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龍生九子,子子不同”指的是什麼?

晚亭與落霞同暉


一、“龍生九子,子子不同”的出處

在明代以前,沒有相關的文獻記載。明代,徐應秋在《玉芝堂談薈·龍生九子》中寫道“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

二、“龍生九子,子子不同”的理解

1、第一種理解,龍生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子不類父!

2、第二種理解,龍生九個兒子,各有不同,各有各的喜好,比喻同胞兄弟品質、愛好各不相同。

三、龍生九子到底是哪九子?

首先九是個虛數,是“多”的意思。其次,“九子”有很多說法,各不相同,本文采用2008年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吉祥圖說》來做介紹。

1.老大囚牛,喜歡欣賞音樂,蹲立於琴頭;

2.老二睚眥,好鬥喜殺,常常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3.老三嘲風,形似獸,平生好險又好望,殿臺角上的走獸是它的遺像。象徵著吉祥、美觀和威嚴,而且還具有威懾妖魔、清除災禍的含義。

4.四子蒲牢,喜歡大聲吼叫,洪鐘提樑上的龍形獸鈕就是它;

5.五子狻猊,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明清時期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

6.六子霸下,又名贔屓,似龜有齒,力大無窮,喜歡負重,多是碑下龜的形象,象徵著長壽和吉祥。

7.七子狴犴,形似虎,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風凜凜,所以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往往有它的塑像;

8.八子負屓,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9.老九螭吻,又名鴟尾或鴟吻,水性,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


師說歷史


我們中華名族自古以來對龍就是有著神一般的敬仰,有著悠久的龍圖騰之說,身邊有著非常多跟龍有關的風俗習慣,把龍當神一樣地祭拜,出現了很多類似龍廟龍宇之類的建築,關於“龍生九子,子子不同”更是有著神話般的故事。根據不同的史記書籍記載對龍這九子的名稱說法和大小兒子順序也有所不同:



老大為:囚牛,生平喜樂,常蹲琴頭欣賞彈撥拉弦的如二胡之類的,所以才有了龍頭胡琴這樣的樂器。


老二:睚眥(yazi)龍頭但身形有點如豺狼,性格好鬥,戰無不勝,因此在眾多武器如寶劍會在握柄處雕刻睚眥,以示神威。

老三:嘲風,有點類似野獸,喜好登高探險,因此在很多建築的屋頂或飛簷上有了他威武霸氣的神姿,特別是皇宮寺院更是排滿了。


老四:蒲牢,喜歡吼叫,因此在古老的鐘上有了它鳴聲遠揚的形象。

老五:狻猊(suan ni)有點像獅子,喜煙火,好靜不好動,老是坐著,被佛祖收去當坐騎了,我們如今在庵廟的佛座或是香爐腳部的就是它的神威形象。


老六:贔屓(bi xi)長的有點像龜,喜歡負重,因如今很多見的石碑下有隻類似神龜的就是它。

老七:狴犴(bi an)形象有點像猛虎,愛管閒事有威力,特別是愛替人伸張正義打官司,如今還能在古老的衙門見它的威猛身影,甚至如今很多法院門口的石獅形象也是它的化身。


老八:負屓xi,愛好藝術,好文,似龍形,名家詩文上圖形就是它,常用作傳世的文學珍品把碑座裝飾得更加秀美典雅。

老九:螭chi吻,也叫鴟尾,魚形的龍,佛經中雨神的坐騎,能滅火。如今在很多房屋的屋脊樑卷尾巴龍頭就是它,有消災之功效。

另外的傳說是老大:贔屓(bixi),老二:鴟尾,老三:蒲牢,老四:狴犴,老五:饕餮(taotie),老六:蚣蝮baxia,老七:睚眥(yazi),老八:狻猊(suan ni),老九:椒圖(jiao tu)

龍生九子這一傳說,九個兒子並不一定就是九個,只是在中華傳統文化當作,九是個吉利數字,有著吉祥的象徵意義。

麻煩關注我 瞭解更多文化資訊 談談你們的看法


佳辰農業


這是用來比喻說明遺傳變異的存在。遺傳與變異,是生物界隨時隨地發生的現象,也是物種形成和生物進化的基礎。

首先,生物的上一代能產生出與自己相似的後代的現象叫做遺傳。遺傳的存在使生物界保持相對穩定。也就是,人一定是人他媽生的,妖一定是妖他媽生的,這樣你就一眼認出了哪個是自己的崽。老婆懷孕的時候永遠不用期望生出來個龍子。因為遺傳的基礎物質DNA,你和老婆只有人類的DNA,所以傳給孩子的也只能是人類的DNA,DNA是蛋白質的合成配方,也就是說你只拿到了造人的配方,就別指望著造出個龍來了,當然也不用擔心生出個妖怪什麼的。

其次,變異:上一代與孩子之間或孩子與孩子之間,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差異,這種現象叫變異。變異的存在則使物種不斷進化。變異主要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與染色體變異。雖然有了基因突變這個因素存在,各位也不用擔心老婆生出來一個妖孽,因為基因突變指的是個別基因的突變,比如生出一個褐發碧眼的小孩這個是可以的,要想誕生妖這類新物種,那得經過漫長的歲月,並且這種基因突變還得能夠傳給下一代,這樣一代一代把突變的基因積累傳下去才會出現妖這個物種,換句話說,基因是可以突變的,但表現在物種上是漸變的。也就是說有妖這一新物種之前,一定先誕生了“人妖”物種。

那為什麼九個小龍不一樣呢?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組導致的,基因重組是什麼?直白的說,造人的必要條件:≥兩個人——你和另外一名女性(有可能是你的老婆)。你們兩個造人之前兜裡面各揣著一套圖紙(DNA),用誰的圖紙造人呢?是把你們兩個人的圖紙(DNA)重新組合一下再用,別想得太美,把你們兩個圖紙中設計最優秀的部分組合來用,這個組合是有自己的規律的,但不一定選最優秀的部分遺傳給下一代。所以你常常會看到,父母好看,子女就很一般;同一個父母生出的孩子,智商卻千差萬別。這種現象就是基因重組導致的。

所以,雖然你不用期望生出個龍鳳之類的下一代,但完全可以祈禱一下,生出個集美貌與智慧於一身的孩子。


時間隧道5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在炎黃二帝打敗蚩尤統一了各部落後,在各舊部落圖騰中各取一些元素,組成了一個新的共尊的圖騰一一龍。鹿角,馬臉,魚鱗,蛇身,獅尾,蜃腹,鷹爪等特徵就是民族大融合的象徵。幾千年來,我們以中華民族,炎黃子孫自榮,以龍的傳人自傲。
龍是秦朝以後才與皇家扯上關係的。載,漢高祖劉邦就是其母與龍交合後所生,故曰龍子,皇權天授。從此皇家子孫也都稱龍子龍孫。

皇帝后宮佳麗三千,民間也就有了龍好淫的說法,並演繹出與各種不同物種交合而生出的各種怪異的龍子,即龍生九子,子子不同。此解有二:一,九為最大陽數,是多的意思。二,就專指九子。這裡採用第二種,即明朝楊慎在《升庵外集》中的見解:

民間所傳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各有專長。

第一子:囚牛,龍與犀牛交合而生,喜音樂,蹲立於琴頭。

第二子:睚眥,龍與狼交合而生,嗜殺喜鬥,多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

第三子:嘲風,龍與大鳥交合而生,形似獸,好張望,多為殿角走獸。

第四子:蒲牢,龍與蛤蟆交合而生,受擊大聲吼叫,現為洪鐘提樑的獸鈕。

第五子:狻猊,龍與獅子交合而生,形如獅,喜煙好坐,一般在香爐上。

笫六子:贔屓,龍與龜交合而生,似龜有齒,喜負重,俗稱馱碑老龜。

第七子:狴犴,龍與虎交合而生,形似虎,獄門、衙門正廳兩側有其像。

第八子:負屓,與母龍交合而生,就是龍,雅好斯文,常盤繞石碑頭頂。

第九子:螭吻,龍與魚交合而生,口潤嗓粗而好吞。為殿脊兩瑞吞脊獸,也有滅火消災之意。


晚亭與落霞同暉


中國民間,一直流傳著龍生九子不成龍的說法,也就是說龍的九種子嗣都不是龍,而是九種不同的動物。這個傳說有很多個版本,各不統一,不過基本上都是九種動物排名的差異,對於九種動物本身基本都是一樣的。

不是有一句話說,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嗎?所以,不管是九子還是十九子,都是各不相同的。因為這一切並不是粘貼複製出來的。是由基因重組甚至基因突變而得來的。

再者,後天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環境的因素,也會影響個性的變化,好的環境總是能不自覺的讓人積極樂觀,奮發向上。不好的環境則能讓皇帝淪為乞丐。

所以,先天的因素加後天的環境,造就了子子不同的必然結果。


見墨如初


在我國遠古時代,人們為了解釋許多自然現像,創造了很多神話。天上有雨雪雷電,海上有巨浪驚空。人們把主宰雷雨和海洋的神稱之為“龍”,也衍生了龍有九子的神話。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許多自然現象得到科學的解釋,龍已成為美麗的神話。我們現實生活中,龍只是一種比喻。如“畫龍點睛”“望子成龍”。老百姓常說的“龍有九子,個個不同”,是說那怕一對父母生的九個兒子,他的性格,脾氣,智力和最後的結局也不一樣。

我國曆史上一母九子的沒聽說有,宋朝楊家將的佘太君生了七個兒子,再加上收的義子,號稱“七狼八虎”。佘太君高高興興帶著七個兒子朝拜皇上,宋王只有一子,心生嫉妒,說了一句:“好兒不要多,一個頂十個”誰知一句成了咒語。楊家最後只落下楊六郎,六兄弟都為國捐軀了。楊家的七個兒子的性格,命運,就是龍生九子,個個不同的典範。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習相遠。隨然同父母,遺傳基因一樣,但是,有的一生風風光光,有的坎坎坷坷。一個人道路是自己闖出來的,靠的是學習的勤奮,工作的努力。


李冠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