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安家》中嚴叔嚴嬸被兒子兒媳趕出家門,你怎麼看?

漫天風沙188


“老嚴夫婦”在上海開包子鋪多年,每天早起貪黑的賣包子,無論多累老兩口都覺得非常開心,因為他們心裡一直有一個目標,就是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給兒子買一套屬於自己的婚房,老兩口也能在上海有一個立足之地。

“老嚴夫婦”被趕前兆,徐姑姑早有擔心:

當初“老嚴夫婦”買房時拜託給了徐姑姑,徐姑姑後來交給了王子建,而由於房似錦無意中聽見,正好宮醫生的房子急售,便把嚴叔這單生意撬了過來,之後便和房似錦達成了協議,而且看房過程中也非常滿意。

就這樣老兩口高興的待著兒子兒媳婦,到店裡簽約協議,而正當簽字的時候,兒子卻提出要把媳婦的明細加上,當時老兩口確實有些猶豫、不高興。但是當兒媳婦說已經懷孕了,老兩口非常高興的就加上了兒媳婦的名字,畢竟買房就是為了自己的兒子,沒有必要鬧不愉快,也沒有多想!

即將簽約的時候,徐姑姑看要寫上兒媳婦的名字,曾提醒老嚴夫婦是不是待一些款,這樣即能減輕老兩口的壓力,留下一部分錢老兩口也有一定的保障,畢竟300萬不是小數目,可老兩口沒聽!當時徐姑姑就覺得不穩妥,可沒想這樣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老嚴夫婦”高興搬家,卻被兒子趕了出來:

“老嚴夫婦”騎著三輪拉著包裹,高興的前往新房,準備伺候兒媳婦的時候,卻遭兒子嫌棄!開門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親家母,沒想到自己花一輩子積蓄買的房子,卻讓親家母捷足先登!

而且親家母還諷刺老嚴夫婦,這大包小包的是來洗衣服嗎?真是太氣憤了!老嚴兩口一看只能找個理由說,路過而已!兒媳婦更是連看都不看老兩口一眼,兒子卻說:“爸媽你們先回去吧!有時間再去看你們”,這是兒子應該說的話嗎?

房子是自己父母買的,怎麼感覺兒子表現出一種上門女婿,倒插門的感覺!窩囊、氣憤!就這樣老嚴夫婦含淚而去,便走邊哭,有苦只能往肚子裡咽!

“老嚴夫婦”真心付出,卻讓人心寒:

“老嚴夫婦”是一對好父母,卻沒有生出一個好兒子。嚴叔花光積蓄,全款給兒子買了一套房,本想一起住進去,沒想到兒子的計劃裡,壓根沒有爸媽的位置。

嚴叔夫妻帶著行李去新房子,結果兒子只讓丈母孃住進去了,而自己的爸媽,卻拒之門外。說得好聽是“勸”回去的,實際上就是“趕”出去的。嚴叔夫妻把租的房子退了,兒子又不讓他們進門,根本就沒有地方可去。

這一幕反應出當今現實的婆媳關係,與兒女對待父母的問題,看得讓觀眾十分氣憤?老嚴夫婦花光了一輩子的積蓄買房住,到頭來,成了無家可歸,面對兒子的攆,親家母的沉默,兒媳的不露臉,老嚴夫婦沒了地方住,到頭來卻流浪街頭!

答題小結:一心為子女付出,而換來的確實子女的冷漠無情!大半輩子的積蓄全投給子女,希望老有所依卻換來子女的“白眼”,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劇中老嚴夫婦兒子的不孝順,大部分也是二老的過於溺愛造成,靠誰也不如靠自己,老人還是得多為自己留一條後路啊!

本回答純屬個人觀點,若想了解更多,請關注我,如有疑問請留言,必回覆。謝謝!


綜娛一哥


我今天剛看了這一集,當時老兩口高高興興的去,嚴叔還說叫嚴嬸去照顧懷孕的媳婦,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看出老兩口對媳婦非常的關心,不是不講道理的老封建思想!可到了家門口發現是親家母開的門,媳婦兒子都出來了,可最讓氣憤的就是兒媳婦看到公老兩口來了也不叫一聲,直接扭頭就走了,對於兩口的到來一點最基本的禮貌都沒有!媳婦兒走了,兒子向門口走了幾步對爸爸媽媽說,我有時間了過去看你們!但老兩口還是說多幫丈母孃乾點活,照顧好媳婦兒,就走了。想想當時多寒心!看到這可以知道媳婦兒子一點基本禮貌都沒有!做人最基本心疼父母的心都沒有!這樣的子女養大幹什麼!從這裡也看出了教育的失敗,教育孩子最基本的孝敬父母,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為了生活也不容易!烏鴉都知道反哺之情!為什麼人不知道?所以不管兒子女兒對長輩要有感恩的心,尊敬長輩!希望我們大家都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讓我們的社會充滿愛!


小朱朱仙女


昨晚追劇追到這一集,真的淚目了,相信很多人都在懷疑那句,我養你小,你養我老,養兒防老!是啊,父母花了一輩子的心血,省吃儉用的來到大上海,在上海賣了10幾年的包子,攢了300多萬給兒子全款買了一套房,捨不得兒子婚後壓力太大,當徐店長提醒他們可以貸款的,他們捨不得孩子們每個月還那麼多,多還那麼多利息,覺得全付為孩子們省了很多,為了家庭合睦,還加了兒媳婦的名字,回到包子鋪,開心極了,滿心期待到新房子的日子,規劃著怎麼睡,怎麼帶孫子,臉上露出了對這個城市的安定的期待……可是一切,當他們拉著一車的家當,把租房退了,去投奔兒子,大包小包的扛上了樓,汗溼的衣服,滿心歡喜的敲開了門,看到打扮時尚的親家母,熟練的打擾衛生,儼然成了自己家,老兩口為了孩子的和睦,體諒兒媳婦懷孕,什麼也沒說,就說自己是來看看的,最可恨的是他們的兒子,那麼多東西,老倆口扛下去了,嚴目強忍眼淚的往下走,兒子都沒幫著送送……那一刻,外人看的好心涼,可是老嚴夫婦不怪他,看他們推車車離開的漫漫路,眼淚忍不住了,那種流落街頭的感覺,太讓人揪心,天下父母心,好苦!

願天下的孩子都可以多關心父母,在能力範圍內去孝順父母,家合萬事興!





萌娃美美


今天看到電視劇《安家》中,嚴叔嚴嬸滿心歡喜的提著大包小包行李去新房被兒媳和兒子趕出家門這一場景的時候,心裡很難受。

這一對忠厚老實的老夫妻倆,起早貪黑賣包子一輩子,給兒子攢錢在上海買了一套房子,房產證上寫名字的時候,兒子非要添上兒媳的名子。對於兒子來說這情有可原,畢竟愛自己老婆嘛。但是,後來老兩口要搬來住的時候,卻發現沒有自己兩個人的一席之地。這一下寒了多少父母的心啊!

現如今,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參加工作之後都是租房子,奮鬥幾年以後,在父母的幫襯下付首付買一套房子,這可是父母攢了一輩子的血汗錢啊!試問哪個孩子不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啊,父母任勞任怨,無怨無悔!畢竟他們是愛自己兒女的。

嚴叔嚴嬸何嘗不是天下父母的一個縮影,她們的兒子不孝,以至於兒媳也不孝。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作為兒女,我們能做的就是多一份孝心,大家說對嗎?!


小Q話影


《安家》中的嚴叔嚴嬸被兒子兒媳趕出家門時,我的心裡真得不是個滋味,這就是卸磨殺驢的真實再現。



《安家》裡的嚴叔嚴嬸真得就代表著現實生活裡的每一位含辛茹苦的父母,他們沒有什麼遠大的抱負,他們心裡唯一的希望就是兒女們能安家立業,有一個溫暖又溫馨的家。

嚴叔嚴嬸來到上海,一直租住在狹小陰暗的出租房裡,開著一家小小的包子鋪,每天起早貪黑的買包子,賺得每一分錢都是辛苦得來的,就這樣一分一分的攢了320萬。


兒子要結婚了,他倆準備給兒子買房子,找到了徐姑姑的房屋中介,經過一番的思量和決斷,也沒有聽從徐姑姑的建議貸款買房,一定要全款買房,可就在籤協議的時候,兒子卻告訴他倆說要在房產證上加上兒媳的名字,因為兒媳已經懷孕了。嚴叔嚴嬸一聽到兒媳懷孕了,一高興就同意了,卻沒有去想這樣的草率的行為是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就這樣他倆用320萬全部的血汗錢都付了房款,當他們收拾好了所有的東西準備搬到新家的時候,他倆的喜悅溢於言表,畢竟這是他們奮鬥了大半生的結果,終於在大上海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並且還打算著兒媳生下孩子,要給兒子兒媳帶孩子。


當他倆大包小卷的來到他倆的新家的時候,出門相迎的是他倆的親家,一臉皮笑肉不笑的模樣,嘴裡說著客套話,情緒裡全是厭棄。媳婦更是連個正臉都沒有,一直背對著他倆個,兒子嘴上雖然相對和氣,卻也帶著嫌棄的臉色,也就上前了幾步連門口都沒到,明擺著就是不希望他的父母打攪他們安逸的生活。

嚴叔嚴嬸卻還顧及著所有人的臉面,體諒著別人的心理,知難而退,訕訕而退,扛著那麼多的東西下樓,可恨的是他們辛辛苦苦養大的兒子竟然無動於衷的連動都沒動,真得是禽獸不如的玩意。


看著年邁嚴叔嚴嬸被自己的兒子趕出家門,心裡真得不是個滋味,兒子的嫌棄是他倆最致命的傷。

當他倆回到包子鋪繼續賣包子的時候,遇到房似錦,一說到房子的事滿眼含淚,那份孩子給予他倆的創痛是難以癒合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所希望的不外乎就是天下的父母都能大歡喜,大安康,大幸福。



寄居蟹的雞毛蒜皮


我真心覺得這是社會上的一種真實寫照,爸爸媽媽起早貪黑的去蒸包子賣,在上海那座大城市打拼,然後給兒子買房子,好不容易攢了一輩子的錢,而且嚴叔嚴嬸兒人還比較善良,在最後一刻把房子加上了兒媳婦的名字,徐姑姑建議貸款買,然後可以分期付款,就是考慮到以後的問題,後來嚴叔嚴嬸還是沒有聽徐姑姑的建議。

我張姨家給兒子兒媳也買了房子,每個月都幫還房貸,兒媳婦不上班,兒子自己掙錢養家,張姨每年補貼孩子5萬塊錢,真是貪黑起早的,種了好多地,姨夫開車給人家耕地賺錢,有時候拉磚掙錢,都給了兒子兒媳婦,後來兒子跟兒子吵架,婆婆就勸他倆別打,說自己辛辛苦苦的就希望大家和和氣氣的,沒想到兒媳婦不樂意了,以後再也不和我張姨說話了,大家都說錢給出了冤家了。

我覺得:

1、兒媳婦和婆婆之間的關係不好,責任都在兒子身上,從小的教育觀念也有問題,從小就讓孩子知道一定要懂得感恩,懂得孝順老人,否則父母買了房子,然後寫了兒子兒媳的名字,岳母可以住在這裡,爸爸媽媽倒是不能住了,這也太對不起爸爸媽媽了。

2、孩子在18歲以後,就成人了,自己掙錢去買房子,爸爸媽媽可以在你錢不夠的時候進行補貼,或是父母幫你付首付,其餘的錢由孩子自己來還,這樣孩子自己也有生存能力。

3、如果爸爸媽媽買房子,尤其是全款買的房子,就需要寫爸爸媽媽的名字,以後爸爸媽媽也有個養老的地方,不能是父母掙錢買房,到最後卻沒有地方住。

4、實際當中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可以買一個大點的房子,並申請婚前協議,這房子父母有居住權,這樣父母也有了保障。


婉婷流浪者


很高興回答你提出的問題,昨天晚上剛剛看完這一集安家差點把我氣死,不說別的。父母含辛茹苦地把你養大,從不指望你去報恩,你卻這樣對待父母,當打開門的一瞬間,我看到他兒子跟媳婦一起出現在畫面裡,而他兒媳婦轉身就走了,真是上火,我多麼想他兒子跟他媳婦大吵一架,然後把他爸他媽接進來。我估計百分之99的觀眾都是跟我想的一樣,但是一定惡有惡報,後面走著瞧。


抬槓小青年


都說養兒能防老,但其中卻隱藏著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這個兒子不孝順怎麼辦?老嚴夫婦就是正面對著這個問題。倖幸苦苦大半輩子賣包子的錢全都拿出來了為兒子買房,最後卻連新房的門都進不了,如果不是還有一個包子鋪,即將流落街頭。

老嚴夫婦為兒子買房的事件可謂是“中國式啃老“的典型代表。或許會有疑惑父母主動給的,還算啃老嗎? 現在年輕人基本都無法依靠自己的能力娶媳婦和買房,這時父母願意主動出錢承擔這些,天下父母疼愛自己的孩子,因為愛而給孩子錢,出錢看似天經地義,但父母主動給的就不用還了嗎?

過溺的寵愛

老嚴夫婦來到上海打拼十幾年,依靠著賣包子終於有了一筆不錯的積累,卻全拿給了兒子買房。在傳統的中國式家庭觀念中,上一代總是在為下一代而忙碌。嚴老夫婦在看房時一聽到宮家的房子可以旺子孫,毫不猶豫地就要買房。一聽兒子的媳婦懷孕了,原本還猶豫要不要把媳婦的名字加在房產證上,立刻就答應了下來。為了不讓兒子年紀輕輕背上貸款,選擇一次性付清,讓自己的身家見底。即使被兒子趕出門,包子鋪被封,也不願意回老家,要留在上海看兒子,照顧孫子。

看似對孫子的寵愛其實是對兒子的愛,當自己的兒子有了兒子,兒子今後的生活就有了保障,即使自己離去,兒子也有人陪伴。帶孫子,為兒子減輕負擔。但這樣犧牲自己,全力為孩子的方式,卻並沒有培養出想要的那個懂得珍惜的孩子,越是愛他,越是縱容,反而造就了一個羽翼退化、毫無擔當的懦夫。

無盡的索取

一份工作,一個懷孕的妻子還有兩位日益老去,需要照顧的父母,難道這些還不足以讓一個人成熟嗎?小的時候或許還可以在父母的羽翼下對父母進行無休止的依賴和索取,但長大了卻依舊不放下啃老的惰性、獨自去承擔一個成人該承擔的責任。

在買房簽名時,嚴老夫婦的兒子說”這房產證上要是沒有倩倩的名字,我心裡不好受“,用你父母大半輩子一個包子一個包子賣來的錢為自己買房子就好受了嗎?看著媳婦三連問懟著自己的父母問卻不吱一聲。

嚴老夫婦搬到新房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為讓嚴嫂去伺候媳婦,但是開門的卻是親家母,親家母反而喧兵為主請他們來家裡做客。兒媳婦看到嚴老夫婦掉頭就走而兒子看著父母提著大包小包提到家門口聽他們說要搬新家,卻不問是要搬到哪裡反讓他們先回去。

當有利用價值,還有所可以索取的時候,兒媳婦攙著婆婆,當毫無價值時兒媳婦轉頭就走,兒子趕他們出門。啃掉父母一輩子的積蓄,心底的自私和懶惰依舊無休止的滋長。

一輩子的錢買的房子,卻落不得住處。心軟是害,心狠是愛。誰溺愛孩子,誰總有一天會為孩子包紮傷口。

世界上沒有什麼你情我願,兒子不思進取,父母不願你過得不如意,不順心,所以願意供養著你。啃老就是啃老。


啊惟


看到《安家》裡勤勞善良的嚴叔嚴嬸,被兒子兒媳婦趕出家門,我內心很心疼老兩口,話說養兒防老,誰知道他們卻養了個白眼狼,辛辛苦苦一輩子的積蓄,都拿給兒子兒媳婦買房了,結果他們卻把老兩口趕出家門,真的令人心寒。



人善被人欺,老兩口太過善良,處處為孩子著想,對人不設防,其實這件事上也告訴我們幾個道理:

1.養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教會他感恩,孝順

我們辛苦養育一個孩子,不求他/她大富大貴,但是希望他/她能夠是一個純正,善良的人,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教會他/她感恩父母,孝順父母,不要讓孩子覺得你對他/她好是理所應當的。或者你的家業都應該給他/她繼承。


2.不要太低谷人性,尤其是在錢這件事上

在籤買房協議的時候,房似錦和徐姑姑都建議嚴叔嚴嬸貸款買房,付一部分錢做首付,剩餘的錢留作它用,他們擔心孩子壓力太太,其實當時就應該如此,給他們付個首付,剩餘的房貸由他們來還。而且他們的兒媳婦還要求在房產證上加上她的名字,老兩口知道她懷了自己的孫子,覺得以後就是一家人了,就毫不猶豫的決定加上她的名字。


3.你不仁不要怪我不義,實在不行就走法律途徑

不要講為了孩子忍忍什麼的,既然你不仁就不要怪我們不義,不贍養老人是犯法的,所以老嚴夫婦可以去告他兒子,何況他們住的房子也是老兩口一個包子一個包子辛苦攢來的,這種不孝而且忘恩負義的東西,就應該受到懲罰。

如果是我,可能真的不會像老嚴夫婦那樣就走了,那我就要住下去,兒子做不了住。我自己花錢買的房子,我憑什麼看別人臉色,不讓住,我就打地鋪,屋裡不讓住,把我往外趕。我就躺地上,說不舒服。反正我賴著不走了。

不過換句話說,老嚴夫婦如果真的這麼做的話,他們也不會有今天這樣的結局,我們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這種犧牲式的父母,往往結局都不會太好,很容易有個極度自私的孩子,日常生活中朋友也是如此,你會發現那種特別好的人周圍,周圍總是圍繞著極度自私自利的人,而且奇怪的是,他們關係還特別好。


離漠漠的優質夢


自從電視劇《安家》熱播以來,收到觀眾們的熱烈討論,裡面的一個個人物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無論是小市民氣息的趙小姐,還是買兇房的黃老闆,抑或深藏不漏的飼料大王林茂根……但在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裡,有一個人卻讓人覺得可恨,那就是老嚴的兒媳倩倩。

老嚴的兒媳婦倩倩出場不多,一次是老嚴買房時笑臉盈盈地說自己懷孕了,要求在房產證上加名。第二次是老嚴夫婦興沖沖來兒子家時,她站在門口滿臉不屑的打量著衣著破爛的公公婆婆,然後滿臉氣憤的離去。這兩次出場將一個兩面三刀,用人朝前,翻臉朝後的卑鄙小人刻畫的栩栩如生。

從前面的情節中我們知道,老嚴夫婦20多年前揹著兩個蛇皮袋從農村老家來到了繁華都市上海。他們起早貪黑披星戴月的勞作,靠一個一個的賣包子,終於攢夠了320萬的鉅款。

這320萬來之不易,電視劇中老嚴妻子說:“我們從夜裡2點到早上10點,也算八小時工作制。”我們都知道人的生物鐘,白天工作,夜晚休息,而老嚴夫妻完全打亂了,他們以自己的健康為代價,靠一個一個的包子攢來了320萬的鉅款。

他們能拼能幹的動力就是想為兒子買房子,想讓子孫在上海生根。根是落下了,可是他們的兒子卻讓他們失望了。從昨晚的劇情可以看到,當老嚴夫婦興沖沖的去兒子家裡住時,可是親家卻已經鳩佔鵲巢,“熱情”招呼老嚴夫婦“進去做客”。老嚴父婦乘興而去,悽惶而歸的樣子,實在讓人心疼。就這樣,這對善良的老人還自我安慰,說自己做的飯沒有親家做的合胃口,真是讓人心疼。

老嚴的經歷並不是唯一,杭州也有一個類似的新聞。兒子結婚,一對夫妻將自己現住的位於錢塘潮旁邊的200平米的房子讓給兒子兒媳住,為了給新人獨立空間,老兩口搬去和自己90歲的母親擠在一起。根據兒媳的意見,老兩口又和親家分別出資80萬在兒媳婦的老家嘉興買了一套130平的房子給小兩口作為婚房。兩年後婚房交房了,老兩口得知一個消息,親家賣了自己的房子,搬到了兒子兒媳的婚房裡,而自己卻有家難回,和90歲的母親擠在一起。於是他們讓兒子兒媳搬回婚房裡,好讓他們搬回來,可是兒媳卻一口拒絕。最後不得已,他們只能訴諸法律,要求兒媳強制騰房。房子回來了,可是失去的卻永遠回不來了。

俗話說的好,“女人是家裡的風水”,“好女人,旺三代”,所以找兒媳婦時一定要擦亮眼睛,不靠外在看人品。

從電視劇中的倩倩可以看出她媽媽素質也不高,筆者猜測,在後面的磨合中她媽媽一定會和小嚴發生矛盾,從而爆發離婚,進而為了房產而起紛爭,估計安居天下的中介們又有的忙了。

上海的張文宏教授說,“不能讓老實人受欺負”,我們也不能讓老嚴夫婦這樣善良的人“身在流淚心在滴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