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神經內科都檢查什麼?

wcj26


我是什麼外科醫生,如果講很多的檢查,會讓你覺得很迷茫,我來講一下我們神經外科可以治療一些什麼疾病吧!

治病需內外科,內科主要用藥物治療,外科除了藥物治療,還有更厲害的方法,手術,所以中國神經外科泰斗王忠誠院士說:一個好的外科醫生是一個好的內科醫生加一把好的手術刀,

神經外科就是專門治療神經系統病變的一門外科。


神經外科的功能異常強大,主要有三大塊:腦血管疾病,腦外傷,腦腫瘤,當然隨著神經外科的不斷髮展,又有了許多的亞專科,

現在就分門別類的告訴你: 一、腦血管疾病 常見的有,顱內動脈瘤、腦動靜脈畸形、高血壓腦出血,頸內動脈海綿竇瘻、煙霧病、其他的有腦缺血性疾病、頸動脈閉塞腦梗塞、 自發性腦室內出血、腦腫瘤性出血、慢性擴張性腦內血腫等;

在我們科室,高血壓腦出血的手術治療已經很成熟了,腦動脈瘤開顱夾閉術,腦動脈瘤介入栓塞術,腦動靜脈畸形介入栓塞術也已經做了很多了。




二、顱內腫瘤1、腦膜瘤:一般部位腦膜瘤、顱底腦膜瘤、腦膜肉瘤、惡性腦膜瘤等;2,膠質瘤 3.、蝶鞍部腫瘤:垂體腺瘤、原發性空蝶鞍、視交叉部膠質瘤等;4、胚胎殘餘組織腫瘤:顱咽管瘤、表皮樣囊腫、皮樣囊腫、脊索瘤等;5、神經纖維腫瘤:聽神經鞘瘤、三叉神經鞘瘤、其它顱神經腫瘤;6、生殖細胞瘤:生殖細胞瘤畸胎瘤、內胚竇瘤、絨毛膜上皮癌等;7、腦幹佔位病變;8、其它顱內腫瘤:淋巴瘤、血管網狀細胞瘤、顱內轉移瘤、黑色素瘤等;


這是切出的腫瘤病灶。

三、顱腦外傷:(一)原發性顱腦損傷:頭皮損傷顱骨骨折、腦震盪,腦挫裂傷、腦幹損傷、瀰漫性軸索損傷、開放性顱腦損傷;(二)繼發性顱腦損傷:各型外傷性顱內血腫;(三)顱腦損傷合併症或後遺症:腦脊液漏、外傷性頸內動脈海綿竇漏、顱神經損傷、外傷性癲癇;(四)顱腦損傷後感染:頭皮感染、顱骨骨髓炎、腦膜炎、腦室炎、腦膿腫;(五)其它顱腦損傷合併症,如外傷後腦積水、外傷後腦膨出、外傷性靜脈竇血栓形成、外傷後顱骨缺損;

顱腦創傷是我們神經外科的傳統強項。

除了常見的,還有其他一些疾病。

1、顱內感染性疾病1、顱內非特異性感染:化膿性腦膜炎腦膿腫;2、顱內特異性感染:腦結核瘤 黴菌性肉芽腫腦蛛網膜炎;

2、先天性腦發育畸形 Amold-Chiari畸形、胼胝體發育畸形、 Dandy-Walker畸形、無腦畸形、顱內先天性蛛網膜囊腫等;

3、 腦內寄生蟲病腦囊蟲病腦型肺吸蟲腦型血吸蟲腦包蟲病;

4、 功能性疾病1、疼痛的外科治療: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癌性疼痛;2、癲癇的外科治療:顳葉癲癇、額葉癲癇、外傷後癲癇、腦手術後癲癇;3、錐體外系疾病的治療:帕金森病、扭轉痙攣性斜頸;4、腦脊液循環障礙:成人腦積水、兒童腦積水、顱內靜脈竇閉塞性顱高壓;5、面肌痙攣;

5、頭皮和顱骨疾病1、 頭皮腫瘤;2、 顱骨腫瘤;3、先天性顱骨疾病:寰枕部畸形顱裂及腦膜腦膨出狹顱症;

6、脊柱脊髓疾病,表現為:頸肩痛、腰腿痛、四肢疼痛、麻木、無力、癱瘓、大小便失禁等;1、脊柱骨折和脊髓損傷:閉合性脊髓損傷、脊髓火器傷、脊髓刃器傷等;2、椎管內腫瘤:椎管神經鞘瘤、髓內腫瘤、椎管內轉移性腫瘤、先天性椎管內腫瘤、脊柱腫瘤、椎管內外溝通性腫瘤等;3、脊柱脊髓先天性疾病:寰枕(Chiari)畸形、脊髓空洞、脊髓縱裂、脊膜脊髓膨出、脊髓栓系綜合徵、骶管囊腫等;4、脊柱結核、炎症 ;5、脊柱退行性變:頸椎病、腰椎間盤突/膨出、黃韌帶骨化、胸腰椎管狹窄、腰椎滑脫/不穩、 脊柱側彎等;

其中頸椎後路減壓內固定治療頸椎頸髓外傷病變在我們科室也逐漸發展。

7、功能康復1、認知和智能障礙:記憶力和注意力障礙失認症失用症;2、語言功能障礙:運動性失語感覺性失語運動功能障礙;3、 腦外傷後綜合徵;4、長期昏迷和植物生存的促醒;

所以神經外科治療的疾病是非常多的。也是非常複雜的。

有些疾病神經內科可以治療,神經外科也可以治療,有些疾病只有神經外科可以治療,神經外科醫生可以綜合判斷,有更多的選擇,可以選擇最適合病人的方法。

中國創業一公司老總說過一句辦事的話:找對人,走對路,做對事,在尋醫問藥方面同樣適宜,要不然多花冤枉錢不說,還耽誤病情。

覺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可以關注我

覺得我的回答欠佳,可以回覆告訴我

我是專業的神經外科從事介入的醫生,會有更多的腦血管疾病健康知識,乾貨“奉獻”給你的。謝謝。


神經介入戴醫生


你好,神經內科一般檢查面癱(又稱面神經炎、面神經麻痺)、面癱後遺症、三叉神經痛、癲癇、面肌痙攣、面肌萎縮、眼瞼痙攣、頭暈、頭痛(偏頭痛、神經性頭痛、血管性頭痛…)、面部疼痛、神經疼痛、神經損傷等各類神經疾病及疑難雜症。


神經內科醫生李燕


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包括定位診斷和定性診斷,定位診斷是第一步。臨床醫師在綜合考慮患者病史、症狀、體徵後,對病變部位做出初步推斷,再結合輔助檢查,即可確定疾病性質。

神經內科的檢查相對來說較為全面,要了解所需的檢查項目,就必須熟悉神經系統疾病的常見分類,包括周圍神經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運動障礙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等。除了血液生化指標的支持,還要以下檢查提供可靠依據。

一、頭顱影像學檢查

(1)頭顱CT,主要針對顱腦外傷、顱內血腫、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顱腦腫瘤等疾病的診斷。

(2)血管造影(CTA、DSA),主要用於大動脈狹窄、閉塞及腦動脈瘤等診斷,兩者區別在於DSA需要動脈插管注射造影劑,花費較多;而CTA是靜脈給藥,但是不能顯示小血管分支的病變。

(3)頭顱MR,此項檢查是利用人體內H質子在磁場中的運動產生的共振信號成像,臨床上廣泛應用於腦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顱腦腫瘤等疾病的診斷。其中,DWI檢查對急性腦梗死的識別具有優勢,發病2小時內即可顯影。

二、腰椎穿刺及腦脊液的檢查

腦脊液存在於腦室及蛛網膜下腔內,由於血腦屏障的存在,血液中的化學成分只能選擇性進入腦脊液。腰椎穿刺適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血管炎、自身免疫性腦病、炎性脫髓鞘疾病、累及腦膜的惡性腫瘤疾病等。

三、\t神經電生理檢查

(1)腦電地形圖:識別癲癇及其分類。

(2)肌電圖:主要為運動神經元疾病、肌肉萎縮的診斷提供依據,鑑別神經源性及肌源性損害。

四、超生檢查

(1)經顱多普勒:對於判斷顱內外血管的狹窄、閉塞、動靜脈畸形具有重要意義。

(2)頸動脈彩超:觀察頸部血管的管壁、管徑,識別頸部血管動脈硬化、狹窄、動脈瘤及動脈炎。

本期答主:霍曉曉 醫學碩士


杏花島


神經內科的檢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神內主要的就是中風病人,腦梗塞、腦出血居多。還有一些不明原因的肌肉萎縮、活動困難、失眠、癲癇、頭痛、帕金森等,這些都算是神經內科的疾病。

你說神經內科都檢查什麼,其實我覺得這個還是和相關的症狀相聯繫的。比如一個病人突然之間手腳不會活動了,那我們可能考慮他為腦中風,那要如何檢查呢?包括兩個方面。先是做體格檢查,包括肌力、張力、感覺、反射的檢查,大白話就是看看手腳活動怎麼樣,抬不抬得起來,手腳硬還是軟,通過這些病人身上的信息初步可以判斷是否存在腦功能受限的問題。

然後為了印證醫師的猜測,明確診斷,腦出血or腦梗塞?我們要做一個腦CT排除,如果是腦出血,急性的時候,CT就可以看到明顯的變化,那治療方案就是止血、減輕腦水腫。如果是CT未見明顯異常,那可能就考慮為腦梗塞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做磁共振檢查,然後明確診斷。腦梗死的治療就需要抗凝、甚至溶栓,活血化淤與營養神經,促進腦功能恢復。

體格檢查其實很考驗醫師的經驗,每個病人的症狀不同,視觸叩聽也很有難度的,和中醫的望聞問切一樣,考驗醫師的基本功。所以輔助檢查,心電圖,ct、mri、b超等出現就很好的彌補了醫生經驗不足的弊端,這也是臨床醫學可以很好發展的原因之一。結合他的症狀,他告訴你都不舒服,然後做相應的查體輔助檢查時,也是為了印證你這個診斷是否準確,或者是鑑別其他的疾病的。如果你說要檢查什麼,其實你很多都可以查,但是是否真的有必要呢,還是要根據個人的情況挑選合適的檢查。


大腦梗知識


我是小眼睛醫生

專注於心腦血管疾病

致力於公眾健康

熱愛於健身的心內科醫生

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點擊左上角,查看更多關於心腦血管疾病的知識

看到你這個問題,我不由自主的就想到了以前在神經內科輪轉時的那份痛苦。在神經內科輪轉的時候,每次遇到要收新的病人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便是一大堆的體格檢查。



所以神經內科最常見的檢查首先便是體格檢查。

神經內科的體格檢查包括哪些呢。

首先,神經內科需要看你的精神狀態。

也就是說你是不是清醒的,有沒有那種嗜睡的情況,有沒有昏迷的情況,有沒有昏睡的情況。這個是最直接的檢查。

由於腦梗塞根據所受累的不同部位,會有不同的臨床表現情況,所以全身性的進行多方位的檢查。



有些患者,會因為腦梗塞波及到語言區域,出現失語的狀況。;

當然,這也是神經內科最有意思的一個地方,失語並不是值得是你就不會說話了。

我在神經內科曾經見過命名性失語 這種失語的類型是指的是患者能夠和大家正常的交流,但是對於物品能夠知道如何去使用它,但是不知道該如何叫它的名字。

這個是不是很神奇呀

所以,臨床上比較常見分失語有 運動性失語,感覺性失語,混合型失語和命名性失語。當然,具體是什麼樣的內容,你也不用掌握他了,應為作為非醫學專業的你們,接觸起來還是比較費勁的。

你們可以經常看到,腦梗塞的病人,會有運動上的不方面,在神經內科的醫生是如何檢查和定義他們的呢。

我就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吧

神經受損傷的病人,會有肌張力的失調,在神經內科 常常區分為,折刀樣,鉛管樣,齒輪樣的變化。

具體的我就不講那麼多了,因為講的太多,你們也理解不了。

我是小眼睛醫生喜歡我的回答 可以點讚我覺得我的回答有道理,可以關注我覺得我的回答欠佳,可以回覆告訴我

小眼睛醫生愛運動


神內小美醫生;
回答僅供參考;
歡迎關注、留言!


什麼叫神經內科疾病?

小美醫生想要告訴你的是:

神經病≠精神病!

以前小美醫生的小夥伴問我的專業學的什麼?我回答神經病!幾乎所有不學醫的小夥伴以為我看的是“精神病”而對我的專業選擇充滿著不可思議和不敢相信”!

那麼,什麼是神經內科疾病?什麼是神經病呢?

簡而言之,就是指的關於神經系統(中樞和周圍)以及與其支配的肌肉系統(特別是骨骼肌系統)的疾病!


神經內科的檢查有哪些?

這裡,相比你想要知道的是神經內科常用的輔助檢查吧,下面,小美醫生根據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進行簡要的介紹

  • 實驗室檢查:

一般情況下,每個科室或者不同專業的疾病常規的的實驗室檢查,如三大常規、生化、凝血、術前免疫等是通用的,或者說是為了瞭解患者的一般情況,入院患者均需要常規篩查的必要項目;其次對於不同專科,同時根據對於疾病診斷的傾向性不同,或者診斷思考的不同根據對於輔助疾病診斷或者鑑別診斷而進行的比較專業或者專科的實驗室檢查。其中,對於神經內科,腰椎穿刺術是一個相對比較常用和特異的檢查,主要化驗的是腦脊液,主要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脫髓鞘疾病、惡性腫瘤、免疫性疾病等;
(注:腰椎穿刺術)


  • 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主要比較常用的是主要是CT和MRI;其中CT相對MRI比較,是相對比較簡便、價格便宜、操作簡單、快捷同時對於出血性疾病的識別由於MRI;
MRI也是神經內科疾病中比較重要的一種檢查,分辨率高,安全無創,但是相較於CT檢查費用較高以及時間較長,操作相對複雜;
此外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是神經電生理檢查,包括腦電圖和肌電圖檢查,其實就是類似於心電圖檢查;腦電圖:獲取的大腦的生物電信號,主要用於癲癇疾病的診斷以及療效觀察;
肌電圖:其實包括神經傳導檢查以及肌電圖檢查,主要檢查的是神經肌肉的生物電信號,從而進一步評估患者的神經肌肉損傷情況用於輔助疾病的診斷或者鑑別!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歡迎關注“神內小美醫生”,瞭解更多健康資訊!

神內小美醫生


神經內科疾病是臨床常見的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該疾病導致的死亡佔全球死亡人數的12%,如何利用體格檢查、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神經系統的疾病,提高生命質量延長生命長度,對神經系統患者至關重要。

有關神經內科的主要體格檢查包括:精神狀態檢查、腦神經、運動系統、反射、感覺系統、共濟和步態。精神狀態檢查最簡單易行的為folstein簡易精神狀態檢查,是一個標準化的篩選認知功能障礙的檢查,操作簡單,用時少,敏感度和特異性高。可以對患者的意識水平、定向、語言、記憶、信息收集、理解與判斷、抽象思維與計算進行初步評估。腦神經檢查主要為基本低限檢查:眼底、視野、瞳孔大小和12對腦神經檢查;檢查順序一般為一嗅二視,三動眼四滑車六外展(3、4、6腦神經具有類似功能,最好一起檢查),五三叉、七面、八前庭窩、九十舌咽迷走副,十二舌下腦神經全。運動系統檢查主要為尋找肌肉萎縮、檢查上下肢肌力及肌張力。並從外觀、張力、強度等方面進行論述。反射包括基礎的肱二頭肌反射、膝反射和跟腱反射。專科的神經系統檢查包括查多克徵、奧本海姆徵及戈登徵。腦膜刺激徵主要包括頸強直、布氏徵及科氏徵。感覺系統檢查主要包括觸痛覺、溫度覺、溫度覺、振動覺及關節位置覺。共濟失調檢查主要包括:快速輪替試驗、閉目難立、指鼻試驗及行走。步態主要從特殊的步態診斷神經系統的病變部位。如單側擺臂減少見於皮質脊髓束病變,碎步見於帕金森,剪刀步態見於痙攣,跨閾步態見於周圍神經及後柱病變。

神經內科的影像學檢查主要為CT與MRI,按疾病的種類與病情發展的狀態,選擇最佳影像學檢查。

神經系統的實驗室檢查主要包括血常規、血凝功能檢查、血脂檢查、腦脊液檢查、血流變及血小板相關檢查等。從而實驗室檢查協助來對神經系統來進行定性。

本期答主:原鵬飛,醫學碩士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神經內科包括的臨床病症比較寬泛,具體查什麼還要根據患者的症狀或者疾病而定

神經內科包括的臨床症狀或者疾病有頭痛、眩暈、腦血管疾病、癲癇、痴呆、肌肉萎縮、神經病變、腦癱、失眠、抑鬱、焦慮等

患病症狀的不同需要檢查的方面也不同,如腦脊液、生化檢查、CT、核磁共振、腦電圖、肌電圖、經顱多普勒、心理測試等

如果有需要的神經內科檢查的症狀,一定要去醫院根據醫生的建議做必要的檢查,以便做出正確的診斷,及時治療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