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社會即課堂,生活即教育,疫情是一本“最好的教材”

本該如期到來的2020“開學季”,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按下了暫停鍵,全國人民同舟共濟與疫情作戰。在這場“全民防疫攻堅戰”中,不少學校的學生們不但通過線上課程開展張弛有度地知識學習,更是將這場疫情變為學習的大課堂,認真學習這本生動而深刻的社會教科書。

北京市十一學校自2017年以來,一直在探索“基於標準的學習”,深入研究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更好地支持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為了指導學生正確認識疫情,學校高二年級語文組通過“雲課堂”平臺,開設了“疫情下的成長”項目式學習主題課程。結合疫情進行任務設計,驅動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自我規劃、小組合作、獨立思考、主動表達、自我評估,實現核心素養的落地生根。在高二語文學科教師閆存林看來,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侵襲下,沒有一個人可以置身事外。開設疫情項目學習能夠通過對疫情發展中信息傳播的甄別與關注,有效培養學生獨立判斷的思考能力以及心懷天下、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

社會即課堂,生活即教育,疫情是一本“最好的教材”

高二年級化學老師於秋紅將化學知識與疫情防控結合,利用“雲課堂”和學生探討生活中常見的消毒劑。她還引導學生從物質組成、結構、性質等化學視角分析不同消毒劑的殺菌消毒原理,以及調查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有效的消毒劑,為普通群眾居家消毒提供有效的方案等等,幫助學生們體會化學科學發展對於藥物合成的重要意義。於老師開設的“我用‘知識口罩’武裝‘疫’中人 ”課程,也成為不少高二學子的線上開學第一課。

社會即課堂,生活即教育,疫情是一本“最好的教材”

為自己加油,就是為武漢加油。在廊坊市第一中學,學校高二年級師生通過“好分數”學業分析平臺的直播功能開展線上教學。為保證學生在家自主學習的有效落實,學校還制定各學段學生每日家庭學習任務表。各組教師、班主任在指導學生落實任務表清單的同時,還堅持每日閱讀、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學校還依據個人愛好,組織學生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參加一定量的家務勞動,教育學生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要體會和踐行核心價值觀,弘揚正能量。

社會即課堂,生活即教育,疫情是一本“最好的教材”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教育方針明確要求,堅持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這場“全民防疫攻堅戰”也見證著學生們真實地、快樂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