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哈爾濱至牡丹江高鐵開通前瞻:他們用“中國芯”打造“中國路”

哈爾濱至牡丹江高鐵開通前瞻:他們用“中國芯”打造“中國路”

哈爾濱尚志市帽兒山鎮,哈牡客專施工現場。

4月23日,日光和煦。在哈爾濱市東南80多公里處,被白樺林包裹的帽兒山鎮雞鳴煙嫋,安靜祥和。正在火熱建設的哈牡客專帽兒山站一側,村民們植樹修路,滿心歡喜,高鐵列車即將通過這裡,他們很快就能在家門口坐著動車走向遠方了。

哈牡客專起自哈爾濱,終至牡丹江市,全長293公里,設計速度250公里每小時,是黑龍江哈爾濱市到牡丹江市的鐵路客運專線,共設11座車站。中鐵一局電務公司牽頭承建了通信、信號、電力及牽引供電接觸網等“四電”系統工程。

“四電”是鐵路通信、信號、電力和電氣化工程的統稱,負責為鐵路搭建“中樞神經系統”、“語言對話系統”和提供“心臟動力”,是鐵路工程從建設期向開通運行期“華麗轉身”的最後一環。

“四電”工程完工後,哈牡客專將進行聯調聯試,全線距離開通運營只剩最後一步。屆時,哈爾濱至牡丹江的火車運行時間將由現在的4個多小時縮短至1個半小時。

哈爾濱至牡丹江高鐵開通前瞻:他們用“中國芯”打造“中國路”

中鐵一局哈牡客專四電集成項目常務副經理鄭向城接受央視採訪。牛榮健 攝

哈爾濱至牡丹江高鐵開通前瞻:他們用“中國芯”打造“中國路”

全國勞模、中鐵一局電務公司金牌工人竇鐵成接收央視採訪。牛榮健 攝

高鐵“中國芯
,掌握在我們手裡

“配電所形象地說就類似於網絡路由器,10千伏電壓引進來後,通過設備分配到信號、通信、隧道照明燈其他系統上,以此實現各個系統安全供電。”在帽兒山西10千伏配電所中,工程技術人員正精心綁紮入櫃電纜,同時對已安裝好的配電設備進行試驗調試。機房裡的電纜電線錯綜複雜,或盤成圈、或擺成行。電力設備指示燈閃動跳躍,各種數字化顯示器變換著不同的數值。項目部電力工區經理王珂面帶笑容,用熟練而自信的口吻回答著記者的各種提問。

自信的背後,是中國鐵路建設者多年來持之以恆,不斷積累、探索、創新,實現了關鍵設備、關鍵技術的自主生產和自主研發,是中國鐵路建設堅持和發揚工匠精神的結晶。

“四電”工程施工技術要求高,專業接口多,施工組織管理難度大。東北地區嚴酷的氣候環境,對哈牡客專施工組織、工程結構的耐久性及安全性等都帶來了挑戰。工程技術人員積極強化“四新”技術應用,優化工程組織管理,發揚勞模精神,最終站在了勝利的制高點上,完成了一個個節點任務。

正所謂本事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愁。光電纜縱剖“開天窗”接續難度大、標準高,不僅需要光纜縱剖刀、美工刀、塑剖刀的相互配合,還必須安排專業的技術老手親自作業,猶如“神經系統修補手術”,任何細微失誤,都將對整根光纜造成破壞。他們創新接續工藝,創新採用“開天窗式”光纜接續法,通過在幹線光纜上剝皮“開窗”,在保證通信光纜的其他單根光纖完整的前提下,抽絲剝繭,精確選取需要的光纖進行接續。較之以前的整體裁斷“三通”接續,雖然增加了施工難度,但大大提高了傳輸質量;他們優化通信光電纜預埋封堵及穿接工藝,採用防火膠泥+熱縮管雙重封堵防護方式,改變了以往地區只採用防火膠泥封堵的施工工藝,有效降低了因低溫、熱脹冷縮造成的預埋鋼管爆裂風險,提升了使用壽命;他們加大投入,加裝信號電纜過道床伸縮縫防護裝置,防止列車經過時因震動而產生的電纜磨損等情況的出現,優化通信鐵塔防腐工藝,採用PVC管+黃油封堵有效降低了螺栓生鏽腐蝕速率;他們專注應對嚴寒地區雨雪冰凍問題,設置了自動融雪供電系統,有效防止了道岔落雪、結冰現象。應用道岔缺口監測系統,攝像頭實時監控傳輸缺口狀態,保證列車正常運行。

接觸網導線架設過程中,技術人員利用電子經緯儀測量接觸網傾斜度,彈吊張力儀把關彈性吊索張力,採用電子游標卡尺精確控制電纜端徑,利用激光測距儀定位儀檢測安裝精度,利用水平尺和塞尺配合測量導線平直度,確保1米導線的平直度始終控制在0.1毫米以下

就像項目部接觸網工區經理鄭寧科說的那樣,“精益求精的背後反映的是中國鐵路建設者的自信和不斷超越標準、引領標準的決心”。

這一切,皆因為高鐵“中國芯”在中國人手裡。

哈爾濱至牡丹江高鐵開通前瞻:他們用“中國芯”打造“中國路”

中鐵一局電務公司技術人員在綁紮電纜。牛榮健 攝

大鐵路,這樣修才夠範兒

“四大專業特色呈現,有型更有範兒。”談起項目建設感想,項目部常務副經理鄭向城滿是自豪。

不同的專業,同樣的標準。信號系統施工以精、細著稱,上千萬根線纜不允許有任何一根接線錯誤,技術人員精益求精。項目部信號工程經理宋良軍說,施工中,他們積極推行“五個一致”的施工標準:綁紮固定間距一致,銘牌標識方向一致、線纜額頭曲度一致,備纜盤圈大小一致,卡子固定位置一致,各類線纜按照功能及花色統一排列美觀精緻。同時,他們還進一步優化佈線模式,變以往“圓型”綁紮為“排型”固定,便於電纜散熱的同時,進一步升級了工程實體,美化了工程外形。

走進施工現場,已安裝的設備上一張張醒目的二維碼標識牌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拿出手機輕輕一掃,設備的安裝地點、詳細參數、施工負責人、質檢員及廠家信息等立即顯示在手機屏幕上,讓人歎為觀止。

“現在已經是大數據時代了,二維碼簡單方便,把施工中大量的管理數據植入其中,便捷了施工管理,也讓建設單位能全方位把控施工環節,監督施工過程”。項目黨工委書記王連科給我們道出了初衷。

項目部依託該技術,將施工技術交底、專業施工流程、工藝標準等管理舉措融入其中,實現了過程追溯、培訓教育、制度及規範查詢的有機融合,提升了項目的管理水平。

項目部還把自動化智能技術融入工程建設,建成了佔地一萬六千平方米的大型的物資料庫中心,5000多種材料按類區分,整齊碼放,36個攝像頭全天候保駕護航。突出規範管理,嚴格執行管理制度、人員配置、現場管理、過程控制四個標準化建設要求,做好電纜線徑測量、和材料送檢,確保科學管理與標準操作形成合力。同時購置了自動化標準腕臂、吊弦預配生產線,採用專業軟件計算腕臂、吊弦,智能組合裝備能實現腕臂的自動上料、自動送料、自動夾緊、雙向同時鑽孔、自動劃線、自動打標、自動鋸切、高負壓鋁屑回收、自動下料等功能,實現自動化精準加工,提高功效達4倍以上。

標準化、信息化、科技化,中國製造從細到精,無不體現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不斷進取的中國智慧。

哈爾濱至牡丹江高鐵開通前瞻:他們用“中國芯”打造“中國路”

中鐵一局電務公司技術人員在調試設備。牛榮健 攝

鐵路人恪盡職守為

面對零下38度的極端低溫和大雪天氣,建設者大幹快上,在施工規範要求下,安裝接觸網金具;面對大雨滂沱後的泥濘施工便道,技術人員拉著沙子上工,一邊拋灑沙料,增加路面摩擦力,一邊驅車向工地推進;面對刺骨的寒風,數十名建設者在哈爾濱特大橋上,迎著風,拖動著電纜,蹣跚向前,用意志力將電纜展放到位;面對顛簸、遙遠的施工工點和溼滑的接觸網支柱,建設者堅持工地就餐,連續作業,用汗水和體溫揉碎寒意,確保支柱不結冰不打滑;面對低溫致使恆張力放線車、軌道吊等大型設備發動機難以啟動、油管爆裂等困難,他們24小時輪班值守,定時“熱車”,用極大的勇氣抵禦深夜山林裡的寒冷。在深山的信號中繼站內,他們藉助小小的暖風炮保溫,堅持作業,數十萬根細小的纜線,不能接錯任何一根,一邊是冰冷的雙手,一邊是謹小慎微的工作,他們頂住困難,在保證準確率的同時,嚴把工藝關,上演著中國工匠的“絕活兒。

從世界最高海拔鐵路青藏鐵路開通到世界最長重載鐵路蒙華鐵路,鐵路建設者克服惡劣施工環境,砥礪奮進,變天塹為通途贏得了世界讚譽。如今,建設者懷揣“中國芯”,精心建設哈牡客專“四電”工程,以中國鐵路建設者的名義發聲,引領中國極寒地區高鐵精品工程示範線。

他們在行動。

哈爾濱至牡丹江高鐵開通前瞻:他們用“中國芯”打造“中國路”

技術人員鋪設室內電纜。牛榮健 攝

哈爾濱至牡丹江高鐵開通前瞻:他們用“中國芯”打造“中國路”

技術人員鋪設室內電纜。牛榮健 攝

新聞檔案

哈牡客專

哈牡客專東起哈爾濱,西至牡丹江市,全長293公里,設計速度250公里每小時,是黑龍江哈爾濱市到牡丹江市的鐵路客運專線,共設11座車站。

“四電”工程

“四電”是鐵路通信、信號、電力和電氣化工程的統稱。其中,信號系統數百萬根控制線纜控制著全線信號燈、轉轍機、信標及計軸等設備的運轉,不能有任何的一處接線錯誤,對控制設備接配線有極高要求;電力、接觸網系統則為列車運營提供源源不斷的電力,數十萬伏的高壓通過變電站(所)的多次降壓轉化,變成可為列車提供電能的低壓電,保證了列車在高速運轉狀況下的平穩運行;通信系統不僅保證了車站與列車間的無間斷通話,讓客運組織變得方便快捷,還為乘客在享受高鐵快捷的同時,隨時隨地與親友溝通聯繫、視頻聊天創造了條件。

作者:《鐵路建設報》 記者 牛榮健 通訊員 尚永超 梁國君 曾廣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