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科普之花綻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科普之花綻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新型職業農民許雲剛是清徐縣集義鄉良隆村人,十多年來他充分發揮鄉村e站的有利優勢,引導大家科學種田,不但使良隆村民栽培葡萄致了富,還幫助方圓幾十個村的村民優化種植業結構,走上富裕的道路。

科普之花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許雲剛向農民推廣新品種

從2008年以來,許雲剛便注重挖掘當地特色優勢產業,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服務範圍擴展到集義鄉、徐溝鎮的幾十個村,從種植管理技術到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為農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農民通過優化種植結構,種植業產量效益一年一個新臺階。

幫農民增收致富

農忙時節,記者一行四人來到良隆村鄉村e站。下車邁步走進許雲剛家的院子,看到的是他們一家人忙碌的情景。夫妻倆和兒子在招呼買農資求技術的客人,好不容易許雲剛才抽出身來說:“我們每天都是這樣,來求助的人不斷,從早忙到晚,沒有個閒時候。”

良隆村580口人,1000多畝耕地,均為上好的水澆地。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自然稟賦,都具備了絕好的先天優勢。“我們這裡地與地之間25米就有一個用水的智能控制箱,什麼時候要用水,拿上充值水卡一掃描就可以使用了。”許雲剛的兒子許飛對他們村的條件引以自豪。妻子兒子去招待來求助的客人,許雲剛才安下心坐在高凳上跟我們聊開他的服務故事。

科普之花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專家現場授課

“我從2008年加入科普惠農服務中心,當年我們村有村民引進巨峰葡萄苗,種植40畝。畝產在3000公斤左右,當時1斤能賣到3毛錢,每畝毛收入1800元上下。”種植戶感覺有這個收成已經很滿足了,但許雲剛卻不這麼認為。“粗看比種植普通作物效益要好,但從特色種植的角度看,提高空間還很大。”

隨著栽培葡萄的村民日漸增多,種植管理方面的問題日漸突顯出來。許雲剛及時向村民推薦了經濟實惠的科創硫基複合肥,同時他認為葡農農藥、殺菌劑使用及管理技術也亟需跟上。於是他通過省級科普惠農服務中心協調,多次邀請果樹種植方面的專家到良隆村進行葡萄種植技術講解和實踐輔導。由於培訓效果明顯,此後,在良隆村形成每年五六次對葡萄種植戶的專業技術培訓,經過培訓的年總人數達到500多人。種植戶在施肥用藥管理技術同步提高的同時,葡萄產量和效益也在逐年提高。

“良隆村的葡萄品質好效益高!”這件事被村民們一傳十,十傳百,方圓十幾個村的村民們都有了種植葡萄的心事。有好多人還找到許雲剛,問他用什麼法子讓良隆村葡萄種植戶賺了錢?許雲剛說:“品種的選擇,水肥農藥使用,葡萄苗的管理……請專家培訓、實踐,這些都很重要!”聽許雲剛這麼一說,他們心中有了數,回到村裡很快都種上了葡萄苗,許雲剛對他們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技術指導和幫助。

科普之花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2017年10月25日 在良隆村鄉村e站舉辦清徐縣葡萄種植培訓班

現年70歲的董守林是集義鄉靳村人,他種植了露地巨峰、早黑寶、夏黑葡萄50畝。三個品種適應性有差異,早黑寶產量低,畝產1500至2000公斤左右,外觀口感度好,價格高,這幾年市場價每公斤可以賣到十塊十二塊;夏黑產量高,口感度較早黑寶差些,畝產3500至4000公斤左右,價格較低,每公斤市場價六塊錢左右。為了幫助董守林管理好葡萄園,許雲剛經常到他的葡萄園瞭解生產情況,每年邀請專家在靳村開展種植管理技術培訓。有幾次董守林的葡萄苗發生病害,許雲剛還專門邀請四川省國光作物化控制技術研究院牛飛,親自到他的葡萄園診斷治療。同時,組織村民現場以案說法,傳授葡萄種植新技術,管理新方法,有效提高了農民的生產技能。

引農民走綠色發展之路

科普之花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技術人員向種植戶現場講解技術

除了幫助農民防治病蟲害,在防凍、新品種引進和綠色有機種植方面他都給予及時的幫扶。2012年4月27日晚上7時30分,天氣預報當晚有霜凍。看到這個信息後,董守林著了急,他幾十畝露地葡萄正在生長期,如果受到凍害後果不堪設想。他當晚11時給許雲剛打來電話,問有什麼辦法可以防範?許雲剛早有這方面的準備,他在電話裡告訴董守林用脈衝煙霧·水霧兩用機可以防範霜凍。聽到有防寒的辦法董守林轉憂為喜,當晚便趕到服務站,拿回去在葡萄地裡使用,結果效果出乎他的意料。天放亮他到葡萄地裡轉了一圈,看著葡萄苗還是綠油油的。

在許雲剛多年的關心下,董守林這幾年又引種了玫瑰香葡萄。玫瑰香為歐亞種,未熟透時是淺淺的紫色,就像玫瑰花瓣一樣,口感微酸帶甜,含糖量高達20度,當一旦成熟卻又紫中帶黑,著色好看,一入口,便有一種玫瑰的沁香,醉入心脾,甜而不膩,沒有一點苦澀之味,深受消費者喜愛。還有就是這個品種肉質堅實易運輸,易貯藏,搬運時不易落珠。每年的中秋之季,便是玫瑰香的成熟期,過了中秋,這種佳品就很稀少了。董守林經過幾年試種獲得成功,產量達到1500至2000公斤,市場價每公斤十四五塊錢,一直平穩。

科普之花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介紹蔬菜品種

“由於董守林葡萄園管理到位,葡萄的品相和口感度好,一樣的葡萄品種,他總能比別人多賣幾毛錢。”許雲剛對董守林管理的葡萄園表示肯定。

這些年食品安全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大家對綠色有機農產品的消費需求與日俱增。為了使農民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許雲剛從2013年便引進推廣了山東農大肥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生物有機肥。這種肥無公害,殺菌效果好,促進根系生長,通過讓農民在蔬菜、葡萄地裡少量試用,取得病害減少、產量增加的好效果。此後,他在集義鄉、徐溝鎮的靳村、桃園堡、橙橋、良隆、中遼西、東遼西、西遼西、劉村莊、劉村、莊子營十個村,600戶、3000畝蔬菜葡萄地裡推廣了這種生物有機肥,葡萄畝增產500公斤、蔬菜畝增產300公斤,提高效益20%。與此同時,他還引進了山東萬豪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天邦”複合肥。蔬菜葡萄種植戶把兩種肥料搭配使用,有的在蔬菜種植時用底肥,在葡萄上用於追肥。通過在十個村示範使用,取得蔬菜葡萄根系發達、品質優良、增產增收的好效果。

24小時奔波服務

“平時應急的事情不少,求上門來咱就得給人家想辦法!”許雲剛向記者說,多年來他每天很少吃個按時飯,忙時忘記吃飯是常事;晚上很少能早睡了覺,往往是這兒剛睡下,就有人打來求助電話。有晚上下種的,著急用肥時,他還得起來給人家送到地頭。“這是我對大家的一種承諾+兌現,沒有輕重緩急之分,只要大家需要我就要做到,做好。”

科普之花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2016年6月,正是葡萄生長的旺季,一天靳村葡萄種植戶向許雲剛打來電話,說他們村葡萄發生霜黴病、白腐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將面臨減產甚至絕收的後果。他預感情形不妙,當天便開車連著跑了幾個葡萄種植大村,結果發現方圓8個村也發生類似情況,初步估算為害面積達到1萬畝。他趕緊給山西農科110打電話反映情況,及時邀請四川省國光作物化控制技術研究院牛飛趕過來,陪他一起赴靳村及另外幾個村,查找病害原因,拿出應對的方法。“那天,牛飛一戶一戶查得很認真,一直從上午堅持到下午,顧不上吃飯,餓了便就著一瓶礦泉水吃幾口乾糧,直到查出病因,開出良方,他才鬆了一口氣。”大家按照牛飛開出的方子,用上唑醚·啶酰菌等農藥,三天後,白腐明顯褪去,葉片漸綠,十幾天便恢復到常態。

靳村60歲的董新壽全家5口人,到2014年他經營70畝耕地。2012、13年他開始建立拱棚,種植十幾畝的蔬菜,主要品種有西紅柿、茴子白、蔥頭、胡蘿蔔、西葫蘆、大蔥。“起初他種植管理憑老經驗,一邊發展,一邊摸索,效果一直很不理想。”許雲剛在董新壽種植蔬菜上也下了不小的功夫。從2014年開始,許雲剛開始請專家給他指導,向他推薦用“天邦”複合肥。管理上告訴他什麼時候用藥、澆水、施肥,如何配農藥、打農藥等。並且所有農資都是賒賬,先使用到年底再結賬。貼心幫扶使他很快成為蔬菜種植技術的行家裡手,蔬菜產量、質量不斷提高,效益成倍增長。

科普之花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葡萄肥水一體化觀摩現場

“多年跟父老鄉親們打交道,大宗農資都賒賬給他們,還給他們送到田間地頭。‘我們這兒有的人家晚上種玉米,幾點需要肥料我就幾點給他們送過去,半夜要我就半夜給他們送到地頭,一天24小時我都走在服務的路上!’”十年科普工作,許雲剛給予大家的是便利,是一個個歡聲笑語,留給自己的是幾多難言之隱和操勞。

擴展農民新視野

2017年10月24日,許雲剛幸運地參加了清徐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葡萄種植專業培訓班,他緊緊抓住這次學習的機會,把家中的事務託付給妻子料理,自己專心學習,就怕落下專家的每一個課時。培訓班結業後,回到家他根據學習內容,結合e站網上農業技術,向當地農民灌輸學習的新知識,不斷擴展農民種植經營的新視野。

“這些年,科普中國鄉村e站內容不斷充實,農業技術越來越實用,服務觸角不斷向基層延伸,良隆村及鄰村村民在農業生產中遇到困難,都習慣了來e站尋求幫助。‘他們從中科雲媒網上查找致富信息,或者對應解決疑難問題。’”說到e站對農民的幫助許雲剛心花怒放。“有時來e站學習的人不少,我就根據季節,在上面給他們打開種養技術板塊,現場解決他們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除了在農業技術上幫助農民,多年來,每年三四月份,e站還要開展五六場科普惠農下鄉活動。把實惠送給大家,把利潤讓利給大家,提供的農資產品基本上按出廠價,每次農民參加活動都會獲贈紀念品。

這就是一個十多年服務於基層的科普人,他用純真的情懷,不變的惠民初心,在廣袤的農村,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幫助了別人,快樂了自己。

科普之花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記者 武竹青

校對:周婷婷

終審:郝建玲

掃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更多農業知識等你探尋

科普之花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