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的民間小吃你吃過哪些?你們家鄉的特色小吃是什麼?

今抖雲西西


好多哦!愛吃的廣東流黃包 蝦餃 南京灌湯包鴨血粉絲 四川麻辣燙 陝西肉夾饃 北京炸醬麵 濰坊肉火燒 新疆烤囊


最愛暖暖的媽媽


我先來回答第二個問題,因為第一個問題著實太大了。我的家鄉是河北張家口一帶,而我的老家又靠近內蒙。西鄰山西大同,北靠內蒙,而張家口以前本身又是屬於連接塞上和塞下的交通要塞。

我很喜歡吃家鄉的特色,因為我發現在河北地區,只有張家口才有這個東西。到石家莊,保定等地帶更不就看不到了。我不知道內蒙人吃不吃,不過我好想也沒聽到過。一共有三樣特色是我最愛吃的 ,下面我就一一說下。

第一:燒餅,這個燒餅並不是你們所見到的,聽到的那個燒餅,也不是武大郎燒餅。在我們那兒,人們都叫他燒餅。它的主要用料是我們當地吃的一種油—胡麻油,由胡麻油和麵粉發酵後,加入白糖,或者紅糖或者鹹鹽(不同口味)製作而成。剛出爐的燒餅,外面脆脆的,酥酥的,裡面則是軟軟的。如果你到了張家口,早上五六點,你在衚衕的盡頭或者馬路邊就能看到在賣燒餅的,一般是牛奶,雞蛋,燒餅構成一個組合,以前在老家上學的時候,我們經常這麼吃。

第二:山芋兒,這個山芋也不是土豆,不過他確實是用土豆做成的。叫他名字的時候,一定要把後面的兒化音念出來。這個東西應該是很多人聽都沒聽過的,不過他確實也是我非常喜歡吃的張家口特色。每次我回家,我媽總是用兩鍋香噴噴的山芋兒等著我,在配上蘑菇肉湯,燉著我吃山芋兒離不開的雞蛋,那一瞬間我就覺得“我哪兒都不想去了,就留在家裡吃山芋兒”,這麼多年了,我從未吃膩過。山芋兒是把一大鍋土豆放到鍋裡悶爛,然後把的皮剝掉,添加麵粉進去,來回的再面板上搓,直到它很勁道為止。

第三:莜麵,相比前兩種特色,莜麵可能聽過的人要多些。莜麵的主要製作材料是小麥。我們家裡一般吃莜麵的蘸料分為涼和熱兩種,涼的我比較喜歡吃,一般是由蔥,水蘿蔔或者鹹菜懟起來的,和山芋兒一樣,我吃莜麵的時候也離不開燉雞蛋。

其實中國的小吃真的太多了,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即使你再某個地方,吃到了很好吃的東西,可是家鄉的味道永遠是你最懷念的。


愛玩愛吃愛拍的墨辰


中國的民間小吃舉不勝舉,我吃過的有重慶小面,重慶火鍋,重慶酸辣粉,重慶烤魚。四川的冒菜,宜賓燃面,擔擔麵。湖南的臭豆腐。雲南的米線。甘肅的蘭州掛麵。北方的醬香餅。廣東的炒米粉,早餐腸粉…… 當然我最喜歡吃我們四川重慶的麻辣小吃!




重慶阿偉在惠州


老北京炸醬麵,雲南過橋米線,老北京驢打滾,天津煎餅果子,廣西螺螄粉,武漢熱乾麵,黃山臭鱖魚,長沙臭豆腐,四川串串香,重慶麻辣火鍋,山東燒餅,老北京冰糖葫蘆,四川冰粉...

我們家鄉的小吃感覺是匯百家風味,全國各地的名小吃我們家這邊基本都能買到!我們家這邊我經吃的就是涼拌的涼皮米線,還有臭豆腐了,自己也會在家做糖葫蘆和驢打滾!!


好人姐


我國曆史悠久,地大物博,全國各地區的民間小吃也是舉不勝舉,相信大家也到過很多地方,來到每個地方也會去尋找和品嚐當地特色美食,有些特色小吃吃了一次後,多年來會一直回味,難以忘卻!

比如廣東:廣東炒米粉,炒河粉,廣東腸粉,廣東糖水等

天津:天津狗不理包子

陝西:西安潼關肉夾饃,褲帶面,蘸水面,陝西漢中涼皮

雲南:雲南過橋米線

河南:羊肉湯燴麵,胡辣湯,滷麵

蘇州:生煎包子

新疆:羊肉串,羊肉包子

家鄉特色小吃

徐州:菜煎餅,冷麵,睢寧娃娃魚(紅薯粉做的)涼粉,鍋餅,煎包等











漢水緣生活錄


在中國,民間小吃可以說是一絕。小編也吃過幾種不同地方的小吃,四川的紅油抄手,武漢的熱乾麵,長沙臭豆腐,重慶小面,廣西柳州螺螄粉,山東大蔥捲餅,北京豆汁焦圈等(嗯,小編是個重口味的人)。

今天說說我家鄉河南的幾種比較有名的民見小吃。1、胡辣湯,很多地方都有賣胡辣湯,也各有差異。聽說最早的胡辣湯是我們河南逍遙鎮的。

河南的胡辣湯的大概做法是用熬製三四個小時的牛羊骨湯做原湯,再把牛肉粒,麵筋,豆皮,海帶,黃花菜,花生,木耳,細粉條等食材按順序放進去燉煮,然後加一些胡椒粉之類的調料,最後在勾一些芡就可以出鍋了(嗯,小編不太會做)。吃的時候可以放辣椒油,香油,香菜等,胡辣湯本身的味道不是那種香辣的,而是喝到胃裡暖暖的,燒燒的,很開胃。再配些油條,油餅,小籠包就更美了, 這基本是河南人的早餐必備。


2、燴麵,到了河南,早上吃過了胡辣湯油條,到中午了那就來一碗燴麵。

河南燴麵的做發是把牛骨湯燒開,再把燴麵下進去,然後加一些鹽,雞精等調味,煮熟出鍋以後在上面放幾片牛羊肉,蔥花香菜即可。再配上兩個涼菜,一瓶啤酒,那小日子會過。
3、小車牛肉,和皮凍差不多,但肯定比皮凍好吃。這個一般秋冬和初春才有賣。

小車牛肉的製作方法首先切成一兩公斤的肉塊,在清水中浸泡四五小時,去淨血汙。然後鍋中加入清水下入牛肉,水燒開時撇去血沫,加適量食鹽,花椒、茴香、草果等大料,小火燜煮出鍋。然後將晾涼的肉塊,放入大沙鍋的老湯內,放肉時,底層先放前肘、後肘、後臀,中間放腱子,最後放肚廂皮、肋條、牛蹄筋、牛頭肉等雜肉,填滿冷湯,加香料包、燜煮至筋軟肉爛。然後放涼過夜凝固成一塊就大功告成了。早上將加工好的牛肉捆綁在獨輪小車上,推到市場,不用吆喝,自會有人圍上買上一兩斤,回家配上倆小菜,與朋友家人小聚分享。


4、開封灌湯包,灌湯包皮很薄,(不像一般包子咬一口都是面)裡邊有餡料,還有湯。吃灌湯包子有這樣一句順口溜“先開窗,後喝湯,再滿口香"。

灌湯包好吃,但做起來是個技術活!大概做法是將麵粉加水和勻揉透,放置片刻。把豬肉茸、炒制過的蟹肉蟹油、皮凍、醬油、料酒等調拌成餡。然後將麵糰搓成長條,揪成大小一樣的面坯,擀成圓皮,加餡捏成提褶包,上蒸籠用大火蒸十分鐘即可(說起來好說,做起來難)。


我是九歌


武裝部那邊兒有很多:燒餅哥,瓦房子樂山缽缽雞,江湖冒菜,翹腳牛肉

夜市街:銀芳小吃的涼粉,康莊小吃的大包子。銀芳小吃巷子的另一頭有家天蠶土豆攤也要推薦一下

荷花小區:胖大娘小吃的幹水餃是老中江人的回憶,永安陸米粉

城北中學外:老字號刀削麵

南門:頂好賓館旁邊有家山西刀削麵,他家的幹拌刀削麵相當不錯,五年級一班串串香

北門藍灣半島那一片兒:武勝豬肝麵,中江小面,鋼管廠小郡肝串串香

步行街:二姐土+冒,北京滷肉卷

中國銀行對面:李記春捲

伍城北路菸草公司上面:一碗水煎蛋面

人民橋東邊:金牌滷肉面,牛筋面

中醫院的八寶油糕就不說了嘛,不吃的話好意思說你來過中江?




溪媽的幸福生活


說起中國的小吃太多了,拿北京來說吧,比較出名的有炒肝,爆肚,焦圈,艾窩窩,豌豆黃,糖火燒等等。地道的北京人最饞這口。

再說山西,我的老公是柳林人,所以我也算半個柳林人,這邊有一種特色小吃,碗團,是當地的特產,現在也是網紅食品,地道的柳林人都鍾愛這個味道。

下邊將做法分享出來。


【食材】蕎麥麵500g,食鹽10g,水1500ml,黃瓜1根,香菜適量,芝麻適量,辣椒油適量,米醋適量,醬油適量,滿滿的愛

1.涼水和麵,首先將食鹽用溫水化開,加入蕎麥粉中攪拌均勻。然後一邊加涼水一邊用筷子攪拌,水要一點一點的加,面的硬度和我們平時擀麵條的硬度一樣,直到將面攪拌成面絮後,用手將面絮揉成麵糰,然後醒十五分鐘。

2.稀釋面,這步是將和好的面稀釋成稠麵糊。首先在手中沾水,然後揣在面裡揉幾下,然後再沾水,再次揣在面裡揉,反覆進行這個動作,慢慢的面就會變軟。水一定要一點一點加,這樣做出來的碗團才筋道。形成稠漿糊,用手在盆子裡沿著一個方向攪拌,使麵糊上勁,直到麵糊內沒有面疙瘩,質地均勻即可,然後醒半個小時。

3.二次稀釋麵糊,蒸碗團之前需要將麵糊再稀釋一次。將醒好的面加入約500g水,將麵糊慢慢稀釋,期間用勺子不斷攪拌,直到盆底沒有沉澱物,用勺子舀起來,在勺子上可以掛住的程度就可以了。整體面和水的比例控制在1:4程度。

4.蒸碗團,開火上蒸鍋,先將碗擺放在蒸鍋中蒸熱,水燒開後,用布擦掉碗中的水汽,然後用勺子舀起麵糊倒入碗中,倒入碗中麵糊的量在碗的八成,不要倒滿。然後蓋上鍋蓋,大火蒸半個小時。空氣中都瀰漫著蕎麥散發出來的獨特香味兒。

5.攪拌抹化成型,剛出鍋的碗團成軟稠流體狀,需要趁熱沿著一個方向快速攪拌,然後沿著碗用勺子抹平,再徹底晾涼,只有經過這樣反覆攪拌,做出來的碗團,才能保證口感筋道。

6.涼拌碗團,碗團徹底晾涼後,用勺子沿著碗的邊緣,很容易就可以將碗團脫下,然後放在案板上切成條狀。黃瓜切成細絲,香菜切碎備用。將切好的碗團盛入盤中,放入黃瓜絲,香菜,淋上醬油,醋,辣椒油,芝麻碎,攪拌均勻,即可享受美味。


黛夢生花


我的家鄉臨沂地區的風味小吃是最有特色的,因其香辣可口、肥而不膩、祛風除寒、開食健胃實為眾人所喜愛,特別是每天早晨喝糝系臨沂傳統食俗,有的都是去喝頭鍋糝,有時候一天不喝都難受[呲牙]



南郭A


我的家鄉在山東蓬萊,我們這的名小吃是蓬萊小面。按照蓬萊農村的傳統,逢喪逢喜,蓬萊小面是民間宴會中必上的壓軸主食,因此,這種宴請也就以“吃麵”代稱,去別人家赴宴也就是去吃麵。在主菜過後,吃蓬萊小面被視為對主人的尊重,因此主人一般都會聘請當地比較有身手的師傅來現場“摔面”。

蓬萊小面中的麵湯不是清湯或者高湯,而是經過複雜程序加工過的滷子,即所謂“三分靠面,七分靠滷”。開滷所用的食材就是當地出產的各種海鮮,比如鮑魚、海蠣子、海腸子等等,其中經常用到的是加吉魚。

麵條和蘭州拉麵差不多,需要有經驗的師傅才能拉出來,就是那種很細很細的麵條,但是又特別筋道,鍋中的水要保持大火沸騰,面投入水中幾秒鐘的時間,一翻就好。

滷子加入盛好的面中,這個面不在於鹹香辣的重口味,而在於海鮮本身自帶的清鮮,再配上幾個小菜,歡迎大家來品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