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點贊,洛陽的這位老人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河洛姓氏文化

今天上午十時,由我市姓氏文化研究學者、洛陽百家姓祠項目建設組委會總牽頭人李發立主編、國家方誌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一書新書研討會及榜書書法作品、圖書捐贈儀式在洛陽博物館成功舉行,市領導 文物局、文化局、旅遊局及部分專家學者等人參加了會議。

點贊,洛陽的這位老人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河洛姓氏文化

活動現場

點贊,洛陽的這位老人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河洛姓氏文化

李發立發言

十幾年來,李發立和他的一群同事們,潛心研究河洛文化和姓氏文化,奔走於全國各地,宣傳洛陽,宣傳河洛文化和姓氏文化,傾其所有,無私奉獻,致力籌建洛陽中華姓氏文化園(百家姓祠),為洛陽文化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姓氏起源中堂畫頁》是一張洛陽名片,對樹立洛陽形象、擴大洛陽在全國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對洛陽改革開放、招商引資、旅遊開發、城市發展建設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李發立先生也是一位書法愛好者,幾十年勤奮學習,筆耕不輟,堅持中國傳統書法,低調謙和,勤勤懇懇寫字,老老實實做人,不計名利,紮根基層,服務群眾,創作老百姓喜歡的書法作品,讓作品說話,讓老百姓評價,讓社會接納,其書法作品遍及國內外各地。書寫的巨幅心經被國內外三十多家寺院收藏或刻制匾額懸掛,書寫有上千塊匾額招牌,其中六尺“福”字和八尺“福”字被多家博物館收藏,書法作品《沁園春雪》被雕刻在北京八達嶺新長城城牆上。

點贊,洛陽的這位老人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河洛姓氏文化

洛陽詩詞研究會會長、洛陽大學原副校長譚傑

點贊,洛陽的這位老人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河洛姓氏文化

洛龍區檔案局局長馬正標

點贊,洛陽的這位老人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河洛姓氏文化

歷史文化研究學者、洛陽日報首席記者孫欽良

點贊,洛陽的這位老人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河洛姓氏文化

洛陽市皖洛文化經濟促進會會長、洛陽周公研究會副會長周和貴

其他各位專家學者紛紛發言,圍繞《姓氏起源中堂畫頁》展開討論,最後一致對李發立先生和他的著作《姓氏起源中堂畫頁》進行了高度的讚揚和評價。

點贊,洛陽的這位老人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河洛姓氏文化

洛陽市圖書館館長呂子剛接手捐贈

點贊,洛陽的這位老人把自己的畢生精力獻給了河洛姓氏文化

洛陽市博物館館長謝虎軍接受捐贈

此次活動,李發立先生又把《姓氏起源中堂畫頁》無償捐贈給洛陽博物館和洛陽圖書館,八尺“福”字捐贈給洛陽博物館。

古都洛陽是中華百家姓的主要發源地,據公安部2007年人口數據庫統計,前100個大姓中由78個產生於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這78個大姓的總人口占中國總人口的70%以上。《姓氏起源中堂畫頁》以碑文形式對前400個大姓做了概括性敘述, 8開線裝古籍印刷,繁體豎排版,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第一版印刷發行3000套,全國多家博物館、圖書館已達成收藏意向。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思卿為本書題詞“根在河洛”;中國歷史研究泰斗、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首席科學家、中國先秦史學會會長李學勤老師作為學術總顧問,併為本書題詞並寫了序言。李學勤老師在序言中肯定了洛陽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古稱“天下之中”,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祥地,夏商周三代王朝的都邑所在地,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產生髮展的淵源”。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國家僑聯主席莊炎林、國家地方誌指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玉宏和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分別為本書題詞。《姓氏起源中堂畫頁》一書出版發行,對研究洛陽曆史、依託洛陽文化優勢開發洛陽文化資源、旅遊資源、將起到權威性的推動和指導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