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廣南:“皇姑節”366週年朝慶活動啟幕

5月22日一早,廣南縣蓮城鎮南秀社區太平寨村就沸騰了起來。大家都穿上壯族節日盛裝,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歡慶“皇姑節”。

廣南:“皇姑節”366週年朝慶活動啟幕

據介紹,廣南縣南秀社區太平寨民間“皇姑節”是當地特有的民間節慶。每年皇姑節,南秀社區太平寨村都要組織本縣的文藝隊,同時邀請外縣、外地州的文藝隊組成巡演長龍隊伍,歡歌起舞、熱熱鬧鬧去“接皇姑”。

廣南:“皇姑節”366週年朝慶活動啟幕

今年祭祀皇姑、接皇姑的隊伍中,以壯族為主,漢、苗、彝等眾多民族組成的106個巡演方隊,排成了一條延綿幾公里的長龍,一路歌舞不斷。而在回程的路上,數萬名廣南群眾更是自發的夾道歡迎,場面十分熱鬧。

廣南:“皇姑節”366週年朝慶活動啟幕

節日期間,壯族群眾自發到皇姑廟裡,擺上壯家特有的美酒、花糯米飯和茶點等,焚香祈求皇姑賜財賜福賜平安,祝願一年風調雨順、四季平安。

廣南:“皇姑節”366週年朝慶活動啟幕

今年的據介紹,節日期間,還將舉辦“皇姑節”火塘會、“皇姑節” 366週年文藝演出、民歌演唱等豐富多彩的文藝演出。

年年祭皇姑,年年趨之若市。歷經三百餘年,如今祭祀皇姑、接皇姑已成為當地重要的民族文化活動。每年都有來自文山州內外、省內外的遊客、民間隊伍參與接皇姑儀式,形成了廣南縣民族節慶文化的亮點。

據介紹,皇姑節源於廣南縣蓮城鎮太平寨村,是該村壯族人民為紀念安化郡主(明朝永曆皇帝朱由榔的同胞妹妹,俗稱:皇姑)而舉行的廟會活動,延續至今已有366年的歷史。

廣南:“皇姑節”366週年朝慶活動啟幕

相傳公元1652年,明永曆皇帝朱由榔(1623---1662年)被吳三桂率領的叛軍追殺,永曆帝西逃,其妹安化郡主,年方十六,不願留降作俘虜,而隨兄長進入廣西,輾轉流遷到雲南廣南,不幸染上重病,歿於廣南縣城北壯族村寨,村民將其安葬在馬蹄井(地名)。革農村(今太平寨)壯族鄉親不忍心讓一位千金玉體埋在荒郊野壩,便將其遷入革農村旁安葬。寨中族老決定從1652年起,每年農曆四月第一個寅日(皇姑祭日),都要按壯家風俗舉行隆重的“接皇姑”儀式。“接皇姑”儀式結束後,前來參加皇姑節活動的各族群眾齊聚皇姑廟前,唱歌、跳舞,直到深夜,甚至通宵達旦。皇姑節活動就這樣一直延續至今,從沒中止過。

廣南:“皇姑節”366週年朝慶活動啟幕

如今,皇姑節的各項活動在保留其原始流程和風貌的基礎上,形式和規模得到不斷的規範和提升,活動內容從過去單一的“接皇姑“發展為如今的集:篝火會、接皇姑儀式、民族民間文藝匯演為一體的系列文化活動,在雲南、廣西、貴州等省(區)的壯、苗、彝、瑤等各族中形成了極大的影響力,每年前來參加皇姑節活動的各族群眾多達上萬人次。皇姑節也由此成為以太平寨村接皇姑活動為平臺,集中宣傳展示廣南壯族傳統禮儀、飲食、服飾、歌舞等文化魅力,影響力輻射雲、桂、黔三省(區)交界區域,一年一度的多民族共同參與的民族文化盛會。

2013年7月,“皇姑節”被列入文山州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名錄。2017年11月,入選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楊清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