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些人口口聲聲說我教育別人為別人好,現目標被搞出精神病要完蛋了,要不要負責,為什麼?

拼盡全力去保護你愛你


真正做教育者常感嘆教育不易。

總有人在抱怨自己全心全意為學生付出,但結果鬧出學生非常反抗自己,百思不得其解,鬱悶不已。

好多年以前,我曾在高三接手一個班的數學教學,剛開始上課時我倒也沒發現該班學生的異樣,與我配合的很好,課堂氣氛也活躍,學生思維也挺敏捷,我在冷靜思考,面對這樣一群好孩子,那老師為什麼被換掉了呢?高三第一次數學考試發試卷後,學生個個低頭不語,坐在座位上從未有過的規矩,靜靜的在等著什麼……我觀察到異樣,輕輕的問道:“你們怎麼了?同學們”,連問幾遍都無人敢答,只好請數學科代表回答,科代表答:“我們都害怕你罵”,我非常奇怪地回覆學生:“我為什麼要罵你們”,眾多學生搶著說:“以前數學老師考試後要罵半節課,有時還打我們,我們上她的數學課都怕講錯話,怕就不說”。我聽後心中終於明白了前任老師,你真可憐,你太著急了,課堂上老師第一要素就是讓學生喜歡老師,老師的言行就是學生的風向標,老師的導向,老師的為人修養都是學生的榜樣。正確認識“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所以老師口中的對學生的好不能是一廂情願的,要師生能融洽相處的,是帶給學生動力的好才是真好!其實“軟暴力”也具殺傷力。


數字張


這種事情恐怕在大多數人身上都發生過,自認為是好心好意幫助別人,怎麼到頭來卻是好心做了壞事?

我認為,發生這種尷尬難堪的根源是“為你好”的本質其實是“為我好”。

從我自己來說,既是自己孩子的父親,又是別人孩子的老師,這種“我是為你好”的言詞不知說了多少次!結果往往是誰都不領情。

當我對自己孩子說“我是為你好”時,是用自己的經驗告誡孩子不要做錯事,做錯事父母臉上很難看;當我對學生說“我是為你好”時,是在解釋為什麼要批評學生。說來說去,其實都是為了自己面子上過得去,心理上得到安慰。

而真實的情況呢?卻是孩子有自己分辨善惡標準。對我是正確的,對他們可能就不正確。所以得不到他們的理解。這需要我們反思。

還有更可怕的,當一些社會人士和團體給貧困學生提供資助時,學校方面為了表示感謝,資助方為了有材料存檔,就會舉行資助儀式。眾人矚目的隆重場面,往往會讓這些受資助的孩子們萬分難堪!自尊心受到強烈傷害。

看看,是不是好心做了錯事?

所以,即使我們真的是為別人好,也要多為對方考慮,充分考慮他們的心理承受!


高老師語文講堂


所謂的教育別人的方式有兩種:

一,指出別人的不足之處,苦口婆心的開導別人,真心實意地幫助別人。

二,不留情面地痛斥別人的錯誤,採用了懲罰性的不當措施,讓人顏面盡失,

同樣是教育別人,效果卻截然不同,

第一種方式是耐心的勸導,給予實實在在的幫助,可以是精神上的撫慰,還可以給予物質上幫助,這是一種治病救人的無私幫助,會讓人樂於接受,會讓人產生信任感。

第二種方式過於苛刻,讓人感覺盛氣凌人落井下石的誤解,這樣不利於別人糾正錯誤,反而會導致不可預測的後果,得不償失。

總而言之,教育別人要因人而異,對於那些性格開朗的人你可以隨便說他幾句都沒有關係的,但是對於那些性格內向,沉默寡言,極度孤僻,自尊心極強的人來說你萬萬不要當眾批評他,不要大發雷霆,雖然你淋漓盡致地發洩了怒火,同時你可能也埋下禍根,他可能覺得你是故意羞辱他。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每個人的心態都不一樣,有些人的精神比較脆弱,遇到挫折容易崩潰。

上班做工作不難,但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真的不容易……



嚮往大山的人


您這個問題不太清楚,但是我說一下我的看法。首先有人口口聲聲說為了別人好,其實教育肯定和商品一樣,它是提供一種服務。然後學習者學習到技能。也不是說為了誰好,這就是彼此互惠的一個關係。

另外呢,假如有學生產生了精神方面的疾病,當然是兩方面肯定都有原因。像我接觸到的案例,有同學有了精神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造成的。

因為在孩子教育過程中一直沒有受到過挫折,可能老師的一個言行一句話。就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導致孩子精神產生問題。從這方面看,這就是家長的責任比較大。因為同樣的教育方式,大多數同學都沒有問題。但老師不可能針對每一個同學採用不同的方法。這個有點兒難度。

當然前提是隻要老師沒有采用一些非法的手段。所以有句話說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老師只是起一個輔導作用。只有兩方面都配合好,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跟李老師學英語


醫生治病救人是為了別人好,如果用藥不當導致病情加重,要不要負責?如果用藥得當卻沒有阻止病情加重,要不要負責?如果藥物治好了肺卻傷了胃,要不要負責?

醫和師,一個醫身,一個醫心。

若想說對,就不會有錯,對總會大於錯。

若想說錯,就不會有對,錯就會大於對。

是非對錯都是主觀判斷,可以作為論點辯上千年。


馭水客


這個問題有討論空間。

如果教育者一切都是為被教育者著想,恐怕他的做法有些不妥,其效果嚴重違背了動機,在這裡有兩種情況需要警惕,首先是被教育者原本的狀態是否正常,如果原來的狀態就不正常,那是對教育者的極大的不尊重。如果被教育者原本處於完全正常的狀態,提問者所說的結果就值得懷疑。如果被教育者原本處於不正常狀態,但還有藥可救,那這種情況可能就要追問教育者本身的目的和他的水平。但是至於是否追究其法律責任,因為我不是律師也不懂法,就無法回答了。


賈樹國1


這個問題涉及很深層次的內容。在當今教育體系下,小孩都是在父母和老師的教育下成長,而父母和老師在教育的過程中會添加許多的個人主觀因素,中學時期孩子的叛逆大部分也來自孩子對父母和老師主觀感的反抗。

當然,歷史以及科學都或多或少的證明,在教育過程中,父母和老師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指導孩子直至他們有完整的行為能力,否則這個孩子不可能好好成長。因此我覺得那些口口聲聲說教育別人是為別人好的人,他們在教育過程中都是符合自己的本心的,即確實是以自己的標準來給孩子灌輸教育理念。


我的習題屋


教育和為你好是兩個概念,我個人認為教育就是傳教和身體素質兩方面的事情,為你好可以理解成多方面因素的形成例如你幾天沒吃飯了碰上了我我給你飯吃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