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由教堂變為清真寺又變為博物館,這座偉大的建築到底經歷了什麼?

之前在哈爾濱已經欣賞過一座聖索菲亞教堂,當時是被震撼到了。後來,我又來到位於伊斯坦布爾的聖索菲亞大教堂遊覽,才知道哈爾濱那座的渺小,眼前的這一座實在是太宏偉了。相信很多人都會和我一樣,剛看到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時候覺得它既像清真寺,又像教堂,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原來它先是教堂,後來變為清真寺,如今又成為了博物館。

先是教堂,後是清真寺,如今是博物館

其實聖索菲亞大教堂如今已叫阿亞索菲亞博物館了,只是我們更加喜歡稱呼其原來的名稱。無庸置疑,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最精美的建築物之一。它偉大、壯觀、輝煌,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宗教建築典範,也是東西方文化匯合的產物。這座偉大的建築物,是迄今為止人類建築歷史上倖存下來的遺產。聖索菲亞大教堂在羅馬帝國916年的統治中被用作為教堂,而前後作為清真寺存在了481年,直到1935年才被改為博物館。

由教堂變為清真寺又變為博物館,這座偉大的建築到底經歷了什麼?

聖索菲亞大教堂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因巨大的圓頂而聞名於世,是一幢拜占庭式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在希臘語裡的意思是上帝智慧,解作“上帝聖智教堂”。

卓越的建築藝術,巨型圓頂不需柱子支撐

聖索非亞大教堂的特別之處在於平面採用了希臘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間上則創造了巨型的圓頂,而且在室內沒有用到柱子來支撐。君士坦丁大帝請來的數學工程師們發明出以拱門、扶壁、小圓頂等設計來支撐和分擔穹隆重量的建築方式,以便在窗間壁上安置又高又圓的圓頂,讓人仰望天界的美好與神聖。

由教堂變為清真寺又變為博物館,這座偉大的建築到底經歷了什麼?

由於地震和叛亂的燒燬,聖索非亞大教堂經歷過數次重修,尤其公元532年查士丁尼大帝投入一萬名工人、32萬黃金、並花費六年光陰裝飾聖索非亞大教堂。聖索非亞大教堂的大圓頂離地55米高,在17世紀聖彼得大教堂完成前,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由教堂變為清真寺又變為博物館,這座偉大的建築到底經歷了什麼?

聖索非亞大教堂充分體現出了卓越的建築藝術,從而也成為了後來伊斯蘭清真寺的設計模板。穹頂上方的聖母瑪利亞懷抱耶穌的壁畫,散發著金色的光芒。

由教堂變為清真寺又變為博物館,這座偉大的建築到底經歷了什麼?

教堂內部空間飾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鑲嵌畫,穹隆底部密排著一圈40個窗洞,裝飾地板、牆壁、廊柱是五顏六色的大理石,柱頭、拱門、飛簷等處以雕花裝飾,圓頂的邊緣是40具吊燈,教壇上鑲有象牙、銀和玉石,大主教的寶座以純銀製成,祭壇上懸掛著絲與金銀混織的窗簾,上有皇帝和皇后接受基督和瑪利亞祝福的畫像。

由教堂變為清真寺又變為博物館,這座偉大的建築到底經歷了什麼?

在一層大廳欣賞完穹頂之後,我們去到二層繼續欣賞。通往二層的通道是如圖這樣,像密道一樣的地道,並不是樓梯,所以穿高跟鞋的女士要注意腳下。

由教堂變為清真寺又變為博物館,這座偉大的建築到底經歷了什麼?

在該教堂佇立的地點曾經存在過兩座被暴亂摧毀的教堂,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第三所教堂。在拜占庭雄厚的國力支持之下,由物理學家米利都的伊西多爾及數學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設計的這所教堂,在公元537年便完成了其建造。

不同宗教之間的文化矛盾,差點毀了藝術珍品

聖索非亞大教堂內部的裝飾,除了各種雕刻之外,也包括運用有色大理石鑲成的馬賽克拼圖。不少壁畫裝飾都意義非凡,非常值得一看。

由教堂變為清真寺又變為博物館,這座偉大的建築到底經歷了什麼?

從公元4到6世紀開始,教會逐漸對教義與救贖的觀念有漸深的認知,同時希臘羅馬文化圈重視肖像與肉體美的傳統也逐漸對基督教產生影響,信徒除了透過傳統的諭言故事與象徵手法來理解教義,也逐漸產生將聖母、聖子、聖徒等人物畫像化的需求。教會中認為聖人的人物畫像就等於觸犯聖經中不得膜拜偶像的規定的一派,與另一派認為人物畫像可以讓信徒更容易理解神的精神、有助傳教,兩派間的歧異日漸加深。

公元692年教會會議中授與基督人像化的合法性,但公元730年羅馬皇帝利奧三世頒佈禁令,禁止聖母、聖子、聖徒、天使以人物形象出現,自此揭開了兩派人馬長達二百年間的鬥爭。教堂裡的畫作遭破壞,畫像的持有者和作畫的工匠們也都遭到各種形式的迫害,社會動盪不安。

一直到9世紀中葉,教會重新解釋,願對畫像給予敬意、信仰崇拜,這才逐漸消釋兩派間的紛爭。而這個日子也被稱為“正統的勝利”,每年在信仰東正教的國家裡被盛大慶祝。然而,雕刻藝術從來不曾得到教會的認可。

由教堂變為清真寺又變為博物館,這座偉大的建築到底經歷了什麼?

1935年,第一任土耳其總統及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將聖索菲亞大教堂變為博物館後,地毯被移走,覆蓋在鑲嵌畫上的石膏由專家煞費苦心地擦去,地面飾品也得以展示。成為博物館之後的聖索菲亞大教堂被改名為阿亞索菲拉博物館,實際上該博物館的展品主要就是建築物自身以及其中的鑲嵌畫藝術品。

由教堂變為清真寺又變為博物館,這座偉大的建築到底經歷了什麼?

20世紀40年代中,由美國拜占庭研究會以及敦巴頓橡樹園現場委員會牽頭的考古學家們開始了對聖索菲亞大教堂的修復工作。1985年,聖索菲亞大教堂所在的伊斯坦布爾文化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文化遺產,但是博物館的維護工作並不到位。直到1993年,一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考察團在其報告中指出,博物館缺乏維護,牆上的石膏正在脫落,有些破損的窗戶沒有及時被修復,大理石的清理工作也沒有到位,一些顏料已經被潮溼的空氣侵蝕了。同年,博物館在其穹頂之下搭建起了整修用的腳手架,這一“臨時”建築一直在博物館內存在著。

由教堂變為清真寺又變為博物館,這座偉大的建築到底經歷了什麼?

1996年至1998年,阿亞索菲亞博物館還被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選為“百大瀕危遺產”。如今的阿亞索菲亞博物館大約每年接待二百五十萬外國遊客,隨著伊斯坦布爾當選為2010年的歐洲文化之都,對聖索菲亞大教堂的修復工作被重新提上議程,拆除重達160噸的腳手架似乎已經指日可待。

別忘了在哭泣柱求個平安

在離開教堂之前,別忘了去哭泣柱打個卡。傳說這根柱子受過神奇工匠聖喬治的祝福,如果你將手指伸進柱子上面一個洞裡,然後順時針扭動手臂,直到最大限度,把手指伸出來如果變溼了,那麼你身上的病痛就會痊癒。如今的哭泣柱前,一直都是排著長長的隊。每個人都要把大拇指放進洞裡,以其為圓心轉上一圈,祈求健康平安。

由教堂變為清真寺又變為博物館,這座偉大的建築到底經歷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