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農民用扁擔挑著幾百斤的稻穀還能健步如飛呢?肩膀不痛嗎?

老梁話三農


手難提四兩!這是刺楸常聽到的老人言。四兩確實不重,但可撥千斤。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味知識。

然而,比四兩重得多的穀物壓在農民肩膀上卻壓不住農民健步如飛的步子,這究竟是為啥呢?


一、扁擔有彈性,可減輕重量

當過農民挑過東西的人都知道,扁擔一定要選有彈性的樹木來製作,之所以注重彈性,既是為了耐用,又是為了省力。

由於挑稻穀的扁擔有了彈性,若是步伐快似小跑,扁擔兩端裝有稻穀的籮篼會一閃一閃的,省了不少力。而如果嫌重而走得越慢,反倒會覺得越來越重。這除了心理壓力以外,確實還有科學的道理。走得快可借用扁擔的彈力,與人的步伐頻率保持一致可減輕稻穀的重量。



而節奏越快,擔子顫得也越快,在擔子稻穀往上顫時抬步,肩上的壓力小了,又促進了速度,以致於空手走路的甚至趕不上挑東西的人。

刺楸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石匠用二錘捶打楔子分石頭時,二錘上的把手就是有彈性的木棍,力道雖大,但石匠使的力卻更小些。


二、肩膀習慣了

老人們說「三日肩膀,四日腳板」,意思是要連著挑三天肩膀才能適應,而走路要走四天才能適應長久步行,這只是說需要時間去適應,並不一定需要三天、四天時間上有點差異。 少有挑過東西的,肩膀受不了會紅腫,而經常挑東西的農民,則完全不同。

刺楸記得第一次挑東西時,肩膀完全受不了,因為挑東西不同於背東西,背東西是兩個肩膀受到揹帶的拉力,而挑東西則是扁擔從後頸斜著到一邊肩膀,中途可換肩膀,受力部位不同。



因此,能背一百斤的人不一定挑得起一百斤,這是因為不習慣。不僅人沒習慣肩挑背磨的負重方式,就連身體受力部位也沒適應。而農民長期挑東西,已經習慣了。

三、不幹沒得吃

農民就是自己給自己打工,沒人發工資,也不用給別人發工資,旱澇不保收,只有做的有,才有的吃,不幹不得行,如果好吃懶做不健步如飛,吃什麼?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民挑幾百斤的東西還健步如飛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的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大家好!我是挑了半輩子扁擔的農民,我先說說我學習挑扁擔的經過,聽完大家就知道肩膀痛不痛了!

記得那是85年我剛從學校畢業,開始當農民的第一件事是挑著扁擔天天賣菜,最遠的50多里山路,要經過兩個大山才能到集市,第一次上長路賣菜時,父親給我裝了50斤大蔥,並囑咐我說,剛出門一定要小步慢慢走,快到集市了才可以適當的邁開大步子。


剛挑起擔子一試,感覺很輕,走著走著,越走越重,肩膀脊背也越來越痛,好不容易才到集市,到了集市感覺脊背快凸起了,急忙找了個牆角背靠在上面惦了一次又一次,菜賣完回到家時肩膀血紅血紅的,腳底也磨起了幾個大泡。

父親說肩膀紅不要緊,腳底有泡那是開始走路腳步邁的太大的原因,必須得歇幾天,歇了幾天按照父親的說法又挑起了擔子上路了,這一次肩膀脊背雖然有點痛,但腳底再沒有磨起泡,就這樣挑了一次又一次,肩膀脊背慢慢的也不痛了,一次挑的比一次多,最後每次挑120多斤能走30多里山路,這時的肩膀上就有一層厚厚的死肉,也沒有一點疼痛的感覺了。



總的來說,扁擔挑任何東西都一樣,也包括挑幾百斤的稻穀,這不僅是鍛鍊也是學習,起初很痛,以後就不痛了,如果有個彈性好柔軟的好扁擔,挑上東西腳步有節奏的配合上扁擔彈上彈下力量,走起路來自然就大步如飛了!我說的對嗎?請別急著走開,要走加個關注,點個贊評論幾句再走呦!


西北農村哥


為什麼農民用扁擔挑桃著幾百斤稻穀還健步如飛呢?肩膀不痛嗎?

我看了眾友的回答,也來答題。農民挑著幾百斤的稻穀還能健步如飛,我沒見過。在我地皖南農村我見到有力氣的農民,只能挑150斤到170斤,半華里路氣喘吁吁,滿臉汗珠,2010年10月上旬,我地收割二晚,五十歲的李大爺是我村大力土,他平時能挑200斤谷,當天挑了十趟稻穀,每擔150斤,當天晚上十點鐘不幸去世,醫生說:"受累去世了"。

現在在農村挑擔都是扁擔,有桑樹扁擔,竹子扁擔,人們桃擔子都喜歡快步,認為起步快輕鬆,其實這是錯誤的,你快走慢走擔子還在你身上,你別挑重擔,扁擔幫不了你的忙。

2015年我承包了土地,收割晚稻時手扶拖拉機裝了二千斤爬坡時爬不上,我叫了五個人推才爬上坡,機器不行,人不能挑幾百斤擔子

今日頭條我每天看,也喜歡答題。望出題老師時要認真,答題網友也要符合實際,亂出題,亂回答,你通過了,網友會指責你。(本人言論)。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大家好,農民挑幾百斤穀子這個問題老肖可以回答。因為我們這裡產穀子,而且也用扁擔。

不過說實話幾百斤這個數字有點誇大,上世紀90年代我見過我們這最大的籮篼裝溼穀子也就200斤左右,幹穀子150斤左右。

我是70後,80年代家裡沒讓我做過重活,94年時我15歲才開始挑上百斤的擔子。

我們這裡的田地離家遠點也就一里左右。那時30歲往上的人才能擔200多斤的籮篼,年青的基本都挑不了那麼多。我也見過抗6包水泥,也就是600斤的人,但都是近距離,長距離很少有人受得了。

我挑過最重的擔子也就130斤左右,也是打穀子時和挖紅苕時。但距離也就是1000米內,我們家最近的場填有3500米左右,這種距離我沒挑過100斤以上。家裡有長輩挑過200斤以上的擔子趕場,但不是穀子,幹穀子一挑沒那麼重。

至於說健步如飛,那都是一點點練出來的。我剛挑擔子是挑水桶,一對鐵桶裝水80斤左右。10來歲裝半挑,也能把我壓彎腰,水還要灑不少。那時不喜歡擔挑子,喜歡用手提,手沒肩痛。

再大點了要挑糞桶了,一挑糞大概也是80斤左右,沒法手提只能擔。那時怕糞桶灑出來,用手抓住兩頭的竹條(我們這裡用竹條裝在糞桶上,扁擔挑竹條),還不敢走快了。那時彎著腰,低著頭擔挑被很多長輩笑話。

那時擔挑都是兩邊肩和背輪流擔,四種受力擔法。肩還好點都是肌肉受力,背最煩火,最容易壓到脊椎骨。就這樣慢慢磨,慢慢練,時間長了也就習慣了。

能到健步如飛那都是習慣了,還掌握了扁擔起伏帶來的慣性力量才能走那麼快的。還有那時幹農活慢了容易被人笑話,擔挑子也一樣,所以那時的我們必須掌握擔挑快速走路的方法。所以也是被磨練逼出來的。

還是現在的人好,我們這裡好久都沒見人擔過重擔了。基本上都是用雞公車(獨輪車)在田間運輸了,最近還看到電動的雞公車和斗車在農村使用。

以上就是老肖對挑擔子的回憶,你們是不是也和我差不多呀?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普州老肖


誰說不疼呢?那是沒辦法!

那是一九七八年,我第一次參加集體勞動,挑著兩隻裝滿泥漿的木桶,然後往麥子上澆潑。

一個上午憑著自己倔犟忍著肩膀的劇痛總算堅持了下來。吃飯時,我總是一會便去撫摸那隱隱疼痛並映出血來的肩膀,父親一再囑咐:“不可觸摸,否則會長出肉瘤”。可哪裡禁得住啊!

其實,農民的肩膀,無不是傷了結成疤,疤掉了再磨出血,血止了再結成疤,慢慢適應成為習慣了的呀!

為了生活,為了吃飯,為了改變當初那窮困落後的面貌,我們前面那一班人真是吃盡了苦頭啊!印象最深的是我大姐那一班大姑娘,那是最能吃苦最能吃苦的一幫子人了:她們那是不要命的一群姑娘,學大寨,學郭風蓮。為了掙工分,那是沒日沒夜,挑擔、插秧、挖渠、翻塘那是無所不能。曾記得,一次媽讓我送飯給姐吃,姐讓我幫她抬一下她鏟的溼草,儘管都放在姐的那一頭,我可怎麼也站不起來,後來她直接讓我扶著她挑了,結果一擔稱了七百多斤。後來我告訴爸時,姐被爸罵了一頓……

姐大我六歲,她現在身體很不好,每每想起總有說不出的心酸,當初我們十口之家的維持,她立下了汗馬功勞!


禎石藏山


我是初心,我來回答。

農民挑幾百斤的稻穀還能健步如飛,肩膀不痛嗎?

首先,幾百斤確實有點誇張了,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我爸爸力氣算是比較大的,我見過他挑稻穀,前後各2捆,一捆50斤左右吧,加起來差不多200斤,如果前後再各加一捆,他就挑不動了,所以極限應該介於200-300斤之間,也就是200多斤吧!



其次,健步如飛倒也是真的,有經驗的人都知道,挑著重物走得快反而比走得慢輕鬆一點,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挑的東西越重,慣性越大,稻穀前後晃盪走慢了容易摔倒,走快了反而越穩當。再就是走得快花的時間就少,人就沒有那麼累。

最後,肩膀肯定是疼的,我小時候和大人一起抬一桶水,一桶水才50斤,兩個人抬也就是一人25斤,我肩膀都疼的要命,只能用手掌墊在肩膀上減輕肩膀的疼痛。你想想,200斤擔子壓在肩膀上,說不痛那是騙人的,但是農村的人們經常挑重物,肩膀上早就磨出了厚厚的繭子,肩胛骨也磨得圓滑了,只能說比一般人疼痛輕一點,不能說不痛。



所以,經常幹農活的人,看起來都很瘦,但是力氣非常大,他們身上沒有多餘的脂肪,在平時幹活時都消耗掉了,他們真的很辛苦!


初心


農民用扁擔挑著幾百斤的稻穀健步如飛有些誇張,一般的男性農民挑150斤左右,女性農民挑100斤左右,還是可以的。

對於從小生長在山區農村的我來說,挑擔子是再熟悉不過的了。所有的農作物都是通過一雙肩膀從崎嶇的山路里挑出來的。

我曾經也挑過擔子,雖然時間不長,但是也能夠挑個一百一二十斤,走上四五里山路。

現在農村的田地幾乎沒有人種了,所以挑擔子也就不多了,現在偶爾回家碰上挑擔子,試了一下,一百斤左右還是能夠挑起來,但是走不了幾步,肩膀壓得生痛。

為什麼以前能挑現在不能挑呢?其實就是沒挑習慣而已。如果為生活所迫,在農村挑一兩個月的擔子,仍然沒有問題。

這其實不是能不能挑的問題,是生存迫不得已。

雖然如此說,任何事情還是有一定訣竅的,就是挑擔子,

一樣有決竅,光有一身蠻力,能夠挑得起來,但是耐力不行,挑不了遠路。

以前的農民能挑起一百多斤的擔子,走幾里山路甚至十幾裡山路都是沒有問題的,就是他們經常挑擔子,掌握了一定的決竅。

挑擔子首先要掌握平衡,就是兩頭一樣重,這個是最省力的,如果兩頭不一樣重,人挑起來就會很吃力,另外步子也有決竅,步子邁得好,可以借扁擔晃悠的勁省力不少。還有就是換肩膀,經常挑擔子的人,兩個肩膀都能挑,從左肩換到右肩,不用放下擔子,直接從頭上就換過去了。

  現在交通發達,需要出力的事情不多了,扁擔已經成了古董了,只留下我們的曾經的回憶。

  感謝我們這個好時代吧!

  一根扁擔,一段歷史,一種回憶,吃水不忘挖井人,致敬勞動人民,致敬曾經走過艱苦歲月的我們的父輩。


十年讀書


八零後的農民用自己的切身經歷來回答一下。

扁擔挑著幾百斤的稻穀還能健步如飛,痛不痛?

最重的挑過兩百多斤,抬過的有三百斤左右。一百二三十斤可以健步如飛,再重就只能穩住腳步一步步走了。

痛那是因為你沒有經受過長期的訓練。手長時間抓握東西會留下老繭,我因為長期挑擔肩膀上至今還留下兩個肉肉的東西,右肩已不太明顯,但左肩還留了個像小鳥蛋一樣的肉球,平常看不出來,但用手一捏就出來了。

我們那有句俗話叫:擔擔冒跑,等於壓狗。吃飯冒坐,等於捱餓【用我們那土話說出來,特別押韻】。[大金牙]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挑擔如果你不跑的話,擔子長時間壓在你肩上,你會越來越吃力。而你一路小跑一來可以減輕你肩膀上的壓力【因為扁擔的特殊設計,你一旦跑起來,腳步跟隨扁擔上下起伏的節奏走人會很舒服】,二來可以更快的到達目的地。人反而會變得輕鬆。

當然了,長時間挑重擔肩膀肯定會痛的,但天底下勞作的農民哪一個不是在苦水裡泡大的呢?那點痛又算得了什麼呢?

倒是用力過猛會留下一些後遺症,主要是腰部。我們村老一輩有很多力氣大得神一樣的人物,說出來你們也不會信【有的我也是半信半疑】。

但有一位現在還健在的大叔他平常走路都是佝僂著腰,應該跟他年輕時用力過猛有關係。多年前我跟他抬打年糕的石槽【大概三百斤上下】,他一臉輕鬆。

他年輕時力氣大得就像一個傳說。

當然了,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平哥風語


,我是農民幾百斤有點誇張,但乾地農民工挑二包水泥大有人在,二十年前在工地我和一個感冒了三天人打賭如果他一口氣挑二包水泥(2○0斤)到七樓我給他五十元錢,結果我輸了,那時我們幹一天才8元,這隻要是我們農民從小就開始肩挑背扛慢慢煅煉了,近年了我也很少挑擔估那大籮一擔稻穀(150斤〉我也是挑不起了再說我們扁擔大部分是竹子,挑起來一蕩蕩的重擔壓著你不走快才怪呢


快樂12248


題主有點言過其實吧,哪怕扁擔能夠承受幾百斤的重量,畢竟人力有限,幾百斤的重擔也是挑不起的。在我們農村老家,扁擔和揹簍是常用的生產工具,而扁擔的使用常常搭配著兩個籮筐,我們這邊籮筐的計重方式是按照一籮筐裝多少斤穀子計算的,一個籮筐最多能夠裝下80斤穀子,而兩個籮筐能夠裝下160斤穀子。當然,體力確實很好的,能夠挑起更大的重量。

至於挑扁擔肩膀是否痛,根據我的親身體驗來說,肯定是痛的,舉個簡單的例子,苦瓜是苦的,為什麼人們還喜歡吃呢,同樣的道理,農民生活,就得幹活。不過對於長期挑扁擔的人來說,肩膀其實已經麻木了,並且磨出了許多老繭,因為長期習慣了這種疼痛,也就習慣了。另外,扁擔的設計也是很合理的,屬於扁平設計,接觸面更大,可以減輕許多不適。

扁擔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其柔韌性,大有四兩撥千斤之意。挑扁擔的時候,要掌握一個技巧,那就是要隨著扁擔承重後的上下彎曲擺動而身體上下襬動,看著有點像又蹦又跳的,這樣一來,扁擔能夠承擔更多的重量而減輕人體本身承擔的重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