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印度恆河的源頭在中國嗎?

茅草屋198


從國際劃分原則看,恆河的確發源中國。為什麼這樣說呢?這裡需要了解一下恆河基本情況以及各方面說法。

首先,介紹一下恆河

古代文明大都以江河流域展開,恆河是印度文明的主要發源地。就如我國古代文明是黃河流域一樣,所以恆河以印度人心中地位很高。人們稱恆河為印度的聖河。

無論從資料還是新聞上看,印度有些地方乾旱少雨,其實這是一種假象。印度並不缺水,這個國家是豐水的國家。因為印度境內除了恆河以外,還有幾條河流。但相比恆河,那些河流在印度人眼裡並不重要。

恆河英譯名是“從天堂上來”,天堂在哪裡?天堂是指的喜馬拉雅山,也就是說這條河流與喜馬拉雅山有關係,印度專家心知肚明。千百年來印度教徒把恆河稱之聖河,所以這條河流又與印度教有關。恆河流經印度五個邦,最後流入孟加拉國。

其次,為什麼說恆河發源中國呢?

據資料顯示,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但印度方面說法有點籠統。印度認為恆河發源於帕吉勒提河、阿勒格嫩達河、曼達基尼河、道里根加河、品達爾河五條河流,也就是說是五條河流的彙集地。但這種說法顯然有些牽強。五條河流總有一條是主流。

1.專家判定

對於恆河發源地,有些專家也沿著恆河進行考證,他們認為恆河主要發源於阿勒格嫩達河與帕吉勒提河,但在這兩條河流中,阿勒嫩達河流域最長,所以有人判定阿勒嫩達河應該是恆河的發源地。

2.印度觀點

對於恆河的發源地,印度官方還有一種說法,他們認為恆河的最大源頭是巴吉拉蒂河。但巴吉拉蒂河源頭是高穆克地區根戈德里冰川。印度認為這裡冰川形成了這條河流。但印度卻不知道,根戈德里冰川還有一段地下河流通向中國。

3.國際原則

國際上判定一條河流的發源地,標準是“河源惟遠,水量惟大”,也就是說流域最長,水量最大的才能稱為一條江河的源流。而我國境內甲扎崗噶河流向冰川成為地下河,並且地上長度也比巴吉拉蒂河要長,所以甲扎崗噶河最有資格成為恆河的源頭。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恆河發源地是我國的孔雀河。為什麼這樣說呢?原來專家以“水量惟大”原則判定。孔雀河並不是我們所說的新疆境內孔雀河,而是西藏阿里地區的一條河流,藏族名叫馬甲藏布。孔雀河發源於岡底斯山脈,由普蘭縣流入尼泊爾,再流入印度恆河。別小看這條孔雀河,它的流量特別大,每秒達到2990立方米。這種流量符合國際上關於 “水量惟大”原則。

所以從國際劃分原則看,恆河的源頭都在中國。


泥腿看客


無論從宗教上還是地理上說,它的源頭都不在中國。地理上,它源自印度北阿坎德邦喜瑪拉雅山脈、海拔3800多米的根戈德里冰川,多條冰川小溪在帕吉勒提匯合。因此,帕吉勒提被認為是恆河的發源地,也是印度神話的發源地。

而宗教傳說是,遠古時代,恆河水經常氾濫,淹沒河兩旁的村莊和農田,人們對此束手無策,於是請來了溼婆神。溼婆神解開自己的頭髮,讓河水從頭髮和全身流過。不再洶湧的恆河,從此溫和地灌溉農田,讓兩岸人民安居樂業。

溼婆神為了讓河水不再氾濫隨時治水,定居在恆河源頭。他的修行處,就在帕吉勒提的山間。他還經常和妻子一起,到恆河裡洗澡,化身為人們治病。而溼婆神的妻子烏瑪,本是山神的女兒,嫁給溼婆神後,又成為恆河的河神。

因此,在印度人心中,恆河便加倍神聖。恆河兩岸的人們,不但定期崇拜溼婆神和他的妻子,也定期舉行各種慶祝活動。為此,自古以來,他們在恆河兩旁建了許多聖城,以更好地祭祀神,並連接人間通往天堂、追逐神靈之路。

在所有這些聖城中,瓦拉納西是最為有名的一個。印度教徒平生有4大願望:敬拜溼婆神,用恆河水洗澡,到瓦拉納西火化,然後趁熱將骨灰撒到恆河裡。他們認為只有這樣,自己才能昇天,才能去到神的國度。

一些印度教徒,窮盡自己一生的積蓄,買一堆木柴提前堆在恆河邊,然後在旁邊的小屋裡等死。瓦拉納西只有100萬常住人口,卻有1000多座寺廟和100座高高的河臺。這些河臺中的大部分,建於1700年前後。它們中的一部分,既用於火葬,也用於沐浴。

另有一部分,則只用於火葬而不能沐浴,或者相反。但無論什麼用途,都是為了滿足印度教徒的心願。恆河,這條印度境內最長的河流,就這樣沖積出了恆河平原,創造出了恆河文明。因此,它又被稱為印度的“母親河”。

去年到印度旅遊,專門在瓦拉納西呆了幾天,到恆河邊的河臺上,看焚屍的火焰、在火堆旁遊蕩的狗、牛和老鷹,以及恆河平緩和波瀾不驚的流水,體會印度人的生死觀和宗教觀。

恆河的汙染,不僅直接影響沿岸人們的生活和健康,也直接威脅著河中150多種魚類、90多種兩棲動物的生存繁衍,令恆河河豚面臨滅絕的危險。同時,恆河流域的塑料汙染,是全球海洋汙染中最嚴重的。

瓦拉納西一帶河流,因人類糞便造成的大腸桿菌汙染,超過印度政府標準的100倍。好在政府下大力氣整治恆河,據說初見成效。至少我們面前的恆河瓦拉納西河段,沒有許多圖片上的垃圾堆積、糞便漂流。


世界真的很大


印度河源頭的問題需要從地理和宗教兩個層面來解讀。

一般來說地理學上,追溯一條河流的源頭有兩個通行的標準,河源唯長和水量唯大。

廣義上恆河上游有5 條源流:巴吉拉蒂河(Bhagirathi)、阿拉克南達河(Alaknanda)、曼達基尼河(Mandakini)、道里根加河(Dhauliganga)與品達爾河(Pindar)全發源於中印交界的喜馬拉雅山區。河源的發育冰川以及源流區域都在喜馬拉雅山南麓,屬於印度境內北阿坎德邦。

其中,最主要的河源為巴吉拉蒂河和阿拉克南達河。

在這兩條河源中,巴吉拉蒂河朔源最遠,其上部河流甲扎崗噶河深入中印領土爭端區,而阿拉克南達河的水量、流域面積都遠遠大於巴吉拉蒂河。

從河流為遠的角度上講,巴吉拉蒂河上游甲扎崗噶河的的冰川應該是恆河的源頭。

但目前國際上,對於印度河正源的考量基本是以水量和流域面積確定的。因此一般將,阿拉克南達河上游喜馬拉雅山脈根戈德里冰川腳下的冰洞,作為恆河的正源。

但既然巴吉拉蒂河和阿拉克南達河,都是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那為什麼有人認為恆河源頭在岡底斯山呢?這兩座山脈離得可不是一般的遠吶!

這就要從宗教意義上考量了,岡底斯山脈的主峰岡仁波齊(岡仁波齊並不是岡底斯山的最高峰,但它太有名了,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它是主峰)是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傳佛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

在岡仁波齊腳下發源了四條大河,分別是獅泉河(藏語稱森格藏布)、象泉河(朗欽藏布)、馬泉河(當卻喀撥)和孔雀河(馬甲藏布)。正是因為有著四條大河,岡仁波齊也被稱為“萬水之源”。

作為印度教中最重要的神山,很多印度人都堅信,他們的宗教聖河恆河應該發源於神山腳下,這也是每年都有印度信徒,來岡仁波齊朝聖的原因。

說起來,岡仁波齊腳下的孔雀河確實和恆河有點關係,孔雀河從普蘭流出過境後,進入尼泊爾後改稱卡爾納利河(Karnali River),卡爾納利河在尼泊爾境內蜿蜒曲折,流入印度後改稱卡克拉河,最後注入恆河,成為恆河的一條主要支流。

其實,在印度境內著名的大河中,真正發源於西藏阿里地區的是布拉馬普特拉河,其河流上游便是雅魯藏布江,而雅魯藏布的上游便是發源於岡仁波齊腳下的馬泉河。

所以,原則上來說,雅魯藏布上修建水電站和印度並沒有多少關係,雖然布拉馬普特拉河也流經印度,但其河流主要水量的來源於藏南的溫熱水汽,就是截斷了雅魯藏布也不會影響多少布拉馬普特拉的流量。

再說了,布拉馬普特拉河最終從孟加拉國的恆河三角洲出海,孟加拉年年發水災,說不定還是個好事兒呢!我們也是考慮,將下游兄弟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哈哈哈!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有吧,地圖冊上標明的很清楚,恆河和印度河都有部分上游在西藏札達縣,離得還真不遠,只不過不算什麼主要水量來源。向東也不遠就是雅魯藏布江源頭。


小米尚進


印度恆河的源頭在哪裡確實是個問題,其一、發源於印度:印度官方稱恆河的源頭髮源於中印邊界印度一側、喜馬拉雅山脈南部、尼泊爾國西側的根戈德里冰川,因其冰川附近有溼婆峰神山(就是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普蘭縣的岡仁波齊峰)等印度朝覲聖地,印度教便將恆河奉若神明,敬奉溼婆神和洗聖水澡成為印度教徒的兩大宗教活動。其二、發源於中國:按國際通常原則,應以河源唯遠、水量唯大原則來認定河流的源頭。恆河的源頭則是甲扎崗嘎河,其發源於中國西藏西部、阿里地區札達縣附近的冰山(冰山區域屬於中國與印度有領土爭議地區)。向南穿過喜馬拉雅山,從根葛德里冰川的西部經過,匯入恆河的主源巴吉拉蒂河。 雅魯藏布江不是恆河的源頭,雅魯藏布江向南流出中國後首先進入印度的東部,再流入孟加拉國在孟加拉國國內與恆河相匯後流入孟加拉灣進入印度洋。



特別註釋:查詢“百度百科”和“搜狗百科”,甲扎崗噶河(英語:Jadh Ganga;Jada Ganga;Jahnavi River),發源於我國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喜馬拉雅山脈塔加山口(Thaga La,海拔5147米)及桑久拉山口(Tsang Chok La,海拔5416米)附近冰山,向南流,在桑、蔥莎、波林三多地區沿途匯入桑曲、麥那曲等支流,至蔥莎(藏文拼音:Tshong-sa;座標31°06′45″N79°00′16″E)附近轉向西南,經訥郎山口(公貢桑巴通道)流出國境,在印度北卡什縣境內的 Bhaironghati匯入恆河的主源巴吉拉蒂河(Bhagirathi River)。該河流域被印度實際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