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本為匈奴王子,金日禪是怎樣維護漢武帝的,殺害兒子為哪般

人物誌:金日磾為何要殺子

本為匈奴王子,金日禪是怎樣維護漢武帝的,殺害兒子為哪般

金日磾像

漢武帝和金日磾的關係,在中國古代君臣史上也算特例。兩人的情感和信任或許可以和金庸小說《鹿鼎記》中的康熙帝和韋小寶或能一比。不過那是小說,而這是真實的歷史。

金日磾的父親是匈奴的休屠王,在和渾邪王(《漢書》裡稱其為昆邪)一起降漢的過程中,因為有些猶豫,反被渾邪王殺了。於是,這位王子和母親都淪落皇宮做了奴隸,金日磾做了皇室的馬倌,有接近皇帝的機會。按道理講,他的父親雖然不是漢武帝殺的,但是也是因漢武帝而死的,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於情於理,金日磾都是應該找漢武帝報仇的。站在金日磾的立場上,他也是身負家仇國恨,應該瞅個空子幹掉匈奴人民的死敵——漢家皇帝劉徹才對。退一萬步講,就算他沒那個想法,也應該採取不合作的態度,終身不為漢朝服務。

然而,金日磾卻採取了徹底的投降主義,甚至把漢武帝這個老闆看得比自己的父母、比自己的一切以及比自己的兒子還要重要。

人心是向下長的,對父親不孝的傢伙很多,對父母沒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的人就更多了。一般人對父母的態度一般都沒有對子女好,這是人之常情。可是金日磾對父母說不上好壞,起碼按我們漢民族的觀念看是不孝。他對兒子一樣也很絕情,金日磾的兩個兒子後來也深得劉徹喜愛,小孩子沒事就摟住皇帝的龍脖子玩。對孩子來說,這是一樁太正常不過的事情。在孩子純真的心裡,這是他表達愛意的一種形式。然而,金日磾看見了,就惡狠狠在盯著自己的兒子,直到把兒子嚇哭為止。《漢書》“日磾子二人皆愛,為帝弄兒,常在旁側。弄兒或自後擁上項,日磾在前,見而目之。弄兒走且啼曰:‘翁怒。’上謂日磾‘何怒吾兒為?’

劉徹這時倒是表現出了濃厚的人情味,彷彿兩家為通家之好,直稱金日磾的兒子為“吾兒”,看來他是直的很喜歡金日磾的那個兒子,真情流露,讓我們看到一代雄主漢武帝也有溫柔的一面。

本為匈奴王子,金日禪是怎樣維護漢武帝的,殺害兒子為哪般

漢武帝像

然而,就是這個為自己老闆帶來歡樂的兒子,最後也金日磾自己親手砍掉了。原因是這位寵兒和皇帝裡面的女職員亂搞,金日磾為了避免鬧出醜聞,影響皇帝的聲譽,於是乾脆就把兒子辦了。金日磾忠心到如此程度,父仇可以不報,兒子可以不留,他唯一考慮的就是漢武帝的一切,甚至不惜殘殺自己的親生骨肉,也真是沒誰了。

以中國儒家的道德標準,凡不近人情者,基本上都是奸佞之徒。春秋時期,易牙殺了自己的兒子,滿足了齊桓公吃人肉的心願,這是遭到大家一致批評的。而後來,易牙果真成了奸佞之徒。正如管仲所言,一個連兒子都不愛、都能下得了手的人,他心裡所圖的,絕對不是一般人所能料想得到的。

本為匈奴王子,金日禪是怎樣維護漢武帝的,殺害兒子為哪般

易牙殺子做菜滿足齊桓公的私慾

但是,在古代,有烹了自己兒子的,也有砍了自己兒子的,包括在經典的文學作品中,也有想把兒子“乾脆打死乾淨”的(《紅樓夢》裡的賈政和《封神演義》中的李靖)……這種父子不相容的事情其實不併是孤例。

一是奴性,一是自私,歸根結底還是自私,才有這樣的狀態。

自私是理性的考量,兒子是我的,但是和自己本人生存或重大利益比起來,兒子也是可以犧牲的,把穢亂皇宮的兒子殺掉,一來可以避禍,二來可以籍此犧牲獲得更大的利益和更多和信任。

但是說到避禍,以漢武帝的性格,這件事可大可小。對於一般人來說,那當然是十惡不赦,非得滅之而後快。但對這個帶他帶來無窮歡樂的孩子,他肯定會網開一面。年輕人嘛,都會犯這個錯誤嘛,這個事也許就揭過去了,應該不會禍及金日磾。但在金日磾看來,這樣兒子的命雖然可以保住,但是漢武帝多多少少會怪自己教子不嚴。金日磾是個變態的完美主義者,不允許自己對皇帝的忠誠和愛戴有一絲瑕疵,所以,他殺掉兒子,更多的可能為了保持完美,而不併是簡單地要避禍。

若是我們換個角度想,在古代皇權社會之下,為了家族的利益,殺了兒一個,活了全家人,也不能說金日磾做得絕。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私心膨脹起來有多麼可怕,六親不認,真是小菜一碟。

這就是奴性,奴性比自私更可怕,奴性沒有理性思考,而是一種習慣,一種性格,把忠誠當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只要主子的利益,那怕一丁點,遇神殺神,遇佛砍佛,何況兒子乎,忠誠到最後,就是主流價值觀標榜的——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甚至是不能有任何的猶豫、而要高高興興地去死。

受漢家文化的影響,此時的金日磾已經是一個為了皇帝不惜犧牲自己的人,所以,他在殺自己兒子的時候,可能沒有一絲內心的不安,也沒有任何道德歉疚感。

從金日磾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權力是多麼有魔力啊!

筆者以前看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說漢武帝信任金日磾,表現了一種大國胸懷和氣度,唐朝也有貴重胡兒的故事,也說明大唐有風度,有氣度,柏揚在《中國人史綱》裡,也用讚歎的語氣誇獎咱大清:剛進北京時,順治母子住進紫禁城,裡面有上千的漢人太監,但她們娘倆也是有風度有信心……

本為匈奴王子,金日禪是怎樣維護漢武帝的,殺害兒子為哪般

太監對皇權忠心耿耿,奴性到了變態的地步

一方面是皇帝神力無比,可以讓異族降臣洗心革面,比自家人還自家人,一方面是烹子殺子,傾自己之所有,結皇帝之歡心。

“皇上萬壽無疆!”

“奴才該死!”

這兩句臺詞在中國人心裡滾了幾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