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信息流2018年會怎麼走?這個報告道出了一些端倪

近日,Questmobile 發佈了《2017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移動互聯網月度活躍設備總數穩定在10億以上,增長非常緩慢,同比增長率也呈逐月遞減的趨勢,人口紅利殆盡。而新聞資訊、短視頻成為用戶增長的亮點。

一、引子:頭部app正在瘋狂而又殘酷地收割腰尾部app

人口紅利枯竭,流量昂貴不堪,已經成為人們對移動互聯網的共識,但是卻很少有人清楚地知道究竟正在發生些什麼。下圖是關於不同月活規模的app產品的數量變化,從下圖中,我們可以更好地看出互聯網的下半場裡到底在發生些什麼。

信息流2018年會怎麼走?這個報告道出了一些端倪

1)頭部(月活5000萬以上)的app更多了,但不是因為有了太多網民的增量,而是從腰部(月活5-5000萬)app那裡搶過來的用戶;

2)腰部app的數量整體上在減少,除了部分接近準頭部的app(月活3000-5000萬)裡有14個完成了躍遷,其它大部分都是在減少,當然也有一小部分app的用戶規模應該可以維持不變;

3)底部app的數量多了,但這可不是因為新創公司帶著新增用戶入場了,而是腰部app用戶量減少後掉下來的增量,因為1萬以上月活的產品總數少了284個,而這284個產品基本可以判定是死掉了;

4)當然,這裡面整體上肯定還是有一小部分app完成了用戶規模的上升,比如從尾部達到了腰部的某個用戶規模層次,或者從腰部的底層到了腰部的中層。但是,整體數據的結論就是:大部分app的用戶規模在下滑,存活下來的產品數量在不斷減少。

從QM發佈的2017移動互聯網年度報告裡,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這個趨勢,網民安裝的app數量呈減少趨勢,平均26-35個已經可以滿足所有需求。當然,你要知道,這個數字裡還包括很多一個月甚至下載以後都不曾打開一次的app。馬太效應越來越發明顯了,社交、購物、音樂、新聞和視頻等熱門領域,Top 3 app的用戶使用時長集中度均在50%以上。在移動社交領域這個現象尤為突出,微信、QQ和微博的使用時長行業佔比高達96.2%。

信息流2018年會怎麼走?這個報告道出了一些端倪

所以概括起來,下半場究竟在發生什麼就清楚很多了:中國互聯網用戶規模的野蠻紅利結束後,頭部app正在瘋狂而又殘酷地收割腰尾部app。

那麼,頭部app們究竟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呢?

二、高效收割:新聞資訊和短視頻功能成眾矢之的

從QM的2017移動互聯網年度報告裡,我們可以看到,儘管整體環境十分惡劣,在細分領域裡的用戶快速增長機會依然存在。

新聞資訊和短視頻就是兩個很好的例子。2017年短視頻獨立app行業用戶已突破4.1億人,較去年同期增長率達116.5%,短視頻使用時長佔移動互聯網總使用時長的5.5%,而這一比例在2016年剛剛達到1.3%。

而新聞資訊行業用戶的使用深度和粘性都相比去年大幅度增強,同比提升55.7%,月人均使用時長位居全行業top4,僅僅位居社交、視頻和遊戲三大領域之後。

信息流2018年會怎麼走?這個報告道出了一些端倪

對於大部分頭部app來說,不管你本來是做社交、電商還是搜索起家的,都可以在主產品裡通過信息流的展現方式,加入新聞資訊和短視頻這兩個功能。

因為對於那些已經滿足了用戶某方面剛需的產品們來說,加入新聞資訊和短視頻功能的幫助將會成倍地擴大:前者已經日漸成為所有人的信息剛需,對主產品的打開頻次是極好的推動;後者則成了所有人日常的娛樂消遣,對主產品的在線時長有著強力的提升。

比如,手Q裡一直在發力大推騰訊新聞和天天快報的模塊,微信裡短視頻模塊的使用場景一直在不斷豐富中,並且騰訊還投資了快手這一中國增速最快的短視頻產品;支付寶的圈子也許沒能做起來,但是資訊模塊一直在支付寶app裡佔據著主要位置,更別提淘寶體系內正在推行的全面短視頻化和淘寶二樓等明星短視頻電商產品了;微博除了在2017年直接推出和個性化推薦類產品正“興趣流”,也在不斷通過控股公司一下科技佈局短視頻和直播領領域;最後,就連大家印象中以搜索為主業的手機百度app,現在都已經成了一個通過信息流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搜索、新聞資訊和短視頻服務的綜合app了。

a、以搜索為剛需,佔領龐大用戶基礎

很多人感覺到了智能手機時代,沒人再用搜索功能了,其實這是錯的。根據CNNIC的報告,截至 2017 年 6 月,我國搜索引擎用戶規模達 6.09 億,使用率為 81.1%;手機搜索用戶數達 5.93 億,使用率為 81.9%。

其實搜索的需求在手機時代是更強烈了,只不過因為原生app的產品形態,搜索需求的滿足被分化了,但其仍然和社交、電商等產品一樣是剛需之一。不管是QM還是CNNIC的數據都可以表明,手機百度的裝機量依然非常巨大。同時,作為搜索基礎產品裡品牌最強的一個,百度的卸載率也會被比其它新聞資訊和娛樂類的產品都要低很多,這相當於給百度在移動互聯網後發先至留了一個火種。

信息流2018年會怎麼走?這個報告道出了一些端倪

b、以內容為核心,信息流為載體,發力新聞資訊和短視頻產品

但從上表中,我相信大家也能看出來,百度在基礎體量(獨立app MAU)巨大的同時,月人均打開次數和使用時長兩項數據都是較大幅度落後於今日頭條和UC瀏覽器等產品的。這也是為什麼,百度更迫切地需要在產品的兩個主tab里加入新聞資訊和短視頻功能了。

在關鍵的百度app 9.0版本的首頁中,通過上挪主搜索框的位置,新聞資訊信息流的位置被提高了,以顯示更多內容。並且,該界面會在用戶下拉後無縫轉換為一個完整的新聞資訊類app的界面。這讓百度的用戶在主動搜索之餘,被激發出了新聞資訊消費的需求,對百度的打開頻次有著很大幫助。並且,這也能夠增加廣告庫存,增加百度的商業廣告收入。

另一方面,通過公司內部不斷的迭代測試,百度把旗下的獨立短視頻產品“好看視頻”放到了底導第二位的位置,形成了一個可供用戶消費視頻內容的信息流。儘管功能上還稍顯薄弱,但是短視頻對用戶黏性的提升相信無需我再多加贅述了。

信息流2018年會怎麼走?這個報告道出了一些端倪

綜合來看,百度app裝機體量巨大,但是使用頻率和時長過低的問題,我認為在加入新聞資訊和短視頻的信息流之後,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地改善。隨著用戶通過閱讀新聞資訊和觀看短視頻內容的習慣培養, 海量的大數據讓用戶畫像更精準。特別是在結合百度的主動搜索行為的數據之後,針對用戶的個性化內容分發和推薦也就能更準確,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信息流的體驗,用戶粘性和使用時長等方面都可以有更加巨大的提升。

四、頭條的紅利、優勢與挑戰

成立於2012年的今日頭條,通過新聞資訊工具起家,並積極在短視頻領域佈局,成了這一波移動互聯網紅利的主要受益者,這從其在月活用戶、使用時長和商業收入等相關數據上就可見一斑。在最近的這一波撒幣大戰裡,雖然是王思聰和映客旗下的產品最先入局,但最大受益者可能還要屬於頭條旗下的西瓜視頻。

信息流2018年會怎麼走?這個報告道出了一些端倪

只不過,由於用戶體量更大、行業佈局更深、競爭手段更為老辣的頭部app們都在持續不斷通過不同維度的方式和方法想辦法直接切入頭條的根基業務:新聞資訊和短視頻信息流領域。

a)別家的第二戰場和自家的後院

一方面,同類型的新聞資訊和短視頻類信息流產品,都在不斷增多。它們或者是以獨立app的形態登場亮相,或者是通過融入頭部app的主場景進行推廣。並且,伴隨而來的流量和補貼的力度都非常之大。典型的比如騰訊旗下的騰訊新聞和天天快報、阿里的UC和土豆,新浪系的新浪新聞和微博等,這對頭條的根基業務形成了直接挑戰。

這個情況的本質就像是,巨頭們紛紛把戰場放到了頭條的後院裡,然後再開打。能打下多少是多少,打不下也沒關係,反正自己的主營業務完全不會受影響。而如果能打下一點,那就對未來的潛在競爭對手是直接的影響。

信息流2018年會怎麼走?這個報告道出了一些端倪

上圖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新浪原本作為老牌門戶網站,在移動端一直沒有太大起色,但是通過微博的導流,新浪新聞app外流量為獨立app流量的4.16倍。移動網頁對新浪新聞生態整體流量的貢獻度超過40%,其中微博站外增幅最大為22.4%。這部分被導流過來的人,原本可能正是頭條的用戶或者潛在用戶,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新聞資訊的需求,就被新浪新聞給滿足了。

b)非主要剛需和用戶流失

另一方面,一個智能手機用戶在平均12-18個月的換機潮後,那些有剛需的超級app才更可能首先被用戶想起來並裝上,比如社交、電商和搜索等app。

微博CEO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曾經表示:“相對於純新聞資訊產品,微博有社交關係上的優勢,一方面,微博的信息流已經從純時間流到關係流再到興趣流轉變,而興趣流就是基於降低新用戶使用門檻和提高中高頻用戶的使用時長為目標的;另一方面,純新聞資訊產品的問題在於沒有以內容生產者為中心的社交關係,用戶無法有效留存。而中國的手機用戶普遍會在12個月左右換一次手機,純新聞資訊產品多半需要重新獲取一遍用戶。”

基礎剛需類的app在換機潮中的再獲取用戶率相對較高,因此騰訊、阿里、百度和微博的產品矩陣裡不斷增加的新聞資訊和短視頻等信息流模塊,對細分領域app的競爭影響可能會越來越大。

五、結語:頭部app優勢越發明顯,信息流之爭漸趨激烈

綜上,頭部app收割腰尾部的情況在未來只會更加明顯,創業公司甚至經初具規模的公司生存都會愈發艱難。而同時,越來越多的app之間基本都是通過信息流的方式去相互爭奪用戶,體量和收入上綜合來看,其中規模最大的兩家就是正是百度和頭條了。QM最新的數據顯示,這兩家旗下的信息流產品的用戶重合規模正在不斷提高。

信息流2018年會怎麼走?這個報告道出了一些端倪

頭部app內增加信息流,確實會對新聞資訊和短視頻獨立app形成較大的競爭威脅。在過去,移動互聯網行業的基礎業態是通過應用商店來進行分發引流,而現在,超級頭部app內的附加場景就可以足夠滿足用戶的細分需求了。畢竟,用戶需要的並不是app本身,每一個新app的誕生都是為了滿足用戶的特定需求,能在頭部app裡被同樣滿足的細分需求,對用戶來說已經足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