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场景化销售——如何引起客户的共鸣?

在我最初从事销售工作那段时间,最早接触就是网络营销,那些岁月,我在这头,客户在网络那头,每日的工作就是在各个QQ群中出没,耐心的等待机会出现,然后报上合适的价格,等待成交机会出现。值得庆幸的是,虽然那时懵懂无知,但限于公司细分领域的垄断属性,也得以做出一些业绩,甚至在经理的“指导下”将某个产品卖出过数10倍的价格。好景不长,基于个人诉求,以及未来的发展,我离开了如此“安逸”的生活,逐步踏上了面销这条不归路。

提到面销,永远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就是拜访。从拜访的终极目的来讲,那么答案毋庸置疑肯定是成交,那么如果我们简单的去定义一个销售流程(如图)

场景化销售——如何引起客户的共鸣?

不难得出,从整个营销流程来讲,如何基于功能,价值,应用场景做更好的销售,对于任何销售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部分。那么今天,简单给大家聊聊关于场景化营销这个话题。

在作为销售菜鸟的时候,我们常常易犯的一个错误是:由于对公司对产品的熟悉不够,遗漏了需要讲述的重要功能。而当大部分菜鸟进阶为老鸟时,我们听到最多的词语就是:产品价值传递。

我们都清楚的明白,任何一个产品功能的设立和设置,都有它背后的逻辑性,而这些逻辑里面隐含着很多的价值,在针对于TOC端进行产品销售是,这些价值相对单一和显著,便于理解和接受。

但针对TOB端进行产品销售时,这个时候往往就不是一个或者几个简单的价值了,而且针对企业和组织的价值链,而在这些企业和组织中,往往存在多个角色,多种角色,甚至存在多重身份,使得我们进行价值传递的时候难免有疏漏之处。

聚合这些交织的价值点,换个角度,其实我们可以重新做一个简单的分类:

场景化销售——如何引起客户的共鸣?

例如:

1.向上管理价值

——操作人员或者中层人员如何通过产品实现向上管理,用此实现对于上层期望的管理,以及工作成果的展示。以此申请获得物质收获,或者潜在收获(高层的重视,关注及谅解)。

2.业务助益或效率提升价值

——提高主要使用者的工作效率,或者减少使用做工作出错的概率(帮助直接使用者减少负担)。

3.员工监督考核价值。

——针对企业主,或者管理部门更好的了解,监督,管控,督促作业人员,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务或者计算效益的作用。

4.服务的延伸功能。

——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管的不是客户管理,而是让你的管理和客户有关系。那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何将服务得以延伸和下沉,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价值。

那么按照这四个维度做好分类之后,我们再基于介绍产品价值的时候,那么相对会变的更加容易。

讲好价值了就足以打动客户了吗?我们不难发现,在实际的客户拜访过程终,往往会出现你该讲的都讲了,客户也认可。但最终的得到回复的结果是:你们的产品挺好的,但是不适合我。

当然这个回复中可能包含的因素也会有客户画像找的不对等原因,但其实比较多的时候,其实是因为你说的功能也好,价值也好无法引起客户的共鸣,或者说客户对述说的价值认可程度比较低。

归根结底,客户无法联想到美好或痛苦的场景。

人很容易受到感性和理性因素的双重支配,这两者必须达到某个节点,人们才会下定决心。

譬如,我们生活用品即将消耗殆尽时,或者已经消耗殆尽时,我们脑海中会一直浮现这样的场景,驱使我们去购买;又或者,我们看到某个人使用某种物品的良好状态,会联系到自己未来的美好场景。

不管是好的或者坏的东西,任何决定都是基于建立在场景之上的,所以往往:菜鸟喜欢讲功能,老手喜欢说价值,而高手总是传递讲应用场景。

场景化销售——如何引起客户的共鸣?

那关于场景,无外乎这三个方面:

a.过去式。

——企业的过去式

——个人的过去式

b.进行时。

——企业现状

——个人现状

c.结果推导。

——企业的未来

——个人的未来

如何避免过去的风险,避免往日重现?如何解决现在的问题,摆脱苦恼?如何拥有美好的未来,播种幸福?

这三个问题,不管针对组织或者组织中的个人永远是终极的诉求,而作为销售最简单的高效的做法就是:

1.找企业主,管理者问曾经,或者现在面临的具体痛苦事件?

2.找操作者,员工去了解他们平时如何和公司斗智斗勇,如何进行偷懒?

然后结合功能,价值,给企业负责人,决策者讲述这些真实形象的应用场景。而很多时候,你得到的场景足够多了以后,客户认为的只有1.2.3.

而你能说出5.6.7,或者更多的时候,客户的感知和共鸣会得到极大的强化。

最后,任何一次拜访带上这三个问题,问问自己有没有很好的解决掉:

1.为什么要做XX管理?

2.为什么要通过系统做XX管理?

3.为什么要通过我所在公司的系统做XX管理?

关于这三个问题,对应客户意识如下:

a.客户缺乏此类意识,在者拜访过程中,需要激发这种意识。

b.客户有一定的意识,但对此的认知,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需要提高认知。

c.客户已经具备非常高的意识,已经在积极处理,但未曾思考用工具解决。

d.客户已经考虑在使用工具系统解决了,但正在做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