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俗語說“木匠怕摸,瓦匠怕看”,這其中有什麼道理?

老農民說事


農村俗語:“木匠怕摸,瓦匠怕看”,這其中有什麼道理?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房地產市場的不斷興起,傳統的木匠手工藝變得越來越吃香。在城市商品房建設過程中,房屋裝修,定製傢俱,木匠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另一個傳統工藝瓦匠,卻面臨失業的風險。因為現在房屋都是樓房,很少建瓦房,所以這些瓦匠工藝也逐漸被社會淘汰。

農村俗語:“木匠怕摸,瓦匠怕看”,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一、木匠怕摸。一個成熟的木匠師傅,是需要經過大量的時間和摸索,才能做到得心應手,做出讓人滿意的木製品。除了師傅領進門,修行還是得靠個人,不斷的實踐使提高木工技術最好的方法。

農村還有一些描述工匠的俗語如:木匠看尖尖,瓦匠看邊邊。意思大致相近。對於一個木匠來說,一件木製品是否成熟,可以通過傢俱的平整度、光滑度、打眼方正、垂直等等方面來衡量。可能從表面上看,看不出什麼細節問題。但是一件木製品經過手一摸,如果光滑平整,那麼就能反映出工匠的技術是否嫻熟。相反如果手感粗糙,表面不平整,那麼工匠的技術可能還沒到家。

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常說的木匠怕摸。其實一個成熟的木匠肯定有信心經過別人的考驗,做出一件令人滿意的木製品的。

二、瓦匠怕看。以前農村人基本上都是建的瓦房,只是現在都是樓房,基本上很少見到瓦房了。傳統的瓦房,基本上蓋瓦都會請專門的瓦匠師傅來蓋,畢竟一般人手藝不嫻熟,蓋的瓦房容易出現漏水的問題。一個合格的瓦匠師傅,蓋的瓦房,無倫從各個角度看,都是很整齊的,而不會出現娃娃扭扭的問題。但是不成熟的瓦匠,蓋的瓦,即使按照規定的木樁路線來添加,總是會出現歪扭的問題,旁人一看,就能感覺到這個瓦匠技術不到家。

這也是為什麼瓦匠師傅怕看,就是擔心自己的手藝不夠好,瓦放的不夠平整。因為這種不像木匠可以靠手摸的,只能通過視覺來檢驗。

更多三農資訊,敬請關注[少三番],謝謝大家。


少三番


農村俗語 “木匠怕摸,瓦匠怕看”說的是什麼意思?

木匠和瓦匠在過去的農村,絕對是靠手藝吃飯的行當,手藝好的木匠瓦匠單靠自己一人就能養活得了全家,不僅如此,還可以帶動就業,有的手藝人只幹手藝活,邊角料的小活就交給妻室或者徒弟來幹,這樣沒有手藝的妻子也可以跟著賺點家用,可是如何能判斷木匠瓦匠的好賴呢,這就用上了如題這句話“木匠怕摸,瓦匠怕看”。


看木匠活的好賴是用摸的。小時候遇到村裡的木匠幹活總愛湊過去看,因為感覺一塊不規則的木頭經了木匠之手就打磨成一個個有模有樣的成品,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總會用手蹭幾下,感覺特別神奇。其實木匠們在幹活的過程中總用手蹭也是為了試一下打磨的平不平整,滑不滑溜,一個傢俱用眼睛看起來或許沒有什麼毛病,但是等親手摸一下便知打造的質量了,所以在木匠交工時,如果手藝不好的就會怕主家摸,一摸本來看著還不錯的東西可能就會露出瑕疵。


瓦匠卻與木匠不同了,瓦匠不怕摸,因為你不管怎麼摸也摸不出個四六來,但他怕看。過去農村土房的房蓋兒都是壓的片瓦,不似現在用這種瓦那種瓦,而瓦匠能將瓦蓋好,一片壓一片滴水不漏才是好手藝,否則颳風下雨時,屋裡屋外一個樣那不慘了,所以看瓦匠的手藝只要用眼仔細看就行,技術不好的一眼就能看出不整齊不美觀。

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有一技之長傍身很重要,比抱別人大腿要重要的多,靠人不如靠己,身懷技藝什麼都不用怕。


一品小十六


俗語“木匠怕摸,瓦匠怕看”乍一看,還以為是木匠、瓦匠是大姑娘呢,又怕摸,又怕看的。其實這是以前的人們對木匠、瓦匠兩個工種的判斷好壞,水平高低的一種方法手段。

木匠怕摸:大家都知道木匠是靠木頭來打造各種物品的。無論什麼樣的木材,或是有癤子或是表面凹凸不平有坑,水平高的木匠用木刨子刨光後,保證做出來的東西光禿溜平摸起來絲毫沒有扎手感。所以木工師傅的刨子功夫是關鍵。同時木刨子也是木匠師傅的寶貝,是絕對不讓別人觸摸和使用的。所以看一個木工師傅的水平摸摸打好的東西就能知道是否專業。



瓦匠怕看:記得小時候家裡蓋房,請來的瓦匠師傅在砌牆砌磚的時候,都會掛上一條直線找齊。用瓦刀把磚上抹上水泥後,把磚往上面一放,然後用瓦刀對著磚輕輕的敲來敲去,以達到牆面平行一條線的目地。所以看瓦匠手藝怎麼樣,只要看看他砌牆的磚是否平齊就可以知道他的水平了。


木匠怕摸,瓦匠怕看,雖然是對木匠、瓦匠的技術水平的一種檢驗方法,其實也是這兩種工種的技術標準。作為有經驗的木匠老師傅是不會做出凹凸不平毛刺佈滿的傢俱的,同時瓦匠師傅砌出的牆磚歪七八扭是瓦匠最大的恥辱。凡事都有標準,只有熟練才能達到專業的水平。


響水大米


歡迎點擊右上角的“關注”,說起木匠,大家都知道魯班,但是怎麼來判斷一個木匠或者瓦匠的技術怎麼樣,那就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了。

在農村經常被人說起的俗語“木匠怕摸,瓦匠怕看”就是檢驗一個木匠或者瓦匠的技藝高低的。咱先講個故事,常被人當作笑話來講,但是很真實。說的是一個人去買車,到了店裡,話不多說,讓銷售員打開引擎蓋,敲打敲打,摸摸。然後在問問價格之類的,這個時候銷售員都會認為是行家,會給你一個很優惠的價格。

切換到“木匠怕摸,瓦匠怕看”也是一樣的,木匠做出來的活,表面上很難發現瑕疵,如果用手順著平面去摸一摸,尤其是桌子的四個角,木材的拼接處,要仔細摸這樣細節的地方,只有這樣的地方摸著很舒服了,才能檢驗這個成品的好與壞。像極了上學的時候,作業一知半解怕被老師看到時的擔心。

瓦匠就是在農村砌磚的,以前在農村蓋房子不太講究,只要能蓋起來,四四方方的樣子,差不多就好了,也很少有人深究做工精細不精細的。所以就有很多二把刀也當個老師去砌磚,能多賺些錢,熟能生巧,慢慢的也都成了手藝很好的老師了。想檢驗瓦匠的好壞,只要去看看他做工時候的樣子,牆的拐角處是不是垂直,直線處有沒有傾斜,只要把細節做標準了,這樣的瓦工也是好樣的。

從成千上百年的俗語裡,我們也能看到,即使時光流逝了,一件事情的完美程度還是在於對細節的把控,只有把細節做到完美了,才能得到一件完美的作品,才能做到雅熟共賞。


最三農


俗語“木匠怕摸,瓦匠怕看”,這是對手藝人的作品的一種技術鑑定的說法,用手工製作出來的東西是無法用精密的儀器來檢測的,特別是一些比較粗糙的物件,蓋房子頂上蓋的瓦片更是一項粗活,好歹只用眼睛看就一目瞭然。雖然話糙簡單,但反映出歷代人對手藝人技術好歹的肯定。



木匠每做一個物件不但要求密涯細縫,不露死角,而且要求平整光滑,粗糙與否雖然說用肉眼觀察一下略知一二,但平整光滑還需憑手感,平不平整光不光滑用手一摸,有什麼技術問題就會一覽無遺,技術過硬的木匠,他做出來的物件是不怕別人摸的,怕摸的只是那些學藝不精的邋遢手藝人,而技術過硬,手藝精湛的木匠確實也很難找到幾人,手藝平平的佔了大多數,所以木匠做出來的東西最怕的是別人去摸,看看可以,摸了就出“屎渣”了。



“瓦匠怕看”其實也不簡單,現在的房子不管你蓋幾層,頂層用混凝土澆灌平頂越來越吃不開了,因為過不了多久就會開裂漏水了,所以在頂層上面還需要用木楞子搭瓦條,然後蓋上瓦片才比較好,看似簡單,其實也是個技術活,從外觀看必須要美觀,一溝一壠必須要直線,從裡往外看必須要看不見有光線,如果蓋好瓦片之後發現有光線,房主可能會不滿意,甚至還要返工,而一返工就很麻煩了,所以才有“瓦匠怕看”一說,其實蓋瓦見點光是無所謂的,沒有必要因見一點點光而糾結,因為那點光是因為瓦片有點變形,陽光從翹起一角的瓦片中射進去的,雖然見光,但不會漏水。


頁川木木1


“榫卯結構”是傳統木工的靈魂所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已經“等不起”榫卯結構了。身邊的朋友,很多人這幾年都經歷過裝修,家裡的櫃子分為“木工”做和去傢俱市場買現成的兩種,各有優點,但無不例外,所有的木質傢俱中,幾乎都沒有榫卯結構,釘子、膠水是現代的標配。


曾經我聽一位老匠人說過,在木匠上能真正稱得上匠心獨運的起碼得摸爬滾打二十年,用二十年來不斷磨鍊自己,又沒有一份體面的收入,沒有多少人做到,能做到的無不是大師,這些大師的木工活,集中在了高端的紅木傢俱,一套幾十萬的沙發,你找不到膠水,找不到釘子,卻能用上百年,這才是真正的木匠。

農村俗語“木匠怕摸,瓦匠怕看”,這句話前半句的意思是,木匠做的東西,光靠眼睛看看不出品質好壞,用手觸摸,木質表皮處理的工藝,結合面處理的工藝,都能摸出門路,不過農人覺得這裡的木匠頂多算是木工,因為評判一個木質作品的好壞,用摸來判斷,本身就是停留入門的狀態,用釘子用膠水也能摸起來光滑,也能稜角分明,真正通篇做到無縫連接的榫卯結構,實在少之又少,也許你能做,但用戶可能也買不起,等不起,大概這就是當今“木匠”的尷尬了。



木匠的唯一出路,想必就在高端紅木傢俱上,全實木,精美的雕工,完美的手工工藝,沒有鐵釘生鏽的煩惱,也沒有膠水用久了後粘合力減弱的尷尬,完全是工藝品的存在,一套紅木的賣價體現了匠人的價值。

再說瓦匠,如今農村也就留有幾座老宅還是瓦房,新修的小洋樓幾乎不用蓋瓦了,瓦匠的手藝因為失去了市場也隨之丟了飯碗,現在農村已經沒有談的上名號的瓦匠,這是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必然結果。



在以前,瓦匠怕看,說的是技術嫻熟的瓦匠工人,再怎麼蓋出來的瓦房,瓦簷邊緣總難成一條直線,一眼就能看出這個瓦匠的真實水平。

“木匠怕摸,瓦匠怕看”,這句話告訴我們,評判一件事的好壞,要多角度去分析觀察,是看還是摸,要根據事物本身的特徵來,有針對性的去看去摸,才能事半功倍,抓住重點。


農人解說


過去農村的木匠、瓦匠都是對技術要求很高的手藝人,他們的工作不是簡單的敲敲打打,而是要經過精密的計算,工藝上講究分毫不差。好的手藝人不怕挑刺,但手藝不精的手藝人則有心力打怵的地方,農村俗語“木匠怕摸,瓦匠怕看”,講的就是通過簡單的一招就能判斷出木匠或瓦匠活幹的好不好。

我們在選木質傢俱的時候,除了視覺上的感覺外,最直觀的就是用手去觸摸了。若是摸上去毛刺叢叢,有扎手的感覺,就能判斷出這木匠的磨工活幹的肯定不好。若是摸上去板材凹凸不平,坑坑窪窪,就能判斷出這木匠的刨工活不精。所以手藝不好的木匠“怕摸”。

而泥瓦匠操作的是整個屋頂或整面牆,通過摸就不能直觀地感受到做工的好壞了,但通過看就很好把握了,房頂的瓦摞地齊不齊整,一眼就能看出來。牆壘地直不直,用手一標也能看出來。所以手藝不好的瓦匠,搭眼一看就能看出來,所以他們“怕看”。

農村也有句老話叫“木匠看尖尖,瓦匠看邊邊”,這木匠的“尖”就是“角”,拐角、斜角整的不好,要麼做不出活來,要麼做出來的活“立楞巴歪”。瓦匠就要把各種“邊”做齊整,否則房子不牢固、不美觀。

常言道“真金不怕火煉,好貨不怕實驗” ,無論是摸還是看,只要手藝精了,人人都會稱讚。

大鄉,民俗文化愛好者,用不一樣的角度解讀農村,歡迎大家評論、關注!

大鄉


木匠、瓦匠是農村的傳統手藝人。隨著機械化的普及,農村的木匠、瓦匠的從業人員越來越少。但在以前農村這些手藝人,技術都是非常好的,從業人數也非常多。為什麼會說“木匠怕摸,瓦匠怕看”?

1、“木匠怕摸”,木工技術好不好主要看木製品是否平整,手一摸就能感覺出來。

以前的木匠做傢俱是沒有用釘子等固定,都是用榫卯結構把傢俱的各個部分連接起來的。木頭刨的平不平整,直接會影響到榫卯結構的連接。



木板、木塊有沒有刨平整,主要是靠手摸,用手感覺是否平整。不平整粗糙的木塊、木板的表面會有毛刺,用肉眼是比較難觀察到的。木匠一般是用眼看刨的木頭是否筆直,用手摸感覺是否平整。木塊、木板是否直,是否平整,直接影響到榫卯結構的連接。人人都會用手摸看是否平整,技術好的木匠師傅是不怕被人摸。


2、“瓦匠怕看”

農村還有很多瓦匠,但現在的瓦匠很少人做瓦,現在農村自建房很多蓋瓦的。這些瓦匠師傅,在房頂上蓋瓦,“身在其中”,很難看到蓋的瓦是否橫豎對齊,更重要的是瓦與瓦之間的縫隙。瓦有沒有蓋好,直接在強光下就能看出,並不需要專業的技能。瓦沒有蓋嚴實,遇到大雨就會漏雨,“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

昕瑞生態平哥家的農村自建房,也蓋了琉璃瓦,但有一處瓦沒有蓋好,在白天的強光下就能看出來。遇到下雨天會漏雨,讓人很頭痛。要瓦匠師傅來修修補補好多次,還是有些漏雨,主要是瓦梁已經固定,很難完全修補好。只能用膠水修補,但膠水在烈日的暴曬下,很容易開裂,不用多久又漏水,讓人非常頭痛。

結語:木匠、瓦匠師傅的技術好不好,木匠怕用手摸,瓦匠怕看。農村建造一棟自建房不容易,一定要及時監工,等你事後發現了問題很難修補。


昕瑞生態


隨著下現在社會機械化操作的普及,農村很多以前的老手藝也在慢慢的消失不見,一些老手藝人也不再是農村不可少的角色了。不過雖然現在沒有了這些手藝人,可是他們的技術卻不是吹出來的,農村對於他們的技術可有著自己的判斷方式,來驗證他們的能力,就拿木匠和瓦匠來說,“木匠怕摸,瓦匠怕看”就是一種判斷方法!

木匠怕摸,瓦匠怕看

木匠怕摸:在農村的木匠,那可是不用釘子就能做出一套傢俱的高手,靠著榫卯結連接,結實還好看。而想要用榫卯連接,就要求木板平整順滑,打眼精確。這對木匠的刨子,鑿子使用功力都有很大的要求,一旦使用不好,拿手就能摸出來,是否平整,是否有毛刺!所以一些技術不好的木匠害怕被人用手摸!

瓦匠怕看:農村的紅磚大瓦房現在也幾乎很少見了,所以現在做瓦的也很少了。做瓦時對瓦片的弧度掌握要十分的精確,因為一旦弧度不正確,那瓦片與瓦片之間就沒有辦法完美貼合,一旦下雨的時候,就會漏水。而且這種情況人眼一看就能發現,因為瓦片會翹起來,所以才有“瓦匠怕看”的說法!

以上,就是為什麼木匠師傅怕摸,瓦匠師傅怕看的原因了。當然一般技術好的手藝師傅任你怎麼摸,怎麼看都是不會害怕的!

駿景——殷


駿景農業


俗話說“木匠怕摸,瓦匠怕看”,這其中有什麼道理?

相信在一些老年人的生活中,一定對木匠和瓦匠這兩個職業不陌生,因為他們以前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佔了很重要的地位。不管是婚喪嫁娶,還是蓋房子,都要找他們幫忙,現在隨著機械化的逐步普及,瓦匠這個行業已經慢慢的衰落了,知道這個行業的人越來越少,能在這個行業裡立足生根的人也越來越少。記得小時候,在農村生活的時候,總是會聽老人們講到各種的俗語,這些俗語現在仍然非常有意義。

經常會聽到的一句俗語,就是和木匠和瓦匠的生活相關的,即“木匠怕摸,瓦匠怕看”,字面意思很簡單,木匠怕別人摸他們做成的手工製品,瓦匠怕別人看他們做成的房屋,為什麼會這樣呢?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意思是說,不管十哪一行業,有能力十分出眾的人,就有能力十分低下的人,木匠和瓦匠這兩個行當也是這樣。當一個木匠做成一件傢俱的時候,如果做的質量有問題,那最怕被別人用手摸了,因為只要一摸,就立馬可以知道這個傢俱的優劣高低,當一個木匠做成房子以後,如果房子質量有問題,比如房屋牆面歪斜,那最怕的就是別人仔細看這個房子了。

這就是“木匠怕摸,瓦匠怕看”的來源了,它的本質是告訴我們,做人要正經做人,不要總想著偷奸耍滑,任何表面功夫,都擋不住實踐的檢驗。用心做人,認真做事才是我們應該去堅持的做人信條,別總是心懷僥倖的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