字名。這個疑惑很多人都有,但有幾個人想明白了?

  

  劉宏劉協劉備董卓孫權孫堅孫策曹操曹丕曹植曹睿趙雲黃忠典韋魏延廖化姜維諸葛亮司馬懿郭嘉賈詡等等,你會發現他們大都是單字名的。有人說諸葛亮不是三個字嗎,怎麼是單字名。諸葛是姓氏,亮是名。又有人說趙子龍關雲長曹孟德,不也是兩字名嗎?子龍雲長孟德是古人的字,不是名。

  東漢末年三國曆史中,你知道的人物,兩字名的恐怕只有一位黃月英,但是黃月英此名最早是出自近代藝術大師的評書《三國演義》中的。史書大都只稱黃夫人,有姓有名的大多是無從考據、他人猜測的傳說。因此我們熟知的三國人物,全是單字名。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三國單字名最早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間,筆者在這先給大家提下最直接實際的:三國單字名和王莽篡權建立新朝、改制異俗息息相關。王莽是一個生活於理想國度、超脫現實的翩翩君子,喜歡復古,因而下了不少奇葩(有些事超前的)的政令。

  王莽見《春秋·公羊傳》裡“譏二名,二名非禮也”,認為《春秋》曾言二字名“不符合禮儀”,因而下旨,詔告天下,要求上至權貴、下至貧民皆不可起兩字名,用制度明確要求大家要用單字名。北方匈奴的單于是兩字名,王莽便遣使者前往勸說其改名,可得厚賞。匈奴單于心裡肯定惱怒,憑什麼你說不能用兩字名就不能用?但是新朝勢大,無從抗拒,匈奴單于只能乖乖就範。

  

  王莽認為這還不夠,因此在長孫王會宗造反後,下詔將其單字名的王宗改回為王會宗,給朝野上下一種用“兩字名”的都是壞人,聽兩字名就知道不是好鳥犯了事,是一種恥辱。這樣一弄,真就嚇得沒人用兩字名了,老老實實地去用單字名。

  這事對當時的中國社會還是很有影響的,甚至影響了近千年,給人們一種“兩個字的名的人都是比較低級的”。其實崇尚古制的王莽興許弄錯了,春秋戰國單字名第一個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避諱,避長輩和避君主。

  

  這問題解答出來了,現在你明白了嗎?明白的話,可以和身邊的朋友分享分享,讓更多的人知道哦。


今人說古


1.眾所周知曹操有頭風病。

但諸位還記得濮陽大戰時之事嗎?

“呂布迎頭趕上,曹操以手掩面。呂布用戟在他頭盔上一擊,問曹操在何處?操指道,前面騎黃馬者是他。”

不愧是溫侯,一暴擊給老曹留下了多年隱疾。

2.

再說一個不讓人察覺的點:劉備入川,勸說劉璋投降,鄧艾偷襲成都,勸阿斗投降,是同一個人,

譙周。

3.

三國演義裡誰出場跨度最大?不是曹操,不是諸葛,不是趙雲,

廖化,這個蜀中無大將,才讓人記起並嘲諷的傢伙。

廖化第一次出場。關羽帶在橋頭和人妻愛好者曹操告別,一轉頭,嫂子不見了!這時候廖化來了。

忽見山頭一人,高叫:“關將軍且住!”雲長舉目視之,只見一少年,黃巾錦衣,持槍跨馬,馬項下懸著首級一顆,引百餘步卒,飛奔前來。公問曰:“汝何人也?”少年棄槍下馬,拜伏於地。雲長恐是詐,勒馬持刀問曰:“壯士,願通姓名。”答曰:“吾本襄陽人,姓廖,名化,字元儉。……”

再次出現就是在第六十回——直關羽敗走麥城,化單騎出去要救兵被孟達彈掉,廖化“大罵出城,望成都而去”。

後來諸葛亮北伐,廖化做運糧左軍領兵使。這時候,他四十多了。

六次北伐,老一輩的武將陸續隕落,廖化跟小強一樣,堅持了下來。終於,在六出祁山時,木牛流馬一戰,追擊司馬,取得頭盔一個,得了頭功。

秋風五丈原,姜維上位,那時候廖化他六十歲左右,地位僅次於姜維夏侯霸。

“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

蜀漢滅亡後,稱病不朝,遷徙洛陽途中,逝世。

這個男人,生於黃巾起義,死於三國末期,他見證了整個時代的變遷。

4.

司馬懿是個真正文武雙全的怪物

魏延在谷口,只盼司馬懿到來;忽見一枝魏兵殺到,延縱馬向前視之,正是 司馬懿。延大喝曰:“司馬懿休走!”舞刀相迎。懿挺槍接戰。不上三合,延撥回馬便走,懿隨後趕來。

張郃死後,魏延已是當時三國第一猛將了。司馬懿居然挺槍去戰?還真打了幾個回合?如果司馬懿武力不濟,魏延早就一刀斬了,何必還詐敗,說明確實戰司馬懿不下啊!

魏延撥馬而走,司馬懿還敢追?要知道司馬懿比諸葛亮還謹慎小心,若對自己武力沒有十足的信心,可不敢啊。

5.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也是個真正文武雙全的怪物

朗遂引兵會合白虎,同陳兵于山陰之野。兩陣對圓,孫策出馬,謂王朗曰:“吾興仁義之兵,來安浙江,汝何故助賊?”朗罵曰:“汝童心不足!既得吳郡,而又強並吾界!今日特與嚴氏雪仇!”孫策大怒,正待交戰,太史慈早出。王朗拍馬舞刀,與慈戰不數合,朗將周聽,殺出助戰;孫策陣中黃蓋,飛馬接住周聽交鋒。兩下鼓聲大震,互相鏖戰。忽王朗陣後先亂,一彪軍從背後抄來。朗大驚,急回馬來迎:原來是周瑜與程普引軍刺斜殺來,前後夾攻,王朗寡不敵眾,與白虎、周聽殺條血路,走入城中,拽起吊橋,堅閉城門。孫策大軍乘勢趕到城下。分佈眾軍,四門攻打。

王朗,王司徒。

拍馬舞刀,大戰東吳三大猛將之一太史慈(另兩位是周泰和甘寧)。貨真價實的單挑。

而且還“互相鏖戰”,那是打了一會兒的。

周瑜與程普夾擊,王朗才寡不敵眾而去。可見勇猛如太史慈,也無法把王司徒怎麼地。

王司徒不止是經史精通、能生兒子(王肅)、善養孫女(王元姬),刀法也了得。跟太史慈打居然不敗,遊戲裡不給他80+的武力,不能夠啊!

三十年後祁山相見,如果不是出於禮貌,王司徒早就拍馬舞刀衝過去,活捉諸葛亮了!

6.

《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次日,諸葛均回,孔明囑付曰:“吾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於此,勿得荒蕪田畝。待我功成之日,即當歸隱。”

你以為只是一場出遊,天下事彈指可定,興盡便返,然而卻再無歸期……

7.

關羽最後一次見曹操,以及曹操最後一次見關羽,曹操都說了一句相同的話。

建安十三年。一代梟雄曹操赤壁大敗,只得於烏林蘆葦叢中奔脫,葫蘆口上突圍,於華容道遇關羽。這兩位先後威震天下又分屬於不同政治集團的豪傑,關羽和曹操最後一次相會於斯。

操曰:“既到此處,只得決死一戰!”眾將曰:“人縱然不怯,馬力已乏,安能復戰?”程昱曰:“某素知雲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丞相舊日有恩於彼,今只親自告之,可脫此難。”

操從其言,即縱馬向前,欠身謂雲長曰:“將軍別來無恙!”

將軍別來無恙!

將軍別來無恙!

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

關羽既歿,孫權遣使以木匣盛關羽首級送與曹操。

年邁的魏王班師回洛陽,曹操和關羽最後一次相會於斯。

操遂召吳使入。呈上木匣,操開匣視之,見關公面如平日。操笑曰:“雲長公別來無恙!”

雲長公別來無恙!

雲長公別來無恙!

8. 曹操還愛關羽

曹操對關羽一如往昔,有幾處可以窺見。

卻說孫夫人回吳,孫權曰:“今吾妹已歸,與彼不親!”喚集文武,商議起軍攻取荊州。正商議調兵,忽報曹操起軍四十萬來報赤壁之仇。孫權大驚,且按下荊州,商議拒敵曹操。

雲長單刀赴會,自回荊州。魯肅即時使人申報孫權。權聞之大怒,商議起傾國之兵,來取荊州。忽報:“曹操又起三十萬大軍來也!”權大驚,且教魯肅休惹荊州之兵,移兵向合肥,以拒曹操。

你若有難我誓佑你。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思想感情?

9. 老段子

曹操抓了關羽,對其很好。

關羽帶劉備老婆去曹營。

曹操放了關羽,並讓其帶劉老婆一起走。

趙雲救阿斗時,曹操不讓人放箭。

劉備見了阿斗就想摔死他。

魏軍攻到成都,阿斗開門投降,安渡晚年。

曹操好人妻。

10. 哈哈哈哈哈

看過水滸的都知道,西門大官人假裝把筷子掉地上,為的是抓潘金蓮的腳,和她調情。

於是看到曹操跟劉備吃飯,聊起天下英雄的時候,劉備把筷子掉地上。。。


妹兒萱


三國的建立者曹孫劉三家相互之間都有親戚關係。

曹操與劉備之間的親戚關係:通過張飛娶夏侯淵的侄女建立

袁紹與曹操在官渡決戰前的對峙期間,劉備作為袁紹方的將領,領兵在曹操後方的汝南郡進行襲擾作戰,給曹操造成了一定的麻煩,後來官渡之戰袁紹大敗,劉備才轉而依附劉表。

在這段戰事中,夏侯淵的一個十三四歲的侄女外出砍柴,被張飛俘虜。張飛了解夏侯氏的身份後,娶為正妻。夏侯氏所生的兩個女兒,後來嫁給了劉備的兒子劉禪,先後成為劉禪的皇后。曹操的父親曹嵩有原本姓夏侯的說法,這種說法有爭議,但即使曹嵩不姓夏侯,兩家是關係密切的姻親是沒問題的。通過張飛和夏侯淵侄女的婚姻,曹操和劉備之間也建立了親戚關係。

後來夏侯淵的兒子夏侯霸在司馬懿高平陵政變後,投奔蜀漢,也與這種親戚關係有關。夏侯霸投奔蜀漢後,劉禪還指著自己兒子對夏侯霸說:“這是夏侯家的外甥”。

(夏侯氏)

劉備和孫權的親戚關係:劉備是孫權的妹夫

劉備和孫權的親戚關係,就眾所周知了。

劉備比孫權年齡大了21歲,可以做孫權妹妹的叔叔了。赤壁之戰後孫權劉備關係還算密切的時候,孫權為籠絡劉備,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年長20多歲的孫權。這是一樁廣為人知的聯姻。

三國演義中孫權妹妹在夷陵之戰後聽聞劉備已死,跳江殉情。歷史上兩人的關係則沒有這麼親密美好,兩人間是很純粹的政治聯姻,婚姻只維持了三年,孫權妹妹就回歸吳國,還企圖把劉禪帶到吳國。兩人婚姻期間,也談不上什麼感情。孫夫人所帶部屬囂張跋扈,不尊法度,劉備甚至專門調趙雲來嚴肅執法,後來專門修了一座城供孫夫人和部屬居住,兩人婚姻期間恐怕長期是分居狀態。

曹操和孫權的親戚關係:兩家輩分混亂的嫁娶

曹操和孫權的親戚關係,知名度不高,不夠廣為人知。

官渡之戰與袁紹決戰前,曹操為籠絡在江東崛起的孫策,和孫家進行了兩樁聯姻。曹操將侄女嫁給了孫策的弟弟孫匡,又為自己的兒子曹彰娶了孫策堂兄孫賁的女兒。

以曹操侄女嫁孫匡(孫策孫權的弟弟)來算,曹操比孫權大一輩,孫權算曹操的子侄。以曹彰娶孫賁(孫策孫權的堂兄)之女來算,曹操又成了孫權的同輩人。普通人家多半不會搞這麼混亂的聯姻,但政治婚姻顧不了這麼多了。


仁勇校尉


比起眾多“三國迷”們津津樂道的,那些帝王將相們的趣事掌故與重大戰役,下面這些三國曆史上的經濟科技文化趣事,同樣生動且重要。

一:吳蜀貨幣比坑爹

魏蜀吳三足鼎立,哪家治國表現最好?三家老百姓手裡用的錢,很有發言權。

先說蜀漢劉備,這位“仁義”皇叔入主蜀地時,剛上任就打開官倉撒錢,沒幾天就把蜀地府庫的錢糧打賞個精光。可就在蜀地官民歡天喜地時,劉備的賺錢大招就火熱來襲——犍為五銖錢。這種特殊大錢,一枚可以兌換百枚普通銅錢,等於變相貨幣貶值。而且越是到重大戰事時,蜀漢的“犍為五銖錢”就越鑄越輕,最輕時一枚只有零點五克。等於是花點小錢,就把蜀地百姓財富收入腰包。

但跟“親妹夫”東吳孫權大帝比起來,劉備真算“仁義”。孫權發明了更強貨幣“大泉錢”,一枚可兌換銅錢五百枚。

到了孫權晚年時,更演變成新品種“大泉五千”,也就是一枚“大泉錢”能兌換銅錢五千枚。簡直和明火執仗沒兩樣。以至於忍夠了的東吳百姓憤然罷市,嚇得孫權趕緊承認錯誤,咬牙把“大泉五千”大量回收,才算勉強平息了民怨。但直到吳國滅亡前,這宰人不見血的大泉錢依然流通,坑了東吳百姓五十多年。

反倒是篡漢自立後的曹魏,在貨幣問題上極講原則:曹丕轟走漢獻帝后,龍椅還沒坐熱,就趕上貨幣暴貶,曹魏百姓一度寧可拿著稻穀布帛換貨物,也絕不用政府的錢。但曹丕隨後下了狠手,一邊以嚴格標準重鑄五銖錢,一邊嚴打私鑄貨幣現象,

不惜殺了一批功臣勳貴,終於“殺”出了曹魏五銖錢的良好信譽。之後的幾十年裡,曹魏政權多次折騰,但物價民心卻長期穩定,穩穩撐起強大國力。

三國的歷史走向,一枚小小銅錢,就已生動預言。

二:氣壞孫權的“穿越人”

東吳名士眾多,但一位孫權的“實在親戚”,卻叫當時東吳名士們排隊仰望:趙達。

趙達,河南洛陽人,東漢數學家單甫的高徒,妹妹是孫權的小妾。也因此被孫權發現,長期在他身邊做小吏。然後滿身數學才華噴薄而出:他可以瞬間就算清楚一把豆子的確切數目。至於天文地理星象,各類高深的測算,他也是轉轉眼珠就說出答案。如此強大心算能力,當時收盡東吳名士的膝蓋,闞澤殷禮公孫騰等三國風雲人物們,排著隊去他家磕頭求教,卻是啥都沒求來。

而比這計算能力更驚到孫權的,卻是這位趙達先生能掐會算的卜卦本事,各類軍國大事,甚至當時三國各大戰爭的戰略走向,他關上門一通測算,分分鐘就說出答案,全和接下來的歷史分毫不差。但怎麼算的?他依然守口如瓶,就連孫權對他軟硬兼施,硬是問不出一個字來。神奇應驗景象,儼然小說裡的“穿越人”。

最叫孫權震驚的是,趙達生前就早早算出了自己的去世時間,最後年月日也是完全吻合。但這一身強大測算本領,他卻臨死都沒吐露奧秘。惱怒的孫權把趙達的女兒下獄,又把趙達的棺材劈開,滿以為能找到什麼寶典,卻終於一無所獲。他為何算得如此精確?到底成了謎!

三:曹操的產業革命

公元208年,曹操兵不血刃平定荊州。雖然接下來的赤壁之戰裡,強大的曹操大軍慘遭大放血。但曹操在荊州意外發現的一位特殊人才,卻幫助後來的曹魏政權大補血——韓暨。

韓暨,漢初梟雄韓王信的後裔。東漢末年時,他就曾為了替父報仇,親手殺掉南陽豪強陳茂,其忠孝悍勇名聞天下。雖然後來只在荊州牧劉表麾下,做了個不起眼的縣長,但名氣早傳到曹操耳朵裡。曹操平定荊州後,立刻把他召來,做了身邊的幕僚。但不久後曹操就發現,這位錚錚鐵骨的韓暨,其實還有另一特殊才能:冶鐵。

出身名門的韓暨,從小就對冶煉興趣濃厚,投到曹操門下後,也被曹操量才使用,任命為監冶謁者,專門負責曹操大軍的冶鐵工作。大展拳腳的韓暨,隨後開始了一場空前技術革命:推廣水排。

水排,是東漢建國時,中國冶鐵業的一個重大發明:東漢初年的太守杜詩,將冶鐵時原先需要上百牲畜拉動的鼓風裝置“馬排”,變成水力驅動的水排,一舉提高冶煉效率。但當時的水排推廣有限,且大多隻能冶煉農具。韓暨卻獨出心裁繼續升級,先前的水力鼓風裝置,動力被韓暨改造得更為強大。然後新型的冶鐵水排大量推廣,專用冶煉軍用武器。效果也立刻震撼:計其利益,三倍於前。曹魏的兵器產量,輕鬆提高三倍。

於是,也就是在韓暨七年監冶謁者任上,曹操麾下的兵器生產,終於實現了更新換代,鐵甲鐵刀等重型武器的生產效率突飛猛進。曹魏大軍強大的裝備優勢,未來北方一統天下的最大資本,就憑這場冶鐵革命,成功確立。


我們愛歷史


大家都知道曹操和袁紹是政敵,官渡之戰,就是他們兩個人之間領頭開打的。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曹操和袁紹還是發小,從小一起長大的。而且兩個人的關係很鐵,都出生在官宦之家,真的是無話不說的那種。

兩個人都不是省油的燈,所以,他們在小的時候就做出過很多有趣的事。

話說有一年,人家有人娶新娘子,曹操和袁紹商議了一下,就想去搶人家的新娘子回來玩玩。

可是新娘子家人很多,這個新娘子要怎麼搶呢?

這事還難不倒我們的小曹操和袁紹,所以,他們就在新娘子家的外面放了一把火,等到新娘子家人發現著火了,就都出來開始救火了。只留下一個新娘在屋裡。

這時候曹操和袁紹趁機跑了進去,然後,綁了新娘就往外跑。

因為兩個人年齡不大,揹著新娘他們根本跑不快。

這時候,新娘是在袁紹身上揹著的,恰好新娘的衣服被灌木叢給掛住了,恰在此時,新娘的家人發現新娘不見了,就追了過來。

這時候只聽新娘的家人喊新娘在哪裡?

這時候曹操一看逃不了了,所以,他就指著袁紹大喊,快來人呀,新娘在這裡。

這是袁紹第一次被曹操這個好基友坑。

你看曹操從小就比較圓滑。

說起曹操的圓滑來,到是讓我想起了另外一件好玩的事情。

這件事還是和曹操有關係。

曹操因為從小比較調皮,不招人喜歡,尤其是他的叔叔很記恨他。總是在他父親面前說曹操的壞話,曹操想整治一下他的叔叔。

有一天,曹操見到他的叔叔,然後就躺倒在地上不停的抽蓄,嘴裡還吐白沫。

他的叔叔見狀,以為曹操得病了。趕緊回去告訴曹操的父親曹嵩。

曹嵩聽說曹操得了重病,一溜煙地跑到了事發現場。

結果這時候曹操正沒事人一樣,在那裡玩耍呢。

曹嵩一看懵了,曹操那裡有生病。所以他就問曹操,你的叔叔說你得了重病,躺在地上吐白沫,怎麼回事?

曹操說,唉,你還不知道我叔叔這個人呀,他從小就看我不順眼,那裡會盼望我好呀。他說的話,你要是信,恐怕連年都過不好。

從此,無論曹操的叔叔再說任何關於曹操的壞話,曹嵩都不聽了。

這就是機智無比的曹操。

最後再說一個和袁紹有關係的,袁紹不是在官渡之戰,被曹操打敗了嗎?

袁紹回去後,一病不起,就死了。

這時候袁紹的妻子開始站出來,修理袁紹生前寵幸的幾個小妾了。

袁紹的妻子說,袁紹之所以落的今天的下場,都是這幾個小妾給弄的。

所以,要讓這幾個小妾去陪葬,陪葬前袁紹的妻子還把他們的臉給刮花了。

原因是這幾個人活著的時候勾引袁紹了,她之所以把這幾個小妾的臉給刮花,是怕他們死了去地獄繼續勾引袁紹。

你說是不是很有意思,你還知道哪些?歡迎補充。


史學達人


三國的冷知識太多了,可以說整個三國的真相跟後世理解的都差別很大,大到了每個真相都是冷知識的程度。這裡羅列幾個:


黃巾賊曾與宦官勢力勾結

《後漢書·皇莆嵩傳》裡記載,太平道的大方首領馬元義曾經跟中常侍封諝、徐奉勾結,準備裡應外合攻陷京師。這還是在靈帝時代,可見東漢後期的局勢遠不是後人想象那麼簡單。中常侍為什麼要勾結太平道?這裡細思極恐。

《後漢書·皇甫嵩》:……中平元年,大方馬元義等先收荊、楊數萬人,期會發於鄴。元義素往來京師,以中常侍封諝、徐奉等為內應,約以三月五日內外俱起。未及作亂,而張角弟子濟南唐週上書告之,於是車裂元義於洛陽。

無獨有偶,曹操家族也是宦官系統出身,他跟太平道黃巾賊的關係也非常曖昧。史上記載了多次,著名的青州兵實際上就是黃巾賊,也是曹操搞制度創新(國家佃農)的一個試驗田。曹操的政治思想,與太平道有相似之處。這種淵源並不是偶然的,說明宦官勢力還在靈帝時期就想過改朝換代了,還特意製造了“中黃太乙真人”代替漢朝的輿論。


劉備的幕後金主

東漢末年財富極其集中,無業浮民非常多,大多數都窮得超乎想象。大亂之後,諸侯人人都需要錢,但錢又在豪強手裡,豪強有部曲私兵,是不容易搞定的,而且在那個時代你要是打土豪,一定會名譽掃地,得罪整個實力階級。所以曹操都只能去盜墓。


劉備卻自有妙招,與連雲港一帶經營海外貿易的糜竺家族聯姻,獲得了第一桶資金,終於能在中原成為一個腳色。糜竺家族的財富在三國時代首屈一指,野史《拾遺記》說糜家給了劉備黃金一億斤。

《三國志·糜竺傳》:麋竺字子仲,東海朐人也。祖世貨殖,僮客萬人,貲產巨億。……建安元年,呂布乘先主之出拒袁術,襲下邳,虜先主妻子。先主轉軍廣陵海西,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於時困匱,賴此復振。

《拾遺記》:糜竺用陶朱計術,日益億萬之利,貨擬王家,有寶庫千間。……時三國交鋒,軍用萬倍,乃輸其寶物車服,以助先主:黃金一億斤,錦繡氈罽積如丘壟,駿馬萬匹。及蜀破後,無復所有,飲恨而終。


袁紹家族的身世

演義裡張口閉口就是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實際上,袁氏家族是典型的科舉黨。其先祖袁安只是個普通讀書人,其祖父雖然擅長易經研究,做過太子舍人,但到袁安時已經是貧困戶。但此人憑藉一手投機技巧,取信於皇室,後代子孫就成為著名的官僚家族。東漢時期這種人很多,自己上了之後就把梯子撤了,不給其他人上來,成為豪強。這就從側面折射了東漢之所以敗亡的原因了。

唐·李賢注引《汝南先賢傳》曰:「時大雪積地丈餘,洛陽令身出案行,見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門,無有行路。謂安己死,令人除雪入戶,見安僵臥。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幹人。』令以為賢,舉為孝廉。」


儒生殺人如麻

一般認為曹操是法家,對民苛刻,實際上,曹操剿黃巾是不太出力的,黃巾對曹氏家族知根知底,視為中黃救世真人,曹氏家族也深為同情底層。演義說盧植、皇莆嵩、劉備等儒家集團講仁義,實際上慘酷屠殺底層的正是這些儒生。東漢最大的屠夫就是皇莆嵩,他一口氣就殺了10萬黃巾,築成京觀。後世的曾國藩也望塵莫及。

《後漢書·皇甫嵩》:知賊意稍懈,乃潛夜勒兵,(又鳥)鳴馳赴其陣,戰至晡時,大破之,斬梁,獲首三萬級,赴河死者五萬許人,焚燒車重三萬餘兩,悉虜其婦子,係獲甚眾。角先已病死,乃剖棺戮屍,傳首京師。嵩復與鉅鹿太守馮翊郭典攻角弟寶於下曲陽,又斬之。首獲十餘萬人,築京觀於城南。即拜嵩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裡侯,食槐裡、美陽兩縣,合八千戶。

歷史咖啡


一、三國有兩個孔明

一個孔明是大家熟知的諸葛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僅僅54歲就操勞過度去世了;

另一個孔明叫做胡昭,字孔明,是三國時期著名的隱士和書法家。這個孔明一心追求隱居山林,袁紹想請他出山沒請動;曹操也想請他出山也沒請動;於是胡昭胡孔明先生快快樂樂的活到了89歲才去世。

真是兩個孔明,兩種命運啊。

二、張遼威震逍遙津時不認識孫權

孫權親自率領大軍攻打張遼等人駐守的合肥,結果戰事不利打算撤退。被張遼抓住機會率領八百人殺了個措手不及。

當時孫權自己託大,帥軍親自斷後。結果被氣勢正旺的張遼殺得勢如破竹,要不是淩統拼死攔住,後面的親衛拼命抽打孫權的戰馬,孫權才越過被曹軍破壞的橋樑跑掉,後面的人全部被曹軍抓了俘虜,只有淩統偷偷潛渡跑掉了。

張遼等人抓住俘虜後審問,剛才有一個大將紫色鬍鬚、上身長腿短、善於騎射,這人是誰?俘虜說就是孫權。

張遼與樂進知道後大為後悔,早知道無論如何也要抓住孫權啊。曹軍知道後皆大為嘆恨。

三、曹丕是武林高手

曹丕在典論中自述三歲學箭、五歲騎馬,八歲能騎射。十歲的時候因為會騎馬,早早在張繡叛變的時候就提前跑掉了,沒跑掉的曹昂和曹安民、典韋都死在了宛城。

曹丕還給荀彧吹噓自己能騎在馬上仰射、俯射,箭術高超;

另外曹丕的劍術師傅是史阿,史阿是王越的大弟子,王越是東漢第一劍術高手;所以說曹丕可以說是王越一脈的嫡傳弟子;有一次曹丕和一起喝酒的人吹牛,有一個著名的將領說:我可以空手入白刃。曹丕說:咱倆試試?

於是曹丕拿甘蔗當劍,對方準備空手入白刃。結果三個回合都被曹丕戳中胳膊。

四、有重要人物被挾持咋辦?不管人質,把劫匪全部殺光!

曹操麾下著名大將夏侯惇有一次竟然被假裝投降的小兵給挾持了,曹軍失去了主帥,軍心大亂,打算劫匪要啥給啥,先把夏侯惇的命保住再說。

這時候夏侯惇的副將韓浩聽見這事,立刻出頭穩住軍心,帶領大軍包圍了匪徒;

對著匪徒說:逆賊!居然敢挾持大將軍?我身負曹操任命的討賊重任,你們劫持了大將軍我也不會放跑你們!

然後對著夏侯惇哭著說:將軍,國有國法,軍有軍規。不是我不救你,國家面前無個人!

最後對著戰士說:事情我來負責,大家跟我衝。

這些詐降的小兵沒想到韓浩不按常規出牌,不談判直接就殺進來了。於是韓浩有驚無險的救出了夏侯惇,殺光了叛賊。

這事情被曹操知道後,重賞了韓浩,下令以後遇上劫持人質的事情就按照韓浩的做法,不用顧忌人質,衝進去把劫匪全殺光。

後來大家覺得這樣下去劫持曹軍的人和直接戰場相見沒啥區別,於是劫持這樣的事情就少了很多。

五、孫權特別迷信

孫權特別講究迷信,東吳各地也是上有所好,下必盛焉。沒幾天就上報祥瑞,全是什麼今天田裡長了一穗特大的麥穗啦;

今天哪裡發現鳳凰啦;

今天哪裡發現麒麟啦;

今天哪裡發現黃龍啦;

今天哪裡的白虎不吃人啦;

東吳也經常跟著祥瑞更改年號,有一次大臣說:前幾天下面上報說看到了麒麟,今年我們就改年號叫麒麟吧;

孫權說:麒麟真的假的都不知道,前幾天我親眼看見一群紅色的大鳥從我宮殿門口飛過去,這才是真正的祥瑞,年號叫啥麒麟,叫赤烏!

於是年號就叫赤烏了。

孫權年老的時候,有個地方上報說發現了一個活神仙,這個神仙是個隱身的,能看見拿起東西吃喝,就是看不見人。

孫權聽到後就把這個“神仙”接到建鄴,偶爾乾點祈福、算卦的事情,還是挺準的。結果孫權有一次出去祭祀,感染了風寒,病情很嚴重,醫生怎麼看都不好。於是孫權打算找神仙祈福,發現這個神仙提前得到消息,早跑沒影了。

孫權於是終於病死了。


我是以史為鑑墨上桑,每天都有有趣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