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直播行業天花板下沉,頭部化、垂直化、融合化成未來趨勢?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映客重組失敗後,其實代表著直播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個始於2016年的超級風口,經過2017年的多輪洗牌,出現了以下三種趨勢:頭部化、垂直化和融合化。

一、頭部化:直播行業天花板下降,平臺馬太效應初現

從直播誕生的那天開始,居高不下的運營成本就是各家平臺揮之不去的陰霾。但打到今天這個節點,還伴隨著流量紅利的下降,引流越來越困難的同同時,成本卻越來越高昂。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之下,直播這門生意自然離不開持續的資金和流量支持,頭部大平臺因此不斷形成。

中小型直播產品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盈利能力或者缺乏乾爹,就會開始成批量倒閉。但大平臺卻可以活得越來越滋潤,不僅營業收入和利潤均有機會大幅增長,而且還可以利用手頭的現金去直接收購一些有潛力的中小平臺。於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除了在一對一直播,狼人殺直播中還偶有新入局者,秀場直播和遊戲直播等大類裡已經幾乎沒有新入局者了,最多就是大廠旗下的某個部門試水的新產品。

直播行業天花板下沉,頭部化、垂直化、融合化成未來趨勢?

這個趨勢其實本身早已十分明顯,畢竟整個互聯網的發展格局都在向著寡頭化的趨勢進發。但直播平臺們現在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它們身處於一個天花板在“穩中有降”的行業。

在易觀剛剛發佈的2017年第三季度娛樂直播市場活躍用戶規模中我們可以看到,從7月到9月,用戶規模情況一直在小幅度降低中,整個Q3的月活少了200萬人。而同時,人均使用時長從51分鐘掉到了46分鐘,人均每天打開次數從6.5次減少到5.8次。

直播行業天花板下沉,頭部化、垂直化、融合化成未來趨勢?

其實,哪怕是第一梯隊的直播平臺的活躍人數,都已經進入了一個“小步慢跑”的增長模式中。由於直播的增量市場會越來越小,而流失用戶的比例卻在提高,直播平臺只能越來越重視已有的存量市場。而若要深耕存量市場,就必須進行垂直化運營。

二、垂直化:直播+時代到來,直播開始深入各個行業的產業鏈

2017年的時候,整個直播行業終於出現了一些稍微有意思一點的事情,比如狼人殺直播,比如吃雞直播,比如答題猜獎直播等等。

這些直播的大火,不管其可持續度如何,證明了大家對傳統秀場的那種娛樂直播早已審美疲勞,需要更多新鮮的互動玩法通過直播場景去刺激大家的眼球。

同時,直播還在和各個行業進行深度融合,直播+的場景不斷出現,除了體育直播和電商直播,我們還看到了更多的比如戶外直播、教育直播和政務直播的出現。2017年6 月 ,成立剛滿一年的 " 一直播 " 開展了第一個 "618 美妝節 " 直播大促,將 " 直播 + 內容 + 電商 " 無縫鏈接起來,為主播們的粉絲提供場景化的購買體驗。

在這種直播和新場景以及新行業融合的趨勢下,背後其實比拼的是各家直播平臺的用戶滲透率。因為只有在滲透率足夠廣的情況下,平臺才有足夠豐富的用戶去觀看不同的內容,也才能讓各種各樣的直播場景在平臺上跑起來。

直播行業天花板下沉,頭部化、垂直化、融合化成未來趨勢?

根據易觀Q3的報告顯示,一直播以52.7%的滲透率排在所有直播平臺的第一位,緊隨其後的就是YY、映客和花椒。這幾家也是過去的一年裡,擁抱直播垂直化最積極的平臺。

去年發佈8.0版本的社交平臺陌陌其實也做了類似的事情,由於擁有了底層的社交關係之後,不管是直接做直播變現,還是開發諸如一對一直播和多對多直播的產品,從用戶場景構建上來說都比冷啟動的產品要更順利得多。

直播行業天花板下沉,頭部化、垂直化、融合化成未來趨勢?

相比起傳統秀場直播通過打賞分成的現金流模式,垂直化直播需要更強的運營能力。一直播對外宣稱,目前一直播上已經擁有275檔垂直內容。因為和微博的綁定緊密,許多職業播主今年都轉戰一直播,因為對職業化的他們來說,需要的不僅是一時的流量,更需要持久而長期的粉絲管理。

但是,直播在垂直行業裡到底能走多深,依然是個謎題。因為傳統直播本身的內容太薄了,基因和調性擺在那裡,往專業性更強的領域轉會很困難。一位財經類主播曾經表示,股票行情好的時候打賞很多,一場可能上千,差的時候可能就幾塊錢。因此,他只是把直播當成自己累積知名度的一種手段,長久的目標還是去做私募或者公募基金經理人。

三、融合化:直播、短視頻和音頻,一個都不能少

這個趨勢,我覺得對直播的影響可能比前兩個還要大得多。因為,如果我們只把直播作為內容傳播的其中一種載體來說看待的話,那麼整個世界都不一樣了。

首先是直播和短視頻的融合,我在之前的文章裡提到過:“跳出來看,並沒有那麼多東西真的需要隨時隨地的實時直播。內容,比實時更重要。我們從今年的短視頻風口中可以看到,直播成了這些短視頻平臺的標配,但也僅僅是上面的重要一環,而不是全部。直播作為內容表現形式的一種補充,甚至可以歸類為短視頻的延伸。”

直播平臺的頭部效應很明顯,行業進入洗牌期之後就沒有太多投資標的了,相對來說,短視頻主要是投內容,只要持續有新的人做出新的爆款,就能在市場上有立足之地,然後吸引到新的投資。

2017年發生的一個越來越清晰的趨勢就是,短視頻和直播開始互相介入對方的領地。映客和YY作以直播產品起家,在2016年上線了短視頻功能,陌陌在直播大賺後也今年開始主推短視頻產品。

而短視頻入局直播就更不難理解了,直播可以為平臺上的內容生產者提供直接變現的路徑。有消息稱,快手現在的的直播月流水大概在5億,已讓快手實現盈虧平衡。除了一直播,其母公司一下科技還有秒拍和小咖秀兩個爆款產品支撐,形成了獨特的產品矩陣,提供不侷限於直播的多重移動視頻品牌推廣方式。

同時,音頻類內容也是一樣,它是一種對用戶雙眼的解放,並可以在許多碎片場景中成為用戶的首選娛樂方式。據悉,YY、映客和陌陌都已經上線了自己的音頻直播產品。

無論是短視頻、視頻直播還是音頻,這兩個產品的競爭都不只是在各自行業內,而是在跟全網所有的娛樂方式競爭,在跟網劇、網綜、電影甚至遊戲競爭。這是一場爭奪用戶數量、打開頻次和使用時長的持久戰,在所有可選擇的方式裡面,用戶一定會選擇內容更好的、製作更精良的、周圍朋友都在玩的娛樂活動消遣自己的時間。

四、結語

我覺得在“頭部化、垂直化和融合化”的趨勢下,2018年的直播市場可能會出現這麼幾件事:

1)直播平臺數量更趨於減少,硬碰硬不計成本的PK會減少,比較大可能性會出現某兩家大平臺合併的case;

2)漸漸不再有人專門討論直播了,它屬於平臺的一個基礎功能,而不是資本故事或者盛世風口,再也沒有人只做純粹的視頻直播平臺;

3)直播在行業垂直化的深度取決於它在產業鏈裡佔據了什麼位置,除了已經出來的幾家明星案例,某些行業在合適的切入點之下可能會迎來一波新的爆發。

2018年,直播的未來,不是生死,而是競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