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平江的紅色資本家黃湘材

“惠隆齋”是上世紀五十年代至解放前平江唯一的一家知名商號,平江人,尤其是平江縣城的人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以合法經營、仁義經商、誠實守信、優質服務為經商之道,得到平江民眾的廣泛好品,平江縣《城關鎮西街社區志》以“平江的紅色資本家——黃湘材”為題再次收錄載入史冊。

平江的红色资本家黄湘材

黃湘材是“惠隆齋”的老闆,由於他經營有方,外店內廠,批零兼營,使其資本逐步雄厚,居縣城數百家店鋪之首,是遠近聞名的大商戶。據《平江縣商業志》記載:……“惠隆齋”,行商坐賈兼營,上海、天津、無錫、廣州、武漢等地均設分號,民國15年(1926)湖南報曾以《湖南鉅商黃棟才》為題進行過報道。黃湘材不但會經營業,會賺錢,更是一位擁護共產黨、熱愛國家、思想開明、樂善好施、熱心公益事業的商家。

解放前從東街出城過三陽街是一座木質浮橋,名叫“南浮橋”,是通往平江東鄉、南鄉過江西,通瀏陽等地的交通要道。而這座橋每年的維修費用都是由黃湘材負擔,並由他出資僱用專人管理。一九三八年十月的一天日本鬼子派飛機轟炸平江,將南浮橋炸毀。為了儘快恢復浮橋的通行,他又及時組織人力、物力、財力重新修建,方便了過客群眾。

解放初期,處在襁褓中的新中國還十分困難,可是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了,黃湘材第一個響應政府號召,帶頭捐資捐款,購買飛機大炮,籌糧支前,為抗美援朝的勝利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惠隆齋”生意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好,這與黃湘材的經營管理有直接關係,更與他仁義經商、善待店員、關心體貼店員分不開。有一次,糖果工龍松生兩天沒來上班,黃湘材瞭解到他老婆生病,生活又特別困難,於是親自帶醫生幫助看病,並帶禮品和錢上門看望。在治病期間他多次派人送錢送藥,直至幫助其把病治癒。龍師傅深受感動,做工早出晚歸,工作更盡力。國民黨統治時期,有一個叫鍾惦成的店員被抽了壯丁,由於多種原因不能去,黃湘材就出錢讓其免去了兵役。黃湘材的寬厚待人同樣體現在顧客身上。有一年店裡收麥子,人來人往特別複雜,當時一個叫王思訓的做餅師傅發現少了一袋冰糖,賬房先生反應有個送麥子的人交了麥子結帳後就行色匆忙,很有懷疑。於是店裡夥計馬上追趕,在三陽街洪家塅把這個人追到了,冰糖也在籮筐裡,當即將他帶回店裡,師傅們都很氣憤,有的喊打,那人滿臉羞愧,嚇得不得了,黃湘材知道後馬上制止,並要店員稱兩斤冰糖給他帶回家,並對他說有困難來找他。那人千恩萬謝,感激涕零回去了,後來那人經常介紹人到“惠隆齋”做生意,與黃老闆也成了常來常往的好朋友。

一九五二年商業戰線開展增資運動,一九五六年元月對私營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運動。在歷次運動中黃湘材都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帶頭將鋪房、生產工具、流動資金(金子、銀元等)全部交給政府。據《平江縣商業志》記載:一九五二年增資運動中交出店外死財黃金六十四兩(十六兩制,摺合2公斤),銀元五千塊。一九五六年元月對私營工商業實行公私合營中,惠隆齋將600多平米的店鋪,(位於現上西街,下同。筆者注)1500多平米的廠房流動資金,十二條大黃牛,生產工具,原材料及商品全部交給政府。過渡為平江縣副食品公司職工,並當選為平江縣工商聯合會常委。黃湘材工作積極主動,起到了骨幹帶頭作用,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得到了上級多次嘉獎。一九五六年十月黃湘材被平江縣工商業聯合會評為先進工作者,一九六四年四月到平江縣副食品公司工作。

“惠隆齋”是當時平江的大商號,“惠隆齋”的老闆黃湘材是當時平江的大戶、富戶,抗美援朝捐款數額我們沒考究,捐出的生產工具和原材料值多少錢也沒有詳記,但“黃金64兩,銀元5000塊,上西街店鋪600多平米,廠房1500平米,十二條大黃牛”,這可都是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面對這些真金白銀,黃老先生沒有留給子女絲毫,而是全部無私奉獻給了國家。

黃老先生生前對四個子女說:“做父親的沒給你們留一分錢,一寸地,一間房,讓你們自力更生,白手起家。父親只給你們三句話,要吃得苦,要勤奮;要堅強;要多做善事,多幫助他人”。黃湘材老先生雖然沒有給子女留下物質財富,但他的為人,他的一言一行以及他的愛國情懷卻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黃家的家教和家風。

(作者鄧榮生,平江加義鎮人,原城關鎮幹部;

黃解明,平江城關鎮人,原商業局幹部。)

平江的红色资本家黄湘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